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降解氯霉素电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电子传递路径
1
作者 李春蕊 胥强 +4 位作者 程小龙 田瑞瑞 周俊 吴夏芫 雍晓雨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生物电化学系统能在处理污染物的同时回收清洁电能,为含抗生素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在环境与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出水中分离一株氯霉素(CAP)高效降解菌株DB-1,根... 生物电化学系统能在处理污染物的同时回收清洁电能,为含抗生素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在环境与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出水中分离一株氯霉素(CAP)高效降解菌株DB-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其鉴定并命名为Raoultella sp DB-1。经研究发现,菌株DB-1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且CAP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CAP降解率达到42.0%。菌株DB-1以直接接触并通过细胞色素c传递电子为主,以分泌电子介体协助胞外电子传递(EET)为辅。构建双室MFC,在阳极中接种菌株Raoultella sp DB-1。在阳极电活性生物膜驯化结束时,MFC的最高输出电压达到(355.0±6.4)mV,随着阳极液中CAP质量浓度的升高(10.0~80.0 mg/L),MFC输出电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经驯化的菌株Raoultella sp DB-1电活性生物膜逐渐对CAP有了耐受性,且CAP的生物电化学降解速率也逐渐加快。本研究筛选的菌株Raoultella sp DB-1具有高效降解CAP并同步产电的性能,在含抗生素有机废水的生物电化学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oultella sp 氯霉素 降解菌 产电 胞外电子传递
下载PDF
听力正常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冀飞 陈艾婷 +4 位作者 邓新生 李兴启 赵阳 郗昕 刘兴健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ECochG)特征,为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照。方法对听力正常者38人(49耳)行耳蜗电图检查。使用Nicolet Bravo诱发电位系统,用交替短声作为刺激信号。每只测试耳的起始测试强度为100dBnHL,以1...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ECochG)特征,为耳蜗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照。方法对听力正常者38人(49耳)行耳蜗电图检查。使用Nicolet Bravo诱发电位系统,用交替短声作为刺激信号。每只测试耳的起始测试强度为100dBnHL,以10dB为步距逐渐降低强度,直至无法引出CAP。观测各强度下CAP的潜伏期和幅度、CAP阈值以及高强度(90dBnHL)下SP/CAP幅度比值。绘制CAP的输入-输出曲线。结果49耳均引出良好ECochG波形,平均引出反应阈为28.37±6.81dBnHL。CAP峰潜伏期随刺激强度降低而延长。高强度下-SP与CAP幅度比为0.27±0.14。CAP幅度的I/O曲线呈明显的低、高两个强度段,在60dBnHL附近存在明显的拐点。结论听力正常者耳蜗电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照依据。CAP的I/O曲线及-SP/CAP幅度比可提供耳蜗病变的诊断信息。CAP的潜伏期和阈值可反应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图 短声 总和电位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下载PDF
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斌 倪喆 +3 位作者 徐如刚 顾左文 袁洁浩 王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6-1456,共11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的各地磁要素空间分布与"2005.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较相似,但局部略有变化.比如对于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大致可理解为负值区域增强;磁倾角I在我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大部大面积正异常区消失了,但在我国西北部大面积的负异常区仍然维持;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整体的负异常分布仍然维持,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局部的正异常分布则略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的空间分布,在2010.0年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区,而且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条东西条带状的正异常区,似乎可认为是2005.0年代存在于太平洋的正异常区向西移动扩大的结果."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描述的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相对较为曲折,最显著的异常位于蒙古境内,其次为滇东北地区、东北及华北大部、新疆等地区;磁倾角I和垂直分量Z相对较为平缓,最显著的异常存在于蒙古境内,其次的异常在内蒙满洲里附近;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最为显著的异常位于满洲里附近,其次的主要异常区位于新疆地区、京津附近、滇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球冠谐和模型 曲面样条模型 中国及邻近地区
下载PDF
印尼SP区块层序地层研究与勘探目标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国良 薛良清 +4 位作者 孔丽萍 孔炜 杨福忠 余辉龙 杨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3期72-76,共5页
印尼SP区块西北部的沉积充填可以划分为两套二级层序(即古近纪断陷层序和新近纪坳陷层序)和6套三级层序。古近纪断陷层序形成于盆地裂谷期,主要发育湖相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工区的西北部;新近纪坳陷层序形成于盆地的坳陷期,主要以海相沉... 印尼SP区块西北部的沉积充填可以划分为两套二级层序(即古近纪断陷层序和新近纪坳陷层序)和6套三级层序。古近纪断陷层序形成于盆地裂谷期,主要发育湖相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工区的西北部;新近纪坳陷层序形成于盆地的坳陷期,主要以海相沉积为主,沉降中心转移到工区的东南部。本区主要发育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断陷层序发育两套,坳陷层序发育一套。通过对地震资料和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本区的勘探目标进行了优选。最新的钻探结果表明下部断陷层序取得了有意义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区块 断陷层序 坳陷层序 生储盖组合 勘探目标
下载PDF
固体电解电容——便携机的福音
5
作者 卫欣 《世界电子元器件》 1999年第6期17-18,共2页
笔记本电脑、新一代便携终端和数字化便携视听(AV)机器等已在市场上走俏,吸引了大量的家庭用户。遗憾的是这类多媒体机器多为电池供电。为适应小型轻便要求,DC-DC变换器不得不采用高频驱动电路,但高精度、高稳定度、抗干扰要求很难实现... 笔记本电脑、新一代便携终端和数字化便携视听(AV)机器等已在市场上走俏,吸引了大量的家庭用户。遗憾的是这类多媒体机器多为电池供电。为适应小型轻便要求,DC-DC变换器不得不采用高频驱动电路,但高精度、高稳定度、抗干扰要求很难实现。生产厂家感到苦恼,家庭用户也因便携多媒体机器噪声电平过高而感到机器不好用。 鉴于此情,日本松下电子器件公司开发出叫作特质聚合物电容器SP-Cap(Speciality Polymer Capacitor)的铝固体电解电容器。这种平滑用电解电容器是按照大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电容 结构 电容器 sp-cap
下载PDF
一株氯霉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可 郭晨蕾 +2 位作者 马晓丹 梁斌 王爱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53-3662,共10页
微生物是介导环境中氯霉素降解转化的主要驱动者,但高效降解矿化菌株资源匮乏,氧化反应介导的代谢途径不清。为研究微生物介导下氯霉素的环境归趋过程,为氯霉素污染环境强化修复提供菌株资源,文中以受氯霉素污染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首... 微生物是介导环境中氯霉素降解转化的主要驱动者,但高效降解矿化菌株资源匮乏,氧化反应介导的代谢途径不清。为研究微生物介导下氯霉素的环境归趋过程,为氯霉素污染环境强化修复提供菌株资源,文中以受氯霉素污染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首先富集获得一个由红球菌Rhodococcus主导(相对丰度>70%)的氯霉素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氯霉素的菌株CAP-2,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菌株CAP-2能在不同营养条件下高效降解氯霉素。基于菌株CAP-2对检测到的代谢产物对硝基苯甲酸和已报道的代谢产物对硝基苯甲醛和原儿茶酸的生物转化特征,提出其降解途径是由氯霉素侧链氧化断裂生成对硝基苯甲醛,进一步氧化为对硝基苯甲酸的新型氧化降解途径。该菌株对于氯霉素分解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受氯霉素污染环境的原位生物修复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生物降解 红球菌 代谢特性 氧化降解途径
原文传递
iRoot SP用于直接盖髓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爽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观察iRoot SP用于直接盖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5~45岁患者深龋穿髓或意外穿髓的177颗患牙,随机分为iRoot SP组和氢氧化钙组,分别用iRoot SP和氢氧化钙进行直接... 目的观察iRoot SP用于直接盖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5~45岁患者深龋穿髓或意外穿髓的177颗患牙,随机分为iRoot SP组和氢氧化钙组,分别用iRoot SP和氢氧化钙进行直接盖髓术,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后复查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iRoot SP组的成功率(93.2%)显著高于氢氧化钙组(81.8%)(χ~2=5.321,P<0.05)。结论 iRoot SP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盖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氢氧化钙 直接盖髓术
原文传递
低水平激光联合Dycal用于大鼠直接盖髓后牙髓中SP、ALP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举红 张超杰 +2 位作者 齐元莉 祖木热提古丽·阿不来提 徐江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0-936,共7页
为观察低水平激光(LLL)联合Dycal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探讨不同时空牙髓内神经肽P物质(S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将6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ZC)、低水平激光组(LLL)、Dycal组(Dy)、联合组(LLL+Dy)。每组16只,以左侧上... 为观察低水平激光(LLL)联合Dycal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探讨不同时空牙髓内神经肽P物质(S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将6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ZC)、低水平激光组(LLL)、Dycal组(Dy)、联合组(LLL+Dy)。每组16只,以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试验牙进行机械穿髓后行直接盖髓术,术后第3、7、14、28天取标本,行SP、AL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测量其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通过双因素单变量方差统计分析,术后第7、14天,SP、ALP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4天,SP表达达到峰值,且LLL+Dy组>Dy组>LLL组>ZC组(P<0.05)。术后第7天,LLL+Dy组和LLL组ALP表达水平达峰值,且LLL+Dy组>LLL组>Dy组>ZC组(P<0.05)。术后第28天,SP、ALP表达随着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低水平激光联合Dycal对牙髓损伤后的修复及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可能与增强牙髓修复程序中SP和AL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平激光 DYCAL 直接盖髓术 神经肽P物质(SP) 碱性磷酸酶(AL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