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1
作者 吴鹏 严宁 +3 位作者 马娟 王墨函 贾绍斌 马学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23,共9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412例,其中合并CR的91例患者为CR组,5321例未合并CR患者为非CR组。运用LASSO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并建立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休克指数、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前壁心肌梗死、24 h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4 h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急诊PCI共13个变量为CR的风险因素(P<0.05)。把筛选出的13个风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Killip分级、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白细胞计数、未行急诊PCI、24 h内未服用ACEI/ARB药物是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依据上述6个风险变量建立急性STEMI合并CR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27~0.961)、0.947(95%CI:0.927~0.959),灵敏度分别为0.957、0.904,特异度分别为0.858、0.87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偏差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122),说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00~0.40之间,临床净获益最高,说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能,能有效预测急性STEMI合并CR的发生概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以期降低C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风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ra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6
2
作者 Richard A Brogan Christopher J Malkin +3 位作者 Philip D Batin Alexander D Simms James M McLenachan Christopher P Gal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8期865-872,共8页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esenting with ST elevation are usually treated with emergency reperfusion/revascularisation therapy. In contrast current evidence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recommend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n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esenting with ST elevation are usually treated with emergency reperfusion/revascularisation therapy. In contrast current evidence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recommend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 with the decision on revascularisation dependent on perceived clinical risk.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EMI has no recommendation. Statistical risk scoring techniques in NSTEMI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mprove outcomes however their uptake has been poor perhaps due to questions over their discrimination and concern for application to individuals who may not have been adequately represented in clinical trials. STEMI is perceived to carry sufficient risk to warrant emergency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 even if this results in a delay to reperfusion with immediate thrombolysis. Immediate thrombolysis may be as effective in patients presenting early, or at low risk, but physicians are poor at assessing clinical and procedural risks and currently are not required to consider this. Inadequate data on risk stratification in STEMI inhibits the option of immediate fibrinolysis, which may be cost-effective. Currently the mode of reperfusion for STEMI defaults to emergenc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gnoring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is review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risk scores and evidence bas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EMI patients. The requirements for an ideal STEMI risk sco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stRATIFICA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ARM risk SCORES
下载PDF
Clinical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STEMI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3
作者 Ashraf Safiya Manzil Venkatesh Radhakrishnan Jithu Sam Ra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5年第10期753-758,共6页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and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India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and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India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is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and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Th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study center from Dec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2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Study popul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I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 age ≤ 40 years, Group-II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 age between 41 - 60 years and Group-III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 age > 60 years. 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study was occurrence of major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which were a composite of death, reinfarct, repea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ajor bleeding and 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t 30-day follow-up.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mong study population, 10 (5%) patients constituted Group-I, 96 (48%) patients constituted Group-II and 94 (47%) patients constituted Group-III. Diabetes (0% vs. 35.4% vs. 43.6%) and hypertension (10% vs. 35.4% vs. 44.7%) were more prevalent in Group-III as compared to Group-II and Group-I. The prevalence of single vessel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I compared to Group-II and Group-III (80% vs. 41.66% vs. 17%). At 30-day clinical follow-up, the rate of occurrence of major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in Group-I, Group-II and Group-III is 0%, 2% and 5.4%, respectively. The young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had lower incidences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compared with elderly patients. The young age group had more favorable in-hospital and 30-day clinic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 Clinical Outcomes EPIDEMIOLOGICAL stud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下载PDF
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涛 陈晓杰 +4 位作者 梁春玲 张然 杨玉红 黄超联 杨大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273例,以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据此建立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73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15%(5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25±3.91)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QRS波群时限(HR=1.043,95%CI 1.025~1.061,P<0.001)、存在Q波(HR=2.078,95%CI 1.148~3.762,P=0.016)、存在碎裂QRS波群(HR=1.955,95%CI 1.121~3.409,P=0.018)、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HR=2.728,95%CI 1.409~5.282,P=0.003)、胸前导联累积R波幅度总和(HR=0.973,95%CI 0.955~0.992,P=0.005)、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S波+Q波)振幅总和比值[R/(Q+S)](HR=0.291,95%CI 0.118~0.715,P=0.007)为预测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MACE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AUC为0.722。结论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PCI治疗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评分模型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治疗STEMI患者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阿卜杜如苏力·喀迪尔 李杰 王钊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24-630,共7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标准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为PCI术后早期新药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标准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为PCI术后早期新药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将以SGLT-2抑制剂联合标准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92例予以标准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以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研究组治疗后B型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LVEF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分别为15.4%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服用SGLT-2抑制剂的标准治疗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比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高1.235倍[HR(95%CI)=2.235(1.094~4.563),P <0.05]。结论 SGLT-2抑制剂联合标准治疗能降低STEMI PCI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再住院风险
下载PDF
基于GRACE风险评分模型的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的构建
6
作者 吕晓春 权耀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780-2784,共5页
目的基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风险评分模型构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为临床NSTE-ACS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资... 目的基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风险评分模型构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为临床NSTE-ACS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有关NSTE-ACS分级护理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并召集专家开展小组讨论,构建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草案。运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对项目进行筛选,最终确定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结果函询了15名专家,第1轮有效回复率为100.00%,第2轮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2轮函询后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12~0.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要性赋值为4.11~5.00分,最终形成基于GRACE风险评分模型的分级护理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GRACE风险评分模型 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分级护理
下载PDF
高原地区青年罹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赵文兴 童有福 +2 位作者 曹建东 贾蕾 胡婷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青年罹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对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年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STEMI观察情况分为观察组(60例)和正常组(60例),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卡钳值为0.1),以1∶...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青年罹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对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年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STEMI观察情况分为观察组(60例)和正常组(60例),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卡钳值为0.1),以1∶1匹配观察组及正常组,平衡两组间的混杂偏倚,收集并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青年罹患STEMI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受试者相比,观察组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总胆固醇(TC)≥5.2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0 mmol/L、直接胆红素(DB)≥6.8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的人数更多(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TC≥5.20 mmol/L、LDL-C≥3.40 mmol/L、DB≥6.8μmol/L、hs-CRP≥10 mg/L水平是影响高原地区青年群体患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的青年人群中,糖尿病、吸烟史、TC、LDL-C、DB以及hs-CRP水平是罹患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进行预防措施,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对降低STEMI患病风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原地区 青年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辛雅雅 马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312-2316,共5页
目的评估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anad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ACS)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 目的评估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anad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ACS)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共计121例,其中男8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岁。依照是否合并无复流/慢血流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无复流/慢血流组患者年龄、男性占比、吸烟率、血肌酐水平以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C-ACS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增长、GRACE评分升高、C-ACS风险评分升高、男性、吸烟均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C-ACS风险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5.3%,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6.3%,AUC为0.844;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特异度和AUC高于单一指标。结论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具有更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无复流或慢血流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于爽 杨国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行PCI术治疗的13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住院期间HF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Log...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行PCI术治疗的13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住院期间HF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132例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中,36例(27.27%)住院期间发生HF(HF组),96例(72.73%)未发生HF(非HF组);HF组年龄≥65岁、心肌总缺血时间(TTT)≥300 min、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造影剂使用量≥200 ml占比较非HF组更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938)、TTT≥300 min(OR=2.392)、多支病变(OR=3.478)、合并高血压(OR=1.785)、合并糖尿病(OR=2.517)、LVEF<50%(OR=3.792)、造影剂使用量≥200 ml(OR=2.946)是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年龄≥65岁、TTT≥300 min、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LVEF<50%、造影剂使用量≥200 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814、0.837、0.652、0.704、0.893、0.758(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TTT≥300 min、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LVEF<50%、造影剂使用量≥200 ml等,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艳玲 李敏 +2 位作者 江慧琳 林珮仪 陈晓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17-38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 0、2.552 0和0.960 8(P〈0.05)。结论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B型利钠肽联合TIMI危险积分对STE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预警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睿 杨蕊 +4 位作者 杜建霖 邓松柏 王喜春 夏爽 佘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远期死亡率预警价值。...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远期死亡率预警价值。方法:345例STEMI患者在首发胸痛24h内采血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TIMI风险积分评定。对纳入病例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性死亡,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和非心血管病死亡。结果:平均随访(314±208)d,死亡率为(69人)20.0%。远期死亡率与高TIMI积分密切相关(P<0.001)。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远期死亡率增加相关(中位数[全距]ng/L,存活者447.5[8~2854]vs死亡者986.0[31~4986],P<0.001)。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发病24h内血浆BNP水平升高和TIMI危险积分均为预测远期死亡风险升高的独立可靠指标(BNP,2.608[95%CI,1.840~3.696],P<0.001;TIMI危险积分,1.227[95%CI,1.138~1.323],P<0.001)。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为BNP低于中位数者较高于中位数者远期预后明显较佳(P<0.001)。远期生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a curve,AUC)BNP为0.797(P<0.001),而TlMI危险积分0.780(P<0.001),TIMI积分联合BNP可以提高预测死亡率的价值(AUC,0.853,P<0.001)。结论:发病24h内测定BNP水平和TIMI危险积分评定能可靠的预测STE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两者联合能提高其预测远期死亡风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TIMI危险积分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远期死亡率 危险分层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廖祁伟 光雪峰 +3 位作者 景舒南 李汝红 赖碁 付娟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1-95,11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8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为分组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8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为分组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血压(OR=6.314)、C-TnI(OR=12.932)、BNP(OR=3.52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OR=17.241)、冠脉多支血管病变(OR=5.039)、前降支病变(OR=9.955)、左室射血分数(OR=10.022)、室性心律失常(OR=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心率、心肌酶(CK-MB)、心肌标志物(C-Tn)I、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史、房颤、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对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采取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恒 杨承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病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根据发病时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2种。由于非ST段抬高ACS(NSTE-ACS)冠脉存在严重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病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根据发病时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2种。由于非ST段抬高ACS(NSTE-ACS)冠脉存在严重狭窄,且心电图改变常常为一过性或短暂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或"伪正常化",导致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或漏诊。而对NSTE-AC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尽早筛查出高危患者。因此,本文主要对NSTE-ACS早期风险评估、出院前风险评估及现有危险分层做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所处的危险程度,指导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风险评估 危险分层
下载PDF
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康 张书宁 +2 位作者 葛雷 钱菊英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 目的探讨年龄≤40岁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岁且≤59岁组),老年组(≥60岁)。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PCI治疗情况,并随访患者12个月的预后。结果接受直接PCI的青年STEMI患者占所有STEMI患者的2.2%。青年组的男性构成比最高(95.0%);青年组的吸烟构成比为85.0%,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4.8%(P<0.05);青年组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构成比也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青年组单支病变构成比为65.0%,显著高于中年组的24.8%和老年组的20.6%(P值均<0.05);罪犯血管以左前降支最为多见,在青年组达到70.0%,显著高于中年组的57.5%和老年组的45.1%(P值均<0.05)。3组间PCI治疗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年组在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时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虽然3组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12个月时青年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与老年患者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心脏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等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史云桃 蒋廷波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134-21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08±10.19)岁vs.(61.09±14.79)岁],女性比例(28.9%vs.13.2%),白蛋白[(37.36±4.61)×109L^(-1)vs.(39.49±4.29)×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μmol·L^(-1)vs.78.0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57 g·L^(-1)vs.6.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4%vs.6.6%)、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1(89.5%vs.74.1%)、病变支数[三支(23.7%vs.11.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9%vs.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 Hg vs.(124.92±18.83)/(75.66±12.25)mm Hg]、血红蛋白[(121.97±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314、1.152,P<0.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TIMI风险评分与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0
16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吴超 杨跃进 许海燕 严若华 吴元 乔树宾 王杨 李卫 孙毅 金辰 董秋婷 叶蕴青 张璇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9-534,共6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该研究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的STEMI患者17 886例。本研究对STEMI患者进行TIMI和GRACE两种风险评分计算,并且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7 886例STEMI患者中,76.5%(n=13 685)为男性;平均年龄(61.9±12.4)岁;住院天数中位值10.0天;住院死亡率为6.4%(n=1 153);4.3%(n=764)发生过院前心脏骤停;52.5%(n=9382)为前壁心肌梗死/左束支阻滞;53.4%(n=9 555)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的中位值为300.0 min,其中10.0%(n=1 782)接受了溶栓治疗,43.4%(n=7 763)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仅有0.1%(n=10)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模型计算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6(95%CI:0.7822~0.8090)和0.8096(95%CI:0.7963~0.8230)。结论: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基本相当,但由于纳入变量多,评分较为复杂,妨碍了这两种评分模型在临床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风险评分 GRACE风险评分 院内死亡率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洪亮 陈玉敬 肖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积分,并进行危险层次分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积分,并进行危险层次分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分析其与TIMI危险积分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呈正相关(r=0.71,P<0.05);随着TIMI危险积分评分值增加,患者血浆BNP水平亦逐渐升高,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增多(P<0.05)。结论TIMI危险评分与BNP水平呈正相关,并与NSTACS预后有关,能够对NSTE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 TIMI危险积分 脑钠尿肽
下载PDF
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霞 王艳 +1 位作者 李晶菁 沈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强急诊内科对于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辨别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2014年于我院急诊内科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有典... 目的分析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强急诊内科对于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辨别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2014年于我院急诊内科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有典型胸痛的心肌梗死患者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j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史、中风史和高龄是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23.10、7.03、4.44。结论糖尿病史、中风史和高龄患者更易于发生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 刘昶 +2 位作者 韩桢 郭杰 刘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白细胞计数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事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曼 朱俊 +3 位作者 谭慧琼 梁岩 章晏 刘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3-858,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等70余种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作用。结果中国地区共登记注册2294例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共有93例(4.2%)发生105例次脑卒中事件,8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年龄(67.6±9.6)岁,高于非脑卒中组(62.6±10.4)岁,差值5.0岁(P〈0.01,95%CI:2.837-7.138);入院时平均收缩压脑卒中组(147.4±25.2)mm Hg,高于非脑卒中组138.1±24.2mm Hg,差值为9.3mm Hg(P〈0.01,95%CI:4.276-14.346)。脑卒中组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脑卒中组总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RR=2.329,95%CI:1.343-4.041),就诊时胸痛持续存在(RR=1.957,95%CI:1.261-3.037),既往高血压史(RR=1.848,95%CI:1.153-2.963),出院后随访期间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RR=1.823,95%CI:1.122-2.960),年龄(RR=1.056,95%CI:1.031-1.081)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院前服用硝酸酯类药物(RR=0.537,95%CI:0.346-0.834),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RR=0.803,95%CI:0.665-0.969)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者病死率进一步增加,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既往脑卒中病史、就诊时胸痛仍持续、既往高血压病史、年龄等因素使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入院前、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卒中 危险因素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