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术前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在减少L_(4~5)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采用XLIF治疗37例L_(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传统组17例,男...目的探讨术前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在减少L_(4~5)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采用XLIF治疗37例L_(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传统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1~82岁,平均(63.3±12.7)岁;术前行传统MRI检查确认责任节段,术中采用椎间隙中点(Ⅱ~Ⅲ区交界处)处进行穿刺入路。改良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8~85岁,平均(65.4±12.3)岁;术前先行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个体化选择穿刺点进行穿刺入路。统计改良组穿刺点分布情况,两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股神经损伤例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传统组17例患者选择Ⅱ~Ⅲ区交界处作为穿刺点;改良组20例患者中,穿刺位置选择Ⅰ区内1例,Ⅰ~Ⅱ区交界处13例,Ⅱ~Ⅲ区交界处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随着时间推移,术后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都未出现融合器下沉、移位、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的并发症。改良组术后即刻股前区麻木、下肢运动障碍例数均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根据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制定个体化XLIF可减少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结合DTI的短回波反转恢复各向同性变换角度RF激发3DT2TSE序列(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在腰骶丛病变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目的 探讨结合DTI的短回波反转恢复各向同性变换角度RF激发3DT2TSE序列(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在腰骶丛病变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32例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行常规扫描序列、3DSPACE STIR序列和DTI序列扫描。结果 10名健康自愿者,L1~S1腰骶神经根3DSPCACE STIR序列均得到清晰显示。32例腰骶丛神经病变中,神经根受推压移位27例,受侵犯5例。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受损的FA值降低(P〈0.05),而ADC值升高(P〈0.05)。结论 3DSPACE STIR序列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图像可被作为测量DTI数据的FA值及ADC值的高分辨率蒙片,两者结合可以很好评估腰骶神经丛的神经压迫位置和神经受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3.0 T MRI 3D-STIR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采用3.0 T GE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3D-STIR。结果 11例3D-S...目的评价3.0 T MRI 3D-STIR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采用3.0 T GE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3D-STIR。结果 11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缺失或离断(3例)、创伤性脊膜囊肿(5例)、椎管内脑脊液积聚(3例)、脊髓水肿(1例)、脊髓移位(2例)、"黑线征"(1例)、神经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2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8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干连续、走行自然、增粗,STIR信号增高(4例);神经干连续、走行僵硬、增粗、结构紊乱不清,STIR呈中等稍高信号(2例);神经干连续性消失、中断、结构消失,断端分离,STIR多呈高信号(1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后损伤。与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结果比较,3D-STIR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9.5%(17/19),常规MRI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68.4%(13/19);3D-STIR序列与常规MRI序列相比,P<0.05。结论 3D-STIR序列可很好地显示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能对臂丛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
文摘目的探讨术前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在减少L_(4~5)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采用XLIF治疗37例L_(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传统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1~82岁,平均(63.3±12.7)岁;术前行传统MRI检查确认责任节段,术中采用椎间隙中点(Ⅱ~Ⅲ区交界处)处进行穿刺入路。改良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8~85岁,平均(65.4±12.3)岁;术前先行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个体化选择穿刺点进行穿刺入路。统计改良组穿刺点分布情况,两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股神经损伤例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传统组17例患者选择Ⅱ~Ⅲ区交界处作为穿刺点;改良组20例患者中,穿刺位置选择Ⅰ区内1例,Ⅰ~Ⅱ区交界处13例,Ⅱ~Ⅲ区交界处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随着时间推移,术后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都未出现融合器下沉、移位、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的并发症。改良组术后即刻股前区麻木、下肢运动障碍例数均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根据增强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制定个体化XLIF可减少XLIF术后股神经损伤。
文摘目的评价3.0 T MRI 3D-STIR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采用3.0 T GE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3D-STIR。结果 11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缺失或离断(3例)、创伤性脊膜囊肿(5例)、椎管内脑脊液积聚(3例)、脊髓水肿(1例)、脊髓移位(2例)、"黑线征"(1例)、神经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2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8例3D-STIR成像主要表现为神经干连续、走行自然、增粗,STIR信号增高(4例);神经干连续、走行僵硬、增粗、结构紊乱不清,STIR呈中等稍高信号(2例);神经干连续性消失、中断、结构消失,断端分离,STIR多呈高信号(1例);诊断为臂丛神经节后损伤。与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结果比较,3D-STIR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9.5%(17/19),常规MRI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68.4%(13/19);3D-STIR序列与常规MRI序列相比,P<0.05。结论 3D-STIR序列可很好地显示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能对臂丛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