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B还原SO_(4)^(2-)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1
作者 邓奇根 姚萌萌 +2 位作者 李帅 刘朝思 张哲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上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初始pH,氧化还原电位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690,0.755,0.537,影响SO_(4)^(2-)还原率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硫化氢的释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避免或减少污泥产硫化氢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污泥 so_(4)^(2-)还原率 硫化氢
下载PDF
低SO_(2)氧化率钒钛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校艺 赵博 +3 位作者 李浙飞 柯权力 周瑛 卢晗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脱硝效率下降。基于此,主要探讨了钒钛基SCR催化剂对SO_(2)的氧化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降低钒钛基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一些主要措施,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钒基催化剂 so 2 氧化率
下载PDF
火山SO_(2)排放速率反演
3
作者 郭建军 李发泉 +4 位作者 张子豪 张会亮 李娟 武魁军 何微微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SO_(2)紫外相机因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以及探测精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而成功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及其动力学研究。为解决紫外相机反演SO_(2)排放速率容易受烟羽湍流及图像低对比度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神经网... SO_(2)紫外相机因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以及探测精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而成功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及其动力学研究。为解决紫外相机反演SO_(2)排放速率容易受烟羽湍流及图像低对比度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神经网络的光流算法。首先,基于大气紫外辐射传输特性,阐述了SO_(2)紫外相机的工作机理及SO_(2)浓度图像的反演方法;其次,将神经网络融入光流算法,实现了火山烟羽图像中SO_(2)排放速率的精确反演;最后,与传统光流法进行对比,论证了神经网络光流算法的科学性及优越性与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低对比度及烟羽湍流效应的双重影响下,神经网络光流法可以把边缘反演的误差从94%降低至5%,显著提高了SO_(2)排放速率反演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相机 光流法 神经网络 排放速率 湍流 火山排放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SO_(2)超低排放改造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可为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迫切需要采用高效、环保的技术来满足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技术改造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对二氧化硫(SO_(2))... 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迫切需要采用高效、环保的技术来满足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技术改造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对二氧化硫(SO_(2))的超低排放要求,使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改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O_(2)超低排放改造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讨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影响,以及在提高锅炉性能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的潜力,旨在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so_(2) 超低排放
下载PDF
大型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_(2)减排技术
5
作者 蔡盼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新建及现有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降低尾气SO_(2)排放浓度,实现含硫废气资源化利用,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技... 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新建及现有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降低尾气SO_(2)排放浓度,实现含硫废气资源化利用,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1)开发大型硫磺回收装置液硫池含硫废气回收工艺,将液硫池废气引入克劳斯炉进行硫元素回收;(2)开发大型硫磺回收装置深度热备开工技术,建立酸性气联通网,减少开工期间SO_(2)排放;(3)开发大型硫磺回收装置绿色停工工艺,利用热氮吹硫实现绿色停工。技术优化后,装置负荷100%时,尾气SO_(2)质量浓度可降至197 mg/m^(3),减少排放40%;停工期间,尾气SO_(2)排放浓度远低于甲烷吹硫模式,平均值可达237 mg/m^(3),满足GB 39728—2020对大型硫磺回收装置的SO_(2)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 硫磺回收 so_(2)减排 含硫废气 深度热备开工 绿色停工 零废液
下载PDF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循环流化床SO_(2)排放浓度预测
6
作者 郭明远 吴宝杨 《山西电力》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我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要求二氧化硫排放时,其质量浓度小于35 mg/m3,精准预测SO_(2)排放浓度并加以控制对于火电机组环保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循环流化床SO_(2)排放浓度预测问题,引入深度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SO_(2)... 我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要求二氧化硫排放时,其质量浓度小于35 mg/m3,精准预测SO_(2)排放浓度并加以控制对于火电机组环保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循环流化床SO_(2)排放浓度预测问题,引入深度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SO_(2)排放浓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影响SO_(2)排放浓度的操作变量,并作为模型输入;其次,利用DBN网络提取模型输入的深度特征,以ELM作为回归器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将DBN-ELM模型与目前常用的3种SO_(2)排放浓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5.3 mg/m^(3)、117.6 mg/m^(3),预测精度远高于其他3种对比模型,在实际工程中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信念网络 so_(2)排放浓度 预测模型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SO_(2)还原SeO_(2)制备Se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曾颜亮 邹建柏 +1 位作者 廖春发 刘付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8,51,共7页
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SO_(2)流速及反应时间对SO_(2)还原SeO_(2)制备Se过程的影响,并对该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及动力学限制性控制环节。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0℃、硫酸浓度1 mol/L、SO_(2)流速60 mL/min、反应... 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SO_(2)流速及反应时间对SO_(2)还原SeO_(2)制备Se过程的影响,并对该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及动力学限制性控制环节。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0℃、硫酸浓度1 mol/L、SO_(2)流速60 mL/min、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Se还原率达到99.73%,制备出纯度99.85%的Se;控制条件能得到不同形态Se,低温下得到无定形红硒,高温下得到结晶良好的黑硒;SO_(2)还原SeO_(2)制备Se的过程符合Avrami模型,表观活化能为1.98 kJ/mol,受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为-ln(1-X)=0.178×e^(-238/T)t^(1.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SeO_(2) so_(2) 还原 动力学 工艺条件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SO_(2)、NO_(x)及粉尘排放特性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元泽民 黄中 +5 位作者 武广剑 杨云凯 杨海瑞 赵贯甲 岳光溪 马素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了解煤泥、煤矸石等多元低热值煤掺烧下CFB锅炉污染物生成排放特性,以某电厂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运行实测数据,研究了该锅炉在30%~99%负荷率下烟气SO_(2)、NO_(x)生成及粉尘排放随负荷变化的特性,并分析了锅炉运... 为了解煤泥、煤矸石等多元低热值煤掺烧下CFB锅炉污染物生成排放特性,以某电厂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运行实测数据,研究了该锅炉在30%~99%负荷率下烟气SO_(2)、NO_(x)生成及粉尘排放随负荷变化的特性,并分析了锅炉运行负荷、平均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及流化风率等关键运行参数对其生成与排放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组在30%~99%全负荷条件下总排放口烟气污染物排放均能够满足超低排放标准;SO_(2)、NO_(x)排放浓度随锅炉负荷的降低基本呈现先降低后迅速升高的趋势,粉尘排放浓度随锅炉负荷的降低而降低;所研究关键运行参数中,锅炉床温对SO_(2)、NO_(x)生成与排放水平起主导作用;低负荷下锅炉平均床温较低、炉膛过量空气系数较大,SO_(2)、NO_(x)生成浓度偏高,且二者排放浓度与过量空气系数及流化风率基本呈正相关。综合考虑,应适当控制锅炉平均床温在800℃以上,过量空气系数应不高于1.3为宜;低负荷下可采取烟气再循环措施来降低烟气含氧量,同时维持物料正常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so_(2) NO_(x) 床温 粉尘排放特性
下载PDF
高卤染料废水采用UV/SO_(3)^(2-)工艺减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其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任航 熊富忠 +1 位作者 李菲菲 陈吕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236,共12页
染料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的有机卤代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但这类物质在常规的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不佳。针对染料废水的脱卤困境,研究采用UV/SO_(3)^(2-)高级还原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还原脱卤... 染料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的有机卤代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但这类物质在常规的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不佳。针对染料废水的脱卤困境,研究采用UV/SO_(3)^(2-)高级还原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还原脱卤。在初始pH为8.5,SO_(3)^(2-)投加量为40 mmol·L^(-1)的条件下,废水中52.2%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dsorbable organic halogens,AOX)可以在反应开始6 h后被去除,更高的初始pH和更大的SO_(3)^(2-)投加量均有利于提升AOX的去除率。中间体的定性和半定量研究揭示了染料废水中部分氯代苯胺类物质的还原脱卤路径,发现苯胺很可能是这些物质还原脱卤的主要产物。废水中有机物的平均预测毒性揭示了还原过程中废水急性毒性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与T_(3)发光杆菌和小球藻的急性毒性评价结果一致。此外,染料废水的AOX浓度与T_(3)发光杆菌的发光抑制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且染料废水经过还原脱卤后,尽管水中盐含量有所增加,其EC_(50)由1.26 mg·L^(-1)增加到5.94 mg·L^(-1),这也证明了还原脱卤过程可以降低出水的急性毒性。因此,UV/SO_(3)^(2-)过程可以通过对水中有机卤代物的还原脱卤降低出水中的AOX,降低废水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可吸附有机卤素 毒性评价 高级还原 UV/so_(3)^(2-)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评估——以湖北省“十一五”以来SO_(2)与NO_(x)减排为例
10
作者 陈芳 李婷慧 +1 位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然而,由于大气污染源复杂多样,尤其对分散污染源监测上存在盲区;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切实的减排成效.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全覆盖的监测手段,能反映大气污...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然而,由于大气污染源复杂多样,尤其对分散污染源监测上存在盲区;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切实的减排成效.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全覆盖的监测手段,能反映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趋势,从而客观反映减排成效.因此,研究通过对OMI卫星遥感长时序大气污染监测产品的时空趋势分析,解析了湖北省内“十一五”以来SO_(2)与NO_(x)减排成效,结果显示湖北省内大部分地区SO_(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NO_(2)浓度则无显著变化趋势,宜昌、荆门等地区表现为显著增加,亟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减排 遥感 so_(2) NO_(x)
下载PDF
中国蔬菜生产体系N_(2)O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减排措施
11
作者 钟东亮 方雪娟 +5 位作者 周唯珺 Mohammad Jawad Alami 许肃 黄葳 崔胜辉 高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9,共13页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种植区域和蔬菜类型的N_(2)O-N排放系数及不同减排措施对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综合影响,以减少区域和全国蔬菜体系N2O排放清单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检索收集关于中国菜地N_(2)O排放及减排研究论文的...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种植区域和蔬菜类型的N_(2)O-N排放系数及不同减排措施对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综合影响,以减少区域和全国蔬菜体系N2O排放清单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检索收集关于中国菜地N_(2)O排放及减排研究论文的田间观测数据,基于数据整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不同蔬菜生产区和不同蔬菜类型在设施和露地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排放系数,及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N_(2)O减排潜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华南露地蔬菜土壤N2O-N排放系数分别为1.27%、0.83%、1.20%、1.54%和5.57%,全国平均为1.23%,华南是西北地区的6.7倍。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设施蔬菜N_(2)O-N排放系数分别为0.99%、0.65%、1.13%,全国平均为0.88%。露地种植模式下,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和根类蔬菜菜田N_(2)O-N排放系数分别为1.72%、1.03%、0.92%和1.28%;设施种植模式下,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菜田的N_(2)O-N排放系数分别为0.44%、0.95%和0.41%。减氮施肥、施用生物炭、优化灌溉和施用硝化抑制剂与常规施肥相比,N_(2)O分别减排41.3%、29.1%、37.4%和27.9%。相比单一减排措施,优化灌溉和减氮施肥、硝化抑制剂和减氮施肥组合措施的N_(2)O减排效果可达45.8%~57.3%。不同硝化抑制剂的N_(2)O减排效果相当(26.5%~29.7%)。当生物炭施用量为≤10、10~20、20~30、30~40 t/hm时,N_(2)O可分别减排31.7%、24.3%、38.0%、26.8%。相比于常规管理措施,氮肥投入量减少≤20%、20%~30%、30%~40%、40%~50%、>50%时,可分别减少N_(2)O排放量36.9%、37.5%、29.7%、71.3%、39.4%。[结论]中国设施和露地蔬菜N_(2)O-N的排放系数在不同蔬菜产区和蔬菜种类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需重视南方亚热带地区一年多熟蔬菜体系N_(2)O排放与减排。依据蔬菜类型制定减排措施的效果较为稳定。单一减施40%~50%氮肥、使用硝化抑制剂、施用生物炭(20~30 t/hm^(2))等措施均可实现蔬菜稳产和最佳的N_(2)O减排效果的双赢。采用减施氮肥+优化灌溉和减施氮肥+硝化抑制剂两种组合措施,可进一步削减土壤N_(2)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排放系数 种植区域 蔬菜类型 减排潜力
下载PDF
高炉煤气燃烧后SO_(2)排放浓度降低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景昌 崔晓健 《冶金能源》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政策更加严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文章对现阶段新兴铸管高炉煤气燃烧废气中SO_(2)的排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高炉生产过程中硫的转化路径以及SO_(2)的生成机理,关注相关重要参数的...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政策更加严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文章对现阶段新兴铸管高炉煤气燃烧废气中SO_(2)的排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高炉生产过程中硫的转化路径以及SO_(2)的生成机理,关注相关重要参数的动态,跟踪SO_(2)的生成和排放,探索有效降低高炉煤气燃烧后SO_(2)排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so_(2) 排放浓度 探讨
下载PDF
铜-硫共存对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13
作者 冯廉洁 龚叶莎 +1 位作者 丁敏 蒋静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0-3039,共10页
为探究酸性稻田土壤中铜(Cu)和硫(S)共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土壤淹水环境开展室内培养实验,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K、CuCl_(2)和CuSO_(4)(5,50,100mgCu/kg)、KCl和K_(2)SO_(4)(阴离子浓度分别与6种Cu处理一致)13种处理,考... 为探究酸性稻田土壤中铜(Cu)和硫(S)共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土壤淹水环境开展室内培养实验,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K、CuCl_(2)和CuSO_(4)(5,50,100mgCu/kg)、KCl和K_(2)SO_(4)(阴离子浓度分别与6种Cu处理一致)13种处理,考虑重金属在土壤中充分老化,共培养128d.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条件下,酸性土壤显著促进铜硫处理中有效Cu和易溶S释放(<0.05),释放量与初始Cu^(2+)和SO_(4)2-添加量成正比,Cu-S共存降低了彼此有效性.与CK相比,CH_(4)和N_(2)O排放在5mg/kg Cu处理、不同浓度KCl和K_(2)SO_(4)处理中均降低,降幅分别为19.4%~56.2%和36.1%~84.5%;在50和100mg/kg Cu处理下显著升高且与Cu浓度成正比(<0.05),增幅分别为28.9%~615.2%和97.5%~337.4%.与KCl处理相比,N_(2)O排放在中、高浓度K_(2)SO_(4)处理中显著降低(<0.05),分别减少74.1%和69.6%,CH_(4)排放未受影响(>0.05).与CuCl_(2)处理相比,CH_(4)和N_(2)O排放在中、高浓度CuSO_(4)处理中显著降低(<0.05),分别减少46.0%、66.0%和17.7%、37.3%.Cu-S作用机制表现为:与Cu单一处理相比,Cu-S共存在CH_(4)排放过程中通过降低产甲烷古菌功能基因(mcrA)和产甲烷细菌功能基因(16S rRNA-CH_(4))丰度减少CH_(4)产生;在N_(2)O排放过程中于培养前期(0~35d)增加氨单加氧酶功能基因(AOB amoA)丰度促进硝化过程N_(2)O产生,培养后期(35~128d)提高氧化亚氮还原酶功能基因(nosZ)丰度促进N_(2)O还原减少了N_(2)O排放.本研究表明变价阴离子可显著影响重金属阳离子参与的温室气体产生的微生物过程,该交互过程的研究对正确评价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温室气体排放 CU so_(4)^(2-) 浓度效应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优化施氮对淹水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14
作者 黄薇 王圆媛 +3 位作者 刘超 伍翥嵘 李琪 胡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6-1676,共11页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设置4个处理,即环境CO_(2)浓度+施氮250 kg·hm^(-2)(CK)、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250 kg·hm^(-2)(C+)、环境CO_(2)浓度+施氮150 kg·hm^(-2)(N-)、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150 kg·hm^(-2)(C+N-),分析了稻田CH4累积排放量(CAC)、水稻生物量及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处理使CAC/产量显著提高了16.93%,N-处理使CAC/产量显著降低了13.33%,C+N-处理使CAC/产量降低了7.89%,但不显著;N-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处理对CAC、CAC/产量、水稻生物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基于可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线性模型,可解释稻田CH4累积排放64%的变异。综上,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氮肥减施可通过影响土壤碳、氮基质及土壤脲酶活性来调节稻田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氮肥减施 CH4排放 水稻生产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特征和减排路径研究——基于ARIMA-LEAP模型
15
作者 陈浩 胡静茹 +2 位作者 王寿兵 张挺峰 方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1-3543,共13页
为了消除对于未来粗钢、钢材以及生铁产量预测主观性,基于时间序列中的ARIMA模型,对未来相关产量进行客观预测,构建了中国钢铁行业ARIMA-LEAP模型,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每5a为时间节点,研究了2020~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不同情景下全流程及... 为了消除对于未来粗钢、钢材以及生铁产量预测主观性,基于时间序列中的ARIMA模型,对未来相关产量进行客观预测,构建了中国钢铁行业ARIMA-LEAP模型,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每5a为时间节点,研究了2020~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不同情景下全流程及各工序的CO_(2)排放情况.在技术进步中考虑了氢还原炼铁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考虑了发电方式调整,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了4种单一情景和4种组合情景来研究其减排潜力.结果表明,4种组合情景下的含有规模减排的3种组合情景CO_(2)减排潜力均高于单一情景.其中SUR+TER、SUR+STR和综合减排情景可以在2030年实现达峰,达峰年均为2021年,达峰时CO_(2)排放量分别为13.225亿t、13.359亿t和13.289亿t.单一情景中相较于基准情景CO_(2)减排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减排情景(SUR)、结构减排情景(STR)、技术减排情景(TAR),在2030年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减排量分别为493.1Mt、247.8Mt以及105.1Mt.借助LEAP模型的能源核算以及CO_(2)排放核算功能,研究了综合减排情景下2020~2030年不同工序,不同能源的CO_(2)排量,其中CO_(2)排放较多的3个工序为炼铁、轧钢以及烧结工序,产生CO_(2)较多的4种能源为洗精煤、喷煤粉、电力以及焦炭,其中洗精煤CO_(2)排放量更是达到10Bt级,而其余3种能源也达到Bt级.确定了中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特征.对技术减排以及结构减排成本进行简单比较,制定中国钢铁行业CO_(2)减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模型 钢铁行业 CO_(2) 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情景分析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污水处理及CO_(2)固定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安浩 吴鑫明 +2 位作者 操家顺 李超 刘伟京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目前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菌藻共生技术是一种能同步处理污水和固定CO_(2)的绿色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菌藻共生体系提高减污固碳效率的作用效能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菌藻共生体系降解氮... 目前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菌藻共生技术是一种能同步处理污水和固定CO_(2)的绿色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菌藻共生体系提高减污固碳效率的作用效能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菌藻共生体系降解氮磷污染物及固定CO_(2)的作用机理:微藻通过同化作用实现对氮磷的吸收,并通过光合自养、异养、兼养3种固碳过程实现CO_(2)的固定;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脱氮,利用聚磷菌强化除磷,通过促进碳酸酐酶的产生来提高藻细胞的固碳效率。总结了菌藻共生体系实际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菌藻共生体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处理 CO_(2) 固定 作用机制 减污降碳
下载PDF
徐州市不同行业CO_(2)排放量测算及减排措施
17
作者 张娜 张谷春 +6 位作者 王双美 王伟 徐辉 马萍 朱燕 吴蒙 陈飞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准确计算城市碳排放量对优化和指导CO_(2)减排路径至关重要。通过收集26年的徐州统计年鉴,运用碳排放因子法计算了徐州市化石能源、家庭燃气、水泥、钢铁、化工、电力和交通运输的CO_(2)排放量。结果发现徐州市1995—2...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准确计算城市碳排放量对优化和指导CO_(2)减排路径至关重要。通过收集26年的徐州统计年鉴,运用碳排放因子法计算了徐州市化石能源、家庭燃气、水泥、钢铁、化工、电力和交通运输的CO_(2)排放量。结果发现徐州市1995—2020年各行业CO_(2)排放量情况为:化石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为2.765 18×10^(7)~1.335 63×108t,家庭燃气CO_(2)排放量为0.931×10^(5)~5.275×10^(5)t,水泥行业CO_(2)排放量为1.050 185×10^(7)~3.894 500×10^(7)t,钢铁行业CO_(2)排放量为0.565 9×10^(6)~8.195 7×10^(6)t,化工行业CO_(2)排放量为0.722 8×10^(6)~4.411 4×10^(6)t,电力行业CO_(2)排放量为0.690 87×10^(7)~3.339 01×10^(7)t,交通运输CO_(2)排放量为0.658 0×10^(6)~7.340 3×10^(6)t。徐州市政府应根据各行业CO_(2)排放特点,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碳汇利用、倡导低碳发展和研发清洁能源等角度合理制定减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CO_(2)排放 排放因子 减排措施
下载PDF
Chinese Public'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O_2 Emissions Reductions: A Case Study from Four Provinces/Cities 被引量:2
18
作者 DUAN Hong-Xia L Yan-Li LI Ya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inese public's willingness to pay(WTP) for a policy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1,653 valid questionnai...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inese public's willingness to pay(WTP) for a policy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1,653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Beijing, Shanghai, Shandong province, and Fujian province. A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T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public is willing to pay CN 201.86 annually to support the policy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articipants from Beijing show the highest WTP, followed by participants from Fujian and Shandong, while those from Shanghai report the lowest WTP.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participants with higher income,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current life, and awareness of climate issues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CO2 emissions reductions. In addition, those who are young, male and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lso indicate a higher WTP.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ranslating the public's willingness to protect climate into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hina's low carbon policy.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willingness,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to pay for emissions reductions if the market-based mechanisms such as carbon tax were designed to facilitate emissions red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policy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WILLINGNESS to pay(WTP) CO2 emissions reductionS
下载PDF
Driving factors 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underlying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2+26”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被引量:2
19
作者 Zhuang Miao Sicen Liu Xiaodo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年第4期296-318,共23页
As one of the largest global emitters of sulfur dioxide(SO_(2)),China faces increasing press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sing panel data of 5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North China betw... As one of the largest global emitters of sulfur dioxide(SO_(2)),China faces increasing press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sing panel data of 5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North China between 2003 and 2017,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ynamic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 the"2+26"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in North China and decomposes the determinants of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into eight effects using the 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odel(GDIM).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effect on changes in emissions are assessed on regional,provincial,and prefectural levels,as well as according to various stag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First,industrial SO2 emissions in the"2+26"cities in North China and extended cities in North China exhibi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Cities with high-high(HH)and low-low(LL)agglomeration patterns were concentrated in Shanxi and Henan provinces,respectively.Second,industrialization,energy consump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creased industrial SO2 emissions,while technology,energy sulfur intensity,and economic sulfur intensity were the key factors that reduced them.Third,13 cities,induding Tangshan,were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where further emissions regulations need to be implemented.These cit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nd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ir emissions are suggested.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ducing industrial SO_(2) emiss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so_(2)emiss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odel(GDIM) Factor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Insight into SO_(2) poisoning and regeneration of one-pot synthesized Cu-SSZ-13 catalyst for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_(x) by NH_(3) 被引量:1
20
作者 Xin Yong Hong Chen +3 位作者 Huawang Zhao Miao Wei Yingnan Zhao Yongdan L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The effects of SO_(2) on an one-pot synthesized Cu-SSZ-13 catalyst for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_(x) by NH_(3) were examined.The addition of SO_(2) inhibited NO_(x) conversion significantly below 300℃,while no effect... The effects of SO_(2) on an one-pot synthesized Cu-SSZ-13 catalyst for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_(x) by NH_(3) were examined.The addition of SO_(2) inhibited NO_(x) conversion significantly below 300℃,while no effect on NO_(x) conversion was observed above 300℃.TGA,TPD,and XP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ctivation was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NH4)2SO_(4),SO_(2) chemisorption on the isolated Cu^(2+)ion sites,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CuSO_(4)-like species.Among them,the site-blocking effect of(NH_(4))_(2)SO_(4) on Cu^(2+)w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deactivation.Fortunately,89%of deNO_(x) activity of the poisoned catalyst was recovered after thermal treatment at 500℃ in air,where(NH_(4))_(2)SO_(4) was completely decomposed.The activity was further recovered with 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o 600℃,removing the adsorbed SO_(2) on the Cu^(2+)sites.The regeneration at 600℃ could not recover the activity completely,because of the high stability of CuSO_(4)-lik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ssion control SCR One-pot synthesis of Cu-SSZ-13 so_(2)poisoning Activity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