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hrelin、STK1、Gas变化及临床价值
1
作者 孙亚琼 卢辉 +1 位作者 张倩 岳颖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8期1294-1296,133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ghrelin、STK1、Gas在ICU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ICU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危重症组,同时期收集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受试者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 目的 探讨血清ghrelin、STK1、Gas在ICU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ICU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危重症组,同时期收集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受试者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危重症组患者再根据APACHEⅡ评分进行分组,将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纳入高危组,将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纳入低危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相关性分析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危重症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P>0.05;危重症组术前BMI[(21.47±2.61)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危重症组术前ghrelin[(1.95±0.96)ng/ml]、STK1[(2.56±2.07)pmol/L]、Gas[(128.32±49.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危重症组术后1年BMI、ghrelin、STK1、Gas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高危组血清ghrelin[(1.93±1.28)ng/ml]、STK1[(2.53±1.07)pmol/L]、Gas[(295.58±88.54)pg/ml]均显著高于低危组。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现正相关性(γ=0.305,P=0.006;γ=0.312,P=0.005;γ=0.289,P=0.004)。结论 在ICU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血清ghrelin、STK1、Gas水平较术前水平明显更低,且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ghrelin、STK1、Gas水平用于预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ICU GHRELIN stk1 GAS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高渗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及ST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梅娟 李坡 +3 位作者 吴敏 范永山 谷守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65-3970,共6页
【目的】观测高渗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甘油是否为病菌细胞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分析STK1在高渗胁迫下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2种高渗胁迫条件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分析高渗胁迫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 【目的】观测高渗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甘油是否为病菌细胞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分析STK1在高渗胁迫下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2种高渗胁迫条件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分析高渗胁迫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检测高渗胁迫下菌丝细胞中甘油含量的变化,明确甘油是否为病菌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高渗胁迫条件下STK1表达规律。【结果】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细胞的等渗液浓度为0.78 mol.L-1;在高渗胁迫条件下,菌落颜色均发生显著变化。1 mol.L-1NaCl处理后菌落呈红褐色,菌落的生长速率也受到到明显的抑制;在1 mol.L-1NaCl胁迫下菌丝细胞中原生质体浓缩,出现明显的浓缩颗粒;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渗透胁迫物质浓度的增加,细胞中甘油含量显著增加;STK1在高渗胁迫48 h内表达量稳定增加。【结论】高渗胁迫抑制玉米大斑病菌菌落生长,改变菌落颜色,使菌丝细胞中原生质体高度浓缩,部分菌丝膨大呈球状;甘油是病菌细胞中的一种渗透调节物质;STK1参与调控病菌的渗透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高渗胁迫反应 甘油 stk1
下载PDF
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及S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范伟 孙振宇 +1 位作者 孟祥宽 任宇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480-483,507,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及SF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8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3组人群...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及SF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8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3组人群的CEA、CYFRA21-1、VEGF、STK1及SF水平,以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NSCLC疾病的关系,并联合检测CEA、CYFRA21-1、VEGF、STK1及SF水平判断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以及S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以及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CYFRA21-1、VEGF、STK1以及SF水平均是NSCLC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除灵敏度稍低于SF指标检测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三者的单独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采用CEA、CYFRA21-1、VEGF、STK1及SF水平的联合检测对NSCLC疾病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实时地发现高危人群,具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EA CYFRA21-1 VEGF stk1 SF 联合检测
下载PDF
STK1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糖原和脂肪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运峰 张淑红 +1 位作者 武秋颖 范永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28-2935,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STK1与附着胞发育的关系,明确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K1对糖原和脂肪合成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附着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玻璃平板为疏水基质表面,通过"插片分离菌丝&q... 【目的】通过研究STK1与附着胞发育的关系,明确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K1对糖原和脂肪合成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附着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玻璃平板为疏水基质表面,通过"插片分离菌丝"法使菌丝附着于载玻平板表面,然后将附着有菌丝的玻璃平板置于保湿培养皿中22℃、14 h光照和10 h黑暗交替培养,诱导野生型菌株(WT)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ΔSTK1)的菌丝形成附着胞,每隔12 h显微观测附着胞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分别将附着有未经诱导的WT和ΔSTK1菌丝的玻璃平板和经过48 h附着胞诱导的玻璃平板浸没在I2/KI染色液中静置染色48 h,显微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糖原的变化;分别将附着有未经诱导的WT和ΔSTK1菌丝的玻璃平板和经过48 h附着胞诱导的玻璃平板置于-70℃的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30 min,然后将玻璃平板置于Oil-red O染色液中静置染色24 h,显微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脂肪的代谢变化;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糖原和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玉米大斑病菌WT菌株和ΔSTK1菌株利用菌丝尖端在玻璃平板的疏水表面均能够产生附着胞,但ΔSTK1菌株的附着胞发育与WT菌株显著不同,WT菌株48 h内为单胞附着胞,诱导48 h后少数附着胞形成了多细胞附着胞,而ΔSTK1菌株在诱导24 h后即出现了扭曲附着胞的异形附着胞形态,48 h后还出现了双杈、多杈和O型等多种异常的附着胞类型;WT菌株和ΔSTK1菌株的菌丝和附着胞进行糖原和脂肪的染色后,发现WT菌株的菌丝和附着胞都有均匀分布的糖原和脂肪,而ΔSTK1菌株的附着胞内几乎没有糖原和脂肪的积累,与WT菌丝的结果不同,在ΔSTK1菌株的菌丝内糖原沉积减少,脂肪主要分布于菌隔部位;附着胞诱导48 h后,WT菌株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GS)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DGAT)基因的表达量比诱导前分别增加了6.6%和40.3%,而⊿STK1菌株GS基因的表达量则下降了9.0%,DGAT基因的表达量仅上升了24.5%。【结论】STK1的功能缺失使玉米大斑病菌的附着胞发育形态异常,糖原积累下降,脂肪分布不均,糖原和脂肪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表明糖原和脂肪代谢与玉米大斑病菌的附着胞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k1 附着胞发育 糖原 脂肪
下载PDF
STK1基因对山梨醇高渗胁迫下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发育的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范永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6,共7页
【目的】明确STK1基因在山梨醇高渗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野生型菌株(WT)与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KO)分别接种在不同山梨醇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胨(DPA)培养基上,对比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菌丝形... 【目的】明确STK1基因在山梨醇高渗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野生型菌株(WT)与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KO)分别接种在不同山梨醇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胨(DPA)培养基上,对比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菌丝形态的差异变化;并通过油红O染液进行菌丝细胞脂肪染色,观察脂类物质沉积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山梨醇高渗胁迫显著抑制了野生型菌株(WT)的菌落生长速度,但1.0 mol/L山梨醇对STK1基因敲除KO菌株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山梨醇浓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山梨醇浓度增加至1.5~2.0mol/L时,菌落生长速度受到显著抑制,并且抑制程度显著高于WT菌株。显微观察菌丝细胞内容物,发现山梨醇高渗胁迫后,KO菌株的颗粒状物明显少于WT菌株。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菌丝细胞的脂类物质沉积情况,发现在山梨醇高渗胁迫条件下,KO菌株的脂滴数量远远少于WT菌株。【结论】山梨醇胁迫具有与盐胁迫不同的渗透调节机制,STK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脂类物质的合成及分布调控对山梨醇高渗透胁迫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k1基因 渗透胁迫 山梨醇
下载PDF
PJ综合症相关抑癌基因LKB1/STK11的逆转录PCR法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侯鑫 刘俊娥 扈廷茂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5,共5页
从正常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人野生型PJ综合症相关抑癌基因LKB1/STK11cDNA片段.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法获得cDNA第一条链,采用94℃变性、72℃退火及延伸的特殊条件,经PCR扩增出抑癌基因LKB1/STK11cDNA片段,克隆到T载体,在国内... 从正常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人野生型PJ综合症相关抑癌基因LKB1/STK11cDNA片段.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法获得cDNA第一条链,采用94℃变性、72℃退火及延伸的特殊条件,经PCR扩增出抑癌基因LKB1/STK11cDNA片段,克隆到T载体,在国内首次报道了LKB1/STK1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299bp,与GenBank中人野生型LKB1cDNA编码序列完全相同,证实获得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LKB1/STK11的cDNA克隆.LKB1/STK11cDNA的成功克隆为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LKB1/STK11蛋白在细胞内的作用及其抑癌效果、抑癌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KB1/stk11基因 逆转录PCR PJ综合症 CDNA克隆 抑癌基因 序列分析 逆转录 综合症 PCR法 相关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STK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宁 谷守芹 +3 位作者 范永山 李坡 王文秀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876-3881,共6页
【目的】构建玉米大斑病菌STK1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以期得到带有His标签的目的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STK1(AY849317)的cDNA序列及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进行STK1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重组... 【目的】构建玉米大斑病菌STK1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以期得到带有His标签的目的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STK1(AY849317)的cDNA序列及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进行STK1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重组载体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的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该蛋白是否为目的蛋白。【结果】STK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0.8kD;经1mmol·L-1 IPTG在37℃下诱导,9h后蛋白产量达到最高;经Western blot检测该表达产物具有His-6抗原性。【结论】玉米大斑病菌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的STK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为今后STK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k1 原核表达 His-6标签蛋白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DNA片段的分离和纯化
8
作者 刘默洋 张淑红 张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9-51,共3页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分离和纯化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对于研究其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TK1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STK1基因DNA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分离和纯化,为进一步获得...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分离和纯化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对于研究其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TK1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STK1基因DNA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分离和纯化,为进一步获得STK1的完整基因,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和该基因的突变体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k1基因 分离和纯化
下载PDF
Must Peutz-Jeghers syndrome patients have the LKB1/STK11 gene mu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4
9
作者 Fu-Xiao Duan Guo-Li Gu +2 位作者 Hai-Rui Yang Peng-Fei Yu Zh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8年第8期224-232,共9页
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e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ucocutaneous pigmentation and multiple gastrointestinal hamartoma polyps. The germline mutation of LKB1/STK11 gene on ... 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e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ucocutaneous pigmentation and multiple gastrointestinal hamartoma polyps. The germline mutation of LKB1/STK11 gene on chromosome 19 p13.3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hereditary cause of PJS. However, must a patient with PJS have the LKB1/STK11 gene mutation? We here report a case of a male patient who had 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PJS and a definite family history, but did not have LKB1/STK11 gene mutation. By means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only mutations in APC gene(c.6662 T > C: p.Met2221 Thr) and MSH6 gene(c.3488 A > T: p.Glu1163 Val) were detected. The missense mutations in APC and MSH6 gene may lead to abnormalitie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ir expression products, and may result in the occurrence of PJ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ome other genetic disorders may cause PJS besides LKB1/STK11 gene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 syndrome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LKB1/stk11 APC MSH6 HAMARTOMA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STK1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运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6-994,共9页
STK1基因是玉米大斑病菌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渗透胁迫调节和致病性的重要MAPK基因。本文首先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毕赤酵母GS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表达载体p PIC3.5K-EGFP,再以玉米大班病菌模式菌株01-23的菌... STK1基因是玉米大斑病菌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渗透胁迫调节和致病性的重要MAPK基因。本文首先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毕赤酵母GS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表达载体p PIC3.5K-EGFP,再以玉米大班病菌模式菌株01-23的菌丝c DNA为模板,PCR扩增STK1基因,克隆到p PIC3.5K-EGFP,构建了STK1-EGFP融合基因的GS115表达载体p PIC3.5K-STK1-EGFP。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该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GS115感受态细胞内,利用MD培养基筛选、PCR鉴定,获得了STK1-EGFP融合基因的毕赤酵母转化子。通过RT-PCR和荧光观察,发现STK1基因和EGFP基因均可以高效稳定地表达。另外,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在STK1基因起始密码子前加入Kozak序列可以使STK1-EGFP融合基因的表达强度增强4.8倍。以上研究结果为STK1基因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功能定位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stk1-EGFP融合基因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LKB1/STK1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蕾 朱明 +1 位作者 马国建 周云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研究LKB1/STK11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在Peutz-Jeghers综合症家系中的作用,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化疗科1例Peutz-Jeghers综合症家系共4名受累成员的外周血和先证者的肠息肉组织,提取相应组织... 目的研究LKB1/STK11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在Peutz-Jeghers综合症家系中的作用,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化疗科1例Peutz-Jeghers综合症家系共4名受累成员的外周血和先证者的肠息肉组织,提取相应组织的DNA,采用MLPA、PCR-DNA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了胚系和体细胞来源的LKB1/STK11基因大片段缺失、碱基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先证者癌变息肉组织MSP检测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果先证者及其家族受累成员均具有P-J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消化道的错构瘤性息肉(均经过不同医院的肠镜标本病理验证)和粘膜肢端色素沉着。在先证者和家系受累成员外周血和大肠息肉组织DNA中均发现有病理意义的大片段缺失性突变,在先证者癌变的息肉组织DNA检测到LKB1/STK11基因的甲基化。结论 PJS家族中检测LKB1/STK11基因的胚系突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预测风险,基因突变的类型、位点与临床症状间存在密切关系,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能是遗传性PJS息肉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突变 甲基化 LKB1/stk11基因
原文传递
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键 陈春燕 +3 位作者 李玫 张晓梅 朱明 刘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口唇黑斑和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LKB1/STK11基因胚系突变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文中探讨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LKB1/STK11基因... 目的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口唇黑斑和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LKB1/STK11基因胚系突变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文中探讨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LKB1/STK11基因的病理性突变。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DNA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LKB1/STK11基因大片段缺失、碱基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同时收集250名正常人外周血,提取DNA,用PCR-DHPLC筛查验证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位点对编码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家系中2名受累成员均携带LKB1/STK11基因c.924G>C位点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导致Trp308Cys错义突变。结论 LKB1/STK11基因c.924G>C位点的病理性胚系突变是此家系的致病性因素。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中LKB1/STK11基因的胚系突变筛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预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LKB1/stk11基因 胚系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下载PDF
Peutz-Jeghers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彦锋 杨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肝激酶B1(STK11/LKB1)基因突变被认为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JS患者罹...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肝激酶B1(STK11/LKB1)基因突变被认为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JS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较常人更高。目前针对PJS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及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PJS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stk11/LKB1 胃肠道息肉 气囊辅助内镜
下载PDF
基于血清胸苷激酶1的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刘绵学 江小蓉 +5 位作者 兰丽云 汪海东 黑爱莲 李劲 周际 王瑜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为减少甲状腺癌诊疗领域存在的过度诊断现象,开发一种基于体检数据进行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的数学预测模型。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福建泉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分析研究了血清胸苷激酶1(STK1)与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 目的:为减少甲状腺癌诊疗领域存在的过度诊断现象,开发一种基于体检数据进行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的数学预测模型。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福建泉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分析研究了血清胸苷激酶1(STK1)与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分级的相关性。以TI-RADS分级作为终点事件,以STK1检测结果联合常规体检指标为自变量,通过不平衡类学习算法(IKIL)构建了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此模型在受检者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K-S检验结果显示STK1值呈偏态分布。由Kruskal-Wallis检验可知,随着TI-RADS分级数的升高,STK1水平呈现单调递增趋势。从TR-1进展到TR-2时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加;在TR-2到TR-4区间,细胞增殖水平存在升高趋势,但相邻级别之间差异并不显著。通过IKIL法获得的甲状腺增殖风险指数公式为:y=-3.50+0.29×STK1+0.06×总蛋白+0.01×乳酸脱氢酶-0.0046×尿酸-1.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34×CEA,该模型的ROC验证AUC值为0.848,标准误差0.00925,95%置信区间为(0.827,0.865)。Youden指数最大的增殖风险指数为0.52,使用该点为阈值预测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98%、94.22%,提示风险预测模型对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具有较好地预测能力。结论:研究开发了基于STK1水平联合其他体检指标对受检者的甲状腺异常增殖风险的预测模型。该风险预测模式的限制条件少,可操作性强,对社会自然人群的甲状腺结节/肿瘤的健康管理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1 甲状腺 风险评估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Gynecological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 被引量:4
15
作者 Arisa Ueki Iori Kisu +5 位作者 Kouji Banno Megumi Yanokura Kennta Masuda Yusuke Kobayashi Akira Hirasawa Daisuke Aoki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amartomatous polyposi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melanin-pigmented macules on the skin mucosa. The responsibl... 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amartomatous polyposi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melanin-pigmented macules on the skin mucosa. The responsible gene is a tumor suppressor, STK11/LKB1, on chromosome 19p13.3. PJS complicate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in various organs. In gynecology, there has been a particular focus on complications of PJS with 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 (SCTAT) and 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MDA), which are rare diseases. Approximately 36% of patients with SCTAT are complicated with PJS and these pati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focal, bilateral, small and benign lesions that develop into tumors with mucinous to serous ratios of 8:1. In addition, 10% of cases of MDA are complicated with PJS and mutation of STK11, the gene responsible for PJS, has a major effect on onset and prognosis. The disease concept of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 (LEGH)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and LEGH is thought to be a potential premalignant lesion of MDA,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JS and LEGH remains unclear. Several case reports of PJ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ECOLOGIC TUMOR 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PEUTZ-JEGHERS Syndrome Sex Cord TUMOR stk11/LKB1
下载PDF
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农巧红 何艳玲 +1 位作者 彭安 申东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STK1),探讨其早期诊断、复发转移和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增强发光(ECL)点印迹法定量检测20例术前及术后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STK1;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15例健康志愿者作...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STK1),探讨其早期诊断、复发转移和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增强发光(ECL)点印迹法定量检测20例术前及术后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STK1;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结直肠癌患者20例,STK1浓度为1.935±2.068pM;健康人群15例,浓度为0.59±0.29pM;P=0.009,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结直肠癌全组中STK1阳性率40%(8/20),健康人群中0%(0/10),P=0.005,有统计学意义;STK1灵敏性4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价值100%。结直肠癌术前患者中STK1阳性率66.67%(6/9),与健康人群比较,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结直肠癌Ⅳ期正在化疗期患者18.18%(2/11)比较,P=0.028,有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患者CEA0%(0/9)比较,P=0.031,有统计学差异。20例结直肠癌全组中,CEA阳性率20%(4/20),低于STK1阳性率(40%)。结论:STK1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阳性率在术前患者中最高,化疗期患者中较低;提示STK1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复发转移以及治疗疗效的预测方面可能较CE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K-1 结直肠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Hela细胞的microRNA芯片分析及β-谷甾醇的抑癌路径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费喜佳 徐德昌 《生物信息学》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天然产物β-谷甾醇对子宫癌的治疗具有较显著的功效,目前已被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它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要远小于顺铂这类传统药物。目前人们对β-谷甾醇的抗癌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利用TaqMan MicroRNA As-say芯片技术... 天然产物β-谷甾醇对子宫癌的治疗具有较显著的功效,目前已被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它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要远小于顺铂这类传统药物。目前人们对β-谷甾醇的抗癌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利用TaqMan MicroRNA As-say芯片技术对β-谷甾醇和顺铂处理过的Hela细胞进行分子水平检测,分析两种药物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icro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得到在β-谷甾醇和顺铂两种药物作用下同时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结合多种数据库的使用进行靶标预测,频数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得到与癌症相关的靶标STK4/MST1,从生物信息学角度上推测β-谷甾醇可能抑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芯片 STK4/MST1 HEL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