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和内陆强震前地表潜热通量异常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金平 吴立新 +1 位作者 温志勇 刘善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45,共6页
地表潜热通量(SLHF)是反映地表蒸发能量大小的大气参数。国外学者分析近年若干沿海地区的强震时发现,沿海强震震中附近在震前出现了潜热通量异常,而远离海域的内陆地震并未出现潜热通量异常。本文以近10年发生在中国的1次沿海强震和3次... 地表潜热通量(SLHF)是反映地表蒸发能量大小的大气参数。国外学者分析近年若干沿海地区的强震时发现,沿海强震震中附近在震前出现了潜热通量异常,而远离海域的内陆地震并未出现潜热通量异常。本文以近10年发生在中国的1次沿海强震和3次内陆强震为例,进行了震前SLHF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发现震前3~10d,震中附近均出现了SLHF异常。该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且与区域内的主要活动构造带走向一致。因此,SLHF异常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大地构造活动性遥感监测指标,并为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强震提供有用的临震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潜热通量 大地构造活动 slhf异常 卫星热红外 时空特征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地表潜热通量异常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美 康春丽 +3 位作者 李志雄 荆凤 薛艳 闫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1,共8页
本文处理了汶川MS8.0大地震前后部分地表潜热通量(SLHF)数据,发现SLHF异常信息出现在地震前7天。SLHF异常时间上经历弱—强—弱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强异常时段,异常两个高值点出现在活动断层较为发育的应力低值区,地震发生后,异常信息... 本文处理了汶川MS8.0大地震前后部分地表潜热通量(SLHF)数据,发现SLHF异常信息出现在地震前7天。SLHF异常时间上经历弱—强—弱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强异常时段,异常两个高值点出现在活动断层较为发育的应力低值区,地震发生后,异常信息很快衰减。SLHF异常随时间有沿发震断裂带走向运移的规律。震前7天的综合SLHF异常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围地区,震中位于异常区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潜热通量 汶川8.0级地震 地表潜热通量异常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探讨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千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SLHF)合并阵发性房颤(阵发性AF)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综合内科及重症监护室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SLHF合并阵发性A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SLHF)合并阵发性房颤(阵发性AF)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综合内科及重症监护室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SLHF合并阵发性A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期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一过性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1例,药物副反应发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腹胀2例,一过性低血压2例,静脉炎1例,药物副反应发发生率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LHF合并阵发性AF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胺碘酮,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阵发性AF转复率,改善心功能,而且药物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重度左心衰(slhf) 房颤(AF)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并房颤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旭林 《当代医学》 2013年第5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SLHF)并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1年间来就诊的60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组服用胺碘酮,分别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房...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SLHF)并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1年间来就诊的60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组服用胺碘酮,分别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房颤转复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试验组24h内AF转复率为83.3%,对照组为63.3%;试验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试验组AF转复及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并房颤比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左心衰 房颤
下载PDF
2009年青海海西地震序列的潜热通量异常时空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凯 吴立新 马未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3,共6页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地表潜热通量资料,对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级地震及其余震前的潜热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①主震前6d,震中附近开始出现潜热异常,然后异常幅度增强、面积扩大,并向震中迁移;②余震前也出现了明显的...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地表潜热通量资料,对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级地震及其余震前的潜热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①主震前6d,震中附近开始出现潜热异常,然后异常幅度增强、面积扩大,并向震中迁移;②余震前也出现了明显的潜热异常,但其时空演化过程不同于主震前的潜热异常;③潜热异常位置与震中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其中都兰余震前的潜热异常位置与震中位置重合。本案例分析表明,震前地表潜热异常应是地震孕育尤其是临震过程的一种典型的岩石圈-盖层-大气耦合(LCA)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特定地震区震前及余震序列的潜热通量异常规律,有益于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与防灾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地震 潜热通量 地震序列 余震 临震异常
原文传递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prior to the Indonesia Mw9.0 ear thquakeof 2004 被引量:15
6
作者 CHEN Meihua DENG Zhihui YANG Zhuzhuan MA Xiaoj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before and after the Mw9.0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the west coast of Sumatra, Indonesia on 26 December 2004 are summarized. It is found that b...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before and after the Mw9.0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the west coast of Sumatra, Indonesia on 26 December 2004 are summarized. It is found that before the earthquake significant SLHF anomalies occurred at the epicentral area and its vicinity. The largest SLHF anomaly oc- curred on the subduction zone in the middle part of Burma micro-plate, wher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up- ture zone is located and the aftershocks are concen- trate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anomaly involved growing of the anomaly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spreading of the anomaly from disordered to con- centrated. The anomaly began to occur on the east extensional boundary of the Burma micro-plate and its adjacent oceanic basin, and then propagated to the west compressive boundary, where the subduc- tion zone exists. Finally, the anomaly disappeared after the main shock. The seismic source is consid- ered to be a dissipation system. The increase of stress prior to an earthquake may enhance the ex- change of energy and material between the seismic source system and the outer system,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the rate of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sea surface and atmosphere,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generation of SLHF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潜热流 地震异常 slhf 印度尼西亚 海啸 卫星遥感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