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尾气净化非贵金属催化剂SO_2中毒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汉培 邱发礼 吕绍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3,共5页
用TPD,IR,XPS等方法研究了汽车尾气净化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O_2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SO_2中毒失(?),首先是SO_2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然后部分SO_2与活性组分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和硫盐酸,从而使催化剂失活。SO_2的化学... 用TPD,IR,XPS等方法研究了汽车尾气净化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O_2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SO_2中毒失(?),首先是SO_2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然后部分SO_2与活性组分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和硫盐酸,从而使催化剂失活。SO_2的化学吸附及部分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与生成硫酸盐相比,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前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中毒机理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
下载PDF
Pt/MO_x-SiO_2(M=Ce,Zr,Al)催化剂对CO和C_3H_8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菊发 赵明 +3 位作者 彭娜 杨铮铮 龚茂初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8-145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质量比为1:1的MOx-SiO2(M=Ce,Zr,Al)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铂基氧化型催化剂.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在模拟柴油车尾气条件下,经SO2硫化前后对C3H8和CO的氧化性能.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脱附、氨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质量比为1:1的MOx-SiO2(M=Ce,Zr,Al)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铂基氧化型催化剂.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在模拟柴油车尾气条件下,经SO2硫化前后对C3H8和CO的氧化性能.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脱附、氨气/氧气/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NH3/O2/CO2-TP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NH3-TPD证实催化剂表面存在多种酸中心,硫化后催化剂表面中强酸中心增多.O2-TPD证实催化剂表面存在α和β氧物种,硫化后催化剂表面氧脱附量减少.其中Pt/Al2O3-SiO2表面酸性最弱和表面氧脱附量最大.XPS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经硫化后会使催化剂表面Pt的结合能降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对CO和C3H8的催化氧化活性均较好,其中Pt/ZrO2-SiO2抗SO2中毒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复合氧化物 氧化型催化剂 柴油车 表面酸性 so2中毒
下载PDF
WO_3对V_2O_5/TiO_2-ZrO_2催化剂NH_3-SCR脱硝的影响
3
作者 徐海涛 朱一闻 +3 位作者 张亚平 王龙飞 赵英杰 金保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_2-ZrO_2固溶体浸渍法负载WO_3和V_2O_5得到一系列V_2O_5-(x%)WO_3/TiO_2-ZrO_2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测定(BET)、X射线衍射(XRD)、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高分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_2-ZrO_2固溶体浸渍法负载WO_3和V_2O_5得到一系列V_2O_5-(x%)WO_3/TiO_2-ZrO_2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测定(BET)、X射线衍射(XRD)、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表征技术,结合脱硝性能测试,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特性、微观结构及脱硝活性;同时针对优选出的脱硝性能较好的催化剂,研究SO_2和H_2O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O_3的负载增强了催化剂孔隙结构的稳定性和Lewis酸的强度。当WO_3含量为9%时,催化剂的孔隙结构最稳定,表面-NH_2活性物种最多,NH_3的吸附量最大脱硝活性最高,在300~400℃的温度窗口平均保持在92%以上。而当烟气中同时含有SO_2和H_2O时,催化剂活性会显著下降,且中毒不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V2O5 TiO2-ZrO2固溶体 SCR脱硝 so2和H2O中毒
下载PDF
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4
作者 解玉 王彪 +2 位作者 韩金峰 张胜东 周喜宝 《上海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124-128,132,共6页
综述了贵金属、分子筛、碳基和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影响低温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包括前驱体引入方法、制备条件、载体预处理和催化剂结构,分析了SO_(2)和/或H_(2)O导致低温SCR催化剂中毒/失活的机理及缓解方式,总结... 综述了贵金属、分子筛、碳基和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影响低温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包括前驱体引入方法、制备条件、载体预处理和催化剂结构,分析了SO_(2)和/或H_(2)O导致低温SCR催化剂中毒/失活的机理及缓解方式,总结了提高SCR催化剂抗毒化能力的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so2和/或H2O中毒 NOX 低温脱硝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introducing Mo on denit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SO_(2)poisoning performance of CeO_(2) 被引量:2
5
作者 Lulu Li Chengyan Ge +6 位作者 Jiawei Ji Wei Tan Xin Wang Xiaoqian Wei Kai Guo Changjin Tang Lin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88-1499,共12页
Cerium‐based catalysts are very attractive for the catalytic abatement of nitrogen oxides(NOx)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However,the main challenge is still achieving satisfactory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low‐... Cerium‐based catalysts are very attractive for the catalytic abatement of nitrogen oxides(NOx)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However,the main challenge is still achieving satisfactory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low‐temperature range and tolerance to SO2 poisoning.In the present work,two series of Mo‐modified CeO_(2)catalysts were respectively obtained through a wet impregnation method(Mo‐CeO_(2))and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MoCe‐cp),and the roles of the Mo speci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Ac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CeO_(2)catalyst displayed much higher NO convers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anti‐SO2 ability than MoCe‐cp.The optimal Mo‐CeO_(2)catalyst displayed over 80%NO elimination efficiency even at 150°C and remarkable SO2 resistance at 250°C(nearly no activity loss after 40 h test).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roduced Mo species were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Mo‐CeO_(2)catalyst surface,thereby providing more Brønsted acid sites and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adsorbed NOx species.These factors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rea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ley‐Rideal(E‐R)reaction path on the Mo‐CeO_(2)catalyst.Additionally,the molybdenum surface could protect CeO_(2)from SO2 poisoning;thus,the reducibility of the Mo‐CeO_(2)catalyst declined slightly to an adequate level after sulfation.The results in this work indicate that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Mo species may be a simple method of developing highly efficient cerium‐based SCR catalysts with superior SO2 du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odification MoO_(3)‐CeO_(2) NH_(3)‐SCR Brønsted acid sites SO_(2) resistance
下载PDF
MnαTi1-α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中低温活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燕 黄军 +3 位作者 林法伟 邵嘉铭 王智化 向柏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9,I0006,共10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O x负载量的SCR催化剂,检测其在中低温下的脱硝活性和抗SO 2中毒性能,并分析影响MnαTi 1-α催化剂中低温活性的机理。采用BET、XRD、XPS、NH 3-TPD和H 2-TPR对催化剂表征。研究表明,随着MnO x负载量的增加,MnαT...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O x负载量的SCR催化剂,检测其在中低温下的脱硝活性和抗SO 2中毒性能,并分析影响MnαTi 1-α催化剂中低温活性的机理。采用BET、XRD、XPS、NH 3-TPD和H 2-TPR对催化剂表征。研究表明,随着MnO x负载量的增加,MnαTi 1-α催化剂最高脱硝活性温度区间向低温区移动,Mn 0.1 Ti 0.9催化剂在200-385℃脱硝效率达80%以上。SO 2会造成MnαTi 1-α催化剂脱硝活性显著下降,且不可逆。当MnO x负载量增加时,催化剂比表面积先增大后略微减小、H 2-TPR中Mn 4+峰面积增大、表面化学吸附氧增加,有利于NH 3-SCR反应在低温下的进行。MnαTi 1-α催化剂的酸性位点随MnO x含量增加而增多,H 2还原峰出现温度较低,表明MnαTi 1-α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中低温氧化还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MnO x 中低温脱硝 NH 3还原 抗SO 2中毒
下载PDF
TiO_2改性银铝催化剂选择性丙烯还原NO_x硫失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有发 欧阳杰宏 +5 位作者 王丽珊 苏艳霞 吴军良 付名利 黄碧纯 叶代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24-2532,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4%Ag/Al2O3、4%Ag/10%TiO2-Al2O3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程序升温脱附(NOx/SO2-TPD)以及普通/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DRIFT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催化剂在含硫气氛前后选择性还原...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4%Ag/Al2O3、4%Ag/10%TiO2-Al2O3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程序升温脱附(NOx/SO2-TPD)以及普通/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DRIFT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催化剂在含硫气氛前后选择性还原NOx活性的变化及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在4%Ag/Al2O3催化剂中掺杂10%TiO2能提高催化剂的中低温活性以及在400℃下抗SO2中毒的能力.TiO2引入后可促进甲酸盐物种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低温反应的进行;SO2与NO在同一活性位上出现的竞争吸附以及活性组分Ag的硫酸化是4%Ag/Al2O3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TiO2的加入能促进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并能减弱其对SO2的吸附,同时能有效抑制活性组分Ag的硫酸化,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4%Ag/Al2O3 4%Ag/10%TiO2-Al2O3 so2中毒 吸附 硫酸银
原文传递
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8
作者 季洪强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2期142-146,共5页
文章探讨了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优化及其抗SO_(2)中毒能力。通过构建微反固定床反应系统,对催化剂进行精确的反应评价,并利用先进的烟气分析仪对反应后气体成分进行细致分析。研究聚焦于Cu、Ce物种的引入对催化剂脱硝效果的影响,发现... 文章探讨了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优化及其抗SO_(2)中毒能力。通过构建微反固定床反应系统,对催化剂进行精确的反应评价,并利用先进的烟气分析仪对反应后气体成分进行细致分析。研究聚焦于Cu、Ce物种的引入对催化剂脱硝效果的影响,发现其不仅显著提升了脱硝反应的效率,还增强了催化剂在SO_(2)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有效抵抗了SO_(2)中毒现象。本研究为开发可靠的烟气脱硝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推动烟气脱硝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催化剂 Cu Ce so2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