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StCP24的克隆及不同光照处理下的功能分析
1
作者 刘玉霖 李世伟 +3 位作者 裴雅婷 高红秀 唐鑫华 石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为了探究马铃薯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对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StCP24(LOC10258683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中,获得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培育无性系转基因株系和对照,... 为了探究马铃薯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对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StCP24(LOC10258683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中,获得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培育无性系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叶片生理指标、荧光参数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等,通过超微结构观察明确该基因对叶绿体形态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tCP24蛋白为亲水性蛋白,StCP24基因的启动子中包含光响应、防御和应激反应等元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铃薯StCP2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栽培种番茄中StCP2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亲缘关系最近。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转基因株系的茎粗、叶面积、叶片质量、根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Fv/Fm、ETR、ETRmax、qP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StCP24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使类囊体质粒片层堆叠得更加紧密且堆叠程度更高。综上,StCP24基因过量表达可以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电子传递速率,促进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cp24基因 光照强度 过量表达
下载PDF
基于STCP分析的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培养模式研究
2
作者 张子昂 尹传忠 《文教资料》 202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学术规范培养是提升新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于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的表征,阐述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培养存在的问题,采用STCP分析法,以学生、教师、课程和平台为途径,提出以学生为培养主体、教师为培养关... 学术规范培养是提升新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于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的表征,阐述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培养存在的问题,采用STCP分析法,以学生、教师、课程和平台为途径,提出以学生为培养主体、教师为培养关键、课程体系为重要环节、平台为有效载体“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旨在提升新工科大学生学术规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学术规范 stcp 大学生教育 创新实践能力
下载PDF
面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STCP模式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尹传忠 邱慧妍 +1 位作者 陶学宗 郑士源 《大学教育》 202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开展科创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提出了由学生、教师、课程、平台四个元素所构成的STCP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及其操作模式,并以实际案例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还总结了STCP模式对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贡献。该... 开展科创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提出了由学生、教师、课程、平台四个元素所构成的STCP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及其操作模式,并以实际案例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还总结了STCP模式对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贡献。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科创项目中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可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 科创项目 stcp模式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 被引量:8
4
作者 尹传忠 郎铮煜 +1 位作者 邱慧妍 李瑞艳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3,共5页
文章基于新工科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课程及平台四位一体的STCP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 文章基于新工科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课程及平台四位一体的STCP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设计以不同类型大学生科创竞赛为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18个工程类专业作为实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交通运输专业与其他17个专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实践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二,仅次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相对均衡,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TCP模式的有效性。从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实践能力 stcp 因子分析 学科竞赛
下载PDF
源项程序包STCP Mod 1.1开发应用
5
作者 胡志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9-66,共8页
一、原项定义、研究目的及概况所谓源项就是核电厂在发生严重事故情况下从核反应堆释放至环境的放射性物质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和特征。研究源项的目的是因为源项大小是电厂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源项 程序包 核电厂 stcp 程序
下载PDF
美国《吸烟,烟草与癌症控制规划》(STCP)研究进展简介
6
作者 童世庐 《中国健康教育》 1989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制定慢性病防治与烟草控制计划,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吸烟、烟草与癌症控制规划》Smoking Tobacco andCancer Programme以下简称为(STCP)。现将该规划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如下: 一、“STCP”产生的背景: 癌症,是美...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制定慢性病防治与烟草控制计划,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吸烟、烟草与癌症控制规划》Smoking Tobacco andCancer Programme以下简称为(STCP)。现将该规划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如下: 一、“STCP”产生的背景: 癌症,是美国第二位死因。1985年,美国癌症死亡人数达46万人,占10大死因中死亡人数的27%。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估算,因患癌症而减少人均寿命达17.1年,而患心脏病和脑卒中所减少的人均寿命合计为12.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控制 stcp 慢性病防治 吸烟率 青少年吸烟 目标人群 健康促进活动 慢病防治 效果评价 死亡人数
下载PDF
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清STCP-1,GM-CSF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瑾 任万明 高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0,274,共3页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各期患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前后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并进行PASI评分。结果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各期患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前后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并进行PASI评分。结果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后治愈11例(31.43%),有效率为82.85%。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同时发现治疗前进行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静止期高(P(0.01);阿维A治疗后血清STCP-1和GM-CS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1,P(0.05),STCP-1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r=0.244,P(0.05)。结论阿维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血清STCP-1和GM-CSF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银屑病 活化T细胞趋化蛋白-1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高带宽时延乘积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端算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卢利琼 陈元琰 +2 位作者 吴东 罗晓曙 闫友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0,59,共4页
Internet现有的拥塞控制机制已远远无法适应高带宽时延乘积网络环境,因此现阶段相继提出了很多新的算法。基于网络拥塞控制分析中的流模型给出了几种重要算法的流方程和响应函数,利用这些方程和函数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显示... Internet现有的拥塞控制机制已远远无法适应高带宽时延乘积网络环境,因此现阶段相继提出了很多新的算法。基于网络拥塞控制分析中的流模型给出了几种重要算法的流方程和响应函数,利用这些方程和函数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它们中间存在着重要的不足,最后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TCP友好 RTT公平 Hstcp Fast-TCP BIC-TCP stcp
下载PDF
基于TCP的拥塞控制策略及改进算法
9
作者 庄卓 陈元琰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34-236,共3页
从性能上具有互补性的STCP协议和CUB IC协议找到契合点,然后在性能较优的CUB IC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改进算法SCUB IC,并用实验证明其具有比CUB IC更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TCP友好性和RTT公平性。
关键词 拥塞控制 源端算法 stcp CUBIC SCUBIC
下载PDF
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跃男 何金海 姜爱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表征高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出现时,西南部比东北部集中程度稍大、出现的日期稍晚;采用EOF方法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距平值进行分析,第一特征向量的变化均呈现同位相,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变化显示出先减小再增大的总体趋势,趋势谷值出现在1980年代;而夏季降水量与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 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期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网络入侵意图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涛 王崇骏 谢俊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作为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入侵检测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出于对入侵检测的回避,入侵行为也逐渐表现为智能化、分布式的特点.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入侵检测以增强入侵检测系统的能力已经... 作为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入侵检测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出于对入侵检测的回避,入侵行为也逐渐表现为智能化、分布式的特点.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入侵检测以增强入侵检测系统的能力已经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入侵和入侵检测建模为利益对立的2个多Agent系统,认为入侵行为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制定攻击计划,在此场景下,入侵检测的核心就应该是根据对手的攻击行为预测出其攻击意图,这是个典型的意图识别问题,这意味着应该将对手思维建模技术和计划识别思想引入入侵检测中来.考虑到对手在实际的动作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因此不能将此问题直接建模为传统的KEY-HOLE观察问题.本文从入侵者的角度出发,引入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作为在环境状态和行动效果都不确定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决策达到最优目标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入侵意图识别的目的.最后,本文在DARPA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攻击 攻击模式 场景构建 攻击路径图
下载PDF
水下超疏油铜网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珂珂 陈新华 +1 位作者 张万强 王亚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以铜网为基底,采用一步氧化法成功制备了水下超疏油铜网,其对油的接触角可达160°,滚动角为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接触角测试仪等对制备出的铜网表面的形貌、化学组成与浸润性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以铜网为基底,采用一步氧化法成功制备了水下超疏油铜网,其对油的接触角可达160°,滚动角为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接触角测试仪等对制备出的铜网表面的形貌、化学组成与浸润性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探讨了超疏油铜网的疏油机制、疏油性影响因素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经氧化所构筑的无定向微纳米氢氧化铜针状结构增加了铜网表面的粗糙度,氧化液浓度及铜网孔径的大小对水下疏油效果影响显著,油水分离效率受到不同水环境及油水体积比的影响,分离效率可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网基底 一步氧化法 水下超疏油 油水分离
下载PDF
用步进激励、步进采样的方法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欣慧 薛志宏 《测试技术学报》 199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功能部件。它在自动控制系统、测量仪表及其它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就要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本文用步激励、步进采样和最小二乘法的统计测试原理对集成运...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功能部件。它在自动控制系统、测量仪表及其它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就要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本文用步激励、步进采样和最小二乘法的统计测试原理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参数进行估测,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软件调试。对一些主要的子程序框图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系统具有自动零点校准和偏位法补偿的功能,系统在软件程序控制下,进行自动测试,系统测试所运用的原理目前在国内是较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激励 步进采样 参数 测试 运算放大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