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徐春红 沈丽萍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889-189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法舒地尔治疗对其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法舒地尔治疗对其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法舒地尔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回落率,改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法舒地尔 心电图st段回落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PCI对STEMI患者ST段回落率及心肌灌注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杨华 彭芝斌 +2 位作者 邓世磊 皮晓波 李波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对STEMI患者 ST段回落率及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探讨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对STEMI患者 ST段回落率及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PPCI治疗,研究组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PCI治疗。对比两组心肌灌注分级、ST段回落率、TIMI血流、cTFC水平、心功能及心肌酶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肌灌注分级中2、3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cTFC水平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率及TIMI血流3级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及E/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K、LDH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肌钙蛋白水平较干预前上升,研究组CK、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PCI治疗可提升ST段回落率,改善心肌灌注分级,提升心功能,改善心肌酶水平,可考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 尿激酶原 溶栓 PPCI stEMI st段回落率 心肌灌注分级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朱忙忙 朱美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88-0091,共4页
评估在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过程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作为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从医院中选出70例急性STEMI患者,并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一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氯化... 评估在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过程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作为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从医院中选出70例急性STEMI患者,并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一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氯化钠治疗,而另一组(观察组)则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发现在ST段回落率、不良事件率与心功能改善方面,观察组较优,P<0.05。结论 采用盐酸替罗非班作为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ST段回落率,加速心脏功能的恢复,并且还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推荐广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 急性心梗 st段回落率 心功能 不良事件 替罗非班
下载PDF
PCI术前替罗非班应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各指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兴 林英娜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0期139-139,131,共2页
目的:探讨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各项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各项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2h 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靶血管(IRA)自溶比例、手术结束时TIMI血流3级比例以及出血事件、左心室射血分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疗效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出血事件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严重出血。结论:在STEMI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改善短期临床预后,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stEMI st段回落率 CK-MB峰值 靶血管自溶 TIMI血流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季海振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盐酸替罗非...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总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ST段回落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总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治疗前,研究组LVESD(45.21±2.29)mm、LVEF(36.22±3.15)%以及6MWT(227.39±32.73)m同参照组LVESD(45.33±2.32)mm、LVEF(35.31±3.29)%以及6MWT(225.69±31.82)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1.412、0.263,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SD(31.36±3.31)mm、LVEF(53.39±4.29)%以及6MWT(319.39±22.17)m分别低于、高于以及长于参照组LVESD(36.32±3.19)mm、LVEF(48.29±3.63)%以及6MWT(275.21±21.39)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9、6.417、10.140,P<0.05);研究组ST段总回落率(96.00%)高于参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有效应用后,患者用药总有效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心功能指标以及ST段回落率,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体用药效果、预后效果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用药总有效 不良事件 心功能指标 6MWT st段回落率
下载PDF
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璇 李长江 +2 位作者 李玉 冯磊 曲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4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分析其对于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诊PCI的STEMI患者150例作为研...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分析其对于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诊PCI的STEMI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心电图表现分为2级缺血组(A组)92例与3级缺血组(B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TIMI危险评分、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ST段回落率。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T段回落率>50%明显高于B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Killip分级>1级、ST段回落率、3级缺血为PCI术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因子。结论: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3级是术后心源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子,对PCI术后病死率及相关并发症具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介入治疗 st段回落率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STR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徐烨华 徐清斌 +1 位作者 马萍 仇玉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D-二聚体(D-D)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回落率(S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STEMI且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患者共46例,完成术前D-二聚体、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D-二聚体(D-D)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回落率(S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STEMI且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患者共46例,完成术前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水平检测。采集首次医疗接触和术后90min的12或18导联体表心电图;术中进行冠状动脉血流的评估;收集冠状动脉血栓并行病理学检测。按术前D-二聚体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分为四组,即D-D≤0.150mg/L组(n=12)、D-D 0.150~0.335mg/L组(不含0.150mg/L,n=11)、D-D 0.335~0.750mg/L组(不含0.335mg/L,n=12)、D-D>0.750mg/L组(n=11),比较四组间基层临床数据及冠脉血栓抽吸物成分。依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30%组(n=17),30%~70%组(n=15),>70%组(n=14),并观察STR与术前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判断D-二聚体对心肌灌注不足的预测价值。结果:46例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在D-D≤0.150 mg/L、D-D 0.150~0.335mg/L、D-D 0.335~0.750mg/L、D-D>0.750mg/L中有显著性差异(P=0.022),且冠状动脉血栓抽吸物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含量在D-D>0.750 mg/L组显著高于D-D≤0.150mg/L组(P<0.05)。术前D-二聚体水平在STR<30%组显著高于STR 30%~70%组、STR>70%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4)。ROC曲线显示,术前D-二聚体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发生心肌灌注不足现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TR<30%时ROC曲线下面积(AUC)=0.767,95%CI 0.622~0.912,P=0.003]。以STR<30%评估心肌灌注不足指标时,D-二聚体临界值为0.835 mg/L,灵敏度0.52,特异度0.93。结论: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的STR水平相关,可能有预测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回落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D-二聚体
下载PDF
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肌组织灌注不良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宋晓雨 李慧霞 杜艳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11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分析21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PCI术STEMI患者,按照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状况分为灌注不良组(n=36)... 目的分析21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PCI术STEMI患者,按照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状况分为灌注不良组(n=36)、灌注良好组(n=174),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相关指标[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基线资料、PCI术相关情况、PCI术后效果[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MBG(心肌blush分级)、TMP(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达3级率],并分析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灌注良好组糖尿病病例占比、再灌注时间、血清CX3CL1、血清hs-CRP低于灌注不良组(P<0.05);灌注良好组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应用替罗非班占比低于灌注不良组(P<0.05);灌注良好组TIMI血流、TMP灌注、MBG灌注达3级率均大于灌注不良组(P<0.05);糖尿病(有)、再灌注时间(≥4.95 h)、血清CX3CL1(≥2011.62 ng/m L)、血清hs-CRP(≥5.40 mg/L)、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LVEF(≥59.45%)是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再灌注时间、LVEF、血清CX3CL1、血清hs-CRP联合预测心肌组织灌注不良的AUC值为0.945,且灵敏性91.67%、特异性85.06%均较高。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时间、LVEF、血清CX3CL1、血清hs-CRP等多种因素联系密切,关注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恢复及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组织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回落率
下载PDF
心电图Ⅲ级缺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休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钟静 黄为 +2 位作者 徐标 陈亮 李声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 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Ⅲ级缺血 st段回落率
原文传递
直接介入治疗中影响血栓抽吸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春梅 朱小玲 +3 位作者 张丽 艾辉 李响 刘子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 分析能够改善前向血流,进行有效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直接介入治疗术并于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226例,将抽吸后TIMI血流改善... 目的 分析能够改善前向血流,进行有效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直接介入治疗术并于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226例,将抽吸后TIMI血流改善>1者178例为有效组,而无明显改善者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ST段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比率;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率;术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率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抽吸有效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有效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TIMI 0级血流比例、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直接支架置入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551,95%CI:1.018~2.154,P=0.012)、糖尿病史(OR=1. 132,95%CI:0.276~3.562,P=0.044)、术前TIMI0级血流(OR=0.544,95%CI:0.368~1.911,P=0.035)是血栓抽吸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直接PCI中有效的血栓抽吸能够显著提高术后TIMI 3级血流率,重视影响抽吸有效性的因素,尽早控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有效性 st段回落率 直接支架牢 无复流/ 慢血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