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GENES FOR HEAT-STABLE ENTEROTOXIN IN ESCHERICHIA COLI BY BIOTINYLATED ST-DNA PROBES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庆义 李连青 +2 位作者 林万明 周志江 刘纯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0-23,共4页
Reference strains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non-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non-ETEC),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EIEC), and other enteropathogen... Reference strains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non-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non-ETEC),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EIEC), and other entero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used to 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BIO-ST-DNA probe hybridization. In addition, 417 strains of E. coli 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diarrheal diseases in Shanxi Children's Hospital were examined for BIO-ST-DNA probe hybridization. In the test, BIO-ST-DNA hybridization was compared with suckling mouse assay in identifying ST-ETEC.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both method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t was found that identification of ST-ETEC using hybridization is a simple, sensitive and more practic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 BIO ETEC CT DETECTION OF GENES FOR HEAT-STABLE ENTEROTOXIN IN ESCHERICHIA COLI BY BIOTINYLATED st-dna PROBES DNA
原文传递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关秀杰 傅强 +2 位作者 王桂荣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采用RAPD_PCR方法 ,对分别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上纯化 82代的 3个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 2 0 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具种群特异性的引物 10个 ,结果表明 :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雌、... 采用RAPD_PCR方法 ,对分别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上纯化 82代的 3个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 2 0 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具种群特异性的引物 10个 ,结果表明 :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雌、雄两性试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一般高于种群内 ,种群内的多样性则以未经抗性品种筛选的TN1种群最高。用相似性系数进行类平均距离法聚类 ,能将同一致害性种群的各个个体与其他致害种群分开 ,雌、雄虫均无一例外 ,表明不同致害性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同时雌、雄两性试虫分别归为 2组 ,提示褐飞虱致害性遗传可能与性染色体连锁。不同致害性种群存在特有条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致害性 生物型 DNA多态性 RAPD-PCR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LDL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修饰 被引量:2
3
作者 莫均荣 陈晓辉 +4 位作者 江慧琳 张弋 林珮仪 袁忠民 李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68-207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程度。方法选择经急诊确诊的STEMI患者48例(STEMI组),立即抽取静脉血查血脂和保存用于DNA提取;以健康人群36例为对照组,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程度。方法选择经急诊确诊的STEMI患者48例(STEMI组),立即抽取静脉血查血脂和保存用于DNA提取;以健康人群36例为对照组,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检测其LDL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结果STEMI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在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383,-140)片段中所包含的7个CG位点均无发生甲基化。结论 STEMI患者血清LDL水平改变与LDL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383,-140)的甲基化修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DNA甲基化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双链DNA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西强 杨丹丹 +3 位作者 刘静 范修德 马爱群 刘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0-994,99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与双链DNA (ds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STEMI患者145例,抽取外周动脉血、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与双链DNA (ds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STEMI患者145例,抽取外周动脉血、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另抽取3例正常人外周动脉血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骨架结构及dsDNA含量,并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白细胞等提示心肌梗死的相关指标。分析dsDNA与心肌梗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dsDNA含量和NETs骨架结构明显高于STEMI患者外周动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27);dsDNA含量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185,P=0.030;r=0.168,P=0.049;r=0.337, P=0.003;r=0.181,P=0.033)。结论 dsDNA可能与STEMI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双链DNA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线粒体DNA的STS分析
5
作者 魏育明 颜泽洪 +3 位作者 吴卫 张志清 刘登才 郑有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bogdaniiWilensky)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遗传多样性,利用8个线粒体基因组的STS标记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在这8个线粒体基因组STS标记中,除rpS14-cob不能得到理想的扩增产物外,其余... 为了探讨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bogdaniiWilensky)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遗传多样性,利用8个线粒体基因组的STS标记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在这8个线粒体基因组STS标记中,除rpS14-cob不能得到理想的扩增产物外,其余7个标记均能得到1条清晰的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直接电泳均无多态性。利用Hinf 、Hha 、Hae 和Rsa 等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标记的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消化后,在28种标记/酶组合中,共有4个标记(占57.1%)的7种酶组合(占25.0%)能检测到多态性。在所有28种标记/酶组合中,共检测到117条酶切片段,其中15条(占12.8%)具有多态性。线粒体STS标记揭示的32份新疆布顿大麦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76,平均值为0.025。利用线粒体基因组STS标记遗传距离系数,采用UPGMA法构建了32份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利用7个线粒体基因组PCR标记的28种标记/酶组合不能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有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 线粒体DNA STS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针禾属植物羽毛针禾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必建 张霞 王绍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传统的CTAB DNA提取法步骤多.较烦琐,DNA产率低,而且由于酚、单宁、色素、多糖很难完全去除,容易影响随机扩增多态、微卫星等标记工作的效率.采用SDS裂解法提取了针禾属植物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可用于PCR反应.并且在针禾属... 传统的CTAB DNA提取法步骤多.较烦琐,DNA产率低,而且由于酚、单宁、色素、多糖很难完全去除,容易影响随机扩增多态、微卫星等标记工作的效率.采用SDS裂解法提取了针禾属植物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可用于PCR反应.并且在针禾属植物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禾属植物 羽毛针禾 SDS法DNA提取 CTAB法DNA提取 随机扩增多态DNA 微卫星
下载PDF
动物杂种优势分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宗胜 李大全 曾强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根据试验测定的结果对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动物个体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于杂种后代体内来自双亲的DNA分子之间发生了多位点的混杂,这种混杂导致杂种后代产生出与其亲本不同的性状表现,从而导致了杂种优势的产生。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 杂种优势 分子遗传机制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后代 亲本
下载PDF
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与核酸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燕 宋玉民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3-58,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凝胶电泳法对碱性藏花红及苯基芴酮与核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ct-DNA存在时,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荧光强度都有较大增加;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凝胶电泳法对碱性藏花红及苯基芴酮与核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ct-DNA存在时,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荧光强度都有较大增加;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色效应;二者都使ct-DNA的圆二色谱正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负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减小;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碱性藏花红-DNA体系受pH的影响较小且其发光强度高于苯基芴酮-DNA体系.将所得结果与溴化乙锭-DNA体系光谱性质进行了对比,得出碱性藏花红及苯基芴酮与DNA有发生类似于溴化乙锭的嵌插和插入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藏花红 苯基芴酮 溴化乙锭 荧光探针 核酸
下载PDF
新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的三藤胶囊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影响的药效学研究
9
作者 王强 封玉荣 +2 位作者 杨春欣 沈熊 秦万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3,578,共7页
目的从"量-效"和"时-效"角度,探讨不同浓度三滕胶囊水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的影响。方法通过新型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不同浓度三藤胶囊水混悬液。MRL/lpr狼疮样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三藤胶囊水混悬液高、中、低... 目的从"量-效"和"时-效"角度,探讨不同浓度三滕胶囊水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的影响。方法通过新型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不同浓度三藤胶囊水混悬液。MRL/lpr狼疮样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三藤胶囊水混悬液高、中、低剂量(K、L、M)组、抗狼疮散(Q)组、强的松(R)组和MRL/lpr模型(S)组,连续饲养8周,每次灌胃容量0.10mL/10g体质量;于给药第0天、4周和8周(结束时),观察小鼠情况并留取小鼠的24h尿(尿蛋白定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法)、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检测,ELISA方法)和肾脏组织(结束时,PAS染色,半定量分析)。另设8只C57B4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狼疮鼠给药4周和8周后,体质量变化:K、L和M组的小鼠体质量明显轻于R组(P<0.05);蛋白尿的纠正:L、M、R组的小鼠蛋白尿干预后均有一个下降过程(P<0.05),与S组相比有明显好转(P<0.05);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的改善:L、M、Q、R组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以L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且与S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肾脏病理变化(总活动指数):K、L、M组小鼠与R组相当,好于S组(P<0.05),肾脏组织PAS染色阳性强度灰阶比值,各干预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新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的三藤胶囊混悬液各剂量组都能降低MRL/lpr狼疮鼠血清抗ds-DNA抗体的水平,纠正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严重度,以中剂量(0.880g/10g体质量)的疗效最佳,其作用效价与强的松相当,而无激素样的水钠潴留不良反应;并显示了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L lpr狼疮鼠 三藤胶囊 蛋白尿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薏苡属植物DNA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忠东 郭菊卉 陈庆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7,142,共5页
以薏苡(原变种)、念珠薏苡(变种)、薏米、水生薏苡、小珠薏苡等42份薏苡属植物为材料,设计与落粒性基因相关的36对STS引物进行PCR反应,从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引物,对薏苡属植物DNA多样性进行分析。根据DNA多态性特征讨论了... 以薏苡(原变种)、念珠薏苡(变种)、薏米、水生薏苡、小珠薏苡等42份薏苡属植物为材料,设计与落粒性基因相关的36对STS引物进行PCR反应,从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引物,对薏苡属植物DNA多样性进行分析。根据DNA多态性特征讨论了薏苡属植物的遗传进化关系,并构建了42份薏苡属植物的STS指纹图谱和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属 STS DNA指纹图谱 系统关系
下载PDF
黄铜矿与黄铁矿的生物浸出过程中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胞外DNA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伟民 蔡宇鑫 +5 位作者 侯春伟 刘阿娟 彭堂见 陈淼 邱冠周 申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66-1476,共11页
选取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用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生物浸出实验。吸附实验表明,相较于黄铜矿,细菌更多地吸附在黄铁矿的表面。实验使用DNaseI特异性去除胞外DNA(eDNA)来研究e DNA在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eDNA的缺失使吸... 选取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用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生物浸出实验。吸附实验表明,相较于黄铜矿,细菌更多地吸附在黄铁矿的表面。实验使用DNaseI特异性去除胞外DNA(eDNA)来研究e DNA在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eDNA的缺失使吸附在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的细菌数量大量减少,菌种生长周期延长,并且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最终浸出率分别降低了11.6%和20.5%。同时,基于荧光染料的方法评估生物浸出过程中分泌的eDNA的形成和分布,并选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可视化了矿物表面的吸附菌和e DNA。eDNA的产量随着生物浸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吸附在黄铁矿表面的ST菌比吸附在黄铜矿表面的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有更高的e DNA产量。综上结果表明,eDNA的去除对黄铜矿的生物浸出比对黄铁矿的生物浸出具有更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DNA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 黄铜矿与黄铁矿 激光共聚焦 生物浸出
下载PDF
基因组DNA甲基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急诊PCI术后急性室壁瘤形成中的作用
12
作者 姚宗芹 张金祝 +2 位作者 李兴帼 付存玉 王红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基因组DNA甲基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急诊PCI术后急性室壁瘤(V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96例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室壁瘤组55例,非室壁瘤组41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基因组DNA甲基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急诊PCI术后急性室壁瘤(V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96例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室壁瘤组55例,非室壁瘤组41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应用RT-PCR法测定bad mRNA水平。比较各组的DNA甲基化及bad mRNA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病例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bad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室壁瘤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非室壁瘤组,bad mRNA水平高于非室壁瘤组(P<0.05)。随着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bad mRNA水平增高,二者呈负相关(P=0.012)。结论基因组DNA甲基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增加了心肌梗死后VA形成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 DNA甲基化 室壁瘤
下载PDF
前S1和前S2蛋白-HBV复制的新标志 被引量:35
13
作者 姚光弼 陆选永 +2 位作者 张利民 田月芬 吴晓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对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和前S2蛋白的研究表明,两者均与病毒的复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1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31例,占75.6%:45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2例,占71.7%.35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27例... 对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和前S2蛋白的研究表明,两者均与病毒的复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1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31例,占75.6%:45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2例,占71.7%.35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27例,占77.1%;39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0例,占77.0%.对前S1和前S2蛋白用HBV DNA,DNA-P的关系的研究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以上结论表明前S1和前S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和前S2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