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ague-Dawley大鼠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动员、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继英 刘刚 +2 位作者 马栋 付维力 余家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大鼠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动员、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分析其表面标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运动创伤中的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产品培育提供新来源的、可以微创获得和自体细胞... 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大鼠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动员、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分析其表面标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运动创伤中的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产品培育提供新来源的、可以微创获得和自体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方法:联合动员大鼠外周血MSC.采集腹主动脉外周血4ml。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状态。取第3代MSC,鉴定其表型并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以证明其干细胞的特性。结果:经淋巴分离液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3~5天可见少量长梭形细胞贴壁,7-9天见细胞成簇生长,并形成克隆集落。第3代细胞形态较均一.生长增殖良好;表达典型的MSC标记CD44和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和CD45。成骨诱导21天后,茜素红和ALP染色阳性,有矿化结节形成。成脂诱导21天后,油红0染色阳性.细胞内有脂滴形成。细胞微团无血清成软骨诱导21天后。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外有蛋白多糖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特异性软骨基质II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采用联合药物动员方法能促进干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分离培养的外周血干细胞经鉴定为MSC,体外具备三系分化潜能,有望成为运动创伤中新的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产品培育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MSC 动员 多向分化潜能 sprague—Dawley大鼠
下载PDF
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菁 王广发 凌亦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1-624,共4页
目的 :了解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生理状态下的睡眠结构以及清醒 /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情况。方法 :对每只SD大鼠进行 6h的睡眠呼吸监测。大鼠的皮质脑电、颈部肌电以及通过微压传感器记录到的呼吸信号经过多导生理仪放大 ,以波形形... 目的 :了解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生理状态下的睡眠结构以及清醒 /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情况。方法 :对每只SD大鼠进行 6h的睡眠呼吸监测。大鼠的皮质脑电、颈部肌电以及通过微压传感器记录到的呼吸信号经过多导生理仪放大 ,以波形形式在计算机上同步显示并储存。使用人机交互的方法进行脑电分期和呼吸暂停的判断。SA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 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非快动眼睡眠期 (NREM)和快动眼睡眠期 (REM)分别占总睡眠时间的 (83 3± 7 1) %和 (16 2± 7 1) %。全部监测大鼠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 ,平均睡眠呼吸暂停指数 (AI)为 (11 5± 4 6 )次 /h。其中REM期的呼吸暂停最频繁。且叹息后呼吸暂停主要发生于NREM期 ,而自发呼吸暂停主要发生于REM期。结论 :成年SD大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睡眠结构 ,睡眠中发生的中枢性呼吸暂停现象及其表现特点也与人类SAS患者相似 ,可以作为研究睡眠呼吸暂停中枢发病机制的天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sprague—Dawley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族细胞因子受体4轴在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Sprague-Dawley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3
作者 盛瑾 夏宇 +5 位作者 石蓓 许官学 赵然尊 沈长银 王冬梅 刘志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0-216,I0002,共8页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受体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族细胞因子受体(CXCR)4轴在促进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的MSCs进行体外培养、鉴定...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受体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族细胞因子受体(CXCR)4轴在促进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的MSCs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并行缺氧预处理。128只SD大鼠被随机分入MSCs移植组(MSCs组)、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组(预处理MSCs组)、AMI组、假手术组,每组32只。MSCs组、预处理MSCs组和AMI组大鼠均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 10min后,预处理MSCs组大鼠在梗死区域、梗死区边缘局部共注射5×105/\mL经缺氧预处理的MSCs,MSCs组大鼠注射5×105/\mL MSCs,AMI组大鼠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大鼠仅行开胸处理。造模前和造模后28d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项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分别于造模后1、7、14和28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取其心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常规病理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梗死区心室壁厚度和心室肌内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激光共聚焦定性、定量测定各组心肌组织内SDF-1和CXCR4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8d时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预处理MSCs组、MSCs组、AMI组的LVDd和LVDs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LVEF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MSCs组的LVDd和LVDs均显著短于AMI组(P值均<0.05),LVEF均显著高于AMI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的LVDd和LVDs均显著短于MSCs组(P值均<0.05),LVEF均显著高于MSCs组(P<0.05)。造模后28d,预处理MSCs组、MSCs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小于AMI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显著小于MSCs组(P<0.05);预处理MSCs组、MSCs组左心室前壁厚度均显著厚于AMI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显著厚于MSCs组(P<0.05)。造模后28d,预处理MSCs组、MSCs组、AMI组心肌梗死区的MVD定量和AMI组梗死边缘区的MVD定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MSCs组梗死边缘区的MVD定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MSCs组心肌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的MVD定量均显著高于AMI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心肌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的MVD定量均显著高于MSCs组(P值均<0.05)。造模后1、7、14和28d,预处理MSCs组、MSCs组和AMI组的SDF-1和CXCR4蛋白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MSCs组均显著高于AMI组(P值均<0.05),预处理MSCs组均显著高于MSCs组(P值均<0.05)。结论SD大鼠AMI区局部注射缺氧预处理的MSCs或MSCs后可使SDF-1和CRCR4在受损组织局部表达上调,同时心功能得到改善。SDF-1/CRCR4轴在心肌梗死区局部表达上调可能是缺氧预处理MSCs或MSCs移植后改善心脏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族细胞因子受体4 缺氧预处理 心肌梗死 sprague—Dawley大鼠
下载PDF
Anti-hypercholesterolemic effect of kenaf(Hibiscus cannabinus L.)seed on high-fat diet Sprague dawley rats 被引量:2
4
作者 Ng Shy Kai Tee Ai Nee +3 位作者 Elaine Lai Chia Ling Tan Chin Ping Long Kamariah Nyam Kar Li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1期6-13,共8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lihyper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kenaf seed samples and compare with the commercial hypocholesterolemic drug on serum lipids profiles and malondialdehyde(MDA) level in the rat.Methods:Ke...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lihyper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kenaf seed samples and compare with the commercial hypocholesterolemic drug on serum lipids profiles and malondialdehyde(MDA) level in the rat.Methods:Kenaf seed oil(KSO),microencapsulated kenaf seed oil(MKSO),kenaf seed extract(KSE) and defatted kenaf seed meal(DKSM) were prepared and phytocHemicals screening on these samples were done prior in viro study.Phenolic compounds in KSF.were quantifi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re were 40(divided in eight diet groups of 5)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adapted lo normal standard diet or hypercholesterolemic diet(HD) with or without the treatment of these kenaf samples for 32 days.Results:All the kenaf samples exhibited to contain most of the major phytocliemicals.KSE possessed gallic acid,tannic acid,catechin.benzaldehyde.benzoic acid,syringic acid,sinapic acid,ferulic acid,naringin acid,and protocatechuic acid.The significant higher(P<0.05) serum 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MDA levels in HD group without treatment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suggested the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induc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cholesterol into diet.KSE exhibited higher cholesterol-lowering properties due to the significant lower(P<0.05)in serum triglycerides,total cholesterol and MDA levels.KSF show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followed by KSO.MKSO and DKSM.Conclusions:DKSM.MKSO.KSO and KSE appeared lo have comparable anti-hypercholesterolemic effect with the commercial hypocholesterolemic drug.Hence,kenaf seed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natural source lo replace the synthetic hypocholosterolemic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ISCUS cannabinus HYPERCHOLESTEROLEMIA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Phenolic compounds sprague dawley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urogenital center in Sprague Dawley rats
5
作者 Mouwang Zhou Wenting Wang Qingsha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innerv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tract to the bladd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ladde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there are ...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innerv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tract to the bladd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ladde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studies reporting detail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ogenital center and lumbosacral nerve root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pinal cord segment of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urogenital center, and to observ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neuroanatom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Laboratory of Neuroanatomy,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tween September 2007 and March 2008. MATERIALS: Horseradish peroxidase-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B subunit (CB-HRP) was purchased from Sigma, USA; surgical microscope was purchased from Zhenjian Zhongtian Optical Instrument, Jiangsu Province, China; BCL-420 b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purchased from Tai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36 adult,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s A (n = 10), B (n = 10), C (n = 10), and D (n = 6). CB-HRP (3%, 10-15 μL) was injected into the bladder detrusor muscle (group A), external urethral sphincter (group B), and perineal muscles (group C), respectively. Rats in group D were not given any treatment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t 72 hours after CB-HRP injection, CB-HRP-positive neurons were analyzed in lumbosacral segments using 3, 3', 5, 5'-tetramethylbenzidine staining and an Olympus optic microscope, while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 the respective spinal nerve tract were observed using a surgical microscope. RESULTS: CB-HRP-positive neuron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L6-S1 segments of the spinal cord, and neurons primarily innervating the bladder detrusor muscle were located at the 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 and the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In addition, neurons that primarily innervate the external urethral sphincter and perineal musc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ventrolateral portion (Onuf's nucleus). The lumbar-sacral nerve roots were composed of varying nerve tracts, Le., they were typically divided into 1-2 sub-bundles, and the sub-bundles were then divided into 2-3 tiny bundles. There were extensive fibro-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ootlets. CONCLUSION: The urogenital center in Sprague Dawley rats was located in the L6 -S1 segments of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rootlets were clearly observed. Therefore, this rat experimental model could be utilized for highly selective anterior/posterior rhizo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genital center MORPHOLOGY microsurgical anatomy sprague Dawley rats
下载PDF
STUDIES ON DITERPENE-QUINONES OF 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6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Six new diterpene-quinon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corre... Six new diterpene-quinon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correlation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triptoquinonoic acid A (1)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C PPM STUDIES ON DITERPENE-QUINONES OF 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下载PDF
高原鼠兔和Sprague-Dawley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低氧的收缩反应
7
作者 马爽 马燕 格日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本文旨在观察低氧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分别制备SD大鼠和高原鼠兔主动脉环,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不同药物或1h低氧处理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 本文旨在观察低氧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分别制备SD大鼠和高原鼠兔主动脉环,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不同药物或1h低氧处理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SD大鼠和高原鼠兔主动脉环对高钾(80mmol/LKCl)的收缩反应之间无明显差异。SD大鼠内皮完整的主动脉环对ACh有明显的舒张反应,去内皮的主动脉环则对ACh没有舒张反应;与SD大鼠相反,无论是否去内皮,预收缩的高原鼠兔主动脉环经ACh(1μmol/L)处理后出现收缩反应。无论是否去内皮,有钙或无钙的Kreb’s液孵育,高原鼠兔主动脉环低氧处理后的收缩率均明显高于SD大鼠。以上结果提示,高原鼠兔和SD大鼠相比,主动脉对低氧的收缩反应更敏感,而这个增强的反应主要依赖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库的内钙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sprague—Dawley大鼠 胸主动脉环 血管收缩 低氧
原文传递
人参稀有皂苷13周灌胃后对大鼠肝脏毒性研究
8
作者 曹雨晴 陶飞燕 +4 位作者 高慧 蔡雨情 余远 宋林梦 薛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22-329,共8页
目的:以热转化后的人参稀有皂苷为原料,探究人参稀有皂苷90 d口服对大鼠肝毒性的研究。方法:将48只雌雄大鼠随机分为人参稀有皂苷高剂量(6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中剂量(2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低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 目的:以热转化后的人参稀有皂苷为原料,探究人参稀有皂苷90 d口服对大鼠肝毒性的研究。方法:将48只雌雄大鼠随机分为人参稀有皂苷高剂量(6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中剂量(2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低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90 d经口灌胃处理后通过UHPLC-MS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及肝脏流式细胞凋亡综合分析对大鼠肝脏的潜在损伤。结果:雌雄大鼠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雌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23种差异代谢物,如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等,并影响了组氨酸和尿素循环等代谢途径,血氨升高,引发肝损伤;在高剂量雄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10种差异代谢物,如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影响了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高浓度的花生四烯酸表现出致炎性和毒性,可以通过血液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引起肝损伤。结论:高剂量的人参稀有皂苷对雌雄大鼠有轻微肝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组氨酸和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的改变所导致的,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的肝脏不良反应水平均小于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稀有皂苷 sprague Dawley大鼠 代谢组学 肝脏 流式细胞分析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艳梅 朱生樑 +6 位作者 马淑颖 王晓素 孙永顺 方盛泉 孙曼萍 李棣华 王雨稼 《胃肠病学》 2005年第4期208-211,共4页
背景:环氧合酶(COX)-2在炎症、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研究COX-2在混合性RE大鼠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的表达与RE的关系。方法:采用贲门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 背景:环氧合酶(COX)-2在炎症、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研究COX-2在混合性RE大鼠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的表达与RE的关系。方法:采用贲门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性RE大鼠模型。22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RE模型组(n=12)和假手术组(n=10),于术前和术后1周测定食管下段和胃液pH值。处死大鼠,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和COX-2的表达,光镜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RE模型组术后食管下段pH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胃液pH值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食管组织PGE2含量亦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01),COX-2表达均为阳性,假手术组食管组织中无COX-2表达。光镜观察显示RE模型组食管黏膜病理损害明显。结论:COX-2高表达和PGE2含量增高参与了混合性RE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可能通过升高PGE2含量而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 反流性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E2 大鼠 sprague—DAWLEY 反流性食管炎 大鼠模型 食管组织 sprague-DAWLEY大鼠 COX-2表达
下载PDF
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与海马5-HT含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爱娇 闵建新 +2 位作者 王莉 伍庆华 陈晓凡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4-94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中缝核雌激素受体β(ERβ)和色氨酸羟化酶2(TPH2)表达的变化,探讨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孤养和21...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中缝核雌激素受体β(ERβ)和色氨酸羟化酶2(TPH2)表达的变化,探讨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孤养和21d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应激(CUMS)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RT-PCR技术检测中缝核ERβmRNA和TPH2mRNA表达以及荧光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中缝核ERβ蛋白和TPH2蛋白表达。结果:21d应激后,模型组大鼠血清E2水平下降、海马5-HT含量减少、中缝核ERβmRNA和TPH2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及ERβ阳性细胞数和TPH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E2与海马5-HT之间可能存在E2→中缝核5-HT能神经元ERβ→TPH2→海马5-HT的功能作用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雌二醇 5-羟色胺 受体 雌激素 色氨酸羟化酶 海马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法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维维 唐海沁 +2 位作者 徐维平 黄晓晖 李结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于不同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鼠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1(10 mg.kg-1.d-1,隔天一次)、实验组2(10 mg.kg-1.d-1,每天一次)、实验组3(30mg.kg-1.d-1,隔天一... 目的研究大鼠于不同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鼠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1(10 mg.kg-1.d-1,隔天一次)、实验组2(10 mg.kg-1.d-1,每天一次)、实验组3(30mg.kg-1.d-1,隔天一次)、实验组4(30mg.kg-1.d-1,每天一次),连续灌服阿司匹林7次后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一次用药与大剂量阿司匹林隔天一次用药后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剂量阿司匹林每天一次用药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一次与大剂量阿司匹林隔天一次给药能起到同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药代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温优良 李智 +1 位作者 梁兴森 杨波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明确骶管注射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及西药组(D组),每组12只,均作硬膜外腔置管处理,除假... 目的:研究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明确骶管注射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及西药组(D组),每组12只,均作硬膜外腔置管处理,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予以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开始按1 ml/kg剂量标准给予硬膜外注药,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C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D组给予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隔1周1次,共计3次。每注射1次1周后,各取4只大鼠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神经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结果:与A组比较,B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PGE2、IL-1和IL-6的含量增高(P<0.01)。C组和D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PGE2、IL-1和IL-6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且D组比C组更明显(P<0.05),各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可以导致相应神经根组织内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TNF-α、PGE2、IL-1和IL-6。骶管注射治疗通过有效减少神经根压迫区部分炎性介质PGE2、IL-1和IL-6含量而起作用,且糖皮质激素作用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注射 椎间盘移位 炎症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仙茅苯甲酸酯类酚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雷 郭元晖 +4 位作者 辛海量 聂燕 韩婷 秦路平 张巧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419-1426,共8页
目的:评价仙茅苯甲酸酯类酚苷(benzylbenzoate glucosides from Curculigo orchioides,COBG)对去卵巢大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70只3月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去卵巢组。再将去卵巢大鼠分为6组,连续12周分别... 目的:评价仙茅苯甲酸酯类酚苷(benzylbenzoate glucosides from Curculigo orchioides,COBG)对去卵巢大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70只3月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去卵巢组。再将去卵巢大鼠分为6组,连续12周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1mg/kg尼尔雌醇,6、18和54mg/kgCOBG,3.0g/kg仙茅乙醇提取物。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并制备胫骨切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和尿的生化指标。结果:去卵巢大鼠骨质流失和骨组织结构退化显著,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尿钙排出增加,血清抗氧化物水平降低(P<0.05,P<0.01)。6、18和54mg/kgCOBG使去卵巢大鼠骨密度显著增加,骨组织微结构得到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损耗减少,并抑制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增加,减少尿钙排出(P<0.05,P<0.01)。结论:COBG通过改善去卵巢大鼠的抗氧化状态防止骨丢失,COBG有可能成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 卵巢切除术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抗氧化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RNA-27b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金刚 陈建霖 +3 位作者 李晓宇 张勇 田卫东 刘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9-76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与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密切相关的microRNA(miRNA)表达情况,为阐明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脂肪干细胞,将第3代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α-MEM培养基内加入100mL/... 目的:探讨与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密切相关的microRNA(miRNA)表达情况,为阐明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脂肪干细胞,将第3代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α-MEM培养基内加入100mL/L胎牛血清、1μmol/L地塞米松、10μmol/L胰岛素、200μmol/L吲哚美辛和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进行脂向诱导;分别应用miRNA芯片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中的miRNA-27b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miRNA-27b的变化趋势,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miRNA-27b与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相关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建立了脂肪干细胞体外脂向分化的模型,miRNA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表明miRNA-27b在脂肪干细胞体外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NA-27b可能与脂肪干细胞的脂向分化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PPARγ的表达而促进脂肪干细胞的脂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RNA 小分子干扰 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峰 马忠兵 +5 位作者 方允治 李亮 张强 李玉阳 高德宗 余之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雌孕激素序贯5d组,8只;Ⅲ组: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组8只;Ⅳ组:DMBA单独用药组,8只。60d后处死,记录乳腺大体形态变化和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各组的状况。结果:Ⅱ、Ⅲ、Ⅳ组的乳腺组织经病理诊断癌前病变率分别为66.67%、42.86%、28.57%,Ⅱ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A+雌孕激素序贯5d方法优于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方法和单纯DMBA方法,是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y DMBA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学习与记忆、EEG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伯勤 张鸿日 +5 位作者 张向红 王旭平 彭静华 张保华 邢子英 彭勃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低频弱脉冲磁场(LFPMF)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脑电图(EEG)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磁场辐射组(B组),每组各18只;B组施加低频弱脉冲磁场(频率15Hz,平均场强0.1mT)30d,... 目的:研究低频弱脉冲磁场(LFPMF)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脑电图(EEG)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磁场辐射组(B组),每组各18只;B组施加低频弱脉冲磁场(频率15Hz,平均场强0.1mT)30d,1次/d,45min/次;两组均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逃避潜伏期;用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M600八导脑电图仪检测脑电图。结果:第1次辐射24h后,B组大鼠行为改变明显,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别逐渐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显示,B组大鼠的频率和波幅均低于A组(P<0.05);其脑组织形态学存在异常改变。结论:采用低频弱脉冲磁场长时程辐射,应充分考虑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弱脉冲磁场 学习 记忆 脑电描记术 大鼠 sprague Dawley
下载PDF
荷丹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玉娟 任明 +3 位作者 刘莉 张喆 李少春 刘彤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荷丹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荷丹片高(3g·kg-1·d-1)、中(1.5g·kg-1·d-1)、低(0.5g·kg-1·d-1)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荷丹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荷丹片高(3g·kg-1·d-1)、中(1.5g·kg-1·d-1)、低(0.5g·kg-1·d-1)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鼠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使用高脂饲料造模。12周后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腹静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NO含量。结果:高剂量荷丹片可以升高血清SOD、NO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丹片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丹片组镜下表现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高剂量荷丹片通过减轻AS大鼠氧化应激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氧化性应激 降血脂药(中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大鼠 sprague—Dawley 荷丹片
下载PDF
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海波 汪敏 +3 位作者 李章春 秦萍 周丽琴 张玉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50-1752,共3页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组(n=12)。采用消痔灵制备CAP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运动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采用每天1次,每周6d,持续3周的游泳运动;空白对照组、CAP模型对照组及运动治疗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4、8、11、14、18、22天取各组大鼠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AP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前列腺指数小于药物治疗组及运动治疗组(P〈0.05)。在治疗过程的4~22d,CAP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运动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综合治疗组缓解程度较明显。结论游泳运动有利于前列腺组织炎性病理学损害的缓解,能够辅助大鼠cAP的治疗,与药物并用综合治疗大鼠CAP的病理学改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 运动疗法 慢性病 前列腺 病理学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会娟 梁起保 +1 位作者 薛茜 邹玉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及脑组织中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及脑组织中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每组6只。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血、取脑,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Asp、Glu、Gly、GAB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Asp、Glu水平,升高Gly、GAB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血液及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性氨基酸代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天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大鼠 sprague—Dawley 康脑液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龙琦 尹晓娟 封志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和HIBD模型组(HI组)(n=40)。HI组又根据A药(NGF)、B药(bFGF)两因素,用药、不用药两个水平,交叉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0)、NGF治疗组(n=10)、bFGF治疗组(n=10)和NGF+bFGF联合治疗组(n=10)。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大体改变及免疫组化改变,分析两药对于HIBD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生理盐水对照组最严重,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海马CA1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多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NGF、bFGF均可提高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数量;(2)NGF、bFGF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神经元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