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SPC/EPC系统过程干扰的时间序列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禹建丽 张宗伟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1-15,共5页
针对一个化工生产过程的干扰时间序列,建立了基于ARMA(p,q)过程的Box-Jenkins预测模型和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比Box-Jenkins预测方法实现简单,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并且短... 针对一个化工生产过程的干扰时间序列,建立了基于ARMA(p,q)过程的Box-Jenkins预测模型和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比Box-Jenkins预测方法实现简单,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并且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的精度均优于Box-Jenkins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spc/epc MMSE控制 Box-Jenkins预测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SPC与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佩 张定华 +2 位作者 陈冰 王明微 李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203-2208,共6页
针对质量监控与调整中噪声信息对测量数据质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方法。建立了基于波动状态的统计过程控制与工程过程控制集成模型,实现了在质量监控的同时进... 针对质量监控与调整中噪声信息对测量数据质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方法。建立了基于波动状态的统计过程控制与工程过程控制集成模型,实现了在质量监控的同时进行波动补偿。在质量监控阶段,首先采用Kalman滤波方法对含有噪声信息的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估计得到波动状态,再依据滤波状态建立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进行质量监控,通过平均运行长度验证了该质量监控方法的性能。在质量调整阶段,基于波动状态对制造过程进行了调整。运用生产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波动状态 KALMAN滤波
下载PDF
一种集成SPC与EPC的过程控制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敬巍 谢里阳 刘晓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业过程控制(EPC)的过程控制方法.以往,SPC与EPC是减少过程波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而集成控制方法是应用ARMA控制图对制造过程进行监视,同时PI控制器对过程进行调整.模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不但能减少过程输出波动,提升系统性能;并且在调整涉及成本因素时,集成控制方法更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 动态过程 暂态阶段
下载PDF
带有质量特性约束的SPC与EPC集成控制的经济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秋霞 高齐圣 赵建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1-414,共4页
针对由一阶动态过程与ARIMA(0,1,1)噪声组成的系统,分析了异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一种带有质量特性约束的经济设计模型.该方法不仅从经济角度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成本的条件最小化,同时兼顾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研究结果为方差EWM... 针对由一阶动态过程与ARIMA(0,1,1)噪声组成的系统,分析了异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一种带有质量特性约束的经济设计模型.该方法不仅从经济角度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成本的条件最小化,同时兼顾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研究结果为方差EWMA控制图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调整 spc监控 EWMA控制图 平均报警时间
下载PDF
SPC、EPC与田口方法的比较及整合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黎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8-32,共5页
过程波动是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波动的减少就意味质量的改进。文章在探讨三种质量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对三种质量改进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了一个整合SPC、EPC和田口方法的概念框架,以达到监测和改进过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质量改进 spc epc 田口方法
下载PDF
SPC与EPC整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利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假设为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然而,由于过程中某些不可消除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而工程过程控制(EPC)可以消除观测值的自相关性.在比较分析SPC与EPC的基... 利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假设为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然而,由于过程中某些不可消除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而工程过程控制(EPC)可以消除观测值的自相关性.在比较分析SPC与EPC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监测自相关过程的SPC与EPC整合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并给出了整合应用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spcepc整合
下载PDF
SPC与EPC的集成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褚崴 孙树栋 于晓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0,共3页
构建了SPC与EPC的集成模型。通过对模型运转方式和各模块集成方式的分析及对模型中所采用的联合控制图技术、基于MCMC方法的过程调整技术、系列过程调整策略、模糊质量诊断技术、EPC模块起停控制规则的研究阐明了该集成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联合控制图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模糊质量诊断 二次损失函数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的MMSE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禹建丽 张宗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共4页
为了降低过程干扰造成的生产过程波动,研究了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的MMSE控制器.首先,采用基于k-聚类学习算法的3层优化径向基网络结构,预测过程干扰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MMSE控制器,将其作为EPC过程调整策略,应用于一个... 为了降低过程干扰造成的生产过程波动,研究了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的MMSE控制器.首先,采用基于k-聚类学习算法的3层优化径向基网络结构,预测过程干扰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MMSE控制器,将其作为EPC过程调整策略,应用于一个化工生产过程的SPC与EPC集成控制系统.然后,采用SPC控制图监测经上述MMSE控制器调整后过程输出并与传统MMSE控制器调整后的过程输出作比较.结果表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可提高过程干扰预测精度,改进MMSE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减小过程波动,提升SPC与EPC集成控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预测 MMSE控制 spc/epc
下载PDF
过程监测和调整的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秀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1,共3页
文章针对传统SPC控制方法监测SPC/EPC整合过程中异常因素的困难,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监测方法,即:采用Shewart图监测过程输出,EWMA图和Shewart图联合监测过程输入。仿真实验表明,该联合监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监测引起过程扰... 文章针对传统SPC控制方法监测SPC/EPC整合过程中异常因素的困难,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监测方法,即:采用Shewart图监测过程输出,EWMA图和Shewart图联合监测过程输入。仿真实验表明,该联合监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监测引起过程扰动异常因素,并能弥补偶然因素导致的输出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spc) 工程过程调整(epc) spc/epc整合
下载PDF
统计过程监测与调整: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41-847,共7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主要用于过程监测,工程过程控制(EPC)主要用于过程调整.整合SPC与EPC的理论和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此首先介绍了过程监测和过程调整的基本方法,然后对统计过程监测和调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和评述... 统计过程控制(SPC)主要用于过程监测,工程过程控制(EPC)主要用于过程调整.整合SPC与EPC的理论和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此首先介绍了过程监测和过程调整的基本方法,然后对统计过程监测和调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和评述,最后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调整 过程监测 SP与epc整合 减少波动 质量改进
下载PDF
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172,共3页
针对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提出了一种过程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的整合来消除数据的自相关性并判断过程稳态,应用回归和方差分析估计过程均值和方差。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一个实例... 针对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提出了一种过程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的整合来消除数据的自相关性并判断过程稳态,应用回归和方差分析估计过程均值和方差。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 过程能力分析 spcepc整合 自相关
下载PDF
多工序冲压成形的过程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昌勇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6,共5页
基于多工序冲压成形过程的设计与开发,构建了面向过程的多工序冲压成形控制系统模型,对影响多工序冲压成形过程质量的主要过程变量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介绍了SPC与EPC的整合在冲压成形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思路,提出以最终冲压件(包括工序件... 基于多工序冲压成形过程的设计与开发,构建了面向过程的多工序冲压成形控制系统模型,对影响多工序冲压成形过程质量的主要过程变量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介绍了SPC与EPC的整合在冲压成形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思路,提出以最终冲压件(包括工序件)的技术特性指标和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多工序冲压成形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采用合适的过程控制技术,实时调整、改进冲压生产过程,控制最终冲压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 冲压成形 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pcDNA3.1(-)-Bcr-Abl及pcDNA3.1(-)-Bcr-Abl T3151突变质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3
作者 李瑗春 茹懿 +2 位作者 王秦豪 李霞 白庆咸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1408-1411,1455,共5页
目的:将Bcr-Abl及Bcr-Abl T3151突变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受体型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pcDNA3.1(-)-Bcr-Abl质粒构建:分别设计引物,通过分段PCR将BCR-ABL克隆入pcDNA3.1(-)。... 目的:将Bcr-Abl及Bcr-Abl T3151突变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受体型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pcDNA3.1(-)-Bcr-Abl质粒构建:分别设计引物,通过分段PCR将BCR-ABL克隆入pcDNA3.1(-)。首先通过PCR扩增出Bcr-a片段,将其克隆入pcDNA3.1(-)的NheI/XhoI之间;接着将PCR扩增出的Abl-c片段克隆入KpnI/HindIII之间,最后XhoI/KpnI双酶切pGD210,将酶切下片段插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即可。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质粒的表达。pcDNA 3.1(-)-Bcr-Abl T3151的突变质粒:首先设计引物,第一步以pcDNA3.1(-)-BCR/ABL为模板,以Abl-c-u和ba-M1为引物扩增出A-1:560 bp。第二步,相同模板,以ba-M2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A-2:870 bp。第三步,以扩增出的A-1和A-2为模板,以Abl-c-u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1434 bp的片段A-1+2,以Bcl和Kpn I分别酶切pcDNA3.1(-)-BCR/ABL以及A-1+2,将突变后的A-1+2置换入pcDNA3.1(-)-BCR/ABL。结果:PCR结果显示3.1(-)-Bcr-Abl及3.1(-)-Bcr-Abl T3151突变质粒条带大小符合,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正确,转染后可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Bcr-Abl及pcDNA 3.1(-)-Bcr-Abl T315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293T细胞后证实其能够正确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 1(-)-Bcr-Abl PCDNA3 1(-)-Bcr-Abl T3151突变质粒 重组质粒 CML 分段PCR
原文传递
干扰素β对内皮前体细胞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郭亮 谢晓 +3 位作者 胡丰庆 梅举 丁芳宝 肖海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1期2015-2017,2025,共4页
目的:证实通过基因改造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可以使有抑瘤作用的分子靶向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的生长。方法:我们用病毒载体将人干扰素β基因转入EPCs中,转入人干扰素β基因的EPCs与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SPC-A1的共培养,观察SPC-A1... 目的:证实通过基因改造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可以使有抑瘤作用的分子靶向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的生长。方法:我们用病毒载体将人干扰素β基因转入EPCs中,转入人干扰素β基因的EPCs与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SPC-A1的共培养,观察SPC-A1的死亡情况;将SPC-A1细胞与离体培养的EPCs在基因鼠中共同荷瘤测量肿瘤的生长。结果:转染了人干扰素β基因的EPCs能诱导共培养的SPC-A1细胞的死亡;当SPC-A1细胞与离体培养的EPCs在基因鼠中共同荷瘤时肿瘤的生长加速,而干扰素β抑制了EPCs的促瘤作用,并且EPCs与肿瘤细胞共同荷瘤后引起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的增加也在干扰素β的作用下受到抑制。结论:基因改造的EPCs能成为将抑瘤因子靶向肿瘤部位的传输媒介,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 epcS spc-A1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