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元 陈纪林 +5 位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V1~3导联ST段下降;Ⅱ组(n=12):V4~6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Ⅳ组(n=18):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75%、74%和28%,其前降支狭窄程度≥90%者Ⅱ组、Ⅲ组分别占22%、58%;Ⅰ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8%;Ⅳ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为28%,但其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V1~5导联)或广泛前壁(V1~6导联)及前侧壁(V4~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前者ST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则可能更多与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而V1~3导联ST段下降则考虑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下壁心肌梗死 胸前导联 st段下降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文丽 刘月霞 +3 位作者 张虹 胡欣 赵丽萍 史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08-2009,共2页
关键词 胸前导联st段下降 心肌梗死患者 冠状动脉闭塞 造影结果 心电图 急性 下壁 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郜玲 王晋丽 +3 位作者 马一鸣 郭艳 石亚君 陈韵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及运动后合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2014年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2095例患者中,选取99例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及运动后合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2014年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2095例患者中,选取99例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m V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根据CAG中病变最严重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分为4组:A组(无狭窄)12例,B组(0-50%)15例,C组(51%-75%)23例,D组(76%-100%)49例。对4组患者一般情况、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各项指标、静息心率、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METS值、运动时心电图ST段下降最大值、运动时ST段下降持续时间、运动后是否合并ST段下降、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4组患者一般情况、静息心律、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运动耐量(ME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好;4组患者心电图上斜性ST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合并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P=0.014,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141)。运动后出现心电图ST段下降多为水平型或下斜型(89.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判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恢复期 st段下降
下载PDF
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织春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st 下降 st段下降 临床意义 st下移 AVR导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对应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燕玲 石湘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对应导联ST段下降 (ST D) ,在发病后第 1、第 7天的变化 ,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 149例急性心肌梗塞 ,其中广泛前壁AMI(ⅠA)组伴ST D 2 1例 ,不伴ST D 19例 ,单纯前壁AMI(ⅠB...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对应导联ST段下降 (ST D) ,在发病后第 1、第 7天的变化 ,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 149例急性心肌梗塞 ,其中广泛前壁AMI(ⅠA)组伴ST D 2 1例 ,不伴ST D 19例 ,单纯前壁AMI(ⅠB)组伴ST D 9例 ,不伴ST D 37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AMI(ⅡA)组伴ST D 30例 ,不伴ST D 15例 ;单纯下壁AMI(ⅡB)组伴ST D 4例 ,不伴ST D 14例。结果 ⅠA ,ⅡA组伴ST D发生率明显高于ⅠB ,ⅡB组。在ⅠA ,ⅠB及ⅡB伴和不伴ST D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ⅡA组伴ST D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不伴ST D者 ,且有统计学意义 ,尤其是ST D 7d未恢复者。结论 前壁AMI(含广泛前壁、高侧壁 )伴对应导联ST D是“镜像”反应 ,下壁AMI(含正后、右室 )伴ST D非“镜像”反应 ,可能伴有前降支病变 ,并发症多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st段下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钱国权 韦凡平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前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成为STEMI的首选干预方式,急诊PCI作为最为直接、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快,能迅速挽救濒死... 目前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成为STEMI的首选干预方式,急诊PCI作为最为直接、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快,能迅速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CI 血浆脑钠肽 st段下降 早期心电图 PCI术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党立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7期143-143,158,共2页
目的比较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分为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和对照组(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各40例,分别将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与两... 目的比较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分为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和对照组(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各40例,分别将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与两组的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冠脉造影的多支病变(2支或2支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最高值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时,同时结合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前导联st段下降 冠脉造影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袁伟 张尚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9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是否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心功能分级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合并左前降支病变组与不合...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是否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心功能分级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合并左前降支病变组与不合并左前降支病变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心功能在Ⅱ~Ⅳ级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明显高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左前降支病变存在与否无关,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者相比心功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胸前导联st段下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对比分析 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 经统计学处理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
9
作者 魏妤 顼志敏 +2 位作者 崔亮 赵文淑 林向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研究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并行早期危险分层。方法:128名NSTEMI血病人根据入院时心电图(ECG)相邻2个导联伴或不伴ST段下降分为2组:ST段下降<1mm组(Ⅰ组)和ST段下降≥1mm组(Ⅱ组)... 目的:研究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并行早期危险分层。方法:128名NSTEMI血病人根据入院时心电图(ECG)相邻2个导联伴或不伴ST段下降分为2组:ST段下降<1mm组(Ⅰ组)和ST段下降≥1mm组(Ⅱ组),分析比较2组间各种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结果:在两组间病人基本临床特点中,Ⅱ组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及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互Ⅰ(cTNI)的峰值显著高于Ⅰ组[26168 vs 13/60;(19.6±15.4)vs(11.6±6.9),P<0.05];在CAG检查中,Ⅱ组病人中冠状动脉三支及友主干病变的比率显著高于Ⅰ组(26/44 vs 10/38,P<0.005);心动超声检查左室功能(LVEF)Ⅱ组显著低于 Ⅰ组[(51.9±10.5)vs(64.2±8.6),P<0.05]。结论:在NSTEMI病人中,ECG上伴有ST段下降3≥1mm,表明多合并有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存在有心肌广泛及严重缺血,致心功能下降,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 心肌梗死 st段下降 临床特点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左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文娟 张敬霞 万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AIMI患者51例 ,男33例 ,女18例 ,年龄35~84岁 ,平均 (64±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入院后3天内记录肌酸磷酸激...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AIMI患者51例 ,男33例 ,女18例 ,年龄35~84岁 ,平均 (64±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入院后3天内记录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峰值和入院后18导联心电图。依据有或无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分为ST段下降组(A组)和无ST段下降组 (B组 ) ,分析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CPK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的CPK峰值高低无差别(P>0.05)。比较心功能不全、总的心律失常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A组均高于B组 (P<0.05)。结论 :表明AIMI入院时心电图伴有前壁和/或侧壁导联ST段下降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预后 前壁导联st段下降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分析
11
作者 金伊君 朱文玲 +1 位作者 倪超 郭丽琳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了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39例(男100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3±9.9岁)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进行临床分析,急性期19例死亡,存活的120例在心肌梗塞发病2~3周检查超声心动图,6例在出院前行冠... 为了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39例(男100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3±9.9岁)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进行临床分析,急性期19例死亡,存活的120例在心肌梗塞发病2~3周检查超声心动图,6例在出院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114例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A组),25例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B组),B组的室壁运动异常均局限在下壁,A组也均有下壁运动异常,其中12例室壁运动异常还累及心尖部,但两组无统计差异(P>0.01),比较两组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磷酸肌酸激酶活力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可能是良性的改变,而不代表有多支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前导联 下壁心肌梗塞 st段下降 室壁运动异常 急性下壁 急性心肌梗塞 多支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磷酸肌酸激酶 心尖部
下载PDF
急性初发Q波型心肌梗塞与远隔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晓东 李小宇 张柱国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2-354,共3页
分析了178例初发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其中下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75例(Ⅰa组),无ST段下降13例(Ⅰh组);前壁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34例(Ⅱa组),无ST段下... 分析了178例初发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其中下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75例(Ⅰa组),无ST段下降13例(Ⅰh组);前壁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34例(Ⅱa组),无ST段下降56例(Ⅱb组)。分析结果显示,下壁和前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导联st段下降 AMI 心电图
下载PDF
ST段下降3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丁海英 游祖生 林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st段下降 临床分析 心肌缺血 心电图表现 电解质紊乱 体位改变 情绪激动 复极异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玉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6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经急诊PCI治疗成功,比较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 h的ECG,根据抬高的ST段下降的幅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ST段下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经急诊PCI治疗成功,比较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 h的ECG,根据抬高的ST段下降的幅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ST段下降≥50,B组为ST段下降<50;测定所有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观察并比较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经急诊PCI治疗后,A组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糖尿病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密切相关,可将糖化血红蛋白值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干预治疗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治疗 st段下降幅度 糖化血红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烽 孙立勤 符霞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5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依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检出相对较重血管的狭窄程度,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11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依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检出相对较重血管的狭窄程度,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11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m V)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分为无狭窄(甲组,n=15)、0~50%(乙组,n=18)、51%~75%(丙组,n=26)、76%~100%(丁组,n=52),分析四组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数据情况。结果四组运动中上斜型ST段下降持续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恢复期伴ST段下降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两者存在相关性(P=0.013,P=0.314 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明显,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辅助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心电图st段下降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有对应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陈世蓉 高祖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下壁心肌梗塞 急性 胸前导联 st段下降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对患者心功能的预测
17
作者 宋春官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2期65-65,共1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的下降幅度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对患者心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再灌注治疗前后2h的ECG,根据2次 ECG相关导联ST段抬高幅度的总和(ΣSTE),将研究对象分为A、B组...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的下降幅度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对患者心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再灌注治疗前后2h的ECG,根据2次 ECG相关导联ST段抬高幅度的总和(ΣSTE),将研究对象分为A、B组.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82例,LVEF平均为(57.9 ±8.0)%; B组78例,LVEF为(49.8±7.8)%,两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B组为6.9%,两组比较,P〈0.01.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较高,表明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好.结论:ΣSTE段的下降是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对预后的准确判断.表明及时根据再灌注治疗后的综合状况,判断心功能改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早期st段下降 心功能
下载PDF
ST段下降就是心肌缺血吗
18
作者 贺耀宗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6期18-18,共1页
心电图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如今巳普及到基层卫生院所,对诊断心血管疾病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许多基层医务人员没有进行过心电图专业训练,对正常及异常心电图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误诊率较高。其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 心电图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如今巳普及到基层卫生院所,对诊断心血管疾病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许多基层医务人员没有进行过心电图专业训练,对正常及异常心电图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误诊率较高。其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凡遇到ST段下降,不加认真分析即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给病人带来不利影响。 心电图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ST段下降原因非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st段下降 心血管疾病 心室除极 心电图st 异常心电图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冠心病 临床意义 下降原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ST段下降程度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声放 杨丰贤 +2 位作者 乔树宾 王占恩 于晓林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 ST段下降程度与慢性期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再灌注治疗后 3 0分钟的 ST段高度持续下降超过或等于再灌注治疗前最大 ST段高度 5 0 %的病例作为 ST段下降组 (3 1例 ) ,未达到 5 0 %的病例作为 ST段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 ST段下降程度与慢性期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再灌注治疗后 3 0分钟的 ST段高度持续下降超过或等于再灌注治疗前最大 ST段高度 5 0 %的病例作为 ST段下降组 (3 1例 ) ,未达到 5 0 %的病例作为 ST段抬高组 (3 0例 )。根据左室造影对两组间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局部室壁运动、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 (L VEF)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再灌注治疗前 ST段高度、侧支循环形成及梗死前有无心绞痛未见明显差异。发病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ST段下降组明显短于 ST段抬高组 ,梗死局部室壁运动指数 (SD/chord)在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明显改善 (P<0 .0 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无扩大。左室射血分数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明显增加 (P<0 .0 1)。 ST段抬高组 ,SD/chord在急性期和慢性期未见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 ,呈现显著扩大 (P<0 .0 1)。左室射血分数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 ,无明显改善。 CK最高值 ,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0 .0 1)。再灌注治疗过程中 ST段再度抬高的出现率 ,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 ST段下降组 (P<0 .0 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 ST段下降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晚期左室功能改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st段下降 心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及ST段下降率在早期心肌再灌注中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燕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ST段下降率在判定其早期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值( CK-MB),据其判断心...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ST段下降率在判定其早期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值( CK-MB),据其判断心肌灌注情况,同时观察ST段偏移峰值及ST段下降率。并比较分类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结果:根据CK-MB结果,其中治疗后心肌再灌注42例、低心肌灌注13例、心肌无复流55例,。治疗前ST段偏移峰值均无明显差异,心肌再灌注组ST段下降率显著高于低心肌灌注组及心肌无复流组(P<0.05、P<0.01)。所有心电图中,正常26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94例,其中:T波改变78例、ST段改变56例、等位性Q波36例、急性损伤阻滞52例、窦速32例、窦缓26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结论:ST段下降率能够良好的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能早期、准确的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下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