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Data Rate of Change on Medical Data
1
作者 Kwang-Cheol Rim Young-Min Yoon +1 位作者 Sung-Uk Kim Jeong-In Kim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9期3903-3916,共14页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of anomaly data,characterized by deviations from normal patterns or singularities,stand as critical endeavors in modern technological landscapes,spanning domains such as Non-Fungible ...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of anomaly data,characterized by deviations from normal patterns or singularities,stand as critical endeavors in modern technological landscapes,spanning domains such as Non-Fungible Tokens(NFTs),cyber-security,and the burgeoning metaverse.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proposal aimed at refining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ologie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continuous data streams.The essenc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lies in analyzing the rate of change within such data streams,leveraging this dynamic aspect to discern anomalies with heightened precision and efficacy.Through empirical evaluation,our method demonstrates a marked improvement over existing techniques,showcasing more nuanced and sophisticated result values.Moreover,we envision a trajectory of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wherein iterative refinement and supplementation will tailor our approach to various anomaly detection scenarios,ensuring adaptability and robustness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y data anomaly detection medical anomaly data cyber security rate of change
下载PDF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easonal monsoon in Asia and its impact on the variability of monsoon rainfall in Southeast Asia 被引量:8
2
作者 Yen Yi Loo Lawal Billa Ajit Sing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17-823,共7页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topical issues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though there are enough histo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climate chang...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topical issues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though there are enough histo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climate change is a natural phenomenon,many research scientists are widely in agreement that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the 20 th century is anthropologically related.The associated effects are the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and cyclonic patterns that are being observed globally.In Southeast Asia the link betwee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seasonal atmospheric flow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s shows varying degree of fuzzines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easonality of monsoon Asia and its effect on the variability of monsoon rainfall in Southeast Asia.The comparison of decad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before the 1970 s found general increases which were mostly varying.But beyond the 1970 s,global precipitation anomalous showed increases that almost corresponded with increases in glob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for the same period.There are frequent changes and a shift westward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Although precipitation is observed to be 70%below normal levels,in some areas the topography affects the intensity of rainfall.These shifting phenomenon of other monsoon season in the region are impacting on the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and the onset of monsoons in Southeast Asia and is predicted to delay for 15 days the onset of the monsoon in the future.The variability of monsoon rainfall in the SEA region is observed to be decadal and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intermittent flooding of some areas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on the human,financial,infrastructure and food security of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emperature anomalies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Seasonal monsoons Rainfall variability Southeast Asia
下载PDF
Analysis of Grav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kto MS6.7 Earthquake in 2016
3
作者 Ailixiati Yushan Liu Daiqin +6 位作者 Li Jie Li Rui Abudutayier Yasen Sun Xiaoxu Zhu Zhiguo Li Guirong Chen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quence changes of gravity points near the epicenter,different changes of measuring lines and gravity changes of measuring areas in point-line-area manner respectivel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quence changes of gravity points near the epicenter,different changes of measuring lines and gravity changes of measuring areas in point-line-area mann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5-period mobile gravity data through densified observation by the South Xinjiang Observation Network after the 2015-2016 Akto earthquake in Xinjiang.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dicate that the Wuqia-Bulungkol area near the epicenter presented the trend of gravity value increasing since 2015,but the gravity value decreased half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and witnessed a high gradient zone of gravity changes during some period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after the earthquake show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opposite changes in gravity difference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Bulunkou,and good correspondence exist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field changes near the epicen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o EARTHQUAKE GRAVITY changeS GRAVITY ANOMALIES
下载PDF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s over Niger Under the Scenarios RCP 4.5 and RCP 8.5
4
作者 Mounkaila Saley Moussa Yacoubou Mahamadou Abdou Saley Inouss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22年第6期248-266,共19页
The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of Niger rely on agriculture which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 The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of Niger rely on agriculture which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ver Niger under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cenarios 4.5(RCP 4.5)and RCP 8.5 using multi-RCM(Multi-Regional Climate)model approach.The observation data are from CHIRPS(Climate Hazards Group InfraRed Precipitation with Station)and the RCMs are from the SMHI(Swedish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Institute)model(RCA4)driven by ten(10)different GCMs(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e.g.,CCCma,CSIRO,ICHEC,IPSL,MIROC,MOHC-HadGEM2,MPI,NCC-NorESM1,NOOA,and NRCM)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Africa experiment.The reference and projections periods in this study are respectively 1981-2005 for the present and 2011-2100 for the near,medium and far futur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2011 to 2040(P1),2041 to 2070(P2)and 2071 to 2100(P3).The methodology used,consists of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RCMs of RCA4 model(with respect of CHIRPS)in simulating the precipitations changes by compu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nomalies of precipitations;and their indices of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the bias,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dex),correlation coefficient,statistical t-test,spatial evolution rate and the rate of temporal change.After the validation of the multi-RCMs RCA4 models,the ensemble mean of the models is used to assess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s over Niger in the fu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multi-RCMs capture the four climatic zone except for IPSL.While the ensemble mean of the models simulates(as compared to CHIRPS)more accurately the monthly,annual precipitations anomalies and their indices than individual’s models in the reference period,some RCMs(e.g.,CSIRO-IPSL and CCCma-HadGEM)poorly reproduce them.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s indicate for the scenario RCP 4.5 respectively a moderately surplus of precipitation years in the period P1 and moderately deficit years in the period P2 while the period P3 shows a small upward precipitation trend.In contrary,for the scenario RCP 8.5,all the three periods(P1,P2 and P3)indicate an intensification of precipitation leading to a longer wet period which may lead to extreme precipitations and flooding.Moreover,both scenarios have projected an increase of tot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May and September and a decrease in July and August respectively which will likely lead to an early onset and late cessation of the rainy season;and a shift of the peak of the rainy season.Therefore,this study shows the need of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o anticipate urgent action in wet/dry periods to adapt to a changing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projection precipitation changes anomaly scenarios RCP NIGER SAHEL
下载PDF
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与震后变化
5
作者 马伶俐 陈璞 +4 位作者 彭丽媛 苏琴 代长国 白云波 王伟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示,3次M_(S)6.0以上地震前跨断层短期异常增多,主要表现特征为显著突跳和巨幅异常。3次中强地震分别发生于巴颜喀拉块体的内部、边界断裂带及其相邻的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是应力传递、构造活动与块体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出现异常的场地时空重叠度较高,无法进行严格区分和剥离。此外,泸定M_(S)6.8地震前观测到粘滑失稳前的预滑现象,震后1个月跨断层形变开始出现调整恢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异常特征 预测效能评估 震后变化 时空重叠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变化的环流异常
6
作者 李红军 姚梦莹 +2 位作者 李淑娟 陈平 陈静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1961-2020年夏季(6-8月)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塔里木河流域3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使用5 a滑动平均分离出该流域夏季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选出年际变化典型的干年和湿年与年代际变化的干期(1963-1986年)和湿期(1989-2018年),分析与... 基于1961-2020年夏季(6-8月)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塔里木河流域3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使用5 a滑动平均分离出该流域夏季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选出年际变化典型的干年和湿年与年代际变化的干期(1963-1986年)和湿期(1989-2018年),分析与这两种时间尺度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影响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大西洋和欧亚大陆的对流层位势高度场从西北至东南交替出现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在湿期,分别在蒙古国和中亚的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加强,塔里木河流域东部和西部分别出现明显的东风和西南风异常,来自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增多;在干期则相反。影响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在湿年,塔里木河流域之外的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对流层都为显著的反气旋距平环流,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对流层为气旋距平环流,流域东部对流层为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影响区;从南北方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送的水汽增多,北风的水汽输送增加较多,南风的水汽输送增加较少,来自北冰洋和印度洋水汽增多;在干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异常 降水量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震级与重力变化异常的统计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7
作者 李树鹏 胡敏章 +5 位作者 祝意青 朱成林 崔华伟 陆汉鹏 张刚 王锋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2-3059,共28页
依据收集到的107个4.0级以上地震震例,研究中国陆区中强地震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统计特征,探讨地震震级与震前重力变化异常各要素及地震性质之间的统计关系,给出了5、6、7、8级地震震级判定的重力变化异常时变距S、量级G和时间T参考指标,... 依据收集到的107个4.0级以上地震震例,研究中国陆区中强地震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统计特征,探讨地震震级与震前重力变化异常各要素及地震性质之间的统计关系,给出了5、6、7、8级地震震级判定的重力变化异常时变距S、量级G和时间T参考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逆冲型、走滑型和正断型地震的重力变化特点,进而结合流体物质运移假说及岩石物理实验结果,探讨了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的物理机制,以及其与亚失稳阶段、地震孕育能量的联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震前重力变化异常参量与震级之间更符合非线性关系,5、6、7、8级地震的震前重力变化异常时变距参考指标分别为67、111、185、305 km,重力变化异常量级参考指标分别为49、67、92、125μGal,重力变化异常时间参考指标分别为1.6、2.5、3.7、5.2 a.(2)地震类型对震前重力变化参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7级以上强震的差异更加明显,逆冲型地震的重力变化量级及时变距可能更大;重力变化异常时间方面,正断型地震可能对应更长的重力变化时间,逆冲型次之,走滑型最短.(3)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的物理机制可能是,在孕震晚期、亚失稳阶段,震中周边区域岩石裂隙增多、扩展、贯通,引起流变性的深部幔源物质向地壳运移,同时地壳内先存的流体物质由于应力分布不均而大规模迁移,最终在地表引起重力场变化响应.(4)目前流动重力观测受到时空密度的制约,地震预报主要针对5级以上地震,且震级越大预报效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重力变化异常 震级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MDCPD:基于矩阵序列距离度量的数字生态变点检测
8
作者 朱业琪 刘明义 +1 位作者 苏统华 王忠杰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2-2465,共14页
数字生态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适应性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生态的表现形式逐渐复杂多样,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数字生态受内外部激励自发性地持续演化,一些事件的发生可能会使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适应性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生态的表现形式逐渐复杂多样,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数字生态受内外部激励自发性地持续演化,一些事件的发生可能会使数字生态的部分性质显著变化,偏离其正常的演化路径,进而导致生态伴随着异常不健康地发展,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定位引起变化的事件,然后加以人为干预,则可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动态复杂网络是一个辅助观测数字生态的有效工具,这使分析生态的演化情况成为可能,复杂网络分析领域中的变点检测是检测数字生态演化变点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已有的通用的变点检测方法未针对数字生态做出优化,忽视了数字生态的高度动态等特性,会导致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在高度动态、持续变化的情况下检测变点,于是,已有方法在数字生态场景上的变点检测性能可能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矩阵序列距离度量的数字生态变点检测方法(MDCPD),MDCPD是社区感知的,它从数字生态的社区视角观测数字生态的变化幅度,通过计算社区矩阵距离变化率在在连续时间动态网络建模的数字生态上高效地实现了变点检测,且变点检测和数字生态演化动因定位均是事件级别,能帮助生态的管理人员高效地进行干预和决策.为抵抗社区结构矩阵序列数据中的噪声对方法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矩阵干预策略,通过从数字生态中观测到的客观条件干预社区结构矩阵的数值,提高了社区结构矩阵序列对数字的生态结构表达能力.本文在基于合成数据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两个场景的对比实验以及消融实验证明了MDCPD和矩阵干预策略的有效性,MDCPD的F1指标至多超过SOTA方法0.383,矩阵干预策略至多使MDCPD的F1指标提高了0.053.最后,本文在真实数字生态数据集上进行了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MDCPD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 变点检测 动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异常检测
下载PDF
基于LV-DBSCAN算法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戴领 李少林 +2 位作者 刘光彪 纪传波 段国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1,共6页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原始序列中常存在异常测值,极大影响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在分析异常值特性及传统异常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角度研究监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针对多重局部异常系数法...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原始序列中常存在异常测值,极大影响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在分析异常值特性及传统异常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角度研究监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针对多重局部异常系数法要求数据序列较长且数据等时间间距等缺陷,提出了局部变化异常系数法(LV)及局部方法与整体方法协同判别策略;进一步引入密度聚类算法(DBSCAN),提出了兼顾数据整体与局部特性的LV-DBSCAN异常检测方法。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两垂线测点顺流向位移监测数据为实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在不同类型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提LV-DBSCAN方法适用性更广,准确率更高,误判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异常值 局部变化异常系数法(LV) 密度聚类算法(DBSCAN) 置信度
下载PDF
基于报警时序数据的水泥生产过程故障预警方法
10
作者 尹作为 罗茂林 +1 位作者 栾枫 彭刚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报警系统往往仅用于给监控人员提供预警信息,缺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电流、温度、压力等报警时序数据,当某段工艺或设备发生异常报警时,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工艺问题、材料变化或其他不... 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报警系统往往仅用于给监控人员提供预警信息,缺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电流、温度、压力等报警时序数据,当某段工艺或设备发生异常报警时,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工艺问题、材料变化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引起的。利用智能化数据检测手段,在生产数据发生跳变、斜率等报警时,将报警数据提取为报警时间序列,然后使用InceptionTime网络对报警时间序列进行水泥生产过程的故障预警,指引生产人员针对异常设备、工艺、材料进行及时分析和调整,有效防止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异常信号检测 突变 斜率
下载PDF
2022汤加海底火山活动的测高海面观测异常分析
11
作者 李倩倩 鲍李峰 王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2022年1月14日—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并造成全球性海啸,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针对汤加火山喷发引起的海洋环境异常综合观测,本文提出了利用Jason-3测高卫星数据研究火山喷发对海洋环境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针对短期影... 2022年1月14日—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并造成全球性海啸,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针对汤加火山喷发引起的海洋环境异常综合观测,本文提出了利用Jason-3测高卫星数据研究火山喷发对海洋环境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针对短期影响,利用距离火山最近的弧段186的重复轨道,对比不同时间观测值,分析火山喷发时期海平面变化、有效波高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结果表明:卫星测高可观测到火山喷发引起的海面异常。火山喷发期间:海平面产生短期变化,原因可能与火山活动引起的波浪、海洋环境变化和海底地形变化有关;火山喷发引起部分海域有效波高显著增加,弧段186区域电离层TEC明显降低。针对长期影响,构建了研究区域内2016年2月—2023年2月共7年区域平均海面观测时间序列,并采用小波变换、奇异谱分析方法探测时间序列中的异常扰动,分析其与火山活动的关系,从而推断火山喷发活动对海洋环境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可能会对海平面变化产生长期影响,海平面变化分布与俯冲带位置相关,其影响还与EI Nino和La Nina事件产生的影响耦合,需要更多资料进一步分析;另外,汤加火山喷发对研究海域内的平均有效波高和电离层TEC分布长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火山 卫星测高 海平面变化 电离层异常 有效波高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运行参数异常检测及分析
12
作者 黄滔 陈冬梅 杨勇兵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运行,提出4种船舶柴油机运行参数异常检测方法。该技术在空间向量统计的异常检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方法监测运行参数时间序列的趋势异常。通过提取运行参数数据演化过程的趋势和规律,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异常... 为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运行,提出4种船舶柴油机运行参数异常检测方法。该技术在空间向量统计的异常检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方法监测运行参数时间序列的趋势异常。通过提取运行参数数据演化过程的趋势和规律,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异常趋势,为设备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异常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船舶柴油机异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异常检测 趋势异常 变点检测 冲高回落异常
下载PDF
基于优化变点-四分位法的光伏异常数据检测
13
作者 马天东 耿天翔 +1 位作者 李峰 钟海亮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针对光伏电站运行原始数据中异常数据占比高、数据总体质量差的特点,对数据的异常识别与清洗是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的前提。为此,分析了光伏电站辐射强度-功率异常数据的特征和来源,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标准差曲线线性拟合的变点检测法,以... 针对光伏电站运行原始数据中异常数据占比高、数据总体质量差的特点,对数据的异常识别与清洗是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的前提。为此,分析了光伏电站辐射强度-功率异常数据的特征和来源,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标准差曲线线性拟合的变点检测法,以及一种变点-四分位联合的光伏功率异常数据识别算法。利用多个光伏电站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实现了对零散型、堆积型等各类异常数据的良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异常检测 光伏功率 变点检测 四分位
下载PDF
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测的响应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果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39-143,共5页
为确保工作面准备回采前,工作面煤厚变化情况探测的准确性,为分析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测的响应特征,通过建立仿真数值模拟系统,对不同煤厚条件下电阻率比值影响关系开展研究,煤厚小于8 m时,煤厚变化能够灵敏反映场强值的变化,煤厚大... 为确保工作面准备回采前,工作面煤厚变化情况探测的准确性,为分析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测的响应特征,通过建立仿真数值模拟系统,对不同煤厚条件下电阻率比值影响关系开展研究,煤厚小于8 m时,煤厚变化能够灵敏反映场强值的变化,煤厚大于8 m时,煤厚变化引起场强变化直接关系不明显,需结合电阻率比值,同时分析相邻区域煤厚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更可靠圈定地质异常区,分析结果可为厚煤层电磁波透视法圈定地质异常区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透视 煤厚变化 场强衰减 地质异常区 综采工作面
下载PDF
基于停电事件的户变异常研判方法研究
15
作者 马晓琴 薛晓慧 +2 位作者 孟祥甫 张俊超 严嘉正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5期116-119,140,共5页
当前低压配电网数据采集不全面,配电台区拓扑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设计配电台区的户变异常识别系统。系统的户变关系异常识别模型中由BP神经网络和SOM神经网络构成,完成数据的聚类分析和网络映射,基于提取出的特征信... 当前低压配电网数据采集不全面,配电台区拓扑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设计配电台区的户变异常识别系统。系统的户变关系异常识别模型中由BP神经网络和SOM神经网络构成,完成数据的聚类分析和网络映射,基于提取出的特征信息完成异常识别任务。系统的拓扑识别模块中加入了超级电容组,在失电状态下仍能够完成用户侧信息的采集和停电事故的上报。实验结果显示,该研究系统中的识别效率最高,识别时间最低为2724 ms,异常识别最高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拓扑 户变异常识别 BP神经网络 聚类分析 超级电容 停电事件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煤厚变化电磁波透视探测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荣新 李响 肖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综采工作面常有较大的煤厚变化,影响煤炭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在回采前探测煤厚变化情况。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查的响应特征,采用仿真软件,建立了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探测模拟。结果表... 综采工作面常有较大的煤厚变化,影响煤炭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在回采前探测煤厚变化情况。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查的响应特征,采用仿真软件,建立了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探测模拟。结果表明:随煤厚减小,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透视场强值均呈抛物线型下降,说明煤厚越小,电磁波透视能力越差;同一煤厚值,煤岩电阻率比值越大,透视场强值越大,能够透视的距离越大;煤厚8 m以下工作面,场强变化率大,煤厚变化引起的场强值变化明显,可以仅采用相对煤厚变化解释地质异常变化情况;煤厚8 m以上工作面,场强变化率值相对较小,煤厚变化引起的场强值变化不明显,不能仅采用相对煤厚变化解释地质异常区,应结合煤岩电阻率比值和正常煤层厚度,根据煤厚场强变化率来确定恰当的煤厚变薄值来圈定地质异常区。陕西金源招贤矿业有限公司1305工作面探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层厚度从16.4 m减薄到11.2 m,平均场强变化率为1.2338 dB/m,反映特厚煤层工作面随煤厚减小透视场强值缓慢降低。淮河能源集团张集矿1610A工作面探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层厚度从5.8 m减薄到2.0 m,平均场强变化率为3.7038 dB/m,反映厚煤层工作面随煤厚减小透视场强值快速降低。研究结果可以合理地判识薄煤区范围以及煤层变薄程度,可靠地圈定地质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电磁波透视 地质异常 煤厚变化 特厚煤层
下载PDF
延庆西拨子洞体应变速率变化异常识别
17
作者 李红 樊智勇 胡乐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72-174,共3页
1西拨子洞体应变观测概述。地壳形变与地震孕育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洞体应变观测仪(伸缩仪)是精密测量地壳岩体两点间水平距离相对变化的仪器,适用于观测地壳应变和固体潮水平分量的连续变化,定点应变潮汐连续观测数据可反映该区域地壳... 1西拨子洞体应变观测概述。地壳形变与地震孕育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洞体应变观测仪(伸缩仪)是精密测量地壳岩体两点间水平距离相对变化的仪器,适用于观测地壳应变和固体潮水平分量的连续变化,定点应变潮汐连续观测数据可反映该区域地壳应力—应变状态的长期变化,为研究地震孕育过程中水平应变的变化规律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拨子洞体应变 速率变化 异常识别 效能检验
下载PDF
2021年12月22日常州M_(L)4.6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18
作者 张贵霞 沈红会 +3 位作者 王丽 杨从杰 王昕 袁慎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5期95-106,共12页
在2021年12月22日常州M_(L)4.6地震前,江苏省南京、江宁、高邮地震台以及海安地震台的顾庄和桑周观测点NS向地电阻率傅里叶滑动去年变曲线均存在显著震前异常。为验证异常可靠性,统计江苏及周边地区地电阻率异常震例,拟合江苏地电阻率... 在2021年12月22日常州M_(L)4.6地震前,江苏省南京、江宁、高邮地震台以及海安地震台的顾庄和桑周观测点NS向地电阻率傅里叶滑动去年变曲线均存在显著震前异常。为验证异常可靠性,统计江苏及周边地区地电阻率异常震例,拟合江苏地电阻率最大可探测距离Δ_(max)和震级M的经验公式:lgΔ_(max)=1.0861+0.2624M,获得可引起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显著地震的界定公式:M>(lgΔ-1.0861)/0.2624;对5个站点周边的显著地震和常州M_(L)4.6地震前存在异常的NS向地电阻率去年变曲线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和显著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地震活动平静期,地电阻率曲线相对稳定,而在显著地震活动前则出现相对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下降变化居多,在较强地震活动前下降异常尤为显著,如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L)4.8地震、2021年11月17日南黄海M_(L)5.5和12月22日常州M_(L)4.6地震。因此,南京、江宁、高邮地震台和顾庄、桑周观测点在常州M_(L)4.6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M_(L)4.6地震 地电阻率异常 最大可探测距离 显著地震 去年变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玉璧 郑绍忠 +3 位作者 董宏昌 石界 张民 夏权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3-873,共11页
应用近60 a中国西北16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西北总辐射的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的较小区域为... 应用近60 a中国西北16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西北总辐射的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的较小区域为资源丰富区,其余大面积区域均为资源很丰富区。(2)1961—2020年除新疆西南部、甘肃和新疆接壤区、甘肃北部和陕西北部的小范围区域总辐射呈上升趋势外,西北大部分区域总辐射呈下降趋势。(3)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场表明,总辐射振荡强度由西向东加强,各分量高载荷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该区域是总辐射易出现异常、振荡强且敏感的地区。(4)EOF第二模态特征向量场自西向东呈双偶极子型;青海全境和甘肃大部为正值区域,也是总辐射异常振荡最强的区域。(5)依据REOF特征向量不同模态空间分异结构类型,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的“西北东部异常型”、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的“西北中部异常型”和主要受西风带影响的“西北西部异常型”等3个次区域。3个次区域总辐射减少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73年、2017年和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空间异常分型 次区域变化 中国西北
下载PDF
2001—2020年嘉善县水质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俊青 王洋 +4 位作者 薛李铭 王嘉芃 袁钰澜 沈家晓 张登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53-560,共8页
利用2001—2020年嘉善地区13个监测断面的4项水质指标监测资料,采用水质指数、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该区域年度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善县近20年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总体表现为波... 利用2001—2020年嘉善地区13个监测断面的4项水质指标监测资料,采用水质指数、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该区域年度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善县近20年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总体表现为波动变化.2001—2013年,WQI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4年开始,WQI呈下降趋势,嘉善县地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从年际变化来看,氨氮年际变化最大,总磷(TP)次之,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变化最小.嘉善县地表水水质污染的突出特征是氨氮、总磷.年内变化分析结果显示,3月份水质最差,10月份水质最好,WQI春季>冬季>夏季>秋季,且氨氮污染指数最高.空间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嘉善县北部水质较好,东南部水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善 水质 时空变化 水质指数 累积距平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