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鹏飞 高冠彩 +1 位作者 赵丹 宋玉强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41-344,349,共5页
目的对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选择耳石复位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BPPV诊疗系统复位(试验组)或手法复位(对照组)治疗BPPV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Jadad评分≥3... 目的对BPPV诊疗系统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选择耳石复位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BPPV诊疗系统复位(试验组)或手法复位(对照组)治疗BPPV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Jadad评分≥3分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807例患者,试验组复位1次、复位次日、复位后1周(包括1周治愈率和1周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获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D=0.16,95%CI=0.06~0.26,P<0.05;RD=0.32,95%CI=0.20~0.43,P<0.05;RD=0.24,95%CI=0.09~0.40,P<0.05;RD=0.11,95%CI=0.06~0.15,P<0.05)。结论试验组的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建议临床上对BPPV患者采用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pv诊疗系统 手法复位 物理治疗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META分析
下载PDF
BPPV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淑南 杨荣礼 +2 位作者 高修银 陆召军 马赫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诊疗系统治疗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BPPV的精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订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收集所有BPPV诊疗系统治疗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 目的系统评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诊疗系统治疗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BPPV的精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订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收集所有BPPV诊疗系统治疗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并进行数据提取,应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患者5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BPPV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总有效率)优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8.11,95%CI(3.12~21.10)]。结论 BPPV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认识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bppv诊疗系统 RCT META分析
下载PDF
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丹丹 姜文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5例原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四组:手法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77例);手法诊断复位联合安慰剂组(84... 目的:探讨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5例原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四组:手法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77例);手法诊断复位联合安慰剂组(84例);SRM-IV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79例);SRM-IV诊断复位联合安慰剂组(75例)。治疗两周时评价四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并记录眩晕复发情况。结果: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躯体评分明显降低(P<0.05),SRM-IV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较其他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后,SRM-IV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SRM-IV诊断复位联合安慰剂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SRM-IV诊断复位联合天麻素组与SRM-IV诊断复位联合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提高BPPV患者生活质量,降低BPPV的复发率,为BPPV患者规范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iv眩晕诊疗系统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天麻素注射液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延迟诊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崇 王建明 +2 位作者 杨威 刘冬 董娜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延迟诊治相关因素及改进方法。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延迟诊治BPPV患者40例(延迟诊治组),随机选取同期非延迟诊治患者40例(正常诊疗组)。采用适当的复位方...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延迟诊治相关因素及改进方法。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延迟诊治BPPV患者40例(延迟诊治组),随机选取同期非延迟诊治患者40例(正常诊疗组)。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就诊次数、病程、诊治费用、患者就诊前对BPPV的了解程度、诱发试验经历、大型检查经历、首诊科室、既往诊断、治疗效果。结果延迟诊治组和正常诊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1周时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就诊次数分别为3(3,5.8)次和1.5(1,2)次,病程分别为17(12~25)d和7(6~9)d,诊治费用分别为(5 260.4±724.5)元和(329.5±58.5)元,大型检查经历分别为39例(97.5%)和20例(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对BPPV的了解分别为3例(7.5%)和10例(25%),诱发试验经历分别为40例(100%)和3例(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诊治组患者首次就诊科室多为神经内科(20例,50.0%)和急诊科(10例,25.0%),或有神经内科会诊或被分流至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历。延迟诊治组首次就诊科室则多为基层全科或综合内科(25例,62.5%)和急诊科(10例,25.0%),多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等。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延迟诊治对患者产生较多不利影响。优化眩晕诊治流程、加强医患双方BPPV知识的培训可减少BPPV延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物理治疗 延迟诊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雷杰 杨飞 李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分析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主客观症状、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BPPV患者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分别56例、57例,B组予以传统手法复位治疗1周,A组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 目的分析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主客观症状、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BPPV患者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分别56例、57例,B组予以传统手法复位治疗1周,A组采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1周,评估两组治愈时间、治疗有效率、主客观症状[眩晕调查问卷(UCLA-DQ)、运动敏感度指数量表(MSQ)]、舒适度(主观舒适度问卷)、生活质量[眩晕障碍量表(DHI)]、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A组治愈时间短于B组,而1次性治疗有效率、第2次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UCLA-DQ中眩晕频率与眩晕程度及MSQ评分均低于B组,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而DHI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BPPV可有效改善患者主客观症状,提高其一次性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且舒适度高,复位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Ⅳ眩晕诊疗系统 bppv 主客观症状 生活质量 复发率
下载PDF
阶梯习服方案联合针刺治疗晕动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琦 冷辉 石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SRM-IV型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行阶梯习服方案联合针刺治疗晕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晕动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阶梯习服组(24例)、针刺组(24例)、阶梯习服+针刺组(24例)。阶梯习... 目的:观察应用SRM-IV型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行阶梯习服方案联合针刺治疗晕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晕动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阶梯习服组(24例)、针刺组(24例)、阶梯习服+针刺组(24例)。阶梯习服组行阶梯习服方案;针刺组以健脾醒脑针法治疗;阶梯习服+针刺组联合使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案。3组患者治疗均隔日1次,共10次。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静态姿势图、晕动病Graybiel评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阶梯习服+针刺组患者静态姿势图、晕动病Graybiel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阶梯习服组和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习服方案联合针刺治疗晕动病疗效显著,具有患者易于接受、无副作用、疗效长远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srm-iv bppv诊疗系统 静态姿势图 晕动病Graybiel评分 健脾醒脑针法 阶梯习服方案
下载PDF
SRM-Ⅳ前庭诊疗系统速度阶跃试验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冷辉 孙海波 +1 位作者 石磊 张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30-332,337,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及其特征性参数的正常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00例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记录分析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慢相速度及...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及其特征性参数的正常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00例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记录分析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慢相速度及其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和眼震衰减时间的不对称比。结果顺时针和逆时针阶跃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平均慢相速度无明显差别,合计其总的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为(19.25±5.47)°/s,95%参考值范围为8.53°/s-29.97°/s;双侧水平半规管旋转急停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为(9.15±5.29)%,上限值为17.83%,眼震衰减时间不对称比为(10.92±5.20)%,上限值为19.45%。结论通过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并建立了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慢相速度、两侧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和眼震衰减不对称比的正常值。可通过与其他的前庭功能试验的互补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前庭功能,为眩晕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效果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Ⅳ前庭诊疗系统 旋转试验 速度阶跃试验
下载PDF
阶梯习服方案治疗晕动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琦 冷辉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SRM-Ⅳ型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行阶梯习服方案治疗晕动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晕动病患者行阶梯习服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静态姿势图、晕动病Graybiel评分及有效率。 结果 ... 目的 观察应用SRM-Ⅳ型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行阶梯习服方案治疗晕动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晕动病患者行阶梯习服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静态姿势图、晕动病Graybiel评分及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静态姿势图、晕动病Graybiel评分明显改善( P 〈0.05),有效率达到88.57%。 结论 阶梯习服方案治疗晕动病疗效显著,具有患者易于接受、无副作用、疗效长远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SRM-Ⅳ型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 静态姿势图 晕动病Graybiel评分 阶梯习服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