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
1
作者 白亚茹 马慧慧 +5 位作者 潘洪明 何兰 刘大鹏 朗尉雅 王洁 张海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并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赖氨酸替换得到抗菌肽SP-1的衍生肽,通过Fmoc固相合成方式制备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测定其抗菌活性。用N-苯基-1-萘胺和2-硝基苯基-β-D... 目的设计并合成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并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赖氨酸替换得到抗菌肽SP-1的衍生肽,通过Fmoc固相合成方式制备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测定其抗菌活性。用N-苯基-1-萘胺和2-硝基苯基-β-D-呲喃半乳糖苷为探针进行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的细胞外膜、内膜渗透性实验。通过钙黄绿素实验测定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与细胞膜的作用。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测定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与细菌基因组DNA的结合能力。结果ProtParam tool软件分析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均为阳离子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抗菌肽合成产物纯度均在90%以上。D4K、D13K、D4K/D13K肽抗菌活性相比于SP-1肽分别提高了2.60倍、3.25倍、13.00倍。这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细菌外膜和内膜渗透性实验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在4 min左右就可以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钙黄绿素泄露实验证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作用后,钙黄绿素泄露率达40%以上。凝胶阻滞实验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可以结合细菌基因组DNA,从而抑制细菌的分裂增殖。结论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结合基因组DNA产生抑制菌作用,从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 抗菌肽 固相合成 细胞膜 基因组 钙黄绿素
下载PDF
SP/NK-1R系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邵禹铭 朱坤兵(综述) 张洁(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诸多进展,但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关注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肿瘤微环境对恶性肿瘤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质P...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诸多进展,但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关注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肿瘤微环境对恶性肿瘤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质P(Substance P,SP)能够参与癌变过程,在维持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NK-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与诸多肿瘤特征显著相关。SP通过其受体NK-1R诱导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并发挥抗凋亡作用。在未来的治疗方案中,能否应用NK-1R拮抗剂为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精准的靶点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就SP/NK-1R系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p/NK-1R系统 NK-1R拮抗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Amplifying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impact of a PDIA4/SP1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y circPDIA4 sponging miR-9-5p
3
作者 Yan Zhuang Yiding Ai +6 位作者 Peng Li Xin Yue Yue Li Luling Shan Tongtong Wang Peng Zhao Xun Ji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16-933,共18页
Objective:Colorectal cancer(CRC)is a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with a high fatality rate.CircPDIA4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vital role in cancer development by acting as a facilitator.Nevertheless,the impact of the ci... Objective:Colorectal cancer(CRC)is a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with a high fatality rate.CircPDIA4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vital role in cancer development by acting as a facilitator.Nevertheless,the impact of the circPDIA4/miR-9-5p/SP1 axis on development of CRC has not been studied.Methods:Western blot,immunohistochemistry,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were used to analyze gene expression.The CCK-8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cell growth.The Transwell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cells.The luciferase reporter an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tes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if miR-9-5p and circPDIA4(or SP1)bind to one another.An in vivo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umor growth.Results:It was shown that circPDIA4 expression was greater in CRC cell lines and tissues than healthy cell lines and tissues.CircPDIA4 knockdown prevented the invasion,migration,and proliferation of cells in CRC.Additionally,the combination of circPDIA4 and miR-9-5p was confirmed,as well as miR-9-5p binding to SP1.Rescue experimen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ircPDIA4/miR-9-5p/SP1 axi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RC.In addition,SP1 combined with the promoter region of circPDIA4 and induced circPDIA4 transcription.CircPDIA4 was shown to facilitate tumor growth in an in vivo assay.Conclusions:The circPDIA4/miR-9-5p/SP1 feedback loop was shown to aggravate CRC progression.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ceRNA axis may be a promising biomarker for CRC patient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colorectal cancer PDIA4 sp1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调控MAP3K1表达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4
作者 黄丹 邓芳祝 +1 位作者 谢功泽 李巧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SP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DR模型,通过转染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HG组、HG+si-NC组、HG+si-SP1组、HG+si-SP1+oe-NC组和HG+si-SP1+oe...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SP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DR模型,通过转染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HG组、HG+si-NC组、HG+si-SP1组、HG+si-SP1+oe-NC组和HG+si-SP1+oe-MAP3K1组。RT-qPCR检测SP1和MAP3K1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寻找SP1与MAP3K1启动子间的结合位点,ChIP-qPCR验证SP1与MAP3K1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处理的hRMECs中SP1和MAP3K1表达均升高(P<0.05)。抑制SP1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抑制SP1可降低MAP3K1表达。进一步过表达MAP3K1逆转了si-SP1对HG诱导的hRMECs凋亡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SP1通过促进MAP3K1表达促进DR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p1 MAP3K1 凋亡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超声检测脐血流S/D值结合β-HCG、AFI、SP1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杨林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93-2795,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脐血流速度(S/D)值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羊水指数(AFI)、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胎儿宫内窘迫患者(窘迫组)及正常妊娠50例...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脐血流速度(S/D)值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羊水指数(AFI)、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胎儿宫内窘迫患者(窘迫组)及正常妊娠50例(正常组),均在孕后期采用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情况及羊水指数,并检测血清β-HCG、SP1水平,分析对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窘迫组的脐血流S/D值、RI、PI、β-HCG均高于正常组,AFI、SP1均低于正常组(P<0.05)。绘制ROC曲线后,脐血流S/D值、AFI及血β-HCG、SP1联合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0.00%、AUC为0.915、约登指数为0.850,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超声检测脐血流S/D值结合β-HCG、AFI、SP1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更具临床价值,且高于单一指标,故而临床在检测时建议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脐血流 S/D值 Β-HCG AFI sp1 胎儿宫内窘迫
下载PDF
阻断SP/NK1R信号轴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增殖
6
作者 胡芳园 岳芸芸 尚靖 《药物资讯》 2024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目的:探讨阻断SP/NK1R信号轴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建立瞬时接种B16F10细胞形成原位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给予NK1R拮抗剂阿瑞匹坦(5 mg/kg)进行干预。给药5次后取小鼠胸腺、脾脏和皮肤黑色素瘤组织,计... 目的:探讨阻断SP/NK1R信号轴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建立瞬时接种B16F10细胞形成原位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给予NK1R拮抗剂阿瑞匹坦(5 mg/kg)进行干预。给药5次后取小鼠胸腺、脾脏和皮肤黑色素瘤组织,计算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肿瘤增长变化、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考察黑色素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观察肿瘤组织中浸润效应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阿瑞匹坦拮抗NK1R对各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抑制原位黑色素瘤的增殖;阻断SP/NK1R信号轴能够引起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但对脾脏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给予阿瑞匹坦能够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并显著促进其凋亡;同时,拮抗NK1R能够显著增加肿瘤浸润效应CD8 T细胞的数目。结论:阻断SP/NK1R信号轴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中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CD8 T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K1R信号轴 B16F10细胞 黑色素瘤 阿瑞匹坦 CD8 T细胞
下载PDF
United States Healthcare Data Breaches: Insights for NIST SP 800-66 Revision 2 from a Review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7
作者 Mohammed Mohammed Raoof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on base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e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66 Revision 1 was an essential standard in US healthcare, which was withdrawn in February 2024 and superseded by SP 800-66 Revision 2.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academic paper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standard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of the SP 800-66 Revision 1. Some limi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arch to enforce validity. A total of eleven articles were found eligible for the stud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necessity for additional academic papers pertaining to SP 800-66 Revision 2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In turn, it will enhance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electronic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 (ePHI), help to mitigate potential future risks, and eventually reduce b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800-66 Revision 1 sp 800-66 Revision 2 HIPAA Compliance Security Breache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M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三陰乳腺癌PD-L1(SP142)與CTLA-4、PTEN表達的關係研究
8
作者 韋潔貞 林文華 +4 位作者 冼麗芳 陳建勇 黃香婷 肖剛 文劍明 《镜湖医学》 2024年第1期20-23,F0003,共5页
目的探討三陰乳腺癌PD-L1(SP142)與CTLA-4、PTEN表達的關係和意義。方法收集鏡湖醫院2008年1月~2018年6月間病理科136例乳腺癌標本,按乳腺癌分子分型分為三陰乳腺癌(TNBC)、管腔A型、管腔B型及HER2型乳腺癌,採用免疫組化檢測各型乳腺癌P... 目的探討三陰乳腺癌PD-L1(SP142)與CTLA-4、PTEN表達的關係和意義。方法收集鏡湖醫院2008年1月~2018年6月間病理科136例乳腺癌標本,按乳腺癌分子分型分為三陰乳腺癌(TNBC)、管腔A型、管腔B型及HER2型乳腺癌,採用免疫組化檢測各型乳腺癌PD-L1(SP142)、CTLA-4和PTEN表達情況,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結果136例乳腺癌中,32.4%的病例PD-L1(SP142)陽性,其中48%(24/50)TNBC、11.9%(5/42)管腔A型、20%(3/15)管腔B型和41.4%(12/29)HER2型PD-L1(SP142)陽性;43.4%的病例CTLA-4陽性,其中52.0%(26/50)TNBC、31.0%(13/42)管腔A型、33.3%(5/15)管腔B型和50.9%(15/29)HER2型CTLA-4陽性;28.0%的病例PTEN陽性,其中52.0%(26/50)TNBC、31.0%(13/42)管腔A型、33.3%(5/15)管腔B型和50.9%(15/29)HER2型PTEN陽性。TNBC的PD-L1(SP142)表達與CTLA-4表達呈正相關(Spearman=0.409,P<0.05),與PTEN表達呈負相關(Spearman=-0.318,P<0.05)。結論TNBCPD-L1(SP142)與CTLA-4表達的正相關關係,提示聯合免疫治療可能使TNBC患者獲益,而TNBCPD-L1(SP142)與PTEN表達的負相關關係,提示TNBC同時遭受免疫逃逸和基因突變的雙重打擊,因此適合免疫治療和靶向PTEN聯合治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陰乳腺癌 PD-L1(sp142) CTLA-4 PTEN
下载PDF
iRoot SP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充填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X3CL1/TLR4的影响
9
作者 李琳 朱梅 +1 位作者 王安琪 黄宁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iRoot SP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充填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需进行磨牙微创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Root SP进行根管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iRoot SP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充填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需进行磨牙微创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Root SP进行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X3CL1、TLR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通过根管充填效果评估标准进行评价;记录牙周探诊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7天根管填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观察组CX3CL1、TLR4、HIF-1α和CD14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牙龈萎缩、口腔感染、咬合痛、龋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Root SP在微创根管治疗中可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还可降低血清CX3CL1、TLR4水平,调节免疫反应以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微创根管治疗 充填效果 CX3C趋化因子配体1 Toll样受体4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槲皮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转录因子Sp1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苑辉卿 杨玲玲 +3 位作者 姜安丽 孔峰 张建业 Charles YF YOUNG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3-678,共6页
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作为核转录因子,其高表达、基因突变以及AR辅激活因子的过表达等造成AR的异常激活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恶化转移、多药耐药等密切相关.天然黄酮槲皮素(quercetin),是一很有潜力的预防和治疗前列腺肿... 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作为核转录因子,其高表达、基因突变以及AR辅激活因子的过表达等造成AR的异常激活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恶化转移、多药耐药等密切相关.天然黄酮槲皮素(quercetin),是一很有潜力的预防和治疗前列腺肿瘤的化合物.槲皮素不仅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下调前列腺癌中AR的表达、抑制AR的转录激活功能.GCbox是AR核心启动子的主要正调控元件,是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位点.细胞转染结果表明,槲皮素能抑制Sp1蛋白对AR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可能是槲皮素下调AR表达的机理之一.进一步研究显示,槲皮素还能明显抑制Sp1蛋白对AR转录激活功能的增强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槲皮素对Sp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能够诱导c-Jun的高表达,而高表达的c-Jun蛋白能逆转Sp1蛋白对AR的转录激活作用,由此推测,槲皮素可能通过介导c-Jun与Sp1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Sp1的功能,进而起到抑制AR表达和功能的作用.免疫沉淀结果又进一步证实了Sp1与c-Jun二者的相互作用.因此,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AR的表达和功能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其分子机理可能与槲皮素诱导的c-Jun与Sp1蛋白相互作用、降低Sp1对AR的转录激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细胞增殖 sp1 前列腺癌细胞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航天搭载茄子种子对其SP_1生物学特性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世恒 祝水金 +1 位作者 张雅 王艳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研究了航天搭载茄子种子SP1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航天搭载对茄子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其变异表现在株高、生育进程、叶片大小、果实大小、结果率等方面 ,但最显著的变异是生育进程 ,从中可望选育出优良的茄子种质材料或品种。过... 研究了航天搭载茄子种子SP1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航天搭载对茄子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其变异表现在株高、生育进程、叶片大小、果实大小、结果率等方面 ,但最显著的变异是生育进程 ,从中可望选育出优良的茄子种质材料或品种。过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变异株体内的SOD活性比非变异株或对照高出 1倍多 ,说明航天搭载可增加某些基因产物的表达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搭载 茄子种子 sp1生物学特性 SOD活性
下载PDF
ERα与Sp1相互作用激活LRP16启动子转录活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亚力 韩为东 +7 位作者 母义明 李琦 李雪 宋海静 卢学春 于力 陆菊明 潘长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369,共7页
根据已报道的LRP1 6启动子序列 (2 6kb) ,采用PCR反应获得 6个启动子 5′删除突变体 ,分别插入pGL3 Basic载体 ,构建 6种 5′缺失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pS1 ~pS6) .分别与ERα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MCF 7细胞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荧... 根据已报道的LRP1 6启动子序列 (2 6kb) ,采用PCR反应获得 6个启动子 5′删除突变体 ,分别插入pGL3 Basic载体 ,构建 6种 5′缺失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pS1 ~pS6) .分别与ERα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MCF 7细胞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以明确LRP1 6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中的雌激素反应序列 .结果显示 ,pS1 ~pS6均有雌二醇反应性 .进而对pS5的 3′端缺失分析发现LRP1 6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 - 2 1 4至 - 2 5 1位置的序列具有雌激素应答 ,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序列中包含了一个供转录因子Sp1结合的GC富含位点和一个ERα反应元件的半位点 (1 2ERE Sp1 ) ,进一步突变分析显示这两个元件均为雌激素反应性所必需 .以含这两个顺式元件的序列 (- 2 5 3bp至 - 2 2 4bp)作为探针 ,超级迁移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了ERα和Sp1蛋白均可以和探针结合 .研究发现了雌激素上调LRP1 6基因表达的一个增强子元件— 1 2ERE Sp1 ,ERα和Sp1蛋白需要与DNA结合形成复合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Α LRP16 sp1
下载PDF
飞船搭载番茄种子SP_1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积荣 汪炳良 +2 位作者 王世恒 赵杭萍 王慧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研究了 4个番茄品种经飞船搭载后 ,番茄种子的发芽、植株生长、果实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搭载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随品种而异。番茄种子经搭载处理后 ,其平均初花期推迟 0 7~ 5 4d ,且株间变异增... 研究了 4个番茄品种经飞船搭载后 ,番茄种子的发芽、植株生长、果实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搭载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随品种而异。番茄种子经搭载处理后 ,其平均初花期推迟 0 7~ 5 4d ,且株间变异增加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空间条件对番茄第一花序节位、花序间隔节位、小花数、座果率及果实大小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发现在叶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船搭载 番茄种子 sp1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Sp1和Sp3介导的转录调控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丽香 翁默 +2 位作者 吴军峰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基本转录因子Sp1和Sp3对转录调控区GC盒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几乎所有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但在同一细胞中Sp1和Sp3对不同基因的作用并不相同,二者对基因特异性的转录调控是Sp1和Sp3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近... 基本转录因子Sp1和Sp3对转录调控区GC盒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几乎所有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但在同一细胞中Sp1和Sp3对不同基因的作用并不相同,二者对基因特异性的转录调控是Sp1和Sp3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发现,Sp1和Sp3自身表达水平、结合的靶序列、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以及染色质结构与修饰等方面均可影响Sp1和Sp3的转录活性.本文从Sp1和Sp3蛋白参与转录调节的机制以及影响其基因特异性转录活性的诸方面因素这两大侧面,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 sp3 GC盒 转录调节
下载PDF
太空搭载胡芦巴SP1代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荣 刘友刚 +4 位作者 孙素琴 于晶 徐江 周峰 陈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5,共4页
以阿联酋胡芦巴种质为材料,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回收后,与留地面未经搭载的对照在相同环境下同时播种,对诱变后代(SP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空间诱变对胡芦巴种子... 以阿联酋胡芦巴种质为材料,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回收后,与留地面未经搭载的对照在相同环境下同时播种,对诱变后代(SP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空间诱变对胡芦巴种子发芽和初期幼苗生长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生长一定时间后,植株长势强。空间诱变处理后,果荚由多数单荚变为多数双荚,分枝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荚数均显著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SP1代葫芦巴种子的品质分析表明,空间诱变并没有对胡芦巴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诱发胡芦巴产生一定的变异,这些变异对获得有价值的高产胡芦巴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空间诱变 sp1 品质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温度、投饵频次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水螅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彦涛 孙松 +1 位作者 李超伦 张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4,共5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料对水螅体数量影响显著。水螅体从20℃降温至10℃和15℃可发生横裂产生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内,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释放更多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外,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水螅体数量的增加。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达到水螅体的响应时间阈值,才能够完成从底栖阶段的水螅体到浮游阶段水母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温度 饵料 横裂 暴发
下载PDF
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_1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志芬 苏学合 +2 位作者 闫树林 朱连先 隋春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研究了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1代的诱变效应 ,结果发现 ,SP1代桔梗成株率和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 ,开花期延迟 1 0~ 1 2d ;株高、单株分枝数、花蕾数。
关键词 太空搭载 桔梗种子 sp1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奇 朱凯 +4 位作者 陈万勇 张巨波 孙惠川 王鲁 任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肝脏组织,在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Sp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结论: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转录因子sp1 预后指标 组织芯片
下载PDF
阻塞性肝胆汁淤积下转录因子NR5A2和SP1、胆酸转运蛋白MRP3与肝脏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孝崇 柴进 +2 位作者 何宇 王槐志 陈文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74-2478,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汁淤积下肝脏中转录因子NR5A2、SP1表达是否上调,以及其表达上调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基因的表达是否密切相关;MRP3表达上调是否具有减轻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收集阻塞性胆汁淤积组(胆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汁淤积下肝脏中转录因子NR5A2、SP1表达是否上调,以及其表达上调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基因的表达是否密切相关;MRP3表达上调是否具有减轻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收集阻塞性胆汁淤积组(胆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患者手术切除的肝脏)和正常对照组(排除肝脏疾病的活检肝组织及肝转移癌无黄疸的患者肝脏)肝脏样品各15例。采用半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R5A2、SP1基因的表达,利用独立样品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阻塞性胆汁淤积肝组织样品中MRP3 mRNA表达上调是否与NR5A2或SP1呈正相关,以及MRP3表达上调与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ALT、AST是否存在负相关性。HE染色观察胆汁淤积组肝细胞坏死程度和MRP3蛋白表达高低的关系。结果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中NR5A2和SP1 mRNA表达显著上调,其中NR5A2 mRNA增高3.7倍(P<0.01),SP1 mRNA上升3.2倍(P<0.01)。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阻塞性胆汁淤积组NR5A2和SP1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NR5A2或SP1蛋白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2=0.47,P<0.05和r2=0.51,P<0.01);MRP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存在密切相关,并且MRP3蛋白表达量与ALT和AST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2=0.52,P<0.01和r2=0.39,P<0.05)。结论人阻塞性胆汁淤积下NR5A2和SP1表达上调,可诱导胆酸转运蛋白MRP3的表达,而MRP3表达上调可能有减轻肝脏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R5A2 sp1 MRP3 胆汁淤积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晓冰 彭伟强 +2 位作者 易智君 朱淑玲 甘启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6-10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知转录因子Sp1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来源肿瘤的Sp1表达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 背景与目的:已知转录因子Sp1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来源肿瘤的Sp1表达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癌及1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Sp1的表达情况。结果: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67%(43/60),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3%(4/12)。乳腺癌组织中Sp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r=0.349,P<0.05),与癌组织浸润呈正相关(r=0.407,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14,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Sp1阳性组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分别为41.86%和82.35%,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Sp1表达、TNM分期、癌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p1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之一;检测Sp1的表达并结合肿瘤浸润和临床分期分析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乳腺肿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