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PBL模式结合3D Slicer软件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飞翔 李婧静 +7 位作者 朱洪山 崔永刚 李树强 陈文灿 马丛丛 胡源 郭清允 吴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3D Slicer软件应用与单纯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方法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实习的32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随机分组,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结合3D Slicer软件的16名实习生为...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3D Slicer软件应用与单纯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方法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实习的32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随机分组,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结合3D Slicer软件的16名实习生为观察组,单纯应用PBL模式的16名实习生为对照组,按教学大纲完成对两组实习生的授课,以出科理论、技能考试、满意度问卷结果为评判方法。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教学形式、学习氛围、学习效率、神经系统解剖的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5个方面满意程度的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康复科实习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3D Slicer软件较单纯采用P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神经病学理论、临床技能水平与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3D slicer软件 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下载PDF
CBL联合3D Slicer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春茂 李兴 +3 位作者 沈国良 张礼均 吴承学 牟朝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6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CBL教学,试验组进行CBL联合3D Slicer软... 目的:探讨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6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CBL教学,试验组进行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实习结束对两组学生实施出科考试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出科考试中理论考试、现场答辩及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在学习兴趣的提升、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3D Slicer可视化教学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可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基层教学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3D slicer软件 三维可视化 神经外科 实习教学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强 杨岸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D。以术中发现为金标准。结果除1例阴性外,术中发现责任血管199例,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111例,小脑后下动脉52例,椎动脉(VA)29例,AICA联合VA有7例。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与术中发现一致性一般(κ值=0.326),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90%、100.00%和91.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与术中发现一致性良好(κ值=0.651),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0%、100.00%和100.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预测责任血管的效果明显优于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P<0.001)。20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42例(71.00%),部分缓解51例(25.50%),无变化7例(3.50%)。结论MVD治疗HFS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根据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路径,可以降低遗漏责任血管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FIESTA 3D-TOF MR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疗效
下载PDF
3D-Slicer重建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5
作者 苏慧 黄舒心 +4 位作者 吴玥 姬将 文萌萌 薛晓娟 肖新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工作站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7例患者69个动脉瘤共夹闭63个,术后CTA除5例图像质量不佳,余均可轻清晰显示瘤夹位置、残余瘤体、载瘤动脉瘤通畅性;术后CTA见2例夹闭不全,2例新发动脉瘤,9例血管广泛痉挛显影浅淡;脑出血3例,脑积水5例,脑梗死1例,以上结果与放射科工作站一致。两种方法重建3D-CTA对于夹闭后载瘤动脉瘤管径大小呈现无统计学差异,且一致性高。结论 3D-Slicer软件对于夹闭术后CTA的图像后处理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一种备选的工具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造影术 图像后处理 3D-slicer
下载PDF
3D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
6
作者 王伟 罗琳 +1 位作者 陈强 厍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46-249,共4页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进行分型,并提取模型最大直径参数为阑尾管腔最大外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阑尾不同位置分型最大直径差异。结果 320例患者中CT 显示阑尾298例,敏感性为93.13%。位置分型占比最大为盆位(34.23%)。不同位置分型间正常阑尾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阑尾位于结肠后位时管腔最大直径大于其它位置组(p<0.05),回肠位、结肠外位、结肠后位、盆位、髂位的管腔最大直径 95%参考值单侧上限分别为5.4mm、5.0mm、6.3mm、5.4mm、5.2mm。结论 MSCT检查对阑尾检出率较高;正常阑尾最大直径为3~10mm,因此,将阑尾直径>6.0mm作为诊断阑尾炎的参考标准时,应结合其它CT 征象进行综合判断。此外,还需考虑阑尾的生理发育特点,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MSCT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软件的局限性肾癌供血动脉解剖分布研究
7
作者 高珂 万紫妍 +4 位作者 张娅 张慧 杨小杰 种铁 付德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利用3D Slicer软件分析局限性肾癌供血动脉进入肿瘤的位置、数目与分布规律,为肾部分切除术中精准缝合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术前肾... 目的利用3D Slicer软件分析局限性肾癌供血动脉进入肿瘤的位置、数目与分布规律,为肾部分切除术中精准缝合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术前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3D Slicer软件,从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对肿瘤-血管的相对位置进行重建,分析各平面中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及分布特点。结果共收集112例(男59例、女53例)肾癌患者相关资料,肿瘤均为单发,RENAL评分为4~10分,肿瘤分期T1a 58例、T1b 48例、T2a 6例。其中38例(33.93%)有1条肿瘤供血动脉、53例(47.32%)有2条肿瘤供血动脉、21例(18.75%)有3条肿瘤供血动脉。这207条肿瘤供血动脉中有22条(10.63%)经肿瘤-肾脏接触面(肿瘤床)浅部进入肿瘤,有185条(89.37%)经肿瘤床深部进入肿瘤。结论在局限性肾癌中,近90%的供血动脉由肿瘤床深部进入肿瘤,为肾部分切除术中精准肿瘤切除及创面缝合提供了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肿瘤血管 肾部分切除术 热缺血时间 3D slicer软件
下载PDF
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袁国辉 熊少敏 +3 位作者 熊日晖 蒋燦 许剑峰 梅保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1)及建模组(n=32),传统组行传统肝切除术,建模组予以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胆功能...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1)及建模组(n=32),传统组行传统肝切除术,建模组予以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6个月AST、ALT及ALP、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总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胆瘘及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还需大样本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3Dslicer建模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3D Slicer影像学血肿参数与软通道引流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林永雙 栗学玉 +1 位作者 龚政源 黄海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影像学血肿参数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软通道引流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软通道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9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3D Slicer影像学血肿参数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软通道引流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软通道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9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3D Slicer影像学血肿参数(血肿体积、表面积、规则率等)与血肿清除率的相关性。分析HICH患者的3D Slicer影像学血肿参数(血肿体积、表面积、规则率等)对软通道引流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3D Slicer测量血肿体积、血肿表面规则率(SR)、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是影响HICH软通道引流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分析结果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SR预测HICH软通道引流术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5.7%、73.5%、0.831。结论SR是行软通道钻孔引流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软通道钻孔引流术 3D slicer 血肿形态不规则
下载PDF
基于3D-Slicer上颌骨自体骨移植供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毛丽莎 袁鼎翔 +1 位作者 邹婷婷 王学玖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59-263,304,共6页
目的:通过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并测量上颌骨前鼻棘、硬腭、上颌结节等区域潜在取骨量及骨密度,为上颌骨作为自体骨移植潜在取骨位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3D-Slicer软件对129例颅颌面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前鼻棘、硬腭... 目的:通过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并测量上颌骨前鼻棘、硬腭、上颌结节等区域潜在取骨量及骨密度,为上颌骨作为自体骨移植潜在取骨位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3D-Slicer软件对129例颅颌面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前鼻棘、硬腭、上颌结节的潜在取骨量、骨密度。对其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硬腭区域可取骨量最大(1512.31±71.93 mm^(3)),前鼻棘区可取骨量最小(444.74±17.49 mm^(3))。前鼻棘取骨区域的骨密度最高(HU:601.28±7.76),上颌结节取骨区域的骨密度最低(HU:259.84±5.44)。2.男性前鼻棘、硬腭、上颌结节区域的潜在取骨体积均大于女性。3.中老年组(≥40岁)在前鼻棘区域的潜在取骨体积大于青年组(<40岁)。结论:前鼻棘、硬腭、上颌结节可分别作为颌骨小型、中型骨缺损的口内自体骨移植取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 骨增量 自体骨移植 上颌骨
下载PDF
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蔡沉逐 郭协力 +1 位作者 齐震 蔡明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将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 目的分析将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3D-slicer+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脑微循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Warlow修订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将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有术时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的优势,利于脑微循环的有效灌注和并发症率降低,能显著提高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3D-slicer医学图像信息学 智能手机辅助定位 脑微循环指标 神经受损程度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赖文焘 陈式钦 +1 位作者 黄观林 叶新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543-2545,2554,共4页
目的:研究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 目的:研究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3D Slicer软件辅助下的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力水平、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指数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licer软件帮助提高神经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加强手术对患者视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视神经管减压手术 3D slicer软件
下载PDF
3D Slicer辅助CBL教学法在癫痫专科术前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佳 任连坤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基于案例的(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癫痫专科医生术前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癫痫病房进修学习的46名癫痫专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基于案例的(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癫痫专科医生术前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癫痫病房进修学习的46名癫痫专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3D Slicer辅助CBL教学组,在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和迷你临床评价(mini clinical evaluation,Mini-CEX)量表对两组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问卷调查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理论考核、Mini-CEX量表评估方面分别为(84.04±3.56)分和(23.87±1.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7.57±4.25)分和(21.57±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3D Slicer辅助CBL教学法有助于学员对颅脑解剖和癫痫术前定位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3D slicer 癫痫专科 术前评估 教学
下载PDF
3D Slicer技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毛翔 张梅花 张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3D组和传统徒手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位置钉Gertzbein-Robbins分级、手术相关指标(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指标(疼痛缓解的时间、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对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患者Gertzbein-Robbins分级中A+B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A+B级的例数(P<0.05)。3D组患者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45±0.98)个月,3D组患者在各个随访时间点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间3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可提高置钉的准确度,改善患者预后的症状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术 应用价值 Gertzbein-Robbins分级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辅助诊治大脑前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
15
作者 何川 谭兴实 +3 位作者 钟琦 林晓鸿 陈尧坤 曹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446-448,共3页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IPA)常见于锐器穿刺损伤、交通事故等,大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床突段以及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如胼周、胼缘动脉。本病临床少见,起病隐匿,一旦破裂出血,则后果严重。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处理方法尚无统一意...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IPA)常见于锐器穿刺损伤、交通事故等,大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床突段以及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如胼周、胼缘动脉。本病临床少见,起病隐匿,一旦破裂出血,则后果严重。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处理方法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报道1例颅眶异物穿通伤合并大脑前动脉(A3段)多发假性动脉瘤。根据颅脑CTA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发现大脑前动脉分叉血管形态异常,考虑多发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结合颅骨重建及颅内创伤血肿通道情况分析,与此次颅眶创伤通道高度重合。3D-DSA明确诊断后,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大脑前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瘤2个月后分期处理,术后恢复良好。这提示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甚至接近金标准DSA;还可重建颅骨、血肿和周围骨组织,模拟手术,用于术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颅内多发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3D slicer软件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
16
作者 航盖 冯煜 +5 位作者 谢杭 龚宇康 姚国杰 宋健 徐国政 谢天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方法收集40例(男女各20例)无内耳器质性病变的病人的80侧颞骨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内听道重要解剖结构...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方法收集40例(男女各20例)无内耳器质性病变的病人的80侧颞骨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内听道重要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结果三维模型显示,内听道后唇呈椭圆形,后缘锐利,位置固定,较易识别。选择三维模型内听道后唇为P点,男性P点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为(9.412±1.687)mm、至后半规管的距离为(10.422±1.701)mm;内听道的长度为(9.847±0.870)mm。女性P点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为(9.068±1.133)mm、至后半规管的距离为(9.858±1.089)mm;内听道的长度为(8.727±0.964)mm。男性和女性上述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听道后壁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比到后半规管更短,提示术中磨除内听道后壁时更容易导致前庭导水管的损伤。前庭导水管外口和内淋巴囊靠近内听道后壁的硬脑膜,提示术中剪开硬脑膜时应避免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半规管 前庭导水管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崔昊 王奎重 +3 位作者 王小刚 徐广振 王伯栋 朱伟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特征以及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枕骨大孔区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0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及疼痛不适1个月...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特征以及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枕骨大孔区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0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及疼痛不适1个月入院。脊柱MRI显示延髓至颈5水平颈髓异常信号。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右侧椎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枕骨大孔区DAVF,由脑膜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经小脑表面及数支硬脑膜迂曲扩张的皮质静脉引流汇入左侧横窦、岩上窦及基底窦,并可见迂曲的硬脊膜前、后静脉参与瘘口血液引流;左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靠近瘘口部位走行且迂曲。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清晰显示DAVF的位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多模态重建显示瘘口位于枕部后正中枕骨大孔上区域并靠近硬脑膜。采取枕颈部后正中入路手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确认DAVF消失。术后3个月,双下肢麻木及疼痛感均有减轻;复查MRI显示脑干和脊髓水肿消失,DSA显示DAVF完全闭塞。结论枕骨大孔区DAVF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应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对DAVF进行精准定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枕骨大孔区 手术治疗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3D-Slicer技术助诊常规MRI未确诊的颅内巨大动脉瘤临床案例分析
18
作者 李天宇 高俊逸 +3 位作者 秦瑞琦 丁少华 张继 吴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19-523,共5页
颅内巨大动脉瘤(GIAs)是目前手术最难处理的脑血管病变之一。尽管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相应的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高达20%。3D-Slicer是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可视化和分析的软件,本文报道由3D-Slicer技术助诊常规MRI未能确诊... 颅内巨大动脉瘤(GIAs)是目前手术最难处理的脑血管病变之一。尽管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相应的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高达20%。3D-Slicer是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可视化和分析的软件,本文报道由3D-Slicer技术助诊常规MRI未能确诊的GIAs 1例,指导临床对于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巨大血栓性动脉瘤的夹闭和切除,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内巨大动脉瘤 3D-slicer软件 动脉瘤切除术
下载PDF
3D-slicer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9
作者 查继辉 周小荔 +3 位作者 李明 苟理宏 谈小红 祁军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弦距体表定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弦距体表定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0.0±0.2)d、血肿消失时间(3.1±0.1)d、手术时间(101.4±3.0)min短于对照组的(13.5±1.2)d、(6.2±0.5)d、(127.4±5.1)min,术中出血量(180.1±2.5)ml少于对照组的(289.6±8.5)ml(P<0.05)。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4.6±0.4)分高于对照组的(3.4±0.5)分,NIHSS评分(8.1±3.6)分低于对照组的(12.0±2.1)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24),低于对照组的25.0%(6/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ICH患者术中实施3D-slicer辅助定位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并发症 3D-slicer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缺损 手术指标
下载PDF
3D-Slicer+Sina增强现实技术在脑室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林飞阳 曾凤 +6 位作者 孟德浩 雷斗斗 文涛 莫伟 廖壮槟 龙霄翱 陈兵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3D-Slicer+Sina增强现实技术对脑室外引流术中穿刺精准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行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7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 目的探讨3D-Slicer+Sina增强现实技术对脑室外引流术中穿刺精准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行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7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3D-Slicer+Sina定位下行脑室外引流手术,对照组在传统CT定位下行脑室外引流手术。比较两组穿刺靶点偏移距离、穿刺次数、首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穿刺例数分别为30例和44例,穿刺部位数分别为53个和72个,穿刺靶点偏移距离分别为(9.82±4.76)mm vs.(16.30±8.81)mm(P<0.001),穿刺次数为1(1,1)vs.1(1,1.75)(P=0.026),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6%(48/53)vs.73.6%(53/72)(P=0.017),手术时长分别为85.00(64.75,107.50)min vs.70.00(55.00,90.00)min(P=0.0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vs.38.6%(17/44)(P=0.042),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但两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Slicer+Sina辅助脑室外引流术可以提高脑室穿刺精准度和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 增强现实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