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碳膜中sp^2和sp^3相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鲁占灵 张兵临 +2 位作者 姚宁 杨仕娥 樊志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1,共4页
非晶碳薄膜由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sp2和sp3碳原子的比例是决定非晶碳膜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定量或定性地分析碳薄膜中sp2和sp3碳的含量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用来测定sp2和sp3碳及其比例的实验方法有13C核磁共振谱... 非晶碳薄膜由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sp2和sp3碳原子的比例是决定非晶碳膜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定量或定性地分析碳薄膜中sp2和sp3碳的含量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用来测定sp2和sp3碳及其比例的实验方法有13C核磁共振谱(NMR)、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椭圆偏振谱、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等。综述了这些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碳膜 sp^2碳 sp^3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非晶金刚石薄膜的sp^3键成分的XPS谱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爱香 陈弟虎 周有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把非晶金刚石薄膜的XPSC1s谱分解为中心在 2 84 .4± 0 .1eV和 2 85 .2± 0 .1eV的两个高斯特征峰 ,分别对应于碳薄膜中的sp2 C和sp3 C。用这两个高斯特征峰的面积除以C1s谱的总面积 ,得出非晶金刚石薄膜中sp2 C和sp3 C的比例... 把非晶金刚石薄膜的XPSC1s谱分解为中心在 2 84 .4± 0 .1eV和 2 85 .2± 0 .1eV的两个高斯特征峰 ,分别对应于碳薄膜中的sp2 C和sp3 C。用这两个高斯特征峰的面积除以C1s谱的总面积 ,得出非晶金刚石薄膜中sp2 C和sp3 C的比例。用上述方法对sp3 C比例不同的一组样品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与先前用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同一组样品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用XPS谱能简便而有效地定量确定非晶金刚石薄膜中sp2 C和sp3 C的比例 ,且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功能碳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金刚石薄膜 sp^3 成分 XPS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中SP^2/SP^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
3
作者 张兵临 H.M.Phillips 《光散射学报》 1995年第2期123-123,112,共2页
金刚石薄膜中SP ̄2/SP ̄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张兵临H,M.Philllips(郑州大学物理系郑州450052)AnalysisofSP ̄2/ SP ̄2/SP ̄3BondingRatioinDiamondThinF... 金刚石薄膜中SP ̄2/SP ̄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张兵临H,M.Philllips(郑州大学物理系郑州450052)AnalysisofSP ̄2/ SP ̄2/SP ̄3BondingRatioinDiamondThinFilmsbyRamanSpec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SP^2/SP^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 布里渊中心光学模 拉曼活性模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sp^2-sp^3轨道杂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莉 万强 +1 位作者 胡文军 赵晓平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6-321,共6页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等.结果表明,成键过程中由于微扰作用破坏了原子内部"吸引"与"排斥"的平衡关系,使电子云重新分布,而键能大小和电子云的重叠密切相关,因而两相共存对电荷分布和结构均有影响.能带结构分析发现sp2杂化C原子将π键引入,产生π和π*能带使带隙变窄,说明类金刚石薄膜的半导体本质.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中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质峰,说明存在中间杂化和/或π态和σ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sp2-sp3轨道杂化 第一性原理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团化反应在喹啉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元 王树涛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9期64-69,共6页
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被认为是构建C―C键的最直接和高效的合成方法。近年来,通过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团化反应来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团化反应研究现... 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被认为是构建C―C键的最直接和高效的合成方法。近年来,通过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团化反应来合成喹啉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甘氨酸衍生物C(sp^3)―H官能团化反应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不同催化体系下此类反应在喹啉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对前沿科研内容的介绍,开拓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3)―H键官能团化 甘氨酸衍生物 喹啉
下载PDF
氯自由基介导的光催化芳基醚C(sp^(3))−H氧化生成酯
6
作者 刘玉庭 聂贝黎 +2 位作者 李宁 刘慧芳 王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饱和的碳氢键氧化是合成化学和化学工业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然而,饱和C(sp^(3))−H键离解能(BDEs)较高、极性较弱,导致了底物难以活化和催化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C(sp^(3))−H键的定向活化转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关于... 饱和的碳氢键氧化是合成化学和化学工业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然而,饱和C(sp^(3))−H键离解能(BDEs)较高、极性较弱,导致了底物难以活化和催化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C(sp^(3))−H键的定向活化转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关于C(sp^(3))−H键催化氧化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些键能低的、预活化的C−H键,包括苄基型、亚甲基型、脂肪族X−CH_(2)(X=O,N)和甲苯等,含有未活化C(sp^(3))−H键的复杂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仍具有挑战性.例如,芳基醚C(sp^(3))−H键功能化通常采用计量的过氧化物氧化剂,或者通过单电子氧化和碱促进的去质子化进一步构建C−C/C−N键,产物选择性较低,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温和的芳基醚C(sp^(3))−H键选择氧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开发.近年来,光催化C(sp^(3))−H键氧化因其操作简便、氧化还原中性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有用且多样的催化研究工具.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在可见光驱动下选择性地将芳基醚C(sp^(3))−H键氧化成为甲酸苯酯类产物的新方法.使用Mes-10-phenyl-Acr^(+)−BF_(4)^(-)光催化剂,高效活化多种氯源(如盐酸、无机氯盐和有机氯化物)得到氯自由基,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2.03 V vs.SCE)和对氢原子的亲和力,能够通过氢原子转移过程活化芳基醚C(sp^(3))−键,攫取氢自由基得到相应的烷基碳自由基(•CH_(2)OPh)中间体,进一步被分子氧选择氧化得到酯类目标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链状芳基醚和不同取代(如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芳基醚均可发生氧化反应,高收率地合成了一系列官能团丰富的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本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可规模化放大等优点,并且少量的水对反应没有明显影响.机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芳基醚C(sp^(3))−H键的断裂是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氯离子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底物,并且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中存在氯自由基和烷基碳自由基物种,表明反应经历自由基路径.此外,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单线态氧物种,可能是激发态的光催化剂直接与氧气发生能量转移得到;同位素实验(18O)揭示了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氧的来源.综上,本文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光催化芳基醚C(sp^(3))−H键选择氧化反应,高收率合成了一系列甲酸苯酯类化合物.该方法避免了化学计量的过氧化物和碱等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底物的过度氧化,阐明了催化反应机制,为其他醚类化合物的C(sp^(3))−H键氧化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化学合成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自由基 光催化 C(sp^(3))−H键 催化氧化 芳基醚
下载PDF
爆轰灰中sp^(3)/sp^(2)碳比调控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商士远 王志超 +2 位作者 宗韧哲 仝毅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5-1232,共8页
纳米碳的sp^(3)/sp^(2)碳比对其催化性能、导电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及应用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高氯酸对爆轰灰中sp^(3)/sp^(2)碳比进行调控,对纯化后的爆轰灰(purified detonation soot,PDS)的元素组成、物相构成、sp^(3)/sp^(2)碳比... 纳米碳的sp^(3)/sp^(2)碳比对其催化性能、导电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及应用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高氯酸对爆轰灰中sp^(3)/sp^(2)碳比进行调控,对纯化后的爆轰灰(purified detonation soot,PDS)的元素组成、物相构成、sp^(3)/sp^(2)碳比进行表征,制备具有不同sp^(3)/sp^(2)碳比的爆轰灰负载金属钌催化剂(Ru/PDS),探究Ru/PDS在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爆轰灰较为纯净,主要物质是纳米金刚石为核心多层石墨烯为壳的纳米碳结构,sp^(3)/sp^(2)比值范围为0.991~1.483,I_(Dia)/I_(G)比值范围为0.447~0.856.DMT转化率最高可达66.67%,DMCD选择性均在81.93%以上,研究发现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是影响DMT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同sp^(3)/sp^(2)碳比的爆轰灰将在工业催化、含能材料燃烧性能调节和润滑油改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灰 紫外-拉曼(UV-Raman)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sp^(3)/sp^(2)碳比 高氯酸(HClO_(4)) 催化
下载PDF
银催化苄基C(sp^(3))—H键与炔丙基C(sp^(3))—H键的位点选择性胺化
8
作者 矫鲁振 李延顺 滕大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探讨了一种合成环状氨基磺酸酯的新方法。采用AgClO4/三(2-吡啶基甲基)胺催化体系,催化苄基C(sp^(3))—H键与炔丙基C(sp^(3))—H键的分子内位点选择性胺化反应,以89%收率和9.2∶1位点选择性得到了环状氨基磺酸酯。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 探讨了一种合成环状氨基磺酸酯的新方法。采用AgClO4/三(2-吡啶基甲基)胺催化体系,催化苄基C(sp^(3))—H键与炔丙基C(sp^(3))—H键的分子内位点选择性胺化反应,以89%收率和9.2∶1位点选择性得到了环状氨基磺酸酯。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高等优点,为碳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催化的氮宾 位点选择性胺化 环状氨基磺酸酯衍生物 苄基C(sp^(3))—H键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Confining Growth and Liquid Exfoliation of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9
作者 Chenglong Shen Qing Lou +7 位作者 Kaikai Liu Guangsong Zheng Runwei Song Jinhao Zang Xigui Yang Xing Li Lin Dong Chongxin Shan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99-408,共10页
As one promising carbon-based material,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has been predicted with various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nanaos... As one promising carbon-based material,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has been predicted with various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nanaoscale,low crystallinity,complex source,and expensive instruments.Herein,we have presented a facile approach to the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with microwave-assisted confining growth and liquid exfoliation.Actually,the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can spontaneously emerge and grow in the microwave-assisted polymerization of citric acid and urea,and the liquid exfoliation can break the bulk disorder polymer to retrieve the highly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The obtained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present superior blue light absorption strength and surprising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57.96% in ethanol and 18.05%in solid state.The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interface-trapped localized excit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excellent intrinsic light emission capability of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and the interparticle staggered stacking will prevent the aggregation-caused-quenching partially.Finally,the carbon nitride nano/micro-crystals are demonstrated to be potentially useful as the phosphor medium in light-emitting-diode for interrupting blue light-induced eye damage.This work paves new light on the synthesis strategy of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materials and thus may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carbon nitrid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ning grow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liquid exfoliation luminescence sp^(3)-hybrid carbon nitride
下载PDF
导向的过渡金属催化不活泼C(sp^3)-H键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明雄 顾运琼 +1 位作者 罗旭健 张培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1-788,共8页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不活泼C(sp3)—H键氧化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催化甲烷选择性氧化,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导向基团螯合甲基氧化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实现了许多传统氧化方法不能完成的高效选择性转化.重点概述导...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不活泼C(sp3)—H键氧化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催化甲烷选择性氧化,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导向基团螯合甲基氧化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实现了许多传统氧化方法不能完成的高效选择性转化.重点概述导向基团(肟、噁唑啉、吡啶、酰胺、羧酸、羟基)对促进过渡金属催化氧化C(sp3)—H键的影响,底物的乙酰氧基化、羟基化、羰基化、酯化反应以及催化反应体系和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催化 不活泼C(sp^3)一H键 氧化反应
原文传递
草酰胺导向下钯催化的C(sp^2)—H和C(sp^3)—H键的直接酰氧基化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永祥 韩健 +2 位作者 黄志斌 史达清 赵应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66-2072,共7页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草酰胺导向的钯催化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氧化剂的C(sp^2)—H和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草酰胺基保护的苄胺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羧酸为酰氧基化剂可以选择性地进行C(sp^2)—H键的酰氧基化,而草酰氨基保护的2-...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草酰胺导向的钯催化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氧化剂的C(sp^2)—H和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草酰胺基保护的苄胺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羧酸为酰氧基化剂可以选择性地进行C(sp^2)—H键的酰氧基化,而草酰氨基保护的2-烷基苯胺则可以进行苄基位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该方法为芳香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氧基化反应 C(sp^3)—H键 C(sp^2)—H键
原文传递
高sp^3键含量无氢非晶金刚石薄膜——出色的电子场发射材料 被引量:2
12
作者 茅东升 赵俊 +5 位作者 李炜 王曦 柳襄怀 诸玉坤 李琼 徐静芳 《中国科学(E辑)》 CSCD 1999年第1期26-31,共6页
采用真空磁过滤弧沉积的方法 ,制备了高sp3 键含量 ( >90 % )的无氢非晶金刚石薄膜 .研究表明 ,金刚石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在电场强度为5V/μm时 ,可产生 5 .4μA的发射电流 .在一定的电场下 ,电流密度可达到几个mA/cm2 ... 采用真空磁过滤弧沉积的方法 ,制备了高sp3 键含量 ( >90 % )的无氢非晶金刚石薄膜 .研究表明 ,金刚石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在电场强度为5V/μm时 ,可产生 5 .4μA的发射电流 .在一定的电场下 ,电流密度可达到几个mA/cm2 .在发射电流为 5 0 μA的情况下 ,薄膜连续工作数天 ,电流的偏差不超过5 % ,表现出电子发射的稳定性 .同时还观察到了大面积的电子发射现象 .由于薄膜微观表面非常平整 ,所以不存在场增强几何因子的作用 ,利用F N理论可计算得到其表面功函数不大于 0 .0 5eV .由于其非晶组织的均匀性 ,使其表面各个部位具有较为一致的功函数 ,因而造成薄膜均匀、稳定的电子发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sp^3 显示器 CVD 电子场发射材料
原文传递
近些年来基于瞬态导向策略醛、酮C(sp^(3))—H键芳基化的发展
13
作者 阎鹤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瞬态导向策略能够有效解决C—H键活化反应中存在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问题。这一策略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丰富了C—H键官能化领域的研究内容。醛类和酮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医药领域中,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 瞬态导向策略能够有效解决C—H键活化反应中存在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问题。这一策略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丰富了C—H键官能化领域的研究内容。醛类和酮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医药领域中,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瞬态导向策略在醛、酮C(sp^(3))—H键芳基化方面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导向策略 C(sp^(3))—H键芳基化
下载PDF
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翠 邱会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6-829,共4页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高效的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的方法,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α-乙酰氧基苯乙酮类型的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多种铜盐和单质碘以及它们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提出了芳酮类...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高效的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的方法,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α-乙酰氧基苯乙酮类型的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多种铜盐和单质碘以及它们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提出了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反应机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等特点,为α-乙酰氧基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类化合物 sp^3-C—H键 乙酰氧基化反应 α-乙酰氧基苯乙酮衍生物
原文传递
Pd催化C(sp^3)—H键活化构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康 杨磊 +1 位作者 刘建华 夏春谷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33-2857,共25页
杂环类化合物是传统有机合成、农药和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构建若干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基本骨架.通过Pd催化的C(sp^3)—H键活化实现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其具有高原子经济性的特点,近些年已发展成为杂环化合物合成领域... 杂环类化合物是传统有机合成、农药和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构建若干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基本骨架.通过Pd催化的C(sp^3)—H键活化实现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其具有高原子经济性的特点,近些年已发展成为杂环化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所形成杂环化合物(主要涉及N、O杂环)的环数分类,综述了近十几年Pd催化C(sp^3)—H键活化构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反应的选择性、底物兼容性和反应机理,并对该领域的现存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催化 C(sp^3)-H键活化 杂环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水溶液中2-甲基氮杂芳烃苄位C(sp^3)—H官能化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艾锋 谢宗波 +2 位作者 姜国芳 季久健 乐长高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74-2181,共8页
以中性离子液体水溶液为反应介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2-甲基氮杂芳烃苄位C(sp^3)—H与缺电子烯烃之间的加成反应,以良好产率合成了一系列氮杂芳烃衍生物.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不仅拓展了离子液体在氮杂芳烃的C(sp^3)—H官能化... 以中性离子液体水溶液为反应介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2-甲基氮杂芳烃苄位C(sp^3)—H与缺电子烯烃之间的加成反应,以良好产率合成了一系列氮杂芳烃衍生物.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不仅拓展了离子液体在氮杂芳烃的C(sp^3)—H官能化反应中的应用,对绿色化学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水溶液 缺电子烯烃 苄位C(sp^3)—H官能化 2-甲基氮杂芳烃
原文传递
镍催化构筑C(sp^3)—C(sp^3)键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磊 周其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9,共13页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筑C—C键的高效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相对于Heck反应、Negishi偶联与Suzuki偶联等构筑C(sp2)—C(sp2)键的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构筑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较难进行,发展较晚.近年来,...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筑C—C键的高效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相对于Heck反应、Negishi偶联与Suzuki偶联等构筑C(sp2)—C(sp2)键的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构筑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较难进行,发展较晚.近年来,烷基-烷基C—C键偶联反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效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其中镍催化剂展示出独特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文将综述镍催化烷基-烷基C—C键偶联反应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烷基亲电试剂与金属有机试剂交叉偶联反应、导向基参与的C(sp3)—H键活化的偶联反应、镍-光反应催化剂协同催化偶联反应、烷基亲电试剂与亲电试剂的还原偶联反应和镍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C(sp^3)—C(sp^3)键构筑 交叉偶联反应 烯烃加成反应 不对称合成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C(sp^3)-C(sp^3)还原自偶联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思 赵延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78-3093,共16页
形成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还原自偶联反应在对称结构分子合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类反应操作简便,直接利用易得的有机卤化物作为底物,避免了高活性的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同时... 形成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还原自偶联反应在对称结构分子合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类反应操作简便,直接利用易得的有机卤化物作为底物,避免了高活性的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同时,偶联反应的催化剂一般基于廉价金属,因此具有良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光氧化还原催化、离子液体及无机纳米材料的反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还原偶联反应的效率及选择性.系统介绍了钴、镍、铜、铑、钛等不同金属参与或催化的还原偶联反应,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光介导还原偶联反应体系,并对还原偶联反应在天然分子及高分子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3)-C(sp^3)键 还原自偶联 过渡金属催化 光氧化还原催化 全合成
原文传递
三甲基硅基(TMS)化学:C(sp^3)—Si键的催化活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琪 欧阳昆冰 +1 位作者 刘亮 席振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27,共15页
三甲基硅基(TMS)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并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硅杂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因此,将含有TMS基团的化合物直接用于硅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三甲基硅基(TMS)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并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硅杂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因此,将含有TMS基团的化合物直接用于硅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碳硅键的切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化学计量的有机镁或有机锂等有机金属试剂对C(sp^3)—Si键进行切断是碳硅键活化的经典方法,然而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苛刻,应用有限。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C(sp^3)—Si键的切断,这为进一步官能团化C(sp^3)—Si键提供了一种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高效构建硅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目前过渡金属催化活化C(sp^3)—Si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张力环或一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底物中,对于催化活化惰性C(sp^3)—Si键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TMS中C(sp^3)—Si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硅基 C(sp3)—Si键 过渡金属催化
原文传递
Cu(I)-Catalyzed Asymmetric Cross-Coupling of N-Tosylhydrazones and Trialkyl- silylethynes: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C(sp)--C(sp^3) Bonds 被引量:2
20
作者 Wen-Dao Chu Fangfang Guo +5 位作者 Lefei Yu Junting Hong qianyi Liu Fanyang Mo Yan Zhang Jianbo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17-222,共6页
The first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C(sp)-C(sp^3)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N-tosylhydrazones and trialkylsilylethynes in the presence of Cu(I) salts and chiral phosphoramidite ligands was developed. A se... The first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C(sp)-C(sp^3)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N-tosylhydrazones and trialkylsilylethynes in the presence of Cu(I) salts and chiral phosphoramidite ligands was developed. A series of svnthetically interesting, functionalized alkynes were obtained with moderate to good enanttiselectivities (up to 83% ee). Cu(ll) carbene migratory insertion is proposed to be the enantio-determining step. KEYWORDS C(sp)--C(sp^3) cross-coupling, metal carbene, asymmetric catalysis, Cu(I) catalysts, N-tosylhydra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C(sp^3 cross-coupling metal carbene asymmetric catalysis Cu(I) catalysts N-tosylhydrazo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