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沙地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谢远云 孙磊 +4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刘璐 王嘉新 杜慧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1-780,共10页
作为亚洲风尘源区的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已得到很好的研究,但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的松嫩沙地尚是空白,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9个区域90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并对这些... 作为亚洲风尘源区的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已得到很好的研究,但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的松嫩沙地尚是空白,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9个区域90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粒级处理(<63μm、63~30μm、30~10μm、<10μm和<30μm)。对116个分粒级子样的酸不溶物(硅酸盐组分)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松嫩沙地可划分出两个大区(嫩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和七个小区,嫩江水系沉积物的Nd同位素组成显著高于松花江水系,而Sr同位素组成明显偏低。松嫩沙地8个剖面纵向上的同位素特征显示,Sr⁃Nd同位素组成存在“时间效应”,即随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了源区地球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分粒级组成表明,粒度对87Sr/86Sr比值的影响很小,但对Nd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影响,且存在Nd同位素比值富集在粗颗粒组分中的趋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无论是地质历史时期还是现在,嫩江水系沉积物(大庆、杜蒙、齐齐哈尔、泰来、白城)对哈尔滨粉尘的贡献都很小。哈尔滨黄土与现代尘暴粉尘有不同的物源,哈尔滨黄土是春季尘暴天气作用的产物,有一个混合源,松花江水系沉积物(扶余、德惠、榆树等地)是哈尔滨黄土的主要粉尘源区,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也为哈尔滨黄土贡献了部分的细颗粒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组成 松嫩沙地 哈尔滨黄土 粉尘源区 物源示踪
下载PDF
贵州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2
2
作者 彭建堂 胡瑞忠 蒋国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4-251,共8页
对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中的萤石进行了Sr同位素分析 ,得到其Sr同位素比值为 0 .70 76 6~0 .70 932。这个比值明显高于赋矿的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和峨眉山玄武岩 ,表明成矿流体相对富集放射成因87Sr。由于该矿成矿流体的Sr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 对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中的萤石进行了Sr同位素分析 ,得到其Sr同位素比值为 0 .70 76 6~0 .70 932。这个比值明显高于赋矿的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和峨眉山玄武岩 ,表明成矿流体相对富集放射成因87Sr。由于该矿成矿流体的Sr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峨眉山玄武岩 ,因此将其成矿作用仅仅简单归结于与玄武岩火山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是不妥的。同时 ,成矿流体Sr同位素比值也高于二叠纪灰岩的Sr同位素比值 ,指示成矿流体不可能为单纯的二叠纪海水 ,而应该有更为富集放射成因Sr的岩石的贡献 ,可能是这些二叠系岩石下伏的地壳基底。先前对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到 ,成矿物质有外部地壳岩石参与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 ,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演化产物而不是海水 ;成矿物质 (F和Sb)具有赋矿围岩以外的来源。结合萤石的Sr同位素分析 ,可以认为晴隆锑矿不是简单的“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或“原地改造产物”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具有外部来源参与而不单单是来自赋矿围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sr同位素组成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晴隆锑矿
下载PDF
壳幔作用导致武平花岗岩形成——Sr-Nd-Hf-U-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7
3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3 位作者 赵蕾 蒋少涌 王丽娟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1-664,共14页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U-Pb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显示,武平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形成时代和成因不同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前者形成于161.4 Ma,后者形成于113 Ma。黑云母花岗岩以中等富集...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U-Pb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显示,武平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形成时代和成因不同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前者形成于161.4 Ma,后者形成于113 Ma。黑云母花岗岩以中等富集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和中等轻重稀土分异为特征,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10)和高的εNd(t) 值(-2.6--5.7)。结合与附近基底变质岩的同位素对比,论文指出黑云母花岗岩岩浆是由元古代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岩浆的强烈混合形成。不均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3.6--10.8)支持了这种混合成因模式。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以富Si、Al、Na、K、Nb、Ta、Y和HREE而贫P、Sr、Ba、LREE、Zr和Hf含量为特征,它们具有低的(La/Yb)n, Zr/Hf、Nb/Ta比值和高的Rb/Sr比值,显示了强烈的以斜长石为主的分异特征;它们的87Sr/86Sr初始比值大于0.710,εNd(t) =-7.1,锆石的Hf同位素较低且相对均匀(εHf(t)平均值为-9.7),表明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幔组分混染。结合它们高的HREE含量,论文指出它们的母岩浆很可能是由早期熔融事件的富石榴子石残留相再次熔融形成。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很可能反映了岩浆形成过程中壳幔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花岗岩 壳幔作用 锆石U—Ph定年 sr—Nd—Hf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岩带含铜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江峰 周泰禧 +2 位作者 邢凤鸣 徐祥 徐立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11-116,共6页
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以矽卡岩型铜矿和潜火山岩型铁矿的密集分布而举世瞩目,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含矿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铜岩体是来自地幔软流圈的碱性岩浆同化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 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以矽卡岩型铜矿和潜火山岩型铁矿的密集分布而举世瞩目,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含矿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铜岩体是来自地幔软流圈的碱性岩浆同化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晶分异的产物。另外本文还讨论其物质来源和成因,铜铁矿床与侵入体的时空关系表明原始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岩体 Pb、sr、Nd同位素组成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西秦岭白马山“C”型埃达克岩成因: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中 钱壮志 +1 位作者 徐刚 姜超 《华东地质》 2016年第3期174-181,共8页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西秦岭白马山金矿区内,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通过研究白马山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Pd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白马山石英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与"C"型埃达...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西秦岭白马山金矿区内,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通过研究白马山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Pd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白马山石英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与"C"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小岩体富放射性成因Pb,初始(^(87)Sr/^(86)Sr)t比值为0.70637,_εNd_(t)=-6.75,具有较高的T_(DM)值(1.53Ga),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于大陆下地壳,且与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相似,这些"C"型埃达克质岩浆可能源于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其残留相为(角闪)榴辉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组成 “C”型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西秦岭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黑色页岩风化剖面矿物、元素及Sr同位素特征:对风化地球化学过程的启示
6
作者 魏巍 巫锡勇 +1 位作者 凌斯祥 李晓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1260,共20页
对大巴山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进行系统性采样,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手段,分析风化剖面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含量及Sr... 对大巴山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进行系统性采样,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手段,分析风化剖面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含量及Sr同位素组成特征,旨在揭示黑色页岩关键带的地球化学风化过程。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处于初始—中等风化阶段(CIA值为54.45~75.50)为典型的大陆风化趋势。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风化剖面的岩石孔隙增多、增大,87Sr/86Sr值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黄铁矿经过氧化作用形成铁(氢)氧化物,且强烈亏损S、Mn、Cd、Co、Ni、Zn、As等元素;斜长石和白云母经蚀变分解生成伊利石,并伴随着Na、Ca、K、Mg、Li、Sr和Ba等元素的淋失。Si、Al、Fe、P、Zr、Hf、Ta、Th和Rb等元素倾向于保留在风化剖面中,微裂隙带中Si、Mg、Na和K的亏损主要受到差异性风化的影响,而断裂带中Si、Mg、Na、K、P和Fe的异常受到差异性风化和元素再沉积的共同控制。S、Ba和Cu元素在土-岩界面、微裂隙带、强-弱风化层过渡带和断裂带中发生了明显的富集,这与重晶石和铜矾类矿物的沉淀有关;断裂带中其它微量元素的富集则受到铁锰(氢)氧化物和高岭石吸附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矿物分解 元素迁移 sr同位素组成 风化地球化学过程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及下地壳性质的约束 被引量:5
7
作者 赖绍聪 秦江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块的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含有很多下地壳捕虏体,这些捕虏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辉石麻粒岩和单斜辉石麻粒岩。本文对鸟兰乌拉湖南侧枕头崖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的9个麻粒岩样品(6个基性麻粒岩和3个酸性... 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块的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含有很多下地壳捕虏体,这些捕虏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辉石麻粒岩和单斜辉石麻粒岩。本文对鸟兰乌拉湖南侧枕头崖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的9个麻粒岩样品(6个基性麻粒岩和3个酸性麻粒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其中,紫苏辉石具有高MgO+FeO,低Al_2O_3的特征,单斜辉石具有低Al_2O_3和TiO_2的特征,黑云母具有高TiO_2的特征,这些特征都表明这些矿物为变质成因。矿物温压计算表明二辉石麻粒岩形成的平衡温度为783℃~818℃。单斜辉石麻粒岩形成压力在0.845~0.858GPa之间,来源深度约28km。表明它们可能是来自青藏高原加厚陆壳中部的岩石样品。基性麻粒岩的SiO_2=48.76%~58.61%,Al_2O_3=18.34%~24.50%,Na_2O=3.16%~5.41%,K_2O=1.58%~3.01%,低Mg~#(30~67),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其具有较高的Rb/Sr(0.09~0.21)和(La/Yb)_N(17.32~49.35),具有较低的Nb/Ta (9.76~14.92),其Eu异常变化于0.19~0.89之间。基性麻粒岩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表现为^(87)Sr/^(86)Sr=0.710812~0.713241,ε_(Sr)=169.13~203.88,^(143)Nd/^(144)Nd=0.512113~0.512397;ε_(Nd)=-4.70~-10.05,^(206)Pb/^(204)Pb=18.7000~-18.9565,^(207)Pb/^(204)Pb=15.7135~-15.7662,^(208)Pb/^(204)Pb=39.1090~39.4733。和基性麻粒岩类似,酸性麻粒岩也表现出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它们的^(87)Sr/^(86)Sr=0.712041~0.729088,ε_(Sr)=180.71~430.59,^(143)Nd/^(144)Nd=0.512230~-0.512388;ε_(Nd)=-4.74~-7.96,^(206)Pb/^(204)Pb=18.9250~-19.1717,^(207)Pb/^(204)Pb=15.7662~-15.7720,^(208)Ph/^(204)Pb=39.2109~39.646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基性麻粒岩的源岩是下地壳岩石,而非地幔岩或玄武质堆晶岩,而酸性麻粒岩的源岩极有可能是准铝质的花岗质岩石。这就表明青藏高原新生代下地壳的地温梯度很高,并含有部分沉积岩,而非典型的辉长质下地壳。而且,详细的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下地壳可能对青藏高原新生代高钾钙碱性和橄榄粗安质岩浆的起源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所认为的超钾质-橄榄粗安质岩浆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在对流减薄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观点值得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组成 麻粒岩捕虏体 下地壳 新生代 藏北高原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1
8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