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st Response to the US 1990 Clean Air Act: The Southern Spruce-Fir Ecosystem
1
作者 Stephen A. Bank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3期372-386,共15页
The history of the Black Mountains in North Carolina and the southern Spruce-Fir ecosystem has been fraught with widespread forest decline since the mid 1960’s. Balsam Woolly Adelgid attacks and acidic deposition wer... The history of the Black Mountains in North Carolina and the southern Spruce-Fir ecosystem has been fraught with widespread forest decline since the mid 1960’s. Balsam Woolly Adelgid attacks and acidic deposition were two of the most recognized causes of decline. Uncertainty arose about the future of these forests, and projections were made regarding the endangerment or extinction of the endemic Fraser fir ([Pursh] Poiret). This study analyzed data sets from a permanent plot network in the Black Mountains dating 1985, 2002, and 2012. Indications that the Fraser fir population is stabilizing from a “boom-bust” cycle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has entered the stem exclusion stage of forest stand development are evident. Fir live stem density increased more than 250% from 1985 to 2002, and then declined 40% by 2012 at the highest elevations in the forest. Overall, fir appeared to be more impacted on western facing slopes than eastern ones. The population of red spruce experienced a steady decrease in live stem counts, but an increase in live basal area through all years, and at all elevation classes (1675 m, 1830 m, and 1980 m), indicating a normal progression through stand development. Red spruce was also most negatively impacted on western facing slopes. Live stem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01) than eastern plots, but live basal area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oncentrations of the four main acidic molecules at Mt. Mitchell all peaked in 1998, but decreased by 2012. These reductions, occurring shortly after tightened regulations in the 1990 amendments to the Clean Air Act may hav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increased forest resil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pruce-fir BALSAM Woolly Adelgid FOREST STAND Development FOREST RESPONSE FOREST Regeneratio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FOREST DECLINE
下载PDF
北美黄杉和云杉-松木-冷杉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比较
2
作者 强明礼 肖鹏 +4 位作者 袁哲 苏艳炜 朱浪 秦鑫悦 杜官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目的】对比不同腹杆角度下北美黄杉和云杉-松木-冷杉(SPF)华伦式平行弦木桁架的承载性能,探究腹杆角度和结构用材对华伦式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平行弦木桁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承载力和稳定性为验算指标,... 【目的】对比不同腹杆角度下北美黄杉和云杉-松木-冷杉(SPF)华伦式平行弦木桁架的承载性能,探究腹杆角度和结构用材对华伦式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平行弦木桁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承载力和稳定性为验算指标,利用Smsolver结构力学求解器对平行弦木桁架各杆件的内力变化及其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平行弦木桁架腹杆角度的上、下临界角度和最优腹杆角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3种腹杆角度的北美黄杉和SPF平行弦木桁架进行有限元模型分析与验证,获得不同基材平行弦木桁架在不同腹杆角度情况下的内力变化规律,判断其可能的破坏形式和受力机理;以SPF和北美黄杉为基材分别制作3种腹杆角度的平行弦木桁架,进行抗弯承载性能静力试验,探究平行弦木桁架的极限荷载、应力分布及主要破坏形式,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平行弦木桁架有限元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1)华伦式平行弦木桁架的最优腹杆角度为47°,下临界角度为34°,上临界角度为60°;2)北美黄杉平行弦木桁架的极限荷载范围为26.53~40.83 kN,跨中挠度范围为30.57~31.01 mm,SPF平行弦木桁架的极限荷载范围为23.48~34.16 kN,跨中挠度范围为31.85~32.05 mm;3)腹杆角度34°、47°、60°的北美黄杉和SPF平行弦木桁架极限荷载分别为26.53和23.48 kN、35.10和30.06 kN、40.83和34.16 kN,对应跨中挠度分别为31.85和31.01 mm、30.72和32.05 mm、30.57和31.97 mm;4)北美黄杉平行弦木桁架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靠近桁架支座处的腹杆出现裂纹以及桁架端部或荷载施加点处齿板拔出,SPF平行弦木桁架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桁架端部和荷载施加点处齿板拔出;5)ABAQUS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发现,2种平行弦木桁架跨中处弦杆轴力最大,往两边逐次递减,桁架跨中处腹杆轴力最小,往两边逐次递增,且弦杆轴力大于腹杆。【结论】北美黄杉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优于SPF平行弦木桁架;平行弦木桁架的承载性能随腹杆角度增加而增加;2种平行弦木桁架的薄弱点均为桁架端部和荷载施加点处的齿板连接节点;ABAQUS有限元模型能有效反映出平行弦木桁架受力分布和整体结构变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弦木桁架 北美黄杉 云杉-松木-冷杉 腹杆角度 承载性能 ABAQUS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Review of Studies on Structural Features,Regeneration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China
3
作者 Li Bing Fan Jinshuan Che Xiaoqia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5-46,共2页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it is urgent and significant to develop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 management.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eventually made:1) In no cutting area,all logg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In a restricted cutting area,th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in 15%of the stock volume before cutting.On the commodity forest management area,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per hectare,determine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elective cutting.2) Closure for afforestation,planting and repair planting should be adopted on vegetation-intensive land,sparse shrubs covered land and harvesting slash,in order to accelerate natural regeneration.3)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nature reserve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such as Abies chensiensis,Picea neoveitchii,Abies vuanbaoshanensis,to reduce human destruction.4) It is supposed to collect seeds in time,establish nursery,actively establish forest, expand artifici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natural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UCE fir natural FOREST mixed STAND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 STAND structure FOREST REGENERATIO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宇 张忠辉 +6 位作者 杨凯麟 张军 姜润华 吴则甫 王琦 李文华 夏富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hm^(2);目标树经营2——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50株/hm^(2);未经采伐处理的样地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比较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2)采伐增加了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真菌共有OTU数目和特征OTU数目。(3)α多样性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1的真菌群落最为丰富,传统经营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4)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措施间的差异显著高于组内差异,说明采伐强度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对干扰的适应程度不同,采伐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经过采伐后土壤真菌的组成更加趋向于营腐生菌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经营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与对照经营相比采伐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说明采伐后经过短时间的恢复,土壤真菌未趋于稳定,因此,采伐可以短时间内影响土壤真菌,并且采伐有利于土壤真菌群落进行养分循环;从真菌丰度、群落结构、相似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分析,目标树经营1更接近对照经营,所以目标树经营1优于其他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真菌 云冷杉混交林 森林经营
下载PDF
应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勃 王新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金沟岭林场198块固定样地数据,分别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量生长模型,分析林分蓄积生长与林分因子、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将多个... 根据金沟岭林场198块固定样地数据,分别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量生长模型,分析林分蓄积生长与林分因子、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将多个模型组合进行加权建模,减少了冗余变量,建立的模型较逐步回归更为准确;海拔、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林分平均胸径、低于0℃积温、低于18℃积温、参考蒸发量是影响林分蓄积生长的主要因素;逐步回归的决定系数(R^(2))为0.95,均方根误差(R_(MSE))为17.53;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决定系数(R^(2))也为0.95,均方根误差(R_(MSE))为3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针阔混交林 林分蓄积量 先验信息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的灌木群落特征
6
作者 赵安 周晓雷 +7 位作者 闫月娥 田青 史瑞锦 周旭姣 曹雪萍 杨富强 陆刚 贺万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灌木群落特征动态,阐明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生态过程,为在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对植被进行合理干预、尽快恢复生态效益提供合理依据。...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灌木群落特征动态,阐明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生态过程,为在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对植被进行合理干预、尽快恢复生态效益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方法,分析恢复5年和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α物种多样性和β物种多样性。【结果】在5年、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与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之间,植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11科17属24种,1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8科10属17种,未过火林地共调查到12科19属35种。5年、15年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5年火烧迹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的相关性均不强(P<0.1或P>0.1),其他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强(P<0.001或P<0.01)。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年火烧迹地>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5年火烧迹地,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5年火烧迹地。5年、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的物种组成最相似,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物种组成和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的相似度大于5年火烧迹地。【结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经重度林火干扰后,在不同恢复时间梯度上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火后短时间内局部生境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增加,火烧迹地的物种多样性和优势度较低,物种分布不均匀。随着演替进行,物种丰富度减小,物种多样性和优势度上升,物种分布较均匀。随着火烧迹地演替正常进行,火烧迹地与未过火林地物种组成相似度增加,火烧迹地灌木群落朝着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 灌木群落特征
下载PDF
大树在东北云冷杉混交林地上生物量的主导作用
7
作者 袁帅 刘佳荣 王新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精准评估大型树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探究森林的碳循环作用。通过对东北金沟岭林场224块固定样地(20 m×20 m)进行每木检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大型树木、气候因子... 为精准评估大型树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探究森林的碳循环作用。通过对东北金沟岭林场224块固定样地(20 m×20 m)进行每木检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大型树木、气候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得出,所选因素共解释了地上生物量42.68%的方差,其中大树生物量是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上生物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林分密度及大树生物量均促进地上生物量生长。考虑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后发现,大树生物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稍大于林分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 云冷杉混交林 生物量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天然更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毕海东 刘剑 +3 位作者 张骁 刘欣 杨楠 高铭蔚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块云冷杉林样地(50 m×50 m)进行调查,统计了天然更新树种和株数,并分析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云冷杉林更新树种19种,更新株数2650株·hm^(-2)。其中4...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块云冷杉林样地(50 m×50 m)进行调查,统计了天然更新树种和株数,并分析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对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云冷杉林更新树种19种,更新株数2650株·hm^(-2)。其中4种槭树种类更新数量最多,占更新总量的81.2%;紫椴和春榆次之,分别占更新总量的7.4%和3.1%。不同径级和密度级对云冷杉林天然更新影响较大,其中第Ⅳ径级(>20~24 cm)和第Ⅱ密度级(>400~800株·hm^(-2))林分更新株数最多,分别为3098株·hm^(-2)和344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天然更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雪 王海燕 +5 位作者 邹佳何 秦倩倩 杜雪 李翔 张美娜 耿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目的]研究林分尺度下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北坡4块面积1 hm^(2)的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林分尺度下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北坡4块面积1 hm^(2)的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样,收集半分解层(F层)和完全分解层(H层)凋落物,测定凋落物碳、氮、磷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并计算凋落物现存量及凋落物-土壤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结果]凋落物现存量与0~20 cm土壤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凋落物碳、碳磷比和氮磷比均随凋落物分解程度加深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F层凋落物现存量与F层凋落物碳、碳磷比和H层凋落物磷具有较强的正效应。凋落物与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碳磷比>碳氮比>氮磷比。[结论]完全分解层凋落物氮是影响云冷杉-阔叶混交林0~20 cm土壤pH、有机质、全磷、速效钾和土壤碳磷比的关键因子;凋落物氮为20~40 cm土壤全氮的主要来源。因此,凋落物氮可能是驱动研究区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 被引量:169
10
作者 雷相东 陆元昌 +2 位作者 张会儒 张则路 陈晓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5,共8页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木生长的显著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林分及单木的直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间伐没有显著地增加12年间的总收获量。伐后对照样地表现为较高的枯损,枯死木主要是落叶松和阔叶树。林分进界株数严重不足,进界的主要树种是云冷杉、阔叶树和红松,以耐荫树种为主。从枯损和进界看,如果能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这种林分很可能逐渐演化为阔叶红松林。建议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使林分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各林分的树种组成在12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目前的树种组成即落叶松、其他针叶树(云杉、冷杉和红松)和阔叶树组成比约为6∶3∶1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群落。20%和30%的间伐强度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土壤物理性质,间伐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间伐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都大于对照;林下灌草生物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 抚育间伐 生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更新特征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华 李艳丽 +3 位作者 沈林 亢新刚 岳刚 王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11-7319,共9页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其乔木树种幼苗幼树的结构和动态决定着未来林分的结构和生长动态。在长白山地区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苗幼树更新样地,统计分析幼苗幼树更新特征,绘制地径结构...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其乔木树种幼苗幼树的结构和动态决定着未来林分的结构和生长动态。在长白山地区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苗幼树更新样地,统计分析幼苗幼树更新特征,绘制地径结构图、树高结构图及其空间分布图。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更新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更新树种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树种组成有冷杉(Abies nephrolepis)、色木槭(Acer mono)、紫椴(Tilia amur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春榆(Ulmus japonica)7种,其中以冷杉、色木槭为主,更新幼苗幼树的地径近似呈倒J型分布,树高结构近似呈双峰分布;(2)所有更新树种、冷杉、色木槭在小尺度1—10 m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于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紫椴、云杉和红松在空间所有尺度上以随机分布为主;(3)更新树种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正关联性比较多,较大尺度范围上负关联性比较多,随着尺度增加,空间关联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幼苗幼树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点格局分析 O-ring函数
下载PDF
不同采伐方式对云冷杉林更新与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90-96,共7页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 ,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 。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采伐 更新 生境 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1 位作者 包昱君 杨鑫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云冷杉林 O-ring统计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卢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雷相东 杨英军 王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5,共16页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786 5。用独立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表现能力良好,能够适用于本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幼树树高-胸径模拟。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生长规律,发现色木幼树树高较大;红松和冷杉幼树树高生长类似;云杉幼树树高初期较小,而后期生长很快。本文提出的幼树树高模型可为抚育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模型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模型筛选 幼树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杨华 李艳丽 +1 位作者 沈林 亢新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98-4706,共9页
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函数,分析了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以及各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林分整体、主要建群种冷杉、云杉和红松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2)林分整... 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函数,分析了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以及各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林分整体、主要建群种冷杉、云杉和红松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2)林分整体、冷杉、色木槭在0—10 m小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以随机分布为主,云杉、红松和椴树在整个研究尺度上以随机分布为主。(3)冷杉和色木槭在较低龄级阶段小尺度上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冷杉聚集程度随着龄级增大而降低。(4)在冷杉、云杉、红松、椴树和色木槭5个树种组成的10个种对中,冷杉与红松、云杉与红松在小尺度0—10 m范围上以正相关为主;色木槭与冷杉、红松、椴树在小尺度0—5 m范围上主要以正相关为主;云杉和冷杉、椴树、色木槭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以不相关为主。椴树和冷杉、色木槭在10—25 m尺度范围上以负相关为主。(5)幼龄层冷杉与乔木层冷杉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负相关,与乔木层其他树种主要表现为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O-ring函数 生长阶段 云冷杉林
下载PDF
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采伐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科屹 张会儒 +3 位作者 雷相东 娄明华 王全军 毛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8-726,共9页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抚育采伐前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探索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6块面积1 hm^2的样地,首先遵循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理进行林木分类,选...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抚育采伐前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探索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6块面积1 hm^2的样地,首先遵循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理进行林木分类,选定目标树,伐除干扰树;再结合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原理,计算并分析抚育采伐前后目标树空间结构参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目标树抚育采伐后(1)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内的树种隔离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林木透光条件有所改善;目标树的竞争压力得以减小;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得到优化。(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进一步提高,林分空间结构水平稳中有升。[结论]通过采取合理的目标树抚育采伐措施能兼顾改善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空间结构状况,在实现优化目标树空间结构的同时,保证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稳定。从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所有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状况均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抚育采伐 云冷杉 空间结构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乔木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3 位作者 顾丽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为无相关性;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群落主要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该阶段的群落已处于和该地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阶段,群落总体正关联性随着演替进程而加强。竞争的最后结果将导致杨桦退出先锋树种阶段,并被地带性顶级树种云冷杉代替。多树种间总体联结性反映了群落内各树种间相关性的总体趋势,树木种群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说明该群落处于杨桦次生林向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过渡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联结系数 次生林演替 群落演替 杨桦林 云冷杉林
下载PDF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1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4,共10页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 胸径 蓄积 径级结构 负指数分布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姚丹丹 雷相东 +3 位作者 余黎 卢军 符利勇 俞锐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LAI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块样地的10 m×10 m小样方内以及样地间的LAI离散程度较小,但分布有一定的规律。LAI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不确定性,可由线性、孔状、高斯3种模型有效的描述,空间相关性存在的尺度范围变异大,中等和强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在15—155m之间,10块样地LAI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平均为65.637m。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LAI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LAI与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冠长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分平均冠幅、林分密度以及树种个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尺度云冷杉针阔混交林LAI的估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LAI 半变异函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过伐林区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动态 被引量:39
20
作者 亢新刚 胡文力 +2 位作者 董景林 王德胜 李冬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拟合该类型林分的直径结构 ,并计算了该森林类型的q值 ,分析了连续1 4年来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的蓄积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①Weibull分布与负指数分布均能较好描述过伐林区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 ;②该森林类型直径的q值 ,分布范围在 1 2 0~ 1 5 0之间 ,平均值为 1 30 ;③经过 1 4年的检查法经营 ,小径级、中径级林木的蓄积比重总趋势在下降 ,大径级林木的比重在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伐林区 检查法 天然林 云冷杉 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