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precedented East Asian warming in spring 2018 linked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1
作者 DENG Kaiqiang YANG Song +2 位作者 LIN Ailan LI Chunhui HU Chund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4期246-253,共8页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The East Asian warming anomalies wer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 tripole mode of North Atlantic SST anomalies,which could have triggered anomalous Rossby wave train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Eurasia through modulating the North Atlantic baroclinic instability.Atlantic-forced Rossby waves tend to propagate eastward and induce anomalously high pressure and anticyclonic activity over East Asia,leading to a north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As a result,descending motion,reduced precipitation,and increased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due to less cloud cover appear over East Asia,accompanied by remarkably warm advection from the ocean to southern China,northern China,and Japan.The transportation of anomalously warm advection and the feedbacks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ere both favorable for the recordbreaking warmth in East Asia during spring 2018.The seasonal‘memory’of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to the following spring may pro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East Asian weather and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climat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TELECONNECTIO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A global analysis of multi-mod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Caiyun CHEN G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22,共11页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ir-sea system in the low-frequency time domain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systematic climate modes, namely,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DV) mode, the El Nino Southem Oscillation (ENSO) mo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ir-sea system in the low-frequency time domain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systematic climate modes, namely,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DV) mode, the El Nino Southem Oscillation (ENSO) mode, the annual cycle (AC) mode, the semiannual cycle ( SC ) mode and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 ISV ) mode.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primary modes in the air - sea system orchestrates a complex climate system. The multi-mode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SST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22 a SST records from 1982 through 2003. The variation of SS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undergoes a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these dominant climate modes over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leads to an interesting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global ocean based 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modes. The new classification can provide ideal locations for better monitoring of these low-frequency modes in the scientific proof sense. Moreover, two no-annual variation and 14 no-semiannual variation oceanic points, termed annual and semiannual amphidromes, have been well defined in the AC and SC phase map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nodal points is attributed to the couplings of climate modes in EOF analysis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 variability of sst new classification annual and semiannual amphidromes
下载PDF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术 吴立新 +1 位作者 刘秦玉 Shang-Ping XI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Mechanisms for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TPMM)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 and observations. In both observations and the model, this meridi... Mechanisms for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TPMM)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 and observations. In both observations and the model, this meridional mode displays decadal variations and is most pronounced in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e model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once SST anomalies in the subtropical northeastern Pacific are initiated, say by northeasterly trade wind variability, perturbations evolve into a merdional dipole in 2 -3 months. A wind-evaporative-SST feedback causes a southwestward propagation of initial subtropical SST anomalies, while anomalous equatorial upwelling helps form the southern lobe of the meridional dipole. The TPMM development is a fast process (a few months) and depends on the season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wind-evaporative-sst feedback oceanic upwelling decadal variation seasonal phase lock
下载PDF
1961—2020年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4
作者 姚德贵 刘春 +3 位作者 苗雨沛 刘善峰 周放 赵灿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2期81-94,共14页
利用河南省125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1961—2020年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和主模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极端降水的气候态频次和强度均呈由西北向东... 利用河南省125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1961—2020年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和主模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极端降水的气候态频次和强度均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东南部地区极端降水最多,东部和北部地区次之,西部山脉地区最少。标准差分布与气候态类似,降水较多的区域也具有较大的年际差异。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年际变化显著,但线性趋势较弱。河南省夏季极端降水EOF第1模态呈全省一致偏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欧亚型遥相关模态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有利于充沛的水汽向河南地区输送,同期海温场呈现出显著的黑潮延伸体正异常海温、La Niña模态、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负位相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正位相模态,反之亦然;第2模态为河南省北部地区偏多和南部地区偏少的反位相分布特征,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长波槽有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有利于水汽向河南地区输送,同期海温场呈现出典型的La Niña模态,但降水的极端性越强,海温异常信号也越复杂,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极端降水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海表温度 EOF模态
下载PDF
井喷H_2S扩散环境风险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林霞 王勇 +2 位作者 杨琴 唐伟 银小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7-89,94,共4页
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具有相当大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本文以位于四川盆地的某气井为例,考虑到环境风险,模拟了地表浓度在10 mg/m3~30 mg/m3的H2S扩散情况,并将风洞实验结果与CFD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风洞试验结果显示地表浓度在... 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具有相当大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本文以位于四川盆地的某气井为例,考虑到环境风险,模拟了地表浓度在10 mg/m3~30 mg/m3的H2S扩散情况,并将风洞实验结果与CFD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风洞试验结果显示地表浓度在10 mg/m3~30 mg/m3的扩散区域从井口延伸到2 km远,这与CFD模拟结果10 mg/m3硫化氢扩散距离最远达到计算流场2 km范围基本一致。考虑到安全风险,应用CFD模拟H2S扩散地表浓度为150 mg/m3的扩散情况。通过与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CFD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发生井喷后H2S扩散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因此可以应用于实际的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 H2S CFD ANSYS sst模型 风洞实验
下载PDF
下垂控制在基于固态变压器的高压微电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明锐 王之馨 黎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6-192,共7页
对下垂控制应用于微电网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将其应用于基于固态变压器(SST)的高压微电网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研究了下垂系数与微电网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下垂系数对微电网频率稳定范围的影响。在SST的高压变流器中实现下垂控制,... 对下垂控制应用于微电网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将其应用于基于固态变压器(SST)的高压微电网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研究了下垂系数与微电网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下垂系数对微电网频率稳定范围的影响。在SST的高压变流器中实现下垂控制,并推导了SST的容量与下垂系数的关系。通过一个环形的高压微电网,仿真分析了所提出的下垂控制策略在高压微电网联网运行、孤岛运行以及这2种模式切换时稳定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各种运行模式下,微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下垂控制 固态变压器 孤岛运行
下载PDF
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湍流模型研究初探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树杰 盛传明 +2 位作者 袁鹏 谭俊哲 司先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0,113,共7页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将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标准k-ω湍流模型和SSTk-ω湍流...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将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标准k-ω湍流模型和SSTk-ω湍流模型分别应用到水平轴水轮机数值模拟当中。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应用SSTk-ω湍流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拟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sstκ-ε湍流模型
下载PDF
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梯度模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晏红明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6,共13页
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关印度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印度洋纬向海温差异的特征,提出了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梯度模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 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关印度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印度洋纬向海温差异的特征,提出了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梯度模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赤道印度洋海温梯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梯度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复杂,由于海温梯度分别产生于暖海温或冷海温两种不同的大尺度背景场,因此它对气候的影响不仅与海温梯度的变化有关,还与其产生的大尺度背景场(暖海温或冷海温)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太平洋地区海温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赤道东西印度洋大范围海温的升高或降低,有可能在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产生一个海温梯度(简称印-太海温梯度),这一海温梯度对亚洲季风区的降水分布和季风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赤道印度洋纬向海温梯度与印-太海温梯度的叠加,不仅加强或减弱了印-太海温梯度引起的大范围大气辐合、辐散,同时也使得辐合及辐散区的位置发生移动,进而影响了小范围地区的气候异常,特别是赤道东印度洋地区的降水分布和风场变化。与赤道印度洋地区纬向海温梯度的作用相比,赤道印度洋偶极子对气候的影响相对比较单纯,引起的降水异常和风场变化主要与海温偶极子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印度洋 纬向海温梯度模 偶极子 气候异常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建玲 李艳春 +3 位作者 穆建华 王素艳 王敏 田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0-699,共10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961 2009年99个气象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Hardley中心逐月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采用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考虑扣除ENSO(El Ni珘n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后,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961 2009年99个气象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Hardley中心逐月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采用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考虑扣除ENSO(El Ni珘n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后,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和热带印度洋SST之间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春季持续异常的热带印度洋海盆模与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主模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常超前1~2个季节的暖(冷)海盆模对应5月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少),并且这种显著关系存在年代际差异,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两者关系不显著,之后两者关系加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的影响可能是热带印度洋海盆模"电容器"效应的一种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海表面温度(sst) 海盆模 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
下载PDF
基于环流和海温的稻曲病指数长期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菁 徐敏 +1 位作者 徐经纬 任义方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9-665,共7页
稻曲病属于典型的"气象型"病害,为了提前预报出适宜稻曲病发生的气象等级与提供足够的防治准备时间,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原理,充分考虑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温对区域气象条件影响的滞后性,利用近40 a的江苏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大... 稻曲病属于典型的"气象型"病害,为了提前预报出适宜稻曲病发生的气象等级与提供足够的防治准备时间,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原理,充分考虑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温对区域气象条件影响的滞后性,利用近40 a的江苏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大气环流指数和海温资料,采用空间拓扑原理和最优相关普查等统计方法,挑选出了对综合稻曲病指数影响最显著的预报因子,并通过滑动平均和主成分识别等检验方法确保预报因子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最终分别建立了基于大气环流因子和基于海温因子的综合稻曲病指数长期预报模型。经过检验,两种模型的模拟效果均理想,能提前一个月预报出综合稻曲病指数以及对应的发病气象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指数 预报模型 海温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制动区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乐勤 刘锦涛 +1 位作者 梁成红 焦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制动区的不稳定流动特性,根据某抽水蓄能电站建立水力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其流动特征.采用SSTk-ω模型和SIMPLEC算法计算水轮机制动工况的内流场和外特性,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 为研究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制动区的不稳定流动特性,根据某抽水蓄能电站建立水力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其流动特征.采用SSTk-ω模型和SIMPLEC算法计算水轮机制动工况的内流场和外特性,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水泵水轮机在水轮机制动工况随流量的变化水头变化不大,在力矩为0时的水头最低;导叶开度越大,进入制动区时所需的转速越高,且流量越大,可以通过调节导叶开度防止水泵水轮机进入制动区;导叶工作开度下力矩为0时的流场不存在涡结构,随着流量的减小,在叶片和活动导叶的进口以及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之间出现大量的回流涡,并且呈现出类周期性分布特征;转轮中的回流涡是由于前倾式叶片的倾角较大产生的,导叶中的回流涡是由于流体流动方向与导叶叶片的冲角引起的.以上结论可为水泵水轮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制动工况 数值模拟 sst k-ω模型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莉 毛欣 张文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利用美国NOAA海表温度资料,重点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EOF第二模态Victoria模态(VM)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研究发现,VM和ENSO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较弱,而在年际尺度上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两者同期为负相关,VM超前1 a为正相关。然... 利用美国NOAA海表温度资料,重点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EOF第二模态Victoria模态(VM)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研究发现,VM和ENSO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较弱,而在年际尺度上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两者同期为负相关,VM超前1 a为正相关。然而,正负VM事件与ENSO冷暖位相在年际尺度上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正VM事件与同年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较弱,但次年常有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相比较而言,负VM事件在同年一般都有厄尔尼诺事件伴随发生,而与次年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没有显著联系,且很少有ENSO事件发生。由此可见,正VM事件对次年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似乎有促进作用,可作为ENSO前期预报因子之一,而负VM事件不能作为ENSO的前期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Victoria模态 ENSO 非对称性
下载PDF
P-Q模式固态变压器的工作特性分析及实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明锐 徐而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71,共7页
将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和管理(FREEDM)环网中固态变压器(SST)的工作模式分为VS模式和P-Q模式。根据FREEDM环网的运行要求,提出P-Q模式SST的配置原则和各环节的工作特性要求,输入级采用输出电流前馈控制降低SST直流侧电压的波动,输出级采... 将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和管理(FREEDM)环网中固态变压器(SST)的工作模式分为VS模式和P-Q模式。根据FREEDM环网的运行要求,提出P-Q模式SST的配置原则和各环节的工作特性要求,输入级采用输出电流前馈控制降低SST直流侧电压的波动,输出级采用滤波电感电流反馈控制提高负载抗扰动性。所设计的SST在负载功率因数改变、容量突变和分布式电源切换等特殊运行工况下,均能保持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稳定,且保持输入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各级电压、电流都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此外,SST还具有抗击负载扰动的良好性能,满足FREEDM环网对P-Q模式下SST的整体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变压器 变压器 P-Q模式 稳定 功率因数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下载PDF
南海海面温度与Nio/DMI指数年际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海英 方国洪 +3 位作者 乔方利 王永刚 魏泽勋 王新怡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7,共8页
利用NCEP的Reynolds最优插值海面温度产品(1981年12月-2004年10月),对南海海表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El Ni^no指数(Ni^no1+2,Ni^no3.4,Ni^no5和Ni^no6指数)以及印度洋的偶极子指数(DMI)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海面温度(SST... 利用NCEP的Reynolds最优插值海面温度产品(1981年12月-2004年10月),对南海海表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El Ni^no指数(Ni^no1+2,Ni^no3.4,Ni^no5和Ni^no6指数)以及印度洋的偶极子指数(DMI)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变异与Ni^no1+2指数的变异相关性较强,南海海表温度场平均滞后Ni^no1+2指数4.77个月时,二者相关达到最大,平均为0.60;Ni^no3.4指数次之,南海海洋表层温度距平(SSTA)平均滞后Ni^no3.4指数6.67个月时,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49。南海海表温度场对应的伴随形态进一步表明,南海随Ni^no1+2,Ni^no3.4指数出现正异常并有增暖现象,其中南海SST异常随Ni^no1+2指数变化的强度更大。并且几乎整个南海区域均超过95%的置信水平,当Ni^no1+2达到1个标准差(即异常增暖1.04℃),南海平均增暖幅度为0.16℃,越南东南外海和南海16°N以北区域SSTA增幅最大为0.20℃。表征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场的Ni^no5和Ni^no6指数对ENSO现象的响应与南海表层温度场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还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的相关性不强,相关性仅体现在南海的卡里曼丹岛西南角的局部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面温度(sst) Nino指数 偶极子指数(DMI) 年际变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对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机制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志清 范可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0,共10页
利用ECHAM5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从冬至夏的演变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机制。观测资料研究表明:对于正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春、夏季热带印度洋和澳大利亚以西洋面(东极子)均为水汽的异常... 利用ECHAM5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从冬至夏的演变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机制。观测资料研究表明:对于正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春、夏季热带印度洋和澳大利亚以西洋面(东极子)均为水汽的异常源区,向马达加斯加以东南洋面(西极子)及印度洋邻近大陆提供水汽。夏季,印度洋地区南极涛动、马斯克林高压加强;而印度季风低压和南亚高压均减弱,对应于印度夏季风减弱。夏季印度洋地区正压性的纬向风异常经向遥相关使热带印度洋地区出现西风异常,导致海洋性大陆地区对流活动减弱,而菲律宾海地区对流活动加强,进而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北。对于负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则反之。模式结果基本支持了已有的观测资料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异常 年际变率模态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经向大气遥相关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固态变压器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模式切换与功率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慧 丁峰 +3 位作者 任林涛 肖杨婷 汪飞 施天灵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为实现高压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系统集成与优化,固态变压器(solid-state transformer, SST)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较少考虑线路或通信故障条件下系统运行模式的协调控制以及即插即用单元的功率优化分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ST的有... 为实现高压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系统集成与优化,固态变压器(solid-state transformer, SST)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较少考虑线路或通信故障条件下系统运行模式的协调控制以及即插即用单元的功率优化分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ST的有源配电网自适应模式切换与功率管理策略。首先,基于SST的系统架构实现高压并网、微网互联、微网孤岛的平滑模式切换,保证母线电压稳定在额定值附近。同时,采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和改进下垂控制,根据运行成本、储能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实现经济均衡的功率分配。最后,基于RT-LAB实时仿真平台验证所提模式切换与功率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变压器 有源配电网 模式切换 功率管理 一致性算法 下垂控制
下载PDF
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及其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明珠 丁一汇 +1 位作者 李维京 毛恒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分析了印度洋SST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对亚洲夏季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主要特征为整个海盆一致的增温趋势,主要具有准3 a和准11 a周期,在1976/1977年和1997/1998年分别具有两次年代际显著增温。印度洋SST主模态... 分析了印度洋SST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对亚洲夏季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主要特征为整个海盆一致的增温趋势,主要具有准3 a和准11 a周期,在1976/1977年和1997/1998年分别具有两次年代际显著增温。印度洋SST主模态与中国雨区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关系,其增温趋势与华北、东北南部、华南东部和西南西部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降水增多具有很好的关系,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变化趋势对亚洲夏季季风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在高空,使南亚高压、高原南侧的高空东风以及从南海、东南亚至西南印度洋的高空越赤道气流减弱,但增强10°—20°N、40°—110°E的北风;在中层,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在低层,增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但却削弱印度夏季季风低层环流,并且在加强东亚地区的低层南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的同时减弱华北地区的低层西南风;地面,使亚洲大陆的气压升高;与对流层整层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的相关分布与低层环流的相似。因此,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上升趋势是亚洲夏季季风趋于减弱和中国雨带南移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sst主模态 中国夏季降水 亚洲夏季季风 水汽输送
下载PDF
TYCO泰科PB840呼吸机的构成及维修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庆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呼吸机是利用机械通气实施人工呼吸气体的机械装置,其功能是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是生命支持的急救、抢救设备。在医院主要用于急救转运、复苏室、急诊科、儿科ICU及成人ICU等科室。该设备主要故障集中在气路和电路两部分,日常维护保养... 呼吸机是利用机械通气实施人工呼吸气体的机械装置,其功能是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是生命支持的急救、抢救设备。在医院主要用于急救转运、复苏室、急诊科、儿科ICU及成人ICU等科室。该设备主要故障集中在气路和电路两部分,日常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是保障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界面 呼吸输送系统 维修模式 快速自检
下载PDF
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静 严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究团队生活技能训练(SST)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院外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自我接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2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 目的探究团队生活技能训练(SST)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院外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自我接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2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团队SST模式干预。比较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自我接纳度、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中自信、坚韧、乐观及总分均提高(P<0.05),杨氏躁狂量表(YMR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融合问卷(CFQ)评分均降低(P<0.05),自我接纳问卷(SAQ)评分中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及SAQ总分均升高(P<0.0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各指标评分均下降(P<0.05),且干预后各量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SST模式护理可有效提高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不良情绪及认知融合,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度及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sst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弹性 自我接纳度
下载PDF
某滑行艇模型瞬态水动力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淑玲 周丹枫 张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670,共5页
针对滑行艇瞬态水动力特性的预报问题,采用基于全六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动网格技术求解粘性雷诺平均方程的FINE/Marine商用软件,使用自由液面捕捉法,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1.18 m滑行艇在不同航速下的水动力特性,其中... 针对滑行艇瞬态水动力特性的预报问题,采用基于全六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动网格技术求解粘性雷诺平均方程的FINE/Marine商用软件,使用自由液面捕捉法,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1.18 m滑行艇在不同航速下的水动力特性,其中自由液面捕捉采用BRICS离散格式.通过与已有的船模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文中的模拟方法可以很好预报船舶水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行艇 水动力特性 FINE/Marine 自由液面捕捉法 sst k-ω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