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纳米材料SmPO_4·0.5H_2O的制备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锦绣 李梅 +2 位作者 柳召刚 王觅堂 贾慧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95-1404,共10页
以氧化钐和H_3PO_4为原材料,在无模板剂的情况下,用水热法通过调控p H、时间和温度制备了Sm PO_4·0.5H_2O一维纳米材料,并提出其可能形成机理。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HRTEM和SAED)、红外光谱(IR)和能谱(EDS)对产物... 以氧化钐和H_3PO_4为原材料,在无模板剂的情况下,用水热法通过调控p H、时间和温度制备了Sm PO_4·0.5H_2O一维纳米材料,并提出其可能形成机理。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HRTEM和SAED)、红外光谱(IR)和能谱(EDS)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产物的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备的产物全部是六方晶系结构,形貌都为一维纳米线。反应体系的p H值、温度和时间的改变对纳米线的长径比有影响,但对其相结构基本都没有影响。分析得到最佳水热制备条件为p H=5、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30℃和8 h,产物的结晶性、分散性和均匀性都达到最好。光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类产物在300~350 nm的紫外区域有吸收宽峰,是属于基质O^(2-)→P^(5+)、Sm^(3+)的电荷迁移。在350~450 nm处的可见光区域内也有一组吸收峰,是属于Sm^(3+)的4f内层电子间的f-f跃迁吸收。依据该类吸收峰,得到禁带宽度在4.67~5.50 e V之间。p H值和温度对产物光学性能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o 4·0.5H 2O 纳米线 水热法 光学性质
下载PDF
SMPO合资公司生存待定
2
作者 胡为工 《国际化工信息》 2003年第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smpo合资公司 日本住友公司 日本三井公司 住友-三井聚烯烃公司 乙烯 裂解装置
下载PDF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振荡 被引量:4
3
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5 0例DRG神经元 ,93例A类神经元出现具有特定频率及幅值的SMPO。对其进行研究发现 ,异位自发放电起始于SMPO的上升相 ,SMPO的规则、梭形及不规则形式分别决定了异位自发放电的周期 /整数倍、阵发及不规则放电模式。有SMPO的神经元 ,其兴奋性高于没有SMPO的神经元。此外 ,低浓度河豚毒可以阻断SMPO的产生 ,进而消除异位自发放电。结论 :阈下膜电位振荡是产生异位自发放电的基础 ,反映了初级感觉神经元超兴奋的基本电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 阈下膜电位振荡 DRG smpo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生产废水强化混凝除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玉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8年第6期27-29,共3页
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生产废水具有碱度和浊度高,含磷浓度低的特点,为确保其达标排放,采用三氯化铁和PFAC为混凝剂进行强化混凝除磷除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磷率和除浊率受原水碱度和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将原水pH值调至8.0~8.5以后,混凝... 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生产废水具有碱度和浊度高,含磷浓度低的特点,为确保其达标排放,采用三氯化铁和PFAC为混凝剂进行强化混凝除磷除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磷率和除浊率受原水碱度和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将原水pH值调至8.0~8.5以后,混凝剂投加量大大降低,且出水总磷及浊度可降低至0.5 mg/L、 10 NTU以下,处理费用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o废水 强化混凝 除磷
下载PDF
DRG慢性痛信号产生的细胞兴奋性分型及离子通道机制
5
作者 解柔刚 段建红 +3 位作者 王文挺 刘一辉 邢俊玲 胡三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在整节消化后的DRG大中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依照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特征,79只大鼠的311例神经元可分为三种类型。在正常对照组(n=179),1、2、3型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3%、27%和60%;在CCD组(n=134)比例则分别为27%、33%和40%。统计分析显示慢性压迫损伤后,1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明显增加,而3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显著减少(P<0.05)。正常DRG神经元中,持续钠电流(INaP)的幅值在1、2型神经元中比3型神经元明显要高(P<0.05)。CCD术后INaP在1、2型神经元中均增加,但仅在1型神经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G大中细胞在慢性压迫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中1、2型神经元的比例增多和1、2型神经元上INaP电流的增加,共同造成了由DRG向更高级中枢的信息传递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分型 背根神经节 阈下膜电位振荡 持续钠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