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胡幸 徐曙光 符青云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945-947,共3页
目的:观察SOX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96例宫颈鳞癌组织、75例宫颈CIN组织、44例正常宫颈组织行SP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SOX2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肿瘤分期、病理分化以及淋巴转移与SOX2-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宫颈鳞... 目的:观察SOX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96例宫颈鳞癌组织、75例宫颈CIN组织、44例正常宫颈组织行SP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SOX2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肿瘤分期、病理分化以及淋巴转移与SOX2-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织的SOX2-mRNA相对表达量为0.895±0.197明显高于CIN组织(0.453±0.068)和正常宫颈组织(0.218±0.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宫颈鳞癌组织的SOX2阳性表达率为82.50%,显著高于Ⅰ期的51.79%,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的SOX2阳性表达率94.44%,显著高于中分化(69.70%)和高分化(51.8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的SOX2阳性表达率84.2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0.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2蛋白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在了解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SOX2蛋白 sp免疫组化法 阳性率
下载PDF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在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安京媛 姚桂玲 +4 位作者 周国萍 吴霞 林涛 艾承绪 李全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3,T001,共3页
目的 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  1996年 5月 ,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 光镜下 ,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 目的 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  1996年 5月 ,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 光镜下 ,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样。螺旋体螺旋波纹呈不规则锯齿形 ,或呈纤细疏螺旋形。短形螺旋体有 3~ 10个疏螺旋 ,而长形螺旋体达 30个以上的疏螺旋。结论 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化SP法染色 ,蜱中肠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显示强阳性 ,易于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形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 免疫形态特征 微波免疫组化sp 莱姆病 媒介
下载PDF
Gomori染色法与免疫组化SP法联合应用制备肝组织标本
3
作者 吴晓星 邵芯仪 李冰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5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抗原 标本制作 网状纤维 Gomori染色 免疫组化sp 肝组织标本
下载PDF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在天疱疮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东 田中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 : 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天疱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和单纯SP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水疱周围皮肤石蜡切片IgG和C3的表达。结果 : 微波—免疫组化SP法 35例中31例阳性 ,对照组均为阴性。灵敏度 (Se) 88.5 7% ,... 目的 : 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天疱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和单纯SP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水疱周围皮肤石蜡切片IgG和C3的表达。结果 : 微波—免疫组化SP法 35例中31例阳性 ,对照组均为阴性。灵敏度 (Se) 88.5 7% ,特异度 (Sp)达 10 0 %。重复实验一致率达 97.1%。结论 : 石蜡切片微波—免疫组化SP法可用于天疱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天疱疮 免疫组化sp 微波 石蜡切片 水疱 免疫组化技术 对照组 周围皮肤 阴性
下载PDF
免疫组化SP法检测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5
作者 刘炎 张长淮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sp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疾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胃癌p53、rasp21和nm23/DNPK的免疫组化研究
6
作者 杨道华 徐守余 +2 位作者 邱承敏 张鸣 何佩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p53、rasp21和nm23/DNPK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结果胃癌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分别为68.3%、61.0%、56.1%;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p53、rasp21和nm23/DNPK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结果胃癌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分别为68.3%、61.0%、56.1%;癌旁组织中rasp21、nm23/DNPK分别为17.1%、48.8%,p53无阳性表达;rasp21过度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过度表达,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的表达与rasp21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p53突变和ras基因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p21 NM23 免疫组化研究 胃癌 免疫组化sp P53过度表达 淋巴结转移 癌旁组织 浸润和转移 ras基因 P53突变 应用 阳性表达 浸润深度 发生发展 协同作用 低表达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潘洪平 莫祥兰 +4 位作者 杨嘉珍 李吕力 黄振录 叶劲 黄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模型,对脑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作Hsp70染色,观察其Hsp70表达情况。结果:葛根素干预组Hsp70表达强度显著强于单纯缺血组(P<001)。结论:葛...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模型,对脑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作Hsp70染色,观察其Hsp70表达情况。结果:葛根素干预组Hsp70表达强度显著强于单纯缺血组(P<001)。结论:葛根素有上调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时Hsp70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表达 急性脑缺血损伤 葛根素 大鼠 局部脑缺血模型 免疫组化sp 大脑中动脉 表达情况 脑组织
下载PDF
TGF-β_1和TIL在喉癌局部免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维国 赵丽波 +1 位作者 牛春波 李晓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检测喉癌组织TGF β1的表达 ,分析TGF β1与喉癌临床指标的关系 ,明确TGF β1表达对TIL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原发性喉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喉癌组织CD3 、CD4 、CD8、CD57、CD68和CD2 5的浸润及TGF... 目的 :检测喉癌组织TGF β1的表达 ,分析TGF β1与喉癌临床指标的关系 ,明确TGF β1表达对TIL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原发性喉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喉癌组织CD3 、CD4 、CD8、CD57、CD68和CD2 5的浸润及TGF β1的表达 ;同时以 10例声带息肉做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喉癌组织TGF β1蛋白表达减少 ,且TGF β1表达与喉癌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不同发生部位无关 ,随着恶性度的增高 ,TGF β1表达减少 ,淋巴结转移组TGF β1阳性率多于未转移组 ,TGF β1表达与CD4 细胞浸润无关 ,而与CD8浸润有显著正相关 ,TGF β1表达能诱发CD4/CD8比值倒置。结论 :喉癌组织TGF β1蛋白表达减少 ,TGF β1对喉癌细胞的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 ,通过影响CD8细胞的浸润 ,改变CD4/CD8比值 ,进而抑制肿瘤局部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IL 喉癌 局部免疫反应 免疫组化sp 细胞浸润
下载PDF
鼻咽癌HSP90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菊梅 刘涛 +2 位作者 田聆 魏于全 梁传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HSP90β表达及其与组织分级、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中HSP90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临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中HSP90β阳性率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而且鼻...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HSP90β表达及其与组织分级、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中HSP90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临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中HSP90β阳性率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而且鼻咽癌分化程度越低,HSP90β的表达越强;HSP90β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者。结论:说明HSP90β过度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免疫 热休克蛋白质90/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Hsp90β 鼻咽癌组织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sp 5年生存率 组织分级 表达情况
下载PDF
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TSP-1、CD44V5、HER4表达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李军 吕新全 +4 位作者 李惠翔 阿米娜 陈再蓉 吐尼沙 吉利力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 )的差异及其与TSP 1,CD44V 5 ,HER 4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 )组织中TSP 1,CD 44V 5 ,HER 4的表达情况及MVD。结果 在... 目的 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 )的差异及其与TSP 1,CD44V 5 ,HER 4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 )组织中TSP 1,CD 44V 5 ,HER 4的表达情况及MVD。结果 在IDC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组织(P <0 .0 5 ) ;在3种组织中MVD与TSP 1,CD 44V 5的表达均无关(P >0 .0 5 ) ,但在IDC中,MVD值与HER4表达有关(P <0 .0 5 ) ,HER 4阳性的IDC组织MVD较高。结论 IDC组织的MVD高于良性病变;HER4的表达可促进IDC组织中MVD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5 Tsp-1 HER4 病变组织 微血管密度(MVD)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sp 乳腺纤维腺瘤 表达情况 IDC 小叶增生 良性病变
下载PDF
PCNA、HSP70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文凯 孙彦辉 +1 位作者 王晓 姚海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PCNA、HSP70进行检测.标本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为Ⅰ~Ⅳ级.观察其与胶质瘤临床病...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PCNA、HSP70进行检测.标本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为Ⅰ~Ⅳ级.观察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PCNA和HSP70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程度明显增高,并且发现二者表达的阳性率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CNA、HSP70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价预后,对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Hsp70 星形胶质细胞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热休克蛋白 胶质瘤 免疫组化sp 脑胶质瘤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输卵管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艳东 王自能 +2 位作者 徐建平 谢杏美 罗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输卵管肌层及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取育龄妇女的输卵管,米非司酮组(10例)于术前12h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对照组(10例)不服用米非司酮,常规石蜡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和计数肥大细胞。结果...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输卵管肌层及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取育龄妇女的输卵管,米非司酮组(10例)于术前12h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对照组(10例)不服用米非司酮,常规石蜡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和计数肥大细胞。结果:对照组中,无论月经周期的增殖期或分泌期,肌层和粘膜的肥大细胞在相同部位的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在肌层峡部肥大细胞数最多,壶腹部次之,伞部较少,各部位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粘膜的肥大细胞计数,壶腹部和伞部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在月经的不同周期阶段,峡部和壶腹部肌层的肥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伞部无显著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的壶腹部粘膜肥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伞部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输卵管肌层及粘膜的肥大细胞数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在米非司酮作用下,输卵管壁的肥大细胞数(除伞部粘膜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肥大细胞可使输卵管血流量减少及平滑肌收缩受阻,米非司酮可能影响受精卵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数量 米非司酮 人输卵管 sp免疫组化法 常规石蜡切片 肥大细胞计数 月经周期 对照组 图像分析 平滑肌收缩 壶腹部 育龄妇女 两两比较 显著性 粘膜 肌层 分泌期 增殖期 同部位 血流量 受精卵 峡部
下载PDF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扬 陈丽英 高美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57-259,F003,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32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x32在 70例原发性胃癌、6 2例胃癌前病变和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32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x32在 70例原发性胃癌、6 2例胃癌前病变和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果  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呈一致性强阳性表达 ,Cx32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90 .3% ,18.6 % ,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5 )。 结论  Cx32是人正常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成分 ,Cx32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连接蛋白Cx32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sp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萍 徐振平 +2 位作者 郭志坤 韩培立 席鸿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6-187,W001,W002,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 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1 0例正常胎儿和 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  1 .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 ,心房较少。 2 .正常胎儿心...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 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1 0例正常胎儿和 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  1 .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 ,心房较少。 2 .正常胎儿心室肌细胞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表面 ,少数位于闰盘处。 3 .室间隔缺损心肌Cx43表达的颗粒细小 ,分布不均。结论 Cx43的表达在胎儿时期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表面 ,闰盘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室间隔缺损 胎儿 sp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卫国 冯婷 +3 位作者 叶大风 谢幸 柯庆宏 何洪成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279-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形成与卵巢浆液性癌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和28例恶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MVD值恶性高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 (均P<0.01) ,而...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形成与卵巢浆液性癌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和28例恶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MVD值恶性高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 (均P<0.01) ,而良性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的MVD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恶性浆液性肿瘤组织的MVD值与临床分期 (P<0.01)、初次手术结果 (P<0.05)密切相关 ,而与年龄、细胞分化、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大小无关 (均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血管形成与其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MVD值可作为反映卵巢浆液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卵巢肿瘤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sp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大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CA_3区NGF和bFGF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金凯 庞晓静 高福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出生后海马CA3区NGF和bFGF表达 ,以期寻找两者在大脑海马的发育过程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GF在生后第 10、第 2 0、第 30d时可见表达 ,以锥体层最多。bFGF生后第 3d开始出现表达 ,锥体层、多型层... 目的 研究大鼠出生后海马CA3区NGF和bFGF表达 ,以期寻找两者在大脑海马的发育过程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GF在生后第 10、第 2 0、第 30d时可见表达 ,以锥体层最多。bFGF生后第 3d开始出现表达 ,锥体层、多型层阳性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第 2 0d时最少。结论 大鼠生后海马CA3区bFGF的表达伴随N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CA3区 NGF BFGF sp免疫组化法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P53蛋白表达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17
作者 石太新 王颖超 +3 位作者 唐成和 赵卫星 秦志强 贾汝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8,223,共3页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时Bcl_2、P53蛋白表达与化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用SP免疫组化法对不同组骨髓细胞进行Bcl_2、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 ,Bcl_2、P53蛋白表达率在初治组与难治复发组均显著大于缓解组与对照组 (P<0.05,P<0.00...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时Bcl_2、P53蛋白表达与化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用SP免疫组化法对不同组骨髓细胞进行Bcl_2、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 ,Bcl_2、P53蛋白表达率在初治组与难治复发组均显著大于缓解组与对照组 (P<0.05,P<0.001);难治复发组Bcl_2、P5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初治组(P<0.05) ;Bcl_2蛋白表达率在初治组中ANLL显著高于ALL ,而在难治复发组中无差异。随访20例中 ,Bcl_2、P53蛋白同时阳性者2例 ,6周内均未缓解 ;2种蛋白均阴性者6例 ,缓解率达100 %(P<0.05) ,随访3年均持续完全缓解。提示检测骨髓细胞Bcl_2、P53蛋白表达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BCL-2基因 P53基因 蛋白表达 sp免疫组化法 化学疗
下载PDF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申兴斌 王瑞婷 +3 位作者 杨振江 赵晓明 胡建功 金小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2-613,共2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2],而且还促使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基质扩散,为肿瘤浸润转移创造条件[3].本文选取消化道常见肿瘤胃癌,应用SP免疫组化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2],而且还促使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基质扩散,为肿瘤浸润转移创造条件[3].本文选取消化道常见肿瘤胃癌,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预测胃癌预后和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sp免疫组化法 肿瘤抗血管生成疗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谭四平 叶宇翔 +3 位作者 刘国瑞 刘波 郑志超 范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CT评估星形细胞瘤新生微血管的作用。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MVD。分析瘤内CT征象与MVD间的关系。结果 MVD与病...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CT评估星形细胞瘤新生微血管的作用。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MVD。分析瘤内CT征象与MVD间的关系。结果 MVD与病理分级相关。混杂密度及高密度组的MVD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坏死明显组的MVD比坏死不明显组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钙化组的MVD为13.7±4.7,明显少于无钙化组(20.9±5.8)。囊变与MV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如密度、钙化、坏死等征象在判断肿瘤新生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CT征象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sp免疫组化法 肿瘤新生血管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D_(44)v6和Cath-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陈秀娇 林志萍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CD44v6和Cath -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 ,观察 12 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Cath -D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CD44v6和Cath -D阳性率分别为 6 0 %和 82 % ;胃癌中CD44v6和Cath -D阳性... 目的 探讨CD44v6和Cath -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 ,观察 12 8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Cath -D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CD44v6和Cath -D阳性率分别为 6 0 %和 82 % ;胃癌中CD44v6和Cath -D阳性表达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 ,与生长方式、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 ,与Lauren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CD44v6和Cath -D表达对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其侵袭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CATH-D 胃癌组织 临床意义 表达及 Lauren分型 sp免疫组化法 组织学类型 TNM分期 应用 阳性表达 生长方式 浸润深度 恶性程度 重要意义 指导治疗 侵袭转移 阳性率 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