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eaching with the Mixed Adsorbents of Activated Earth and Activated Alumina to Reduce Color and Oxidation Products of Anchovy Oil
1
作者 WANG Xiaohan WEN Yunqi +4 位作者 BI Shijie LI Zhaojie XUE Yong XUE Changhu JIANG Xiaom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167-1174,共8页
Fish oil is a rich source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and its refinement has drawn attention for years.An appropriate adsorben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pigment impurities in the fish oil.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Fish oil is a rich source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and its refinement has drawn attention for years.An appropriate adsorben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pigment impurities in the fish oil.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bsorbents on the reduction of oxidation products and color of anchovy oil during the decolorization under high vacuum.Using the single factor design,four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adsorbents type,adsorbent amount,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decolorization para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um decolo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that the fish oil was treated with 8%acti-vated alumina at 80℃for 40 min.In the central group experiment,the addition amounts of mixed absorbents(activated earth and activated alumina),including the mass ratio of adsorbent in oil(5%-11%,w/w)and the mass ratio of activated earth in total absor-bent(20%-80%,w/w)were optimized to remove the oxidation products.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at 10.18%of adsorbent and 70%of activated earth,the total oxidation value(TOTOX value)showed the minimum with the 44.4%of removal rate.Eight metal elements were analyzed in decolorized oil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The removal rates of Zn and Pb were 94.12%and 55.35%,respectively.The decolorization process using mixed absorbents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xidation products and pigments in fish oil,which will benefit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fish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LORIZATION anchovy oil mixed adsorbent TOTOX value metal ions activated alumina
下载PDF
P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ynthetic Carbonated Sand as an Adsorbent Media for Batch Adsorption Process
2
作者 Rafa Hashim A1-Suhaili Diheyaa Waj id Abbood Haider Ali Mehd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3年第7期453-463,共11页
关键词 生产过程 吸附过程 吸附剂 介质 碳酸 评价 合成 乳化沥青
下载PDF
添加剂改性固态胺吸附剂用于碳捕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苗诒贺 王耀祖 +3 位作者 刘雨杭 朱炫灿 李佳 于立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9-2759,共21页
固态胺是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路线中的研究热点,是烟气碳捕集和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吸附剂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固态胺吸附剂的吸脱附性能以及热化学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面活性剂... 固态胺是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路线中的研究热点,是烟气碳捕集和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吸附剂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固态胺吸附剂的吸脱附性能以及热化学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面活性剂、胺类和无机物类,以及环氧化物、螯合剂和含硫化合物等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吸附能力增强和热化学稳定性提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的改性机理,总结了在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的改性特点。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添加剂改性固态胺吸附剂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目前尚未能充分实现增强固态胺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和热化学稳定性的双重目标。此外,鉴于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气体成分显著不同,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明晰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添加剂对固态胺吸附剂吸脱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热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具体碳捕集工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添加剂改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稳定性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混合
下载PDF
考虑混合润湿孔隙的页岩油藏表观渗透率模型
4
作者 李洋 王胜 王硕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国际能源供应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页岩油藏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原油组成,使得原油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流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其流动行为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随机模拟方法,考虑流体在混合润... 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国际能源供应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页岩油藏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原油组成,使得原油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流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其流动行为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随机模拟方法,考虑流体在混合润湿纳米孔隙中的流动特征,建立页岩油藏表观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页岩油藏表观渗透率与烷烃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其影响随着孔隙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边界滑移长度较大时,有机质的存在可以改善原油流动能力,其表观渗透率约为绝对渗透率的10倍。同时,有机质吸附导致的孔隙半径缩小和润湿反转效应对烷烃分子流动能力有显著影响,不可忽略。所建立的考虑混合润湿孔隙的页岩油藏表观渗透率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页岩油藏流体渗流机理,可为页岩油藏产能评价、动态分析及生产制度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混合润湿 边界滑移 有机质吸附 随机抽样 表观渗透率
下载PDF
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吸附Cr(Ⅵ)和废吸附剂对有机染料去除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陈超荣 谢振宇 +4 位作者 陈琪 彭蔚 王高锋 杨博文 葛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06-1317,共12页
吸附法是一种去除水体中Cr(Ⅵ)的有效方法,但对废吸附剂的处置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简单水热-煅烧法制备了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吸附材料(MgAlO),研究了该材料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效果并评估了含Cr(Ⅵ)废吸附剂(Cr-MgAlO)对... 吸附法是一种去除水体中Cr(Ⅵ)的有效方法,但对废吸附剂的处置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简单水热-煅烧法制备了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吸附材料(MgAlO),研究了该材料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效果并评估了含Cr(Ⅵ)废吸附剂(Cr-MgAlO)对有机染料的去除性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材料投加量为1.0 g/L、初始pH=5.5时,MgAlO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95.2 mg/g。拟合结果表明,MgAlO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材料的表征结果表明,吸附结束后MgAlO恢复了水滑石结构且层间存在CrO_(4)^(2-),高温能够加快MgAlO恢复水滑石结构。此外,含Cr(Ⅵ)的废吸附剂(Cr-MgAlO)对甲基橙(MO)的去除率达到75.6%,循环使用5次后去除率未见明显下降。本研究合成的MgAlO在处理Cr(Ⅵ)废水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为含Cr(Ⅵ)废吸附剂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双金属氧化物 吸附 Cr(Ⅵ) 废吸附剂再利用
下载PDF
混合模式吸附剂在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任雪 王轻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9-249,共11页
随着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发展快速、便捷、精确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由于基质成分复杂且目标物的浓度很低,为了达到良好的萃取效果,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萃取吸... 随着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发展快速、便捷、精确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由于基质成分复杂且目标物的浓度很低,为了达到良好的萃取效果,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萃取吸附剂至关重要。混合模式吸附剂可与同类目标物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或可以同时与性质不同的多目标组分发生相互作用,相比于单一模式吸附剂,可以起到提高对目标分析物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混合模式吸附剂的分类、特点及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混合模式吸附剂的选择、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并促进混合模式吸附剂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式吸附剂 食品安全分析 样品前处理 多类多组分分析 应用
下载PDF
天然气混合比例研究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景坤 刘伟 +2 位作者 宋兰斌 张居和 周玉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多套有效气源岩,导致多源天然气混合成藏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无法直接获得单源气,混合天然气比例的确定是始终没有能解决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勘探.为此,研制了密闭撞击式岩石吸附气制备仪...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多套有效气源岩,导致多源天然气混合成藏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无法直接获得单源气,混合天然气比例的确定是始终没有能解决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勘探.为此,研制了密闭撞击式岩石吸附气制备仪.针对松辽盆地深层大量高成熟-过成熟源岩样品的实验结果证明,制备的源岩吸附气可以近似地作为单一来源的天然气.用C5~C7重烃化合物组成的指标和甲烷碳同位素值,建立了混合气藏中各种来源气所占比例的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昌德气田3口井天然气的混合比例进行探索性研究,获得了基本可信的定量结果:该井区65%~75%的天然气来源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气源岩,其余部分来自登娄库组、营城组和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松辽盆地北部 气源岩 成藏 气田 深层 气藏 二叠系 碳同位素 徐家围子断陷
下载PDF
RE_xO_y·nH_2O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宽秀 颜秀茹 +2 位作者 胡留长 王建萍 杨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2-94,共3页
The particulate hydrous oxides of rare-earth RExOy· nH2O(RE=Ce,Nd,La,Pr)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polyacrylonitrile as adhesive agent. They showed better fluorideremoving property.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in rela... The particulate hydrous oxides of rare-earth RExOy· nH2O(RE=Ce,Nd,La,Pr)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polyacrylonitrile as adhesive agent. They showed better fluorideremoving property.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in relation with the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of the solu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水合氧化物 吸附剂 除氟 氟离子
下载PDF
葵花籽油中多环芳烃及色泽的吸附脱除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玉兰 张东东 +1 位作者 温运启 马宇翔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利用混合吸附剂对葵花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及色泽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白土、活性炭、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葵花籽油中PAH16及色泽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吸附脱除条件进行了优化。... 利用混合吸附剂对葵花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及色泽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白土、活性炭、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葵花籽油中PAH16及色泽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吸附脱除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混合吸附剂用量为活性白土3%+活性炭1%、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5 min的最优条件下,葵花籽油中BaP(苯并[a]芘)、PAH4(欧盟限定的4种多环芳烃)、HPAHs(6种重质多环芳烃)、LPAHs(10种轻质多环芳烃)、PAH16的脱除率分别为99.88%、95.49%、97.63%、83.63%、85.71%,残留量分别为0.02、2.09、0.83、42.18、43.01μg/kg,BaP和PAH4残留量达到并明显优于出口欧盟的要求,同时油脂脱色率为79.43%,达到了一级油的色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苯并芘 多环芳烃 混合吸附剂 脱除率 脱色率
下载PDF
钴铈复合氧化物在催化氧化中吸附氧的EPR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常坤 范以宁 陈懿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铈及其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对对甲酚催化氧化的性能,复合氧化物表现出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用EPR方法对3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对甲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O2可能为活性氧物种,...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铈及其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对对甲酚催化氧化的性能,复合氧化物表现出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用EPR方法对3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对甲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O2可能为活性氧物种,其吸附量及配位环境可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催化氧化 EPR
下载PDF
Cu^+/13X分子筛吸附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玉武 房德仁 任万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28,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Cu+/13X分子筛吸附剂,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对该系列吸附剂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吸附剂中Cu Cl2负载量、焙烧还原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再生次数等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Cu+/13X分子筛吸附剂,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对该系列吸附剂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吸附剂中Cu Cl2负载量、焙烧还原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再生次数等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PD方法分析了碳四组分与活性中心π-络合能力的强弱。实验结果表明,Cu+/13X分子筛吸附剂是一种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优良吸附剂,当Cu Cl2负载量为5.67%(w)、350℃下焙烧1.00 h、吸附温度为35~40℃时,常压下吸附效果最佳。升高吸附压力使吸附剂的穿透吸附时间缩短,且吸附压力过高时会引起吸附柱死体积内的气体体积增加,不利于分离。Cu+/13X分子筛吸附剂的再生性能良好,多次再生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烷 丁烯 Cu^+/13X分子筛 吸附分离 混合碳四 π-络合
下载PDF
树脂填充聚醚砜纤维吸附剂对牛血清蛋白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忠 Borneman Z +1 位作者 Koops G-H Wessling M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重点研究树脂填充聚醚砜(PES)纤维吸附剂与模型蛋白质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吸附与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蛋白质BSA在树脂填充PES纤维吸附剂中的平衡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朗格缪尔吸附模型,树脂Lewatit CNP80ws填充PES吸附剂的最大吸... 重点研究树脂填充聚醚砜(PES)纤维吸附剂与模型蛋白质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吸附与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蛋白质BSA在树脂填充PES纤维吸附剂中的平衡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朗格缪尔吸附模型,树脂Lewatit CNP80ws填充PES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139mg BSA/g吸附剂.表面具有开孔结构的树脂填充PES纤维吸附剂的吸附速率较快,在不同结构纤维吸附剂中BSA的扩散系数在1.82×10^-14~8.7×10^-14m^2/s范围内变化.另外,考察了BSA溶液的pH与洗脱剂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与脱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蛋白质的实际分离纯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吸附剂 膜吸附剂 填充膜 聚醚砜 牛血清蛋白
下载PDF
用于吸附单元管的烧结沸石吸附剂的性能强化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晓伟 武卫东 朱成剑 《制冷技术》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以填充烧结微米金属-沸石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为载体,针对填充有不同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试验,并研究分析了吸附单元管在不同热源温度和风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填充微米铝粉的混合吸附剂吸附单元管的制冷性... 以填充烧结微米金属-沸石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为载体,针对填充有不同混合吸附剂的吸附单元管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试验,并研究分析了吸附单元管在不同热源温度和风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填充微米铝粉的混合吸附剂吸附单元管的制冷性能最佳,脱附水量比100%分子筛颗粒的要大31.8%,且循环时间缩短了117 min。在一定范围内,热源温度和风速的提高缩短了系统的循环周期,有利于吸附单元管制冷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金属 混合吸附剂 吸附单元管 制冷性能
下载PDF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对甲醛和PM2.5的净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剑波 薛雪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85-191,222,共8页
阐述了基于混合吸附质过滤技术.加湿过滤技术和电离过滤技术研制的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选取入肺颗粒物PM2.5和甲醛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别得到了该空气净化器对室内PM2.5和甲醛浓度的总衰减、去除率等净化性能数据。... 阐述了基于混合吸附质过滤技术.加湿过滤技术和电离过滤技术研制的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选取入肺颗粒物PM2.5和甲醛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别得到了该空气净化器对室内PM2.5和甲醛浓度的总衰减、去除率等净化性能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室内空气净化器在20min内对PM2.5的去除率为99.4%,Cadr值为320.4m3/h,相关系数为0.981;60min内对甲醛的去除率为67%,Cadr值为23.3m3/h,相关系数为0.983。同时,选取市场上的3款空气净化器进行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不仅绝大部分性能参数优于市场上的这3款空气净化器,而且还具有加湿和增加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净化器 混合吸附质 聚丙烯湿膜 碳纤维负离子PM:. 甲醛
下载PDF
固定床吸附技术脱除碳四烷烃中的二甲醚
15
作者 李芹 刘丽花 周广林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以混合碳四烷烃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吸附剂技术,装填SQ 112型吸附剂,脱除混合碳四烷烃中的二甲醚,并在86.4 kt/a正丁烷异构化装置上应用。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0.6 MPa,反应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含二甲醚量从40μg/g降至不大于1μg/g,可... 以混合碳四烷烃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吸附剂技术,装填SQ 112型吸附剂,脱除混合碳四烷烃中的二甲醚,并在86.4 kt/a正丁烷异构化装置上应用。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0.6 MPa,反应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含二甲醚量从40μg/g降至不大于1μg/g,可满足正丁烷异构用混合碳四烷烃为原料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丁烷 二甲醚 固定床 吸附剂 脱除
下载PDF
吸附等温线指导混合吸附剂装填的方法探讨
16
作者 李旭 张剑锋 杨云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3期37-38,共2页
阐述了如何使用吸附等温线指导混合吸附剂的装填。对于吸附等温线在低压段斜率较大的吸附体系,适合将该体系的吸附剂装填在吸附塔的下端。对于吸附等温线在高压段斜率较大的吸附体系,适合将该体系的吸附剂装填在吸附塔的上端。
关键词 吸附等温线 混合吸附剂 装填
下载PDF
无动力自离散旋转加料反应器研究
17
作者 邓翔 呂维宁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详细介绍了无动力自离散加料反应器的研究过程,通过对干粉吸附剂与烟气混合模型分析、干粉吸附剂悬浮受力分析、干粉吸附剂与烟气混合运动分析及铝电解烟气干法净化吸附剂氧化铝粒度分析,建立计算机模型并以氧化铝与烟气混合模型为试验... 详细介绍了无动力自离散加料反应器的研究过程,通过对干粉吸附剂与烟气混合模型分析、干粉吸附剂悬浮受力分析、干粉吸附剂与烟气混合运动分析及铝电解烟气干法净化吸附剂氧化铝粒度分析,建立计算机模型并以氧化铝与烟气混合模型为试验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以计算机仿真试验为依据,进行氧化铝加料试验并进行试验结果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证明,自旋转加料的方法及设备在不需要任何外部能耗的前提下实现瞬时均匀混合的目标,为提高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奠定了基础,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烟气 混合 均匀 瞬时
下载PDF
模拟烟气气氛下矿物元素组分对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豪 张成 +4 位作者 袁昌乐 余圣辉 李权 方庆艳 陈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76-883,I0007,共9页
利用气相砷吸附反应实验装置,研究了300-900℃条件下CaO、Fe2O3、MgO、Al2O3、K2SO4及钙铁混合吸附剂在模拟烟气气氛下的As2O3(g)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五种单元素吸附剂中,CaO的吸附能力最强,K2SO4最弱;随着温度升高,CaO的吸附量先增加... 利用气相砷吸附反应实验装置,研究了300-900℃条件下CaO、Fe2O3、MgO、Al2O3、K2SO4及钙铁混合吸附剂在模拟烟气气氛下的As2O3(g)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五种单元素吸附剂中,CaO的吸附能力最强,K2SO4最弱;随着温度升高,CaO的吸附量先增加,在700℃时略微下降后又增加,Fe2O3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MgO、Al2O3、K2SO4的吸附量一直增加;三种比例的钙铁混合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的实验值相比计算值至少提高了92%,Ca∶Fe比为3∶1时,吸附效果最好,达到7.91mg/g。混合后烧结反应导致表面结构改变是吸附效果提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g) 吸附剂 烟气气氛 混合吸附剂
下载PDF
油品脱硫吸附剂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彪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明明 王兴光 王欢 赵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简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分子尺寸选择、酸碱配位、π络合、S-M配位4种吸附机理。并按上述机理介绍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 简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分子尺寸选择、酸碱配位、π络合、S-M配位4种吸附机理。并按上述机理介绍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向更为多元化、综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即集多种吸附机理协同作用于同一吸附剂上,以期得到高硫容、高选择性、绿色、经济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硫 吸附机理 吸附剂 制备 混合 分子筛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化学吸附制冷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贵发 王文 王如竹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9期41-45,共5页
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强烈吸附能力 ,可以促使吸附质液体蒸发 ,从而实现吸附制冷循环。结合国内外化学吸附制冷研究的最新动态 ,分别就化学吸附的工质对的选择、吸附床的强化。
关键词 化学热泵 吸附 制冷 混合吸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