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
1
作者 白亚茹 马慧慧 +5 位作者 潘洪明 何兰 刘大鹏 朗尉雅 王洁 张海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并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赖氨酸替换得到抗菌肽SP-1的衍生肽,通过Fmoc固相合成方式制备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测定其抗菌活性。用N-苯基-1-萘胺和2-硝基苯基-β-D... 目的设计并合成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并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赖氨酸替换得到抗菌肽SP-1的衍生肽,通过Fmoc固相合成方式制备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测定其抗菌活性。用N-苯基-1-萘胺和2-硝基苯基-β-D-呲喃半乳糖苷为探针进行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的细胞外膜、内膜渗透性实验。通过钙黄绿素实验测定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与细胞膜的作用。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测定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与细菌基因组DNA的结合能力。结果ProtParam tool软件分析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均为阳离子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抗菌肽合成产物纯度均在90%以上。D4K、D13K、D4K/D13K肽抗菌活性相比于SP-1肽分别提高了2.60倍、3.25倍、13.00倍。这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细菌外膜和内膜渗透性实验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在4 min左右就可以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钙黄绿素泄露实验证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作用后,钙黄绿素泄露率达40%以上。凝胶阻滞实验表明,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可以结合细菌基因组DNA,从而抑制细菌的分裂增殖。结论抗菌肽SP-1及其衍生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结合基因组DNA产生抑制菌作用,从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 抗菌肽 固相合成 细胞膜 基因组 钙黄绿素
下载PDF
United States Healthcare Data Breaches: Insights for NIST SP 800-66 Revision 2 from a Review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2
作者 Mohammed Mohammed Raoof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on base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e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66 Revision 1 was an essential standard in US healthcare, which was withdrawn in February 2024 and superseded by SP 800-66 Revision 2.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academic paper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standard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of the SP 800-66 Revision 1. Some limi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arch to enforce validity. A total of eleven articles were found eligible for the stud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necessity for additional academic papers pertaining to SP 800-66 Revision 2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In turn, it will enhance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electronic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 (ePHI), help to mitigate potential future risks, and eventually reduce b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800-66 Revision 1 sp 800-66 Revision 2 HIPAA Compliance Security Breache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M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温度、投饵频次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水螅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彦涛 孙松 +1 位作者 李超伦 张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4,共5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料对水螅体数量影响显著。水螅体从20℃降温至10℃和15℃可发生横裂产生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内,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释放更多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外,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水螅体数量的增加。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达到水螅体的响应时间阈值,才能够完成从底栖阶段的水螅体到浮游阶段水母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温度 饵料 横裂 暴发
下载PDF
辛硫磷降解菌XSP-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雨佳 洪源范 +2 位作者 洪青 蒋新 李顺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33-2837,共5页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XSP-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sp.).该菌株能在7 h内完全降解100 mg/L的辛硫磷.XSP-1降解辛硫磷的最...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XSP-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sp.).该菌株能在7 h内完全降解100 mg/L的辛硫磷.XSP-1降解辛硫磷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5℃,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该菌株对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螟硫磷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根据已报道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mpd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未从该菌株中扩增到目标条带,但是该菌株是否带有新的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生物降解 戴尔福特菌属 Xsp-1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奇 朱凯 +4 位作者 陈万勇 张巨波 孙惠川 王鲁 任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肝脏组织,在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Sp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结论: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转录因子sp1 预后指标 组织芯片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KLF4 SP1及Cyclin D1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晋峰 赵晨燕 +5 位作者 曹立勇 吴文新 李月红 王媛 薛丽英 张祥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观察5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47例远端胃癌组织中KLF4、SP1和Cyclin D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LF4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SP1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中S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和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Cyclin D1的高表达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异常均与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KLF4与SP1和Cyclin D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而在远端胃癌中KLF4与SP1以及KLF4与Cyclin D1(r=-0.334,r=-0.341,P<0.05)之间呈负相关;SP1与Cyclin D1之间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组织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种肿瘤在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远端胃癌 Kriippel样转录因子4 sp1 细胞周期素D1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Achromobacter sp. CH-1解毒铬渣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柴立元 陈丽鹃 +2 位作者 黄燕 舒余德 苏艳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提高细菌Achromobacter sp.CH-1(简称为A.sp. CH-1)解毒铬渣过程中酸溶性Cr(Ⅵ)的浸出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的生长及其解毒铬渣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细菌生长、Cr(Ⅵ)还原、铬渣中Cr(Ⅵ)浸出率以及浸... 为提高细菌Achromobacter sp.CH-1(简称为A.sp. CH-1)解毒铬渣过程中酸溶性Cr(Ⅵ)的浸出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的生长及其解毒铬渣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细菌生长、Cr(Ⅵ)还原、铬渣中Cr(Ⅵ)浸出率以及浸出体系pH值的影响,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促进A.sp. CH-1解毒铬渣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菌的生长及其还原Cr(Ⅵ)没有显著影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都能提高A.sp. CH-1解毒铬渣的效果,其最佳用量分别为75,200和250mg/L;在此最佳用量下,铬渣中Cr(Ⅵ)的浸出率比原来分别提高约8%,9%和1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铬渣的解毒效果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ACHROMOBACTER sp.CH.1 铬渣 生物解毒
下载PDF
半边旗提取物5F对SPCA-1细胞周期及DNA、R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戴滨 崔燎 +2 位作者 吴铁 邓亦峰 吴科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对SPCA-1细胞的抑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DNA、RNA合成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观察5F对SPCA-1细胞的抑瘤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3H]-TdR和[3H]-UTR掺入法观察5F对SPC-A-1细胞DNA、RNA合成的影响。结果:5F...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对SPCA-1细胞的抑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DNA、RNA合成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观察5F对SPCA-1细胞的抑瘤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3H]-TdR和[3H]-UTR掺入法观察5F对SPC-A-1细胞DNA、RNA合成的影响。结果:5F对SPCA-1细胞有显著抑制生长作用;在一定剂量5F作用下SPCA-1细胞表现为G1期明显减少,而G2和S期相对增多;5F作用24 h后细胞[3H]-TdR和[3H]-UTR掺入量明显减少。结论:半边旗提取物5F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干扰肿瘤细胞的周期;对肿瘤细胞DNA、RNA合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 二萜类化合物 spCA-1 细胞周期 DNA合成
下载PDF
Sphingomonassp.SJ-1对染料结晶紫的降解脱色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琛琛 凌琪 +3 位作者 王莉 陶勇 武昌年 王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从长期受染料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对结晶紫降解脱色的菌株SJ-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得出,SJ-1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使用LB培养基,SJ-1对700 mg/L结晶紫的24 h降解率为78.16%。该菌株... 从长期受染料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对结晶紫降解脱色的菌株SJ-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得出,SJ-1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使用LB培养基,SJ-1对700 mg/L结晶紫的24 h降解率为78.16%。该菌株降解结晶紫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 H值为6.0~8.0;通气量对SJ-1影响较小,在缺氧条件下也可较好地降解结晶紫,4 h时通气量较小试验组(装液量≥125 m L)降解率仍大于40%。SJ-1降解结晶紫的酶主要位于细胞外,属组成型表达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结晶紫 spHINGOMONAS sp.SJ-1 鉴定 降解特性
下载PDF
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SP、NOS-1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至久 代渊 王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SP、NOS-1含量的影响,阐明益气养血温阳方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SP、NOS-1含量的影响,阐明益气养血温阳方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阳性对照和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给予药物治疗2周,取大鼠结肠组织,试剂盒检测SP、NOS-1含量。结果:益气养血温阳方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SP含量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OS-1含量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血温阳方通过改变SP、NOS-1含量,促进结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大鼠 sp NOS-1 益气养血 温阳通便
下载PDF
Naphtho-[2,3-b]pyrandiones类抗生素SP-1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承航 周建琴 +5 位作者 沈继虹 汪月 王振 孙桂芝 高凌玉 金文藻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6-378,386,共4页
在利用化学筛选法获得新染料类抗生素研究中,从产生菌Z-2002中,应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凝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SP-1,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_(14)H(12)O_6,分子量为276。SP-1与浓硫酸反应,呈鲜红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 在利用化学筛选法获得新染料类抗生素研究中,从产生菌Z-2002中,应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凝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SP-1,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_(14)H(12)O_6,分子量为276。SP-1与浓硫酸反应,呈鲜红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UV、IR、EI-MS、HR-MS、~1H-NMR、^(13)C-NMR、DEPT、~1H-~1H COSY、”C一。H COSY、HMBC、比旋光度等光谱学数据分析,确定了SP-1的结构,证明该化合物与(+)-Cryptosporin一致并首次利用2D核磁共振数据明确了(+)-Cryptosporin结构中各个~1H、^(13)C信号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sp-1 Cryptosporin 光谱学数据 分离
下载PDF
溴氰菊酯降解菌Pseudomonas sp.P1-1-B3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丽花 王兆守 +3 位作者 陈小兰 徐敦明 郭英霞 邵宗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农药降解酶对去除农药残留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溴氰菊酯降解酶的菌株Pseudomonas sp.P1-1-B3,研究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溴氰菊酯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产酶的... 农药降解酶对去除农药残留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溴氰菊酯降解酶的菌株Pseudomonas sp.P1-1-B3,研究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溴氰菊酯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产酶的最适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m(蛋白胨):m(酵母浸膏)=2:1为氮源,pH 7.5,温度30℃,培养时间2 d,接种量3%,溴氰菊酯含量15μmol/L.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的比活力最大为113.3 U/mg.该降解酶对溴氰菊酯的降解,在12 h内降解率达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菌株Pseudomonas sp.P11-B3 降解酶 产酶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光照对细胞融合藻Tetraselmissp.-1混合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继红 林学政 +1 位作者 李光友 刘发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对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1株新型融合微藻(Tetraselmissp. 1)进行摇瓶混合培养,并分析光照强度对该培养条件下融合微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融合微藻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融合微藻生长速率为0.576g/(L·d),是... 对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1株新型融合微藻(Tetraselmissp. 1)进行摇瓶混合培养,并分析光照强度对该培养条件下融合微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融合微藻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融合微藻生长速率为0.576g/(L·d),是自养培养的7.38倍;2)在光照强度为3000lx混合培养时,葡萄糖消耗速率达最大值3g/(L·d);3)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混合培养时,藻细胞密度最大,为2.60g/L,以葡萄糖计算的基质得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融合微藻叶绿素a含量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5)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光照对NH4+的同化为正影响,融合微藻氮含量和CC/CN分别为5.68和6.06,均介于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细胞融合藻 混合培养 生长 有机碳源
下载PDF
海月水母(Aurelia sp.1)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珊 孙晓霞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0,共6页
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细胞密度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对海月水母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摄食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密度的微藻细胞密度对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的摄食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藻细胞密... 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细胞密度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对海月水母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摄食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密度的微藻细胞密度对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的摄食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藻细胞密度范围内,随藻细胞密度的增加,水螅体和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一直升高。水螅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摄食率均发生在藻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为4623cells/(ind.h)和4118cells/(ind.h)。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摄食率也是发生在藻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为174671cells/(ind.h)和47218cells/(ind.h)。清滤率随着藻细胞密度增加而降低。在相似细胞密度下,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率高于东海原甲藻。水螅体和碟状体对同种藻的摄食情况不同,在相似藻细胞密度下,碟状体的摄食率比水螅体高。经过藻类饵料适应处理的水螅体对藻类的摄食率会有显著增加,约为未经饵料适应处理的10倍。水母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未发生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水螅体 碟状体 水母体 摄食 微藻
下载PDF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cn 4902)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广发 谭静 +3 位作者 陈启伟 刘广发 谭静 陈启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参照几种生物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 (mtlD)的序列设计引物 ,以极端耐盐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cn 4 90 2 )的总DNA为模板 ,采用PCR扩增、构建重组高效表达载体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法 ,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定性等研究... 参照几种生物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 (mtlD)的序列设计引物 ,以极端耐盐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cn 4 90 2 )的总DNA为模板 ,采用PCR扩增、构建重组高效表达载体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法 ,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定性等研究。结果表明 ,克隆获得一长为 114 9bp的基因。经蛋白质保守区域研究 ,初步判别该基因为mtlD结构基因。将该基因与pBV2 2 0质粒构建成高效表达原核重组载体pBH。SDS PAGE电泳表明 ,含pBH的转化子产生特异的、分子量约为 4 1kD的蛋白带 ,表达量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 6 7%。转化子的耐盐水平比对照提高了约 1/5。在含 0 9mol/LNaCl的液体培养基中 ,转化子培养 2 4h后其生物量约是对照的 10 2倍 ,甘露醇含量约是对照的 4 1倍。可见 ,假单胞菌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耐盐相关基因 ,该基因已在GenBank登记 ,代号为AY112 6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 基因 克隆
下载PDF
水母伞径和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捕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楠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0-485,共6页
海月水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暴发,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初步研究了水母伞径和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个体捕食率的影响以及海月水母的昼夜捕食节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月水母的伞径... 海月水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暴发,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初步研究了水母伞径和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个体捕食率的影响以及海月水母的昼夜捕食节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月水母的伞径对其捕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1—8cm范围内,随着伞径的增加个体捕食率线性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y=0.044x+0.125(R2=0.9036)。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捕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0.25—26.11mgC/L范围内,随饵料密度的增加个体捕食率呈线性增加趋势,关系式为y=0.508x(R2=0.958)。在饵料充足时,海月水母没有昼夜捕食节律。在高饵料密度下海月水母出现过剩捕食,但是捕食行为依然活跃。上述结果既为量化评估海月水母对浮游动物群体的捕食压力提供了基础参数,同时水母过剩捕食行为说明依据生物量和代谢率的推算结果可能低估自然海域水母队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水母体 捕食 饵料密度 伞径
下载PDF
红树林共生真菌Paecilomyces sp. Tree 1-7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露 杜敦帅 +3 位作者 刘凡 佘志刚 林永成 郑忠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Paecilomyces sp.Tree 1-7是一株采自台湾海峡的红树林共生真菌。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该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菌丝体中分离鉴定出三个化合物,分别为alatern in(1),5,8-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2)... Paecilomyces sp.Tree 1-7是一株采自台湾海峡的红树林共生真菌。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该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菌丝体中分离鉴定出三个化合物,分别为alatern in(1),5,8-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2),3-羟基-3,6-二甲基-2,5-哌嗪(3)。对1进行了抗人的肝癌细胞hepG2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7.0μg/mL),及很好地抑制AChE活性(IC50=0.8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共生真菌 PAECILOMYCES sp.Tree 1—7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联合应用TTF-1、napsin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和非肺源性腺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丹 张和军 +3 位作者 林贤东 沈武成 力超 郑雄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检测TTF-1、napsin 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及非肺源性腺癌的表达,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7例穿刺及气管镜活检肿瘤组织(其中原发性肺腺癌83例、转移性肺腺... 目的检测TTF-1、napsin 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及非肺源性腺癌的表达,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7例穿刺及气管镜活检肿瘤组织(其中原发性肺腺癌83例、转移性肺腺癌79例,非肺来源转移性腺癌45例)中TTF-1、napsin A和SP-A的表达。结果 TTF-1在原发性肺腺癌、转移性肺腺癌和非肺来源的转移性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8%(73/83)、78.5%(62/79)、28.9%(13/45);napsin A的表达率分别为79.5%(66/83)、75.9%(60/79)、11.1%(5/45);SP-A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7/83)、59.5%(47/79),4.4%(2/45),三者在原发性肺腺癌、转移性肺腺癌和非肺来源的转移性腺癌表达之间差异显著(P<0.05)。TTF-1、napsin A和SP-A在肺腺癌表达的特异性分别为71.1%、88.9%和95.6%。结论 TTF-1、napsin A和SP-A联合应用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F-F-1 napsinA sp—A 转移性肺腺癌 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茶树根际土壤抗酸铝真菌ALF-1(Neurosporasp.)抗酸铝机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月荣 刘祖生 +1 位作者 陆建良 骆颖颖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利用膜分离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研究了ALF1 真菌( Neurospora sp.) 的抗酸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铝对ALF1 真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含铝培养基中接种ALF1 真菌后, 培养基pH 上升, 活性铝含量下降。ALF1 真菌降低培养基酸度... 利用膜分离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研究了ALF1 真菌( Neurospora sp.) 的抗酸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铝对ALF1 真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含铝培养基中接种ALF1 真菌后, 培养基pH 上升, 活性铝含量下降。ALF1 真菌降低培养基酸度和活性铝含量的效果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含量增加而提高。ALF1 真菌主要通过对培养基铝离子的吸附、吸收及其分泌物对铝离子的沉淀作用而起到降低酸度和活性铝作用的。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 ALF1 真菌的抗酸铝能力并非铝诱导而获得的, 而是遗传固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际 ALF-1真菌 抗酸铝机理 pH 活性铝
下载PDF
培元活血汤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SP-A、MMP-9、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文靖 刘敏 王以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4期3789-3793,3808,共6页
目的观察培元活血汤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I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 目的观察培元活血汤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I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活血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影像学、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清SP-A、MMP-9、VCAM-1表达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乏力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FVC、FEV_1、FEV_1/FVC均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RCT检查中蜂窝影、磨玻璃密度影、小叶内间质增厚、小叶间隔增厚、牵拉性支扩、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束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6MWT、SGRQ评分、APTT、PT、FIB、D-D及血清SP-A、MMP-9、VCAM-1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培元活血汤联合泼尼松能够显著减轻IP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肺组织病理结构,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清SP-A、MMP-9、V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元活血汤 泼尼松 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 凝血功能 表面活性蛋白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