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不同神经变性痴呆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敏 王振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神经变性痴呆应用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神经变性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痴呆类别分为三组,即帕金森病痴呆组(1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13例... 目的:探究不同神经变性痴呆应用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神经变性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痴呆类别分为三组,即帕金森病痴呆组(1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13例)和额颞叶痴呆组(8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域分别为额叶、双侧颞叶、岛叶以及顶叶皮质和扣带回等皮质下结构,丘脑和枕叶累及较少。额颞叶痴呆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主要为颞叶前部和双侧额叶以及顶叶及岛叶皮质等。帕金森病痴呆组患者脑区代谢减低区域主要为颞叶和顶叶及扣带回等,单、双侧均可见代谢减低,且以双侧更为显著。结论:不同神经变性痴呆应用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的价值较高。对痴呆的鉴别诊断效果较好,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判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脑代谢显像 18F-FDG 神经变性痴呆
下载PDF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洁 许英路 +3 位作者 翟勇 张人玲 张顺英 孙素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 F 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 锝m 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 ECD)脑血...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 F 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 锝m 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81%、95.7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45%(P<0.01)、92.86%(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较脑血流灌注显像更灵敏,故可用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葡萄糖代谢显像 血流灌注显像 血管病
下载PDF
护理因素对^(18) 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文艳 吴大勇 +2 位作者 边艳珠 胡玉敬 魏强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患者PET/CT脑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7例进行PET/CT脑代谢显像检查患者,患者经专科护理,空腹6 h以上,封闭视听30 min后注射18FDG,注射药物后继续封闭视听40 min,然后进行PET/CT脑代谢显像检查。由3名主治医...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患者PET/CT脑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7例进行PET/CT脑代谢显像检查患者,患者经专科护理,空腹6 h以上,封闭视听30 min后注射18FDG,注射药物后继续封闭视听40 min,然后进行PET/CT脑代谢显像检查。由3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生共同阅片,对PET/CT脑代谢显像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良好,合格及不合格三级。结果经过护理47例患者全部完成检查,其中42例PET/CT脑代谢图像质量评为良好,3例评为合格,2例评为不合格。结论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顺利完成PET/CT脑代谢显像、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葡萄糖代谢显像 护理 显像质量
下载PDF
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曼 马云川 +6 位作者 吉训明 高利 苏玉盛 彭程 魏翠柏 张琳瑛 尚建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特征和类型 缺血性血管病 代谢 血流
下载PDF
35例老年人的^(18)F-FDG SPECT符合线路脑代谢显像与记忆智力 被引量:2
5
作者 俞正炎 崔思松 +4 位作者 叶荣真 杨剑英 唐熙 唐忠群 朱汉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代谢显像与记忆、智力的关系 ,为神经心理测验与脑代谢显像结合评估脑功能积累经验。方法 自述记忆下降的老年人 3 5例 ,全部作1 8F FDGSPECT符合线路、MR、韦氏记忆、瞬时 /延时记忆测验以及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代谢显像与记忆、智力的关系 ,为神经心理测验与脑代谢显像结合评估脑功能积累经验。方法 自述记忆下降的老年人 3 5例 ,全部作1 8F FDGSPECT符合线路、MR、韦氏记忆、瞬时 /延时记忆测验以及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按脑代谢正常及损害程度分为 3组 ,比较各组记忆、智力差异。结果 三组的瞬时 /延时记忆测验、1分钟遗忘率以及MQ >90例数均显示代谢损害组的成绩较差 (P <0 0 1,P <0 0 5 ) ,MMSE差别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大脑糖代谢状况与记忆测验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记忆功能较智力对大脑糖代谢损害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18F-FDG SPECT 代谢显像 记忆 智力
下载PDF
护理因素对儿童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文艳 吴大勇 +3 位作者 边艳珠 胡玉敬 魏强 李金付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患儿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4例患儿纳入研究,患儿空腹4 h以上,封闭视听30 min后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注射药物后继续封闭视听40 min,然后进行PET/CT检查。对依从性差、显像时不能保持...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患儿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4例患儿纳入研究,患儿空腹4 h以上,封闭视听30 min后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注射药物后继续封闭视听40 min,然后进行PET/CT检查。对依从性差、显像时不能保持头部静止不动的患儿给予镇静。结果:大于7岁患儿共9例均未镇静,其中2例患儿显像失败,经家属及护理人员安抚及鼓励,再次显像图像达到诊断要求,余7例大于7岁患儿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小于7岁患儿15例均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后显像,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护理工作是保障患儿顺利完成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PET/CT 葡萄糖代谢显像 护理
下载PDF
^(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探索强噪声对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湛 聂彬彬 +4 位作者 田毅 牟甜甜 田晶晶 张晓丽 魏永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目的通过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感音性聋大鼠模型中探讨持续强噪声对脑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给予120 dB SPL噪声刺激前24 h和刺激后72 h分别检测每只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继而对噪声刺激前、后大鼠分别行18F-FDG PET... 目的通过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感音性聋大鼠模型中探讨持续强噪声对脑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给予120 dB SPL噪声刺激前24 h和刺激后72 h分别检测每只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继而对噪声刺激前、后大鼠分别行18F-FDG 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脑代谢定量分析软件计算标准摄取值的平均值以及全脑/小脑靶本底比值,SPM软件评估噪声刺激前、后不同脑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给予噪声刺激后,大鼠双侧颞叶脑葡萄糖代谢均显著高于未给予噪声刺激时双侧颞叶葡萄糖代谢水平(P<0.01)。SPM分析发现噪声刺激导致双侧听觉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显著增加。结论长时间持续噪声刺激不但导致听觉功能障碍,还引起大脑听觉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明显增加,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18)F-FDG PET/CT葡萄糖代谢显像 听觉功能
下载PDF
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评价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及代谢特点
8
作者 崔春蕾 崔璨 +9 位作者 马云川 吉训明 王曼 苏玉盛 彭程 张琳瑛 刘亭廷 尚建文 宣萱 李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采用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评价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及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重度脑血管狭窄组(A组,n=41),轻中度脑血管... 目的采用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评价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及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重度脑血管狭窄组(A组,n=41),轻中度脑血管狭窄组(B组,n=48)]的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资料。采用一日法,先后进行13N-氨水(13N-NH3)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以及脑血流值、脑代谢值、脑血流减低率、脑代谢减低率和脑代谢/脑血流比值。结果A组患者的13N-NH3和18F-FDG显像阳性率分别为74.2%(98/132)和92.4%(122/132);B组分别为60.6%(43/71)和85.9%(61/71),其中5例显像正常。A组以单侧多灶和双侧多灶多见,且呈不对称性分布;B组以单侧单灶和单侧多灶多见。A组匹配型病灶68个,B组30个;A组不匹配型病灶64个,B组41个。A组匹配型病灶中,轻度、中度、重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9个、15个、24个;B组匹配型病灶中,其中轻度、中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6个、4个,无重度受损病灶。A、B组匹配型病灶之间的脑血流值(0.754±0.182,0.849±0.052)、脑代谢值(0.823±0.191,1.028±0.102)、脑血流减低率(0.252±0.194,0.154±0.115)和脑代谢减低率(0.294±0.183,0.188±0.1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VD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不能代表脑功能受损程度。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是评价ICVD脑功能受损程度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血流灌注显像 葡萄糖代谢显像
下载PDF
PET-CT小儿脑代谢显像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鲜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2期2765-2765,共1页
目的:探讨48例PET-CT小儿脑代谢显像的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在我院检查的48例PET-CT小儿脑代谢显像患儿。结果:91.7%的图像质量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8.3%的图像不能采用。结论: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穿刺技术直接影响检查图像... 目的:探讨48例PET-CT小儿脑代谢显像的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在我院检查的48例PET-CT小儿脑代谢显像患儿。结果:91.7%的图像质量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8.3%的图像不能采用。结论: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穿刺技术直接影响检查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代谢显像 护理
下载PDF
安全评估单在脑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0
作者 苏少弟 李鲜花 +1 位作者 陈丽莹 肖菊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10期1147-1149,共3页
患者安全管理已纳入医院常态化管理工作内容,各级医院也相应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但实践工作中仍有不安全事件发生。我院核医学科在做脑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时,由于绝大多数患者是癫痫或痴呆症患者,检... 患者安全管理已纳入医院常态化管理工作内容,各级医院也相应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但实践工作中仍有不安全事件发生。我院核医学科在做脑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时,由于绝大多数患者是癫痫或痴呆症患者,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检查 安全评估 代谢 患者 安全管理制度 应用 管理工作
下载PDF
PET脑代谢-脑血流联合显像对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磊 马云川 +8 位作者 吉训明 王曼 苏玉盛 彭程 张琳瑛 刘亭廷 尚建文 宣萱 崔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脑代谢-脑血流联合显像应用于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ICVD患者的18 F-FDG脑...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脑代谢-脑血流联合显像应用于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RI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ICVD患者的18 F-FDG脑代谢和13 N-Ammonia脑血流PET显像结果,比较治疗前后PET影像以及脑代谢值、脑血流值、脑代谢减低率和脑血流减低率的变化。结果对于脑血流和/或脑代谢轻度受损的ICVD患者来说,LRIC的治疗基本有效,部分病灶脑代谢值或脑血流值恢复正常,治疗前后脑代谢值和脑血流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部分单纯轻度脑血流受损的ICVD患者,经过LRIC治疗后,病灶脑血流值均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血流和/或脑代谢中度和部分重度受损的患者来说,多数病灶脑代谢和脑血流有所改善;对于部分脑血流和/或脑代谢严重受损的患者来说,LRIC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PET脑代谢-脑血流联合显像是评价LRIC治疗ICVD疗效的良好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 PET 代谢-血流联合显像
下载PDF
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宁彧 蔡宏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动脉瘤显微夹闭组(A组)与介入动脉瘤栓塞组(B组),各18例。经颈内...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动脉瘤显微夹闭组(A组)与介入动脉瘤栓塞组(B组),各18例。经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分别于麻醉置管后即刻(T1)、动脉瘤处理前(T2)、动脉瘤处理后即刻(T3)及术毕(T4)4个时间点采取外周动脉血和横窦静脉血做血气分析,监测并比较两组脑氧代谢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B组内与T1比较,T4的横窦静脉血氧饱和度(SsvO_(2))明显下降,动脉血乳酸浓度(aLAC)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2所对应的动静脉氧含量差(Da-s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增加,术后是否入重症监护室(ICU)、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有创操作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个月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与显微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介入栓塞术中对脑氧供需平衡影响较大,但患者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夹闭 介入栓塞 颈内静脉逆行置管 代谢
下载PDF
18F-FDG PET与MRI脑代谢显像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冬莹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 PET与MRI脑代谢显像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的颞叶癫痫患者中,共抽选6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研究18F-FDG PET与MRI脑代谢显像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的颞叶癫痫患者中,共抽选6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MRS检查和18F-FDG PET检查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于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上述患者的患侧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Cr)以及颞叶内侧区域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均明显较对侧低,P<0.05;MRS检查、18F-FDG PET检查以及三者联合检查的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MRS检查、18F-FDG PET检查的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检出率同三者联合检查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8F-FDG PET与MRI脑代谢显像于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致痫灶定侧诊断 18F-FDG PET MRI代谢显像
下载PDF
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会议即将在沪召开
1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2-42,共1页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协办的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13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关键词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代谢 血流 功能 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下载PDF
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会议即将在沪召开
15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647-647,共1页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协办,每两年一次的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议题的重点是转化神经科... 由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协办,每两年一次的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会议将于2013年5月20—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议题的重点是转化神经科学,即从分子到临床。大会将讨论脑血流与代谢、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损伤、神经变性、脑功能图像、分子影像、生物标记、细胞治疗、神经保护、神经修复等重大神经血管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功能图像 代谢 血流 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中枢神经损伤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霁 左传涛 +2 位作者 管一晖 赵军 董竞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负荷时 11例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细胞功能的变化 ,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穴位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及针刺这些穴位对脑功能区影响的位置。方法 :选穴为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三阴交 ,选肢体瘫痪侧取穴... 目的 :观察电针负荷时 11例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细胞功能的变化 ,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穴位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及针刺这些穴位对脑功能区影响的位置。方法 :选穴为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三阴交 ,选肢体瘫痪侧取穴。另加头部运动区和风池 (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 )。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简称PET)技术观察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结果 :针刺穴位后 ,提示脑梗塞患者病灶侧的中、侧额叶 ,上颞叶 ,顶叶和丘脑 ,及双侧下额叶、中颞叶、脑岛放射性增高为主 ,病变脑区和正常脑区都有反应 ,病变脑区相对于其正常脑区反应敏感。结论 :PET影像技术非常适合研究针刺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且进一步说明了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局部葡萄糖代谢 电针 梗塞
下载PDF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代谢与脑血流影像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吉刚 马云川 +1 位作者 李春林 邹兰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60-62,i004,共4页
目的: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18F-FDGPET影像特征,并与99Tcm-ECDSPECT脑血流显像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4/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6例,女9... 目的: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18F-FDGPET影像特征,并与99Tcm-ECDSPECT脑血流显像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4/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例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配偶3例为正常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PET脑显像。9例正常人和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于PET检查后1周内行99Tcm-ECDSPECT脑血流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分析程度求出脑代谢比值和脑血流比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轻度、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1.08±0.02,左颞叶:1.04±0.06,右顶叶:1.09±0.06,右颞叶:1.07±0.07)和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0.93±0.05,左颞叶:0.98±0.05,左额叶:1.15±0.10,右顶叶:0.95±0.05,右颞叶:1.01±0.09,右额叶:1.05±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犤(左顶叶:1.21±0.15,左颞叶:1.19±0.11,左额叶:1.31±0.13,右顶叶:1.25±0.12,右颞叶:1.22±0.10,右额叶:1.34±0.14),(t=2.04~5.71,P<0.05~0.01)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流显像 代谢显像 SPECT PET
下载PDF
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18)F-FDGPET/CT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祥涛 刘树伟 +6 位作者 刘庆伟 姚树展 侯中煜 宁国庆 柳澄 杨贞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程葆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 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 h共7组,每组...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 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 h共7组,每组2只;对照组2只,除不注血外,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每组动物行MR检查后,从股静脉注入18F-FDG 5 mCi,40 min后行PET/CT检查,并依据PET图像,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放射计数的统计与分析。结果:①PET/CT能较清楚地显示猫脑正常结构及血肿、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变化;②从PET图像上观察,血肿形成2 h,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浓聚程度已发现明显减低,并明显低于镜像侧,术后6 h达最低水平,72 h开始明显恢复,120 h双侧接近一致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放射计数值的分布呈现2-48 h低计数,72 h计数开始升高,120 h时双侧接近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血肿形成后2-48 h双侧脑组织糖代谢率明显降低,且患侧明显低于镜像健侧,72 h开始恢复,120 h接近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代谢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惠清 王铁 张建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 FDGPET显像 )与99m锝 双半胱氨酸乙酯 (99mTc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 FDGPET显像 )与99m锝 双半胱氨酸乙酯 (99mTc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临床症状、体征呈正相关 ,与梗死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呈正相关。结论 18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显像 ^99Tc-ECD血流灌注显像 多发性梗死 诊断 葡萄糖代谢
下载PDF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赖新生 黄泳 +1 位作者 唐纯志 杨君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该穴组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该穴组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健脑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健脑颞叶的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表明,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理,与其改善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