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日疟原虫孢子期SSUrRNA基因扩增、鉴定及其诊断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高世同 张仁利 +3 位作者 黄晓燕 耿艺介 黄达娜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体外扩增、克隆间日疟原虫孢子期SSUrRNA编码基因特异性片段,分析其分子特征,评价其核酸诊断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间日疟原虫基因库相关核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间日疟患者血样DNA提取物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 目的体外扩增、克隆间日疟原虫孢子期SSUrRNA编码基因特异性片段,分析其分子特征,评价其核酸诊断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间日疟原虫基因库相关核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间日疟患者血样DNA提取物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分析其序列特征;以SSUrDNA为靶基因,建立间日疟PCR诊断方法,并以镜检法为标准评价其用于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效果。结果从间日疟患者血样中扩增的SSUrDNA片段大小约为267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核酸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的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含有267个核苷酸,与间日疟原虫Sal1株孢子期SSUrRNA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9·3%,其中第220位为插入了1个碱基“T”,243位碱基由“G”取代了“T”。将纯化的含有SSUrRNA靶基因的重组质粒以正常人血液核酸提取液倍比稀释成浓度梯度作模板,PCR扩增结果显示检测灵敏度至少达102copy/μl;特异性检验显示仅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扩增出约267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而恶性疟原虫、弓形虫、血吸虫、肝吸虫感染患者血样及正常人血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以镜检法为参照标准,PCR敏感性为100%(102/102),特异性为100%(76/76)。结论所扩增克隆的间日疟原虫孢子期SSUrDNA片段序列具有种特异性且相对稳定,不同地理株间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其为靶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ssurrna基因 序列分析 诊断
下载PDF
九种微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基因拷贝数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见杨 黄可威 +1 位作者 赵昀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以已克隆测序的家蚕微孢子虫 (镇江株 ,Nosemabombyci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编码基因(12 0 5bp)为模板 ,用随机引物合成法标记的探针 ,在与 9种微孢子虫及家蚕基因组DNA的 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产物的Southern杂交图谱中 ,9... 以已克隆测序的家蚕微孢子虫 (镇江株 ,Nosemabombyci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编码基因(12 0 5bp)为模板 ,用随机引物合成法标记的探针 ,在与 9种微孢子虫及家蚕基因组DNA的 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产物的Southern杂交图谱中 ,9种微孢子虫基因组DNA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极为相似 ,而与家蚕基因组DNA的任何一种酶的酶切产物均无杂交信号 ,表明微孢子虫和家蚕的SSUrRNA基因同源性很低或没有同源性。同时还证实了已克隆的SSUrRNA基因来源于微孢子虫基因组DNA ,不是从家蚕基因组DNA扩增而来。在酶解较为完全的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中 ,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中SSUrRNA基因的拷贝数至少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ssurrna基因 拷贝数 核糖体小亚单位RNA 基因克隆 家蚕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世同 吴少庭 +3 位作者 张仁利 杨立新 曾劲峰 蔡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恶性疟原虫SSUrDNA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UC19m-T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子,并导入大肠杆菌JM101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并采用ExPASy Proteomicstools软件分析。 结果 恶性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31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作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测定的SSUrDNA插入片段核酸序列与巴西恶性疟原虫IMTM/7G8相同基因序列对比,未发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去,同源性为99.3%;第353位碱基由C取代了G,第371位碱基由T取代了c,其余序列相同。 结论 成功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该序列在不同恶性疟原虫虫株间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红内期 编码基因 RNA 阳性克隆 DNA 基因序列 碱基 片段 酶切
下载PDF
PCR扩增特定SSUrRNA片段检测疟原虫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少海 郭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64-65,共2页
众所周知,疟疾的诊断迄今为止仍主要依靠血片镜检,该方法虽然简便、经济、适于基层;但费时费力,易于漏检,特别对低原虫血症者,漏检率高,不利于快速诊断和大批标本检测,临床应用受到许多限制.
关键词 PCR扩增 ssurrna片段 检测 疟原虫 疟疾 诊断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及诊断应用
5
作者 高世同 龙彩虹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克隆测序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应用。方法: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用P...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克隆测序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应用。方法: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用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以SSUrDNA为靶基因,PCR诊断间日疟,双盲法检测40份血样(28份镜检阳性的血样,12份健康血)。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I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1个碱基C;以SSUrDNA为靶基因,双盲法检测镜检阳性及健康人血样,结果完全正确。结论:所克隆的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以其为靶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间日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日疟原虫 红内期 ssurrna 基因片段 扩增 测序 诊断 基因克隆 疟疾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 bombycis)小亚基核糖体RNA全基因的克隆及其二级结构的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见杨 黄可威 陆长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全序列共 12 33bp。用RnaViz、Forcon、DCSE等生物软件构建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 ,与其它微孢子虫及真核生物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相比 ,该二级结构缺乏螺旋 10、E10 1、 11、 18、E2 3 n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 SSP-PCR 小亚基核糖体RNA ssurrna 全基因 二级结构 螺旋
下载PDF
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文锋 李继莲 +3 位作者 SCHMID-HEMPEL Paul 吴杰 彭文君 安建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微孢子虫 ssurrna 感染
下载PDF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恶性疟原虫及混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诸欣平 刘强 +3 位作者 周蕾 姜洪杰 牛春 陈沛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定片...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利用该系统诊断云南及海南疟疾患者血样,并随机选取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模板均扩增出长度为205bp的特定基因片段,经T-载体克隆测序与恶性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符合。该系统特异性强,除恶性疟原虫外,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正常人血DNA样本及空白对照均无此扩增带出现。该系统检测原虫的敏感度为1.5个原虫/μl,大大高于常规镜检。61份P.f.镜检阳性标本在进行PCR检测时亦均呈阳性,同时联合应用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的检测系统,发现61例恶性疟病人中23例是P.f.和P.v.混合感染。该检测系统具有特异、敏感、稳定、简便的特点,对疟疾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ssurrna PCR 混合感染 诊断 疟疾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晓玲 李明 +2 位作者 徐伟文 毕惠祥 程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鉴定后 ,作为阳性模板 ,用于标准曲线的判定和样品检测。结果 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 ,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 ,12 7份疟区血样和 30份正常血样的检测 ,显示此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定量检测结果与镜检感染率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PCR 间日疟原虫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疟疾
下载PDF
杜氏利什曼原虫SSU r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建平 胡孝素 杨文天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我们采用引物R222和R333建立杜氏利什曼原虫SSUr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采用SiO2-高盐吸附法同时抽提杜氏利什曼原虫RNA和DNA,分别用PCR和RT-PCR进行扩增,结果显示以RNA为检... 我们采用引物R222和R333建立杜氏利什曼原虫SSUr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采用SiO2-高盐吸附法同时抽提杜氏利什曼原虫RNA和DNA,分别用PCR和RT-PCR进行扩增,结果显示以RNA为检测对象的RT-PCR肉眼可见区带的检测水平较LJDNA为检测对象的PCR扩增高100倍,可见RT-PCR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skman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ssurrna RT-PCR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猪贾第虫PCR检测及阳性株的分子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追 贾昌泽 +4 位作者 黄佳敏 任琦 刘欣超 顾有方 李文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贾第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性,从安徽省多地共采集500份新鲜猪粪样,提取基因组DNA,首先采用基于蓝氏贾第虫SSUrRNA基因套式PCR对所有粪便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样本分别基于贾第虫TPI和GDH基因的PCR扩增,然后对获...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贾第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性,从安徽省多地共采集500份新鲜猪粪样,提取基因组DNA,首先采用基于蓝氏贾第虫SSUrRNA基因套式PCR对所有粪便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样本分别基于贾第虫TPI和GDH基因的PCR扩增,然后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贾第虫的聚集体。结果显示,500份猪粪便样品中,SSUrRNA基因套式PCR仅在利辛猪场检测出1例贾第虫阳性样本,猪贾第虫阳性率为0.20%。TPI和GDH基因的测序分析显示该贾第虫基因型为聚集体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氏贾第虫 小亚基核糖体rRNA基因 磷酸丙糖异构酶 谷氨酸脱氢酶
下载PDF
小亚单位核糖体RNA编码区序列在微孢子虫分类上的应用
12
作者 Norma.J.Pieniazck 刘吉平 《广东蚕业》 1997年第4期65-66,共2页
近期,微孢子虫分类法正随着分子分类学的应用,主要是核糖体RNA组序列的应用而发展。现行的分类方法没有任何一种能象核糖体RNA的亲缘关系分析方法一样准确而又具有进化论观点。家蚕微孢子虫属Nosema
关键词 微孢子虫亚门 微孢子虫种(Microsporidia) 微孢子虫属(Nosema) 桑蚕微孢子虫(N.bombycis) 粉纹夜蛾微孢子虫(N.trichopluseae) Nosematiclae PCR 小亚单位核糖体RNA(ssurrna) 分类学
下载PDF
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比较
13
作者 高世同 黄达娜 +4 位作者 张荣锦 耿艺介 张仁利 李晓恒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红内期SSU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收集深圳、海南、湖北和河南四地间日疟患者血样5份(其中海南2份),并提取核酸DNA,采用PCR从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分别... 目的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红内期SSU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收集深圳、海南、湖北和河南四地间日疟患者血样5份(其中海南2份),并提取核酸DNA,采用PCR从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分别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采用BLAST和MEGA4软件分析序列相互关系特征。结果 5株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约为998bp;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SUrRNA基因片段均含有998个核苷酸,不同地理株间SSUrRNA基因序列有9个位点存在变异的可能,两两比对的同源性均高于99.5%,其中河南与湖北株序列的同源性为100.0%;与GenBank中报道的国外6株间日疟原虫相同序列作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国内5株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与Sal 1株遗传距离小,亲缘关系接近。结论测定的国内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相对保守,其间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地理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ssurrna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间日疟原虫海南株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14
作者 黄达娜 高世同 +4 位作者 张仁利 张荣锦 耿艺介 李晓恒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海南间日疟患者血样DNA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海南间日疟患者血样DNA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软件分析其特征。结果 PCR扩增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异性片段大小约为998 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核酸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的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含有998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的间日疟原虫Sal 1株、Pv2008/TR/DEL株及El Salvador株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同源性均大于99%。结论成功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相对稳定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ssurrna编码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Molecular data suggests the ciliate Mesodinium(Protista: Ciliophora) might represent an undescribed taxon at class level 被引量:1
15
作者 Xiao Chen Hong-Gang Ma +1 位作者 Khaled A.S. Al-Rasheid Miao Miao 《Zoological Systematics》 CSCD 2015年第1期31-40,共10页
The well-known ciliate, Mesodinium Stein, 1863,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rine microbial food webs and is related to the "red tides". However, it is possibly one of the most confusing ciliate taxa in terms of its ... The well-known ciliate, Mesodinium Stein, 1863,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rine microbial food webs and is related to the "red tides". However, it is possibly one of the most confusing ciliate taxa in terms of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either the morphological or the molecular data excluded it from all the other known assemblages or groups. In the current work, the sequences of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 rRNA) genes for all isolates available are analysed 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patterns of related group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Mesodiniurn invariably represents a completely separated and isolated clade positioned between two subphyla of ciliates with very deep branch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y should be a primitive or ancestral group for the subphylum Intramacronucleata; (2)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SSU rRNA of Mesodinium species is unusual in that, whil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V4 in Mesodinium sp. has the deletions common to all litostome ciliates, it has more extensive deletions in helix E23_8 and a longer helix E23_1; (3) combining the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 we suggest establishing Mesodiniea el. nov., including the order Mesodiniida Grain, 1994, belonging to the subphylum Intramacronucle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LIOPHORA Mesodinium phylogenetic analysis secondary structure ssurrna.
原文传递
从梨花迁粉蝶中所得微孢子虫的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丽金 陈世良 +2 位作者 马振刚 许金山 周泽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7,共6页
从中国云南省野外采集的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中分离得到一株疑似微孢子虫,对该分离株的核糖体SSUr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和α-tubuli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属于Nos... 从中国云南省野外采集的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中分离得到一株疑似微孢子虫,对该分离株的核糖体SSUr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和α-tubuli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属于Nosema属的一种微孢子虫,命名为Nosema sp.CP。通过对SSUrRNA系统进化分析发现,Nosema sp.CP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斜纹夜蛾微孢子虫(Nosema spodopterae)的亲缘关系相对于菜粉蝶微孢子虫Nosema sp.MPr更加接近。通过对α-tubulin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osema sp.CP与N.bombycis聚在一支上,进一步证实了它们的紧密关系。因此,本研究首次在粉蝶科(Pieridae)的梨花迁粉蝶中分离得到的Nosema属微孢子虫是与家蚕微孢子虫非常近源的一类微孢子虫,并暗示了粉蝶科昆虫感染的微孢子虫具有潜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梨花迁粉蝶 系统进化分析 ssurrna α-tubulin基因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向阳 孙菲 李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27-128,F0003,共3页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我国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疟疾的快速检测和分型,在低密度疟原虫感染水平的检测更为敏感。荧光探针法是利用探针与靶序列特异杂交来指示扩增产物的增加,...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我国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疟疾的快速检测和分型,在低密度疟原虫感染水平的检测更为敏感。荧光探针法是利用探针与靶序列特异杂交来指示扩增产物的增加,特异性高,但试剂价格昂贵,而且对样本处理有特殊要求。荧光染料法是利用它结合到双链DNA发射荧光信号指示扩增产物的增加,简便易行,相对便宜,但是不能用于多重检测。随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标本处理、标记技术等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并在疟原虫耐药性监测方面有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 R 疟疾 ssurrna
原文传递
长春地区兔的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邰利鑫 林永超 +4 位作者 宫鹏涛 李建华 王一凡 李巍 张西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为了对长春地区家兔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试验针对隐孢子虫基因中核糖体小亚基RNA(SSUrRNA)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检测家兔的隐孢子虫的巢式PCR方法,并对长春不同地区3个兔场149份家兔粪便样... 为了对长春地区家兔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试验针对隐孢子虫基因中核糖体小亚基RNA(SSUrRNA)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检测家兔的隐孢子虫的巢式PCR方法,并对长春不同地区3个兔场149份家兔粪便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兔隐孢子虫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出了大小为1 325 bp和830 bp的目的片段,利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出8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37%,其中1份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7份为兔隐孢子虫(C.cuniculus)。说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适合于临床应用,同时发现长春地区兔隐孢子虫感染存在人兽共患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urrna基因 PCR扩增 微小隐孢子虫 兔隐孢子虫 巢式PCR
原文传递
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纤毛虫的进化关系:小核糖体rRNA基因信息支持建立新亚目Pseudoamphisiellinasubord.nov.
19
作者 苗苗 邵晨 +1 位作者 陈旭淼 宋微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0-668,共9页
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是旋唇纲(Sprirotrichea)纤毛虫中系统进化地位长期存疑的两大类纤毛虫,前者经常被认为与游仆类相关,后者通常被归入腹毛类.本文分析了Discocephalus,Leptoamphisiella和Paradiscocephalus3属纤毛虫及2种Pseudoamphis... 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是旋唇纲(Sprirotrichea)纤毛虫中系统进化地位长期存疑的两大类纤毛虫,前者经常被认为与游仆类相关,后者通常被归入腹毛类.本文分析了Discocephalus,Leptoamphisiella和Paradiscocephalus3属纤毛虫及2种Pseudoamphisiella的SSUrRNA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选取游仆亚纲(Hypotrichia)、寡毛亚纲(Oligotridria)、散毛亚纲(Choreotrichia)、排毛亚纲(Stichotrichia)下属56种纤毛虫的SSUrRNA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4种方法构建系统关系树.分析结果表明,盘头类与伪小双虫类均为单源发生,且表现出较近的系统关系;两类纤毛虫应为排毛亚纲和游仆亚纲的边缘类群,不支持Lynn将其作为游仆类姐妹群的安排.结合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资料,本研究结论如下:两类纤毛虫代表旋唇纲下的目级阶元,即盘头目(Discocephalida Wicklow,1982),下辖2个亚目Discocephalina和Pseudoamphisiellinan.subord..新亚目Pseudoamphisiellina特征如下:(1)具有两列明显分离的中腹棘毛列,以尾柱类模式发生;(2)无迁移棘毛,此结构在其他所有典型的尾柱类中,来源于最后一列额腹横棘毛原基;(3)多根尾棘毛,来自于每列背触毛原基;(4)右缘棘毛为特殊的独立发生;(5)周丛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Pseudoamphisiellina亚目 新亚目 系统学 ssurrn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