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馈评判的SPIT检测与防范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光宇 闻英友 赵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530,共5页
针对全IP融合网络环境下的垃圾语音信息(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SPIT)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评判的检测与防范方法.该方法引入了终端用户的参与,结合信任与信誉机制,能够简单、高效、无损地利用直接和间接的反馈信息.改进的信... 针对全IP融合网络环境下的垃圾语音信息(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SPIT)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评判的检测与防范方法.该方法引入了终端用户的参与,结合信任与信誉机制,能够简单、高效、无损地利用直接和间接的反馈信息.改进的信任度与信誉度推理算法充分体现了SPIT行为的分布特性并反映了影响评判结果的各因素的权重关系.增量学习算法保证了信任度和信誉度的实时性,融合算法则动态调整了信任度和信誉度在评判中的角色.实验及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够对SPIT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 反馈评判 共轭Dirichlet分布 加权朴素贝叶斯 融合
下载PDF
一种检测SPIT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2
作者 陈佳 李敏 徐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23-124,133,共3页
已有的VoIP安全技术无法有效检测SPIT攻击。针对该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用户节点的历史通信行为数据,提取平均通话时长、主动呼叫频率、呼叫不存在用户次数、主动挂断次数/被动挂断次数以及单向呼出的节点数/双向通信节... 已有的VoIP安全技术无法有效检测SPIT攻击。针对该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用户节点的历史通信行为数据,提取平均通话时长、主动呼叫频率、呼叫不存在用户次数、主动挂断次数/被动挂断次数以及单向呼出的节点数/双向通信节点数作为特征属性,建立贝叶斯模型,实现SPIT节点的识别与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IP业务 spit攻击 社会网络分析 用户通信行为 贝叶斯模型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SPIT检测方案
3
作者 林荣 李鸿彬 王宁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年第5期214-218,共5页
针对基于SIP协议的SPIT攻击(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SPIT),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SPIT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用户多个行为属性和采用D-S理论将多个属性进行融合,实现对多种攻击方式的检测。同时,对域进行分类有区别地考虑域发动攻击... 针对基于SIP协议的SPIT攻击(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SPIT),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SPIT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用户多个行为属性和采用D-S理论将多个属性进行融合,实现对多种攻击方式的检测。同时,对域进行分类有区别地考虑域发动攻击的可能性和用户的合法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实验及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针对SPIT进行有效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域分类 多属性 融合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一种基于域验证的垃圾语音安全防护检测方案设计
4
作者 闻英友 何光宇 +1 位作者 罗铭 赵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40-943,共4页
由于IP语音通信过程的时延敏感性以及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垃圾语音信息(SPIT)成为一种重要的安全威胁,SPIT的检测防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垃圾语音信息的特点,并基于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针对SPIT的防护,从"... 由于IP语音通信过程的时延敏感性以及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垃圾语音信息(SPIT)成为一种重要的安全威胁,SPIT的检测防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垃圾语音信息的特点,并基于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针对SPIT的防护,从"域验证"防护体系、"PULL"模式的SIP协议改进以及预分类协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垃圾语音过滤及检测方案.相关实现及验证表明,该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VoIP应用中的垃圾语音过滤及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 固定移动融合 VOIP SIP 下一代网络
下载PDF
一种具有分类细化功能的垃圾语言识别方法
5
作者 李小娇 马吉明 张向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94-97,108,共5页
为了筛选出散播垃圾语音的用户,建立了一种采用基于加权k-means和支持向量机的垃圾语言识别方法.该方法依据用户的历史通信活动建立通信行为网络模型,用加权的k-means算法对用户进行半监督聚类,然后从每个类中均匀选取部分用户数据作为... 为了筛选出散播垃圾语音的用户,建立了一种采用基于加权k-means和支持向量机的垃圾语言识别方法.该方法依据用户的历史通信活动建立通信行为网络模型,用加权的k-means算法对用户进行半监督聚类,然后从每个类中均匀选取部分用户数据作为训练集,采用支持向量机获得训练模型用以预测剩余用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用户分类更细化,并具备预测功能,有一定的机器学习能力,可用于大客户发现及关联客户发现和业务推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K-MEANS 支持向量机 垃圾语音
下载PDF
以黑白名单建构P2P SIP网络电话的语音广告防堵系统
6
作者 古东明 黄世颖 +1 位作者 沈志昌 陈晓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未来的电信网络将是基于IP技术的网络,而SIP是现代网络标准组织所建议的语音、视频多媒体控制协议的首选.近来发生的SIP攻击事件,使SIP安全性议题浮上台面.将P2P的观念套用到传统的SIP架构上,以期减少传统的SIP架构...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未来的电信网络将是基于IP技术的网络,而SIP是现代网络标准组织所建议的语音、视频多媒体控制协议的首选.近来发生的SIP攻击事件,使SIP安全性议题浮上台面.将P2P的观念套用到传统的SIP架构上,以期减少传统的SIP架构被攻击之风险.但网络电话的弱点还是会出现在新一代P2P SIP的架构上,如:垃圾广告语音(Spaminternet telephony,SPIT)的插入,由于SPIT问题与通信架构无关,可能会形成垃圾短信泛滥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透过P2P SIP架构,建置适合此模式下的网络语音广告防堵系统,可在P2P动态环境下,进行黑白名单同步更新与维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初始协议 P2P SIP 垃圾语音 黑白名单
下载PDF
FMC融合网络中的SPIT过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培舟 孙勇 +1 位作者 郑伟 温向明 《通信技术》 2007年第7期13-15,共3页
SPIT是FMC网络中一种新型垃圾信息,是FMC网络中最棘手的安全隐患。文中介绍了FMC网络中SPIT的分类,分析了SPIT的特征与危害,总结了传统过滤方法在应用于SPIT的局限性。最后,着重介绍了SPIT过滤技术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FMC 过滤 垃圾语音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SPIT可疑度评估方法
8
作者 双锴 马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17,47,共5页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与信誉评估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互联网电话垃圾邮件(SPIT)可疑度评估方法(MLBRE).该方法依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建立通信行为网络模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半自动化地对部分用户进行可疑度评估,产生相应的训练...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与信誉评估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互联网电话垃圾邮件(SPIT)可疑度评估方法(MLBRE).该方法依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建立通信行为网络模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半自动化地对部分用户进行可疑度评估,产生相应的训练集,再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机器学习方法全自动化地对全体用户进行可疑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保持较高准确率(93.98%)的同时,具有较低的漏报率(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电话垃圾邮件 可疑度评估 社会网络分析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利用会话模式的垃圾电话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楠 袁庆升 +2 位作者 魏更宇 黄玮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解决网络电话(VoIP)业务面临的Internet垃圾电话(SPIT)问题,在针对SPIT检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人类会话模型对会话进行建模,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将会话转化为表征会话模式的状态序列,再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计算得到该会话模式为恶... 为了解决网络电话(VoIP)业务面临的Internet垃圾电话(SPIT)问题,在针对SPIT检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人类会话模型对会话进行建模,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将会话转化为表征会话模式的状态序列,再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计算得到该会话模式为恶意会话模式可能性的数值度量.该数值度量可用作检测呼叫机器人制造垃圾电话的依据,并在VoIP边界防护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误报率(2%左右)的情况下能保证较低的漏报率(小于10%),同时证明了会话模式可作为判断SPIT的特性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垃圾电话 端点检测 评分系统 漏报率 误报率
原文传递
ROBO-SPOT:Detecting Robocalls by Understanding User Engagement and Connectivity Graph
10
作者 Muhammad Ajmal Azad Junaid Arshad Farhan Riaz 《Big Data Mining and Analytics》 EI 2024年第2期340-356,共17页
Robo or unsolicited calls have become a persistent issue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po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individuals,businesses,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These calls not only trick users into disclosin... Robo or unsolicited calls have become a persistent issue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po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individuals,businesses,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These calls not only trick users into disclosing their private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but also affect their productivity through unwanted phone ringing.A proactive approach to identify and block such unsolicited calls is essential to protect us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from potential harm.Therein,this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to identify robo-callers in the telephony network utilising a set of novel features to evaluate the trustworthiness of callers in a network.The trust score of the callers is then used along with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to classify them as legitimate or robo-caller.We use a large anonymized dataset(call detailed records)from a large telecommunication provider containing more than 1 billion records collected over 10 days.We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evaluation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achieves high accuracy and detection rate whilst minimizing the error rate.Specifically,the proposed features when used collectively achieve a true-positive rate of around 97%with a false-positive rate of less than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reputation unwanted calls robo-callers telephone network spam Over internet Technology(spi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