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分析技术诊断罕见9p四体嵌合体1例
1
作者 徐万洲 李锋 +2 位作者 周方元 吴泽刚 吴青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9号染色体短臂四体综合征(tetrasomy 9p)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最先由Ghymers于1973年发现^([1])。该病由9号染色体短臂存在4个拷贝引起,额外的2个拷贝形成1个由着丝粒连接的等臂染色体。这一等臂染色体是由于减数分裂Ⅱ期不分离和随... 9号染色体短臂四体综合征(tetrasomy 9p)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最先由Ghymers于1973年发现^([1])。该病由9号染色体短臂存在4个拷贝引起,额外的2个拷贝形成1个由着丝粒连接的等臂染色体。这一等臂染色体是由于减数分裂Ⅱ期不分离和随后的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9p四体综合征 发育迟缓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心脏强回声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林忱昭 王旻 +1 位作者 胡建苏 黄秀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评价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用于心脏强回声(EIF)胎儿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435例接受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的EIF胎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一EIF组(A组)、EIF合并心脏... 目的评价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用于心脏强回声(EIF)胎儿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435例接受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的EIF胎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一EIF组(A组)、EIF合并心脏超声指标异常组(B组)、EIF合并心外超声指标异常组(C组)。对435例胎儿行CMA检测,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435例产前超声提示EIF胎儿中,共检出1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检测异常率为3.25%(14/435);A、B、C组检出核型异常率分别为0(0/20)、2.39%(6/251)和4.88%(8/164)。CMA检测异常率为14.25%(62/435);62例CMA异常样本中,11例为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为染色体嵌合体,与核型检测相符;另5例为杂合性缺失;43例为拷贝数变异(CNVs),CNVs总检出率为9.89%(43/435)。A、B、C组CNVs检出率分别为20.00%(4/20)、10.36%(26/251)、7.93%(13/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1,P=0.145)。结论CMA能够有效提高EIF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结果阳性率,对染色体微小缺失或重复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强回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拷贝数异常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克婷 王森林 +3 位作者 李景然 蔡昭方 颜宇辉 朱健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因NT增厚而行羊膜穿刺术的胎儿516例,分别运用核型分析技术和SNP array技术...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因NT增厚而行羊膜穿刺术的胎儿516例,分别运用核型分析技术和SNP array技术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根据NT值分成4组:2.5~2.9 mm组183例、3.0~3.9 mm组261例、4.0~4.9 mm组46例和≥5 mm组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指征包括高龄、超声异常、血清学异常和不良妊娠史等,分为合并其他异常指征组156例和单纯NT增厚组360例。结果在516例NT增厚胎儿中SNP array技术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70例(13.57%);核型分析组为10.66%(55/516),与SNP arra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152)。2.5~2.9 mm组染色体异常7.10%、3.0~3.9 mm组13.79%、4.0~4.9 mm组23.91%、≥5 mm组38.4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2,P=0.000)。合并其他异常指征组染色体异常25.64%,而单纯NT增厚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05,P=0.000)。结论当NT厚度增加或合并其他异常指征时,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采用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的检测模式,可以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推荐将3.5 mm和3.0 mm作为单纯NT增厚和NT增厚合并其他异常指征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核型分析 颈项透明层增厚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产前三维超声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筛查骨骼畸形异常胎儿及遗传学病因分析
4
作者 刘皓 张小燕 +2 位作者 刘利芳 刘丽霞 丁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3期646-649,共4页
目的::研究产前三维超声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筛查骨骼畸形异常胎儿检出情况及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以2019年5月-2022年1月于本院产前诊断确诊的胎儿骨骼畸形患者20例,按照美国遗传医学会指南,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pCNVs... 目的::研究产前三维超声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筛查骨骼畸形异常胎儿检出情况及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以2019年5月-2022年1月于本院产前诊断确诊的胎儿骨骼畸形患者20例,按照美国遗传医学会指南,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pCNVs组)5例、良性CNVs组10例、不明性(Vous组)5例。比较3组超声异常情况、pCNVs组超声指标与CM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pCNVs组、良性CNVs组、Vous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周以及受孕方式均无差异(P>0.05),心脏/胸腔比例增大、股骨/胸围降低等有差异(P<0.05),骨骼缺失、面部畸形等无差异(P>0.05);pCNVs组染色体缺失3例,染色体重复2例。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超声筛查诊断胎儿心脏/胸腔比例增大、股骨/胸围降低均是pCNVs、Vou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前三维超声筛查诊断骨骼畸形异常胎儿与CNVs结果的相关性较强,骨骼畸形遗传学异常主要表现为1、6、15以及X染色体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检查 胎儿骨骼畸形 三维超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致病性拷贝数变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核型分析联合其他遗传学检测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丽爽 霍平 +3 位作者 楚伟 杜润璇 王向静 高健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483-1486,1491,共5页
目的探讨核型分析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 on Beads,BoBs)在高龄孕妇产前诊... 目的探讨核型分析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 on Beads,BoBs)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因高龄行产前诊断的930例孕妇,全部行核型分析,联合BoBs检测420例,联合SNP array检测343例,联合FISH检测167例,分析其染色体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930例胎儿中,核型异常192例(20.7%),三体综合征中以21-三体居多,性染色体异常中以克氏征居多。在核型联合其他检测中,联合SNP array检测可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1,P=0.013)。对于染色体嵌合体的诊断,核型联合FISH检测可更精准地确定嵌合类型及比例。孤立性高龄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低,高龄合并无创高危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最高,在高龄合并超声软指标中,随超声软指标数目增多,染色体异常率随之升高(P=0.001)。高龄孕妇年龄与核型异常、非整倍体尤其21三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孤立性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低,高龄合并无创高危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高,随超声软指标数目增多、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核型联合FISH检测可更精准地确定嵌合类型及比例,核型分析联合其他检测尤其与SNP array技术可显著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利于遗传咨询及再生育指导,是高龄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核型分析 snp array技术 BoBs技术 FISH技术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检测父源性t(13;22)非平衡易位22q13缺失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林俊伟 侯红瑛 章钧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26-831,共6页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22q13缺失综合征病因。方法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array)对一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患儿染色体异...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22q13缺失综合征病因。方法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array)对一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患儿染色体异常来源。以“t(13;22)”为检索词,在生物医学文献外文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亲代遗传t(13;22)非平衡易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儿母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患儿父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t(13;22)(q31;q13.3),患儿SNP-array分析结果提示13号染色体长臂q31.1q34存在35.8 Mb片段重复,22号染色体长臂q13.3发生1.1 Mb片段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r(22)t(13;22)(q31;q13.3)pat。文献复习3例患者病例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面部畸形、房间隔缺损等,其中一例出生11 d死亡。结论患儿遗传父源性der(22)t(13;22)(q31;q13.3)片段,13号染色体存在35.8 Mb重复,为染色体异常,具有致病性;22号染色体存在1.1 Mb缺失,该变异片段包括已知的遗传综合征区域,即22q13缺失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非平衡易位 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22q13缺失综合征 费伦-麦克德米德综合征
下载PDF
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分析鼻咽癌变多阶段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_1过表达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鑫 赵晓荣 +3 位作者 王一 周建华 关新元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鼻咽癌变多阶段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应用组织微阵列 (tissuemicroarray)技术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在鼻咽癌旁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 /化生 (simplehyperplasia/metaplas...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鼻咽癌变多阶段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应用组织微阵列 (tissuemicroarray)技术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在鼻咽癌旁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 /化生 (simplehyperplasia/metaplasia ,SH/SM )、异型增生 /化生 (atypicalhyperplasia/metaplasia,AH/AM )和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的蛋白质表达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0 % (3/ 10 )、 90 0 % (18/ 2 0 )和6 2 9% (39/ 6 2 ) ,其中在异型增生 /化生中呈“一过性增高” .表明CyclinD1高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异型增生 /化生可能是鼻咽癌变的重要“关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技术 分析 鼻咽癌变 多阶段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 过表达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苹果SNP位点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万达 杨光 +4 位作者 焦奎宝 王昆 王天鹤 王禹 吴立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6,共6页
为了解黑龙江苹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对在黑龙江地区收集的31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SNP位点开发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终获得了107.52 Mb读长数据,不同材料的SNP标记数目在309 012~540 030间,样... 为了解黑龙江苹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对在黑龙江地区收集的31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SNP位点开发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终获得了107.52 Mb读长数据,不同材料的SNP标记数目在309 012~540 030间,样品测序质量值平均Q30为93.78%,平均GC含量为40.90%。共开发获得1 072 115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275 389个。通过序列分析,共得群体SNP位点121 352个,基于开发SN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31份苹果种质资源分为3个亚群,特异性的苹果SNP位点开发和研究可为苹果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SLAF-seq技术 snp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宋丽娜 金华 +3 位作者 赵燕 王永 贾颐舫 孟金来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超声诊断为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50例,分别采用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50例超声确诊的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中,...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超声诊断为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50例,分别采用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50例超声确诊的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中,胎儿染色体正常45例、异常5例。其中,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3例(18三体综合征2例、额外染色体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6%; CMA技术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5例(18三体综合征2例、额外染色体1例、染色体微重复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10%。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与CMA技术检出的2例18三体综合征一致,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检出的1例额外染色体经CMA技术检测证实在15q11. 2-13. 1处有5. 45 Mb的微重复。另有2例经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为正常核型,而经CMA技术检测证实1例在2p25. 3处有3. 85 Mb的微重复、1例在17p12处有1 346 kb的微重复,均为有明确致病性的片段重复。结论 CMA技术检测脉络丛囊肿胎儿染色体异常更加敏感,是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有益和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囊肿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安宇 吴柏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7-161,210,共6页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CMA)包括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array CGH)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SNP array),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高分辨检测染色体的微缺失和微重复,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比,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和...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CMA)包括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array CGH)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SNP array),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高分辨检测染色体的微缺失和微重复,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比,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自动化检测的优势,同时可以一次性同步检测许多与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疾病相关的基因组异常,近年来已经开始应用于侵入性产前诊断。回顾近年来多个大样本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对CMA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和母婴医学协会(SMFM)发布的CMA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建议,对CMA在应用过程中如何选择微阵列芯片类型、检测的适用对象和检测的时期、检测结果的解释以及相关的遗传咨询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指出CMA在产前诊断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检测前和检测后遗传咨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分析技术 微阵列分析 生殖技术 辅助 基因组 杂交 遗传 产前诊断 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下载PDF
203例B超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国生 何才通 +5 位作者 陈晓 赖玉青 陈荣誉 罗宇迪 卢雄才 覃运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孕中期B超异常的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日至2019年4月16日在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中期B超提示异常的孕妇203例,采集羊水标本,... 目的:探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孕中期B超异常的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日至2019年4月16日在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中期B超提示异常的孕妇203例,采集羊水标本,进行传统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同时采用array-CGH技术对羊水DNA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进行检测。比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rray-CGH检测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共检出21例异常核型(包括结构异常及数目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0. 34%;array-CGH技术共检出43例异常核型(其中14例为α地中海贫血),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1. 18%,但另有3例异常核型array-CGH漏检为正常。不同B超异常项目数的孕妇的胎儿array-CGH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array-CGH技术可作为产前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检测的首选诊断方法,但联合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B超异常 羊水
下载PDF
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胎儿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效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敏 曾静 +1 位作者 曾云 吴丽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在颈项透明层(NT)厚度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胎儿203例,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析两种检...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在颈项透明层(NT)厚度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胎儿203例,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数发生情况。根据NT值分为四组,2.5~2.9 mm组、3.0~3.9 mm组、4.0~4.9 mm组及≥5.0 mm组,比较不同NT值组间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传统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70例(34.98%),CMA额外检出7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共77例(37.93%);随着NT值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P<0.05);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经CMA检出的CNVs具有致病性,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比较,CMA检测的检出率提高了3.45%(7/203)。结论随胎儿NT值升高发生染色体异常风险随之增大,CMA能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临床上采用CMA检测在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分析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核型分析 妊娠期筛查
下载PDF
BaseNIPT-Plus分析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王婧 朱庆文 +2 位作者 崔爱民 徐小柠 张玲莉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6期465-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BaseNIPT-Plus分析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行无创产前筛查(NIPT)的孕妇共23937例。采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方法进行CNV... 目的:探讨BaseNIPT-Plus分析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行无创产前筛查(NIPT)的孕妇共23937例。采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方法进行CNV识别;计算CNV嵌合比率并与cffDNA浓度比较以区分母体/胎儿CNV(M/F-CNV)和胎儿CNV(F-CNV),明确遗传来源。对所有NIPT提示CNV高危孕妇,均告知其遗传来源并建议采用羊膜穿刺术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23937例受检孕妇中共检出57例致病/可能致病M/F-CNV(P/LP M/F-CNV)和36例致病/可能致病F-CNV(P/LP F-CNV)。P/LP F-CNV组中34例孕妇接受产前诊断,诊断率为94.44%,确诊30例F-CNV,阳性预测值(PPV)为88.24%,与M/F-CNV组产前诊断率(19.30%)和PPV(36.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P F-CNV在超声软指标异常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超声无异常和血清学筛查低风险人群(P<0.05)。P/LP M/F-CNV发生与年龄、筛查(血清学、超声)提示异常、妊娠方式无关。结论:BaseNIPT-Plus分析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和流程的前提下对CNV的致病性及遗传来源进行分析,有效提高了产前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孕期妇女提供更为精准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下载PDF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花蕾 魏学功 +2 位作者 牛淑芳 刘国 樊芮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132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CMA技术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132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CMA技术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例染色体不平衡变异与13例胎儿非整倍体,CMA检测结果与之相同,但CMA可更精确地给出染色体不平衡变异的异常位点。此外,在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亦检出致病性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从而对疾病的诊断率提高2.27%。在4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为3.03%;但CMA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倒位、多态性及平衡易位。结论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CMA与核型分析相同,但CMA的敏感性和分辨率更高,同时亦可检出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拷贝数。但因CMA技术自身亦有局限性,尚不可完全替代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胎儿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序贯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培 宛杨 +1 位作者 吕嬿 戚庆炜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31-337,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序贯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策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阜阳市...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序贯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策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CHD的患儿64例,分为单一心脏结构畸形组(Ⅰ组)7例;复杂先心组(Ⅱ组)41例;心内合并心外畸形组(Ⅲ组)16例。所有病例均送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当检测结果不能提供有诊断意义的临床信息时,序贯行WES。回顾性分析3组病例的超声表现、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64例胎儿CHD中,遗传学异常的总检出率为25.0%(16/64)。单一心脏结构畸形组、复杂先心组和心内合并心外畸形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7.1%(4/7)、12.2%(5/41)和43.8%(7/16)。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和WES的检出率分别为12.5%(8/64)、7.8%(5/64)和4.7%(3/64)。结论产前超声发现的胎儿CHD,均应进行染色体核型联合CMA的标准产前遗传学诊断,对于结果为阴性的患儿,序贯行WES检测,以全面评估CHD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全外显子组测序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熹翀 巫玉婷 +3 位作者 孟祥荣 刘建珍 鞠爱萍 覃燕龄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妇2175例,其中969例(44.55%)高龄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入选孕妇,分别对入选孕妇进行染色...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妇2175例,其中969例(44.55%)高龄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入选孕妇,分别对入选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CMA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及差异性。结果948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4.11%,607例高龄孕妇胎儿CMA异常检出率为7.58%,586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8.53%,染色体微阵列芯片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P=0.003),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P=0.000),高于染色体微阵列芯片的异常检出率(P=0.545)。结论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核型分析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产前诊断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从而避免了漏诊风险,为胎儿预后评估及夫妻再生育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出生缺陷患儿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
下载PDF
四维STIC联合SNP array技术对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诊断效能
17
作者 刘继忆 田术 王燕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NP array)技术对孕24~28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诊断效能。首先选取进行孕检且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80例孕24~28周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四维超声STIC技... 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NP array)技术对孕24~28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诊断效能。首先选取进行孕检且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80例孕24~28周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再对提示为畸形的胎儿行SNP array技术检查。然后以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四维STIC技术单独及联合诊断孕24~28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表明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四维超声STIC技术对孕24~28周胎儿心脏发育畸形进行筛查,可提高诊断效能,进一步行SNP array技术,可为产前诊断与临床干预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 胎儿 心脏发育畸形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满胜 李祝坤 +3 位作者 唐玉芬 黎洛冰 聂俊玮 谢清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5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评估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技术检测的224例孕妇资料,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染色... 目的评估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技术检测的224例孕妇资料,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成功223例,成功率为99.55%,CMA技术检测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00%。两种检测方法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1例,其中18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包括21-三体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3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染色体缺失2例,染色体重复1例;有4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此外,染色体核型分析漏检6例,分别为染色体微缺失4例及染色体微重复2例,CMA技术检测漏检3例,分别为染色体易位2例及性染色体嵌合1例。结论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在产前遗传咨询中对胎儿是否健康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产前诊断 联合检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仲任 陈敏 +2 位作者 张宇 蔡月云 林淑贞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0期1-3,7,共4页
目的研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152例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并根据检测方法将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患者实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 目的研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152例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并根据检测方法将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患者实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观察组76例患者实施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将两组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测结果 76例均取得成功,在24~48 h内取得结果,21三体、13三体、18三体、X、Y计数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其染色体非整倍检出率高达100.00%,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产前遗传性疾病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MRI联合超声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产前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利顺 王启臣 +4 位作者 张国梁 聂红艳 李刚 白力伟 华天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6-19,24,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U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孕妇为此次观察的对象,所有孕妇胎...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U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孕妇为此次观察的对象,所有孕妇胎儿均接受MRI联合US与CMA进行相关的检查。比较在不同检查方法下对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比较异常胎儿在每种检查下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在视野、分辨率、组织特异性以及脑沟、裂、回的图像都要比US检查的质量要高(P<0.05),而血流显示以及脉络丛室管膜的显示要比US检查的质量要低(P<0.05);总体来看MRI检查(91.50%)对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总检出率要比US检查(87.17%)的高,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04%、21.43%;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226例胎儿中,经CMA检测其中有13例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6.77%),41例检查出CNVs(21.35%),包括24例致命性CNVs(12.50%),13例胎儿检查出VOUS(6.77%);其中11例选择了继续妊娠分娩,2例选择了引产,可见有选择继续妊娠的比例为84.62%。结论MRI联合US与CMA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产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特别是对于在超声结构检查异常的胎儿,结合MRI能够更加有效的于产前对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胎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