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G血清白蛋白结合区和RSV的G蛋白片段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1
作者 宋艳 王希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G蛋白片段(来自130-230氨基酸)和来自链球菌蛋白G(SPG)血清白蛋白结合区(BB)的原核表达质粒,寻找适合的表达和纯化条件,获得融合表达蛋白,为进行体内外实验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提取病毒c... 目的构建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G蛋白片段(来自130-230氨基酸)和来自链球菌蛋白G(SPG)血清白蛋白结合区(BB)的原核表达质粒,寻找适合的表达和纯化条件,获得融合表达蛋白,为进行体内外实验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提取病毒cDNA和链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片段,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ET32a(BBG2Na)。转化宿主菌E. 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Thx-G2Na-BB在E. coli BL21(DE3)中可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蛋白的68.3%,并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结论实现Thx-G2Na-BB的融合表达,此蛋白可作为抗原用于重组蛋白疫苗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spg血清白蛋白结合区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碱性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参数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前沿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永生 朱晓峰 林炳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前沿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碱性药物verapamil(VER)和propranolol(PR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平衡体系中结合参数的研究。通过压力进样将药物白蛋白混合液引入石英毛细管电泳柱(32c...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前沿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碱性药物verapamil(VER)和propranolol(PR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平衡体系中结合参数的研究。通过压力进样将药物白蛋白混合液引入石英毛细管电泳柱(32cm×50μmi.d.,聚丙烯酰胺涂渍柱),在pH值为7.4、离子强度为0.17的磷酸缓冲液及运行电压为10kV的条件下,未结合的碱性药物的浓度可以通过电泳平台峰的高度定量,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成功的采用非线性回归、Scatchard方程和Klotz方程3种评价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得到的VER和PRO与HSA的结合参数:结合位点分别是1.21~1.30和0.54~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 PRO CZE 碱性药物 血清蛋白 结合参数
下载PDF
盐酸丙咪嗪-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大炜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研究了抗抑郁三环类碱性药物盐酸丙咪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经典方法(超滤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该法适宜于水溶性良好的碱性药物(迁移时间足够短,且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研究了抗抑郁三环类碱性药物盐酸丙咪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经典方法(超滤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该法适宜于水溶性良好的碱性药物(迁移时间足够短,且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 蛋白系统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考察。应用SAS统计软件中非线性回归分析平台自编程序,求得了丙咪嗪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K=0 18L/μmol;n=2 2。实验证明:该法可靠、简单、高效、低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丙咪嗪 结合作用 毛细管带电泳 血清蛋白 结合参数 抗抑郁药物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对1-磷酸鞘氨醇的结合运载作用研究
4
作者 刘卿 赵娅菲 +6 位作者 徐俊 程露 黄雨薇 杜晞 李长清 王宗奎 马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24-53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结合运载作用。方法以人血浆来源HSA(plasma derived HSA,pHSA)和基因重组HSA(recombinant HSA,rHSA)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L...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结合运载作用。方法以人血浆来源HSA(plasma derived HSA,pHSA)和基因重组HSA(recombinant HSA,rHSA)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LC-MS/MS技术,比较分析上述样本中S1P含量的差异;其次,在生理浓度条件下,向HSA样本中直接添加S1P进行负载处理,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S1P结合作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不同来源HSA样本与HUVEC细胞进行共培养,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S1P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细胞中S1P的运载作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分析不同来源HSA与S1P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并计算其亲和力大小。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Molprophet平台,对HSA和S1P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预测HSA中S1P的关键结合口袋域。结果S1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所有pHSA样本中均含有一定水平的S1P(3.31±0.03~30.35±0.07)μg/L,且不同厂家生产的pHSA样本中的S1P含量差异显著(P<0.001);然而所有rHSA样本中均未检测出S1P。负载处理结果显示,不同来源HSA对S1P的结合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rHSA对S1P平均负载量约为pHSA的2倍(ΔC_(rHSA)=801.75±142.45μg/L vsΔC_(pHSA)=461.94±85.73μg/L;P<0.001,t=5.006)。共培养处理结果显示,所有HSA样本处理组与HUVEC细胞共培养处理6h后上清中的S1P浓度均明显升高,而空白对照组上清中S1P浓度无变化;处理6 h、12 h和24 h后各处理组间上清中S1P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SPR分析结果显示,与rHSA相比,pHSA与S1P之间的亲和力更高(KD_(pHSA-S1P):2.38E-06,KD_(rHSA-S1P):3.72E-06)。分子对接分析和结合口袋预测发现,HSA与S1P的关键结合口袋可能位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结论不同来源的HSA对S1P均具有一定的结合运载作用,但这种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人血浆来源 基因重组 1-磷酸鞘氨醇 结合运载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邢磊 叶惠兰 +1 位作者 时海峰 陈昌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66例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或者手术后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 目的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66例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或者手术后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60.61%高于对照组的36.36%(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8.80±4.50)、(89.05±4.05)、(88.20±3.50)、(87.80±5.02)分,高于对照组的(73.20±3.80)、(73.60±3.50)、(72.60±3.30)、(71.50±3.50)分(P<0.05)。两组治疗后CA125、CA19-9、SCC、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A125(8.08±1.60)U/ml、CA19-9(8.99±1.22)U/ml、SCC(1.08±0.20)μg/L、CEA(1.47±0.14)ng/ml低于对照组的(9.33±1.45)U/ml、(10.30±1.33)U/ml、(1.67±0.25)μg/L、(1.72±0.18)ng/ml(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减少、恶心呕吐、肌痛、关节痛、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奈达铂 晚期食管癌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晓晶 张善荣 +1 位作者 张树功 裴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模拟生理条件研究了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性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Tb与BSA形成1∶2配合物,表观络合常数lgK=7.93,并由pH电位法得出相近结果.用平衡透析法确定Pr与BSA结合的高亲合位... 模拟生理条件研究了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性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Tb与BSA形成1∶2配合物,表观络合常数lgK=7.93,并由pH电位法得出相近结果.用平衡透析法确定Pr与BSA结合的高亲合位点数为2,低亲合位点数大于6,两类条件结合常数lgK1=5.157,lgK2=3.435.由NMR法通过23Na弛豫时间的改变可知稀土与BSA络合后蛋白质体积膨胀,活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血清蛋白 结合 BSA 配合物
下载PDF
溴甲酚绿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51
7
作者 魏永巨 李克安 童沈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甲酚绿(PC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BCG与BSA主要由于静电引力而结合,疏水作用力对结合反应也有影响。讨论了反应过程中的平衡关系,推导了求算表现结合常数,最大结合数及摩尔吸光...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甲酚绿(PC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BCG与BSA主要由于静电引力而结合,疏水作用力对结合反应也有影响。讨论了反应过程中的平衡关系,推导了求算表现结合常数,最大结合数及摩尔吸光系数的线性回归公式,考察了影响染色反应灵敏度的因素,发现溶液酸度、离子强度对染色反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绿 血清蛋白 结合常数 光度法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哈巴俄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团武 周坤 +4 位作者 黄文兵 时建伟 谭晓平 黄春林 冉嫒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0-706,共7页
在不同温度及模拟血液pH值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HAR)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HAR有规律地使H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猝... 在不同温度及模拟血液pH值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HAR)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HAR有规律地使H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猝灭机制为两者形成复合物而引起的的静态猝灭;不同条件下两者结合常数K_A均大于10~5L/mol,结合位点数n≈1。由Van't Hoff方程计算获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由ΔG、ΔH和Δ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两者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的结合距离r在4.01~4.28 nm范围内,表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HAR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哈巴俄苷 血清蛋白 荧光猝灭 结合反应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黄曲霉毒素B_1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江涛 马良 +1 位作者 张宇昊 王佳曼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发现的致癌能力最强的真菌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在结合、运输内源性和外源性等小分子物质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AFB1与HSA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在分...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发现的致癌能力最强的真菌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在结合、运输内源性和外源性等小分子物质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AFB1与HSA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在分子毒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模拟在人体血液pH条件(pH 7.4,离子强度0.1 mol/L),通过荧光淬灭、3D荧光法和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等光谱方法研究AFB1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FB1与HSA的内源荧光淬灭属于静态淬灭,AFB1-HSA在298,303,308和313 K4个温度条件下,结合常数均为10-4数量级,结合位点都约为1。根据Van't Hoff方程AFB1-HSA体系是熵增焓减的自发过程,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氢键。基于Forster's能量转移,得知AFB1与HSA结合距离为3.31 nm。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FB1结合在HSA的siteI位点上,靠近色氨酸Trp-214。通过3D荧光分析,AFB1的结合作用导致了H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和二级构象发生变化。圆二色谱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结合使得HSA的α-螺旋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血清蛋白 结合反应 光谱法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国正 谭非 +3 位作者 蒋勇军 郑柯文 郭明 俞庆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中焓变为1.03kJ·mol-1,熵变为101.28J·K-1·mol-1,反应为熵驱动.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计算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可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两个药物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即熵效应在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预测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血清蛋白 分子模建 结合模式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锌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明 刘咪咪 +1 位作者 李铭慧 何玲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2,共5页
建立了研究金属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相互作用的亲和毛细管电泳(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E)方法。生理条件下,构建配体(Zn2+)-受体(HSA)相互作用模型,以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 建立了研究金属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相互作用的亲和毛细管电泳(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E)方法。生理条件下,构建配体(Zn2+)-受体(HSA)相互作用模型,以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为内标物,基于Scatchard方程,依据有效淌度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模拟方程计算Zn2+-HSA结合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B,定量表征了Zn2+-HSA相互作用的强度,并解析电泳谱图获得了Zn2+-HSA结合反应为一快平衡体系的结论。结果表明,建立的ACE方法简捷、有效,Zn2+-HSA相互作用的强度与Zn2+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血清蛋白 锌离子 有效淌度 表观结合常数
下载PDF
高效亲和色谱法测定2种中药成分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晓明 张岩 +3 位作者 于龙 郭志谋 张秀莉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采用高效亲和色谱技术(HPAC)对中药成分与人血清白蛋白(H 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制备了表面键合有H SA蛋白的硅胶固定相并装填成亲和色谱柱,根据药物在该色谱柱上与空白硅胶柱上的保留时间差计算得到药物与... 采用高效亲和色谱技术(HPAC)对中药成分与人血清白蛋白(H 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制备了表面键合有H SA蛋白的硅胶固定相并装填成亲和色谱柱,根据药物在该色谱柱上与空白硅胶柱上的保留时间差计算得到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利用该方法测得模型化合物华法令与H SA的结合率与文献中采用超滤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药物与H SA的结合率。在此基础上用该方法测定了葛根素和告依春两种中药成分与H SA的相对结合率分别为10.26%和10.20%。同时用超滤的方法测定了葛根素与H SA的结合率为14.25%。结果表明,HPAC可以作为研究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其测定结果与超滤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亲和色谱法 血清蛋白 葛根素 告依春 结合 超滤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3种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新 汪子明 +5 位作者 邹明强 郑静 宋大千 郑健 王璐 张寒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2,共4页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3种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常数进行研究,利用药物淌度变化和蛋白浓度的关系,计算得到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9.76×105mol/L,1.24×...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3种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常数进行研究,利用药物淌度变化和蛋白浓度的关系,计算得到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9.76×105mol/L,1.24×106mol/L和3.79×105mol/L.结果表明,此法可以作为研究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种简便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木犀草素 槲皮素 山柰酚 血清蛋白 结合常数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手性药物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研究Ⅱ.药物对映体竞争结合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永生 朱晓峰 林炳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运用毛细管电泳(CE)技术,在对碱性药物Verapamil(VER)手性拆分的基础上对Verapami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平行体系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通过定量HSA-VER体系中VER对映体的浓度,建立对映体对结合位点竞争的理论方程,获得了R和S... 运用毛细管电泳(CE)技术,在对碱性药物Verapamil(VER)手性拆分的基础上对Verapami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平行体系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通过定量HSA-VER体系中VER对映体的浓度,建立对映体对结合位点竞争的理论方程,获得了R和S型药物对映体与HSA的结合常数,其值分别为K(R)-VER=2.7×103×(±4.4×102)和K(S)-VER=8.5×102(±1.0×102)。实验证实,HSA具有手性选择性,与(R)-VER的结合强于与(S)-VER的结合,结合比随着HSA与(±)VER的浓度比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对映体 血清蛋白 VERAPAMIL 竞争结合
下载PDF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胱抑素C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琴 王团美 +6 位作者 王曼知 许莹 李红梅 黄珂 米霞 杨丽 潘建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100例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以同时期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完善研究对象ACR、RBP、C... 目的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100例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以同时期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完善研究对象ACR、RBP、Cys C以及肾功能检测,比较2组新生儿各项生化指标;(2)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联合检查ACR、RBP、Cys C的诊断意义。结果病例组新生儿ACR、RBP、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CR、RBP和Cys C三项联合检测效果优于单项检测和双项检测(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ACR、RBP和Cys C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敏感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 尿肌酐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清胱抑素C 新生儿窒息 肾损伤
下载PDF
光谱法联合分子对接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新的抗肿瘤活性小分子的体外结合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举 宫雪 +2 位作者 徐亮 张力 宫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6,共8页
前期研究中合成了全新的以4-苯氧基喹啉环为母核结构的,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TypeⅡ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N-[3-氟-4-[6-甲氧基-7-[3-(4-甲基-1-哌嗪基)丙氧基]喹啉-4-氧基]苯基]-1-(2-氟苯基)-4-甲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氮... 前期研究中合成了全新的以4-苯氧基喹啉环为母核结构的,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TypeⅡ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N-[3-氟-4-[6-甲氧基-7-[3-(4-甲基-1-哌嗪基)丙氧基]喹啉-4-氧基]苯基]-1-(2-氟苯基)-4-甲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氮唑-3-甲酰胺(LJC-116)。该文进一步通过荧光、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紫外-可见吸收等光谱方法联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LJC-116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研究表明LJC-116通过静态结合作用猝灭HSA的荧光,此静态作用方式同时被三维荧光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确证。在288、299、310 K温度下,计算LJC-116与HSA的表观结合常数的数量级均为104L·mol-1,说明两者的结合是中等强度。热力学常数ΔG°为负值,表明两者的结合是自发的。此外,ΔS°为正值,同时ΔH°为负值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是形成HSA-LJC-116(1∶11)复合物的主要驱动力。在实验条件下,通过F9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重叠积分J=7.169 7×10-15cm3·L·mol-1,R=1.28 nm,r=1.69 nm,E=15.6%。表明能量转移效率很高。位点探针试剂华法林和布洛芬的加入实验表明LJC-116与HSA结合部位处于HSA的疏水腔亚结构域ⅡA(siteⅠ)中。两者结合引起HSA的以下变化:内源性荧光猝灭、同步荧光红移0.4 nm,三维荧光光谱红移2 nm,HSA紫外吸收光谱改变以及H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性下降。最后,利用分子对接对热力学计算得到的作用力和光谱方法中探讨的HSA构象变化进行了验证。该文全面阐述了两者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为TypeⅡ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体内转运情况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HSA) c-Met激酶抑制剂 三维荧光光谱 结合位点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李娜 魏永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综述了荧光法对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测定药物分子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结合数、结合常数和结合力类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讨论了药物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以及共存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列表总结了... 综述了荧光法对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测定药物分子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结合数、结合常数和结合力类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讨论了药物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以及共存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列表总结了某些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实验结果 ,简要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 荧光法 研究进展 血清蛋白 结合反应 结合部位 结合 结合
下载PDF
祛黄汤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洪萍 罗菁 王丽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9-991,共3页
目的:探讨祛黄汤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2017年收治的2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祛黄汤,口服治疗,7 d为... 目的:探讨祛黄汤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2017年收治的2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祛黄汤,口服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治疗前后变化,同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等各血清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83.64%,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黄汤对新生儿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指标水平,对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黄汤 新生儿黄疸 血清蛋白 结合胆红素
下载PDF
稀土-萘啶酸螯合物的发光特性及萘啶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岩 沈含熙 黄汉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研究了稀土离子铕(Ⅲ)及铽(Ⅲ)与萘啶酸的发光反应。探讨了发光反应机理,测得螯合物的组成为 Eu(NA)+2与 Tb(NA)3。利用铽(Ⅲ)-萘啶酸的发光反应。根据 Scatchard模型,研究并测定了萘啶酸与牛血清白... 研究了稀土离子铕(Ⅲ)及铽(Ⅲ)与萘啶酸的发光反应。探讨了发光反应机理,测得螯合物的组成为 Eu(NA)+2与 Tb(NA)3。利用铽(Ⅲ)-萘啶酸的发光反应。根据 Scatchard模型,研究并测定了萘啶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其结合常数。萘啶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数为0.96,结合常数为2.0×105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啶酸 血清蛋白 结合作用 喹诺酮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雪莲 李玉珍 朱刚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3期278-279,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ICU危重病人应用肠...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最明显(P<0.01),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次之(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可敏感地反映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危重病人 血清蛋白 转铁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