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德STM-100型掘进机后配套悬吊及除尘设备
1
作者 杨德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7年第2期50-54,共5页
山西古交矿区镇城底矿最近由联邦德国萨尔茨吉特公司引进一套STM-100型半煤岩巷掘进机,它与我因已引进的半液压型掘进机相比,不同之处及其特点是:主机采用全液压型,后配套设备采用单轨吊悬吊,除尘设备采用乾式除尘器,其工作原理及结构... 山西古交矿区镇城底矿最近由联邦德国萨尔茨吉特公司引进一套STM-100型半煤岩巷掘进机,它与我因已引进的半液压型掘进机相比,不同之处及其特点是:主机采用全液压型,后配套设备采用单轨吊悬吊,除尘设备采用乾式除尘器,其工作原理及结构分述如后。一、掘进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及特点掘进机为悬臂横轴双滚筒全液压型,除截割部分采用电动机驱动外,其余部分如履带行走,蟹爪装岩,刮板、皮带运输机,主机及截割臂回转等全部采用液压驱动。操作灵活、平稳;液压泵采用可变量,当截割到硬岩时,油压增高,会自动减少流量,相应会自动减慢摆动油缸给进,并可减少功率损耗与液压系统的过热现象,采用集中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设备 stm-100 萨尔茨吉特公司 截割头 半煤岩巷 集中润滑 全液压 皮带运输机 古交矿区 蟹爪
下载PDF
W(100)c(2×2)表面的STM图像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1 位作者 尚学府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W(100)c(2×2)再构表面的表面弛豫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和衬底偏压的关系.计算所得到的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畸变位移δ为0.027nm,畸变能△E为80.6meV·atom-1,表面原子的弛豫分别...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W(100)c(2×2)再构表面的表面弛豫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和衬底偏压的关系.计算所得到的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畸变位移δ为0.027nm,畸变能△E为80.6meV·atom-1,表面原子的弛豫分别为-7.6%(△d12/d0)和+0.8%(△d23/d0),功函数Φ为4.55eV.STM图像模拟表明,由于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位移,会导致出现平行于[110]方向的亮暗带状条纹.STM图像中突起所对应的并不是表面或次表面的钨原子,而是zig-zag型W原子链中线位置;而STM暗区对应于原子位置畸变形成的相邻zig-zag型W原子链中间区域.当衬底负偏压时,STM针尖典型起伏高度大约在0.008-0.013nm之间;而当衬底正偏压时,针尖起伏高度在0.019-0.024nm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00)c(2×2)表面 Zig-zag畸变 STM图像
下载PDF
One-dimensional diffusion of vacancies on an Sr/Si(100)-c(2×4) surface
3
作者 杨景景 杜文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An Sr/Si(100)-c(2 ×4)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by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nd 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 (STS). The semiconductor property of this surface is confirmed by S... An Sr/Si(100)-c(2 ×4)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by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nd 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 (STS). The semiconductor property of this surface is confirmed by STS. The STM images of this surface shows that it is bias-voltage dependent and an atomic resolution image can be obtained at an empty state under a bias voltage of 1.5 V. Furthermore, one-dimensional (ID) diffusion of vacancies can be found in the room-temperature STM images. Sr vacancies diffuse along the valley channels, which are constructed by silicon dimers in the surface. Weak interaction between Sr and silicon dimers, low metal coverage, surface vacancy, and energy of thermal fluctu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ll contribute to this 1D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i(100)-c(2 × 4) STM diffusion of vacancies
下载PDF
Sb在Cu单晶电极上欠电位沉积的电化学和现场STM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继红 颜佳伟 +2 位作者 汤儆 胡文云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3-401,共9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在HClO4和H2SO4两种溶液中Sb于Cu(111)和Cu(100)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原子排列和强吸附阴离子的存在将明显影响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在结构较为开放的Cu(100)表面,Sb形成...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在HClO4和H2SO4两种溶液中Sb于Cu(111)和Cu(100)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原子排列和强吸附阴离子的存在将明显影响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在结构较为开放的Cu(100)表面,Sb形成的欠电位沉积层结构也较为开放,并且伴随着表面合金的形成;而在密堆积的Cu(111)表面上,Sb形成了致密的单层结构.又当Cu(111)表面存在强吸附的SO42-时,Sb原子首先在SO42-吸附层与Cu表面交接的新台阶处成核,随后通过取代SO42-向上一层晶面发展,表现出独特的成核—生长行为;而在弱吸附的HClO4溶液中,Sb的欠电位沉积系以在晶面上随机形成一些单原子层高度的Sb岛为特征.在Cu(100)表面,通过SO42-的诱导共吸附,欠电位沉积的Sb原子形成了开放性更大的(4×4)结构,不同于在HClO4溶液中所形成的(22×22)R45°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 Cu单晶电极 欠电位沉积 电化学 现场STM CU(111) CU(100) 循环伏安法 金属电沉积
下载PDF
Sb在Au单晶电极上结构敏感吸附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颜佳伟 商旺火 +1 位作者 吴琼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Au(111)表面,致密无序膜的SbO+不可逆吸附层还原后基本保持原有的无序结构;而在Au(100)表面,由于SO42-的共吸附,不可逆吸附物种还原后形成(2×2)有序结构.在Au(111)表面上,Sb的欠电位沉积伴随显著的合金化,且因表面有序结构的破坏而形成沟道状二维结构;但对Au(100)表面,由于其晶格和尺寸与稳定的AuSb2合金之(100)面有较好的匹配性,使Au与Sb得以形成有序的表面化合物,从而避免了欠电位沉积过程中的表面合金化问题,进一步体现基底结构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行为 电极 AU 扫描隧道显微镜 单晶 SO4^2- 有序结构 循环伏安法 不可逆吸附 Sb(Ⅲ) 欠电位沉积 表面合金化 相互影响 沉积行为 吸附结构 表面结构 无序结构 吸附物种 二维结构 沉积过程 基底结构 还原 阴离子 稳定性
下载PDF
Ag(100)表面氧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和STM图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1 位作者 陈鑫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8-495,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原子的吸附对于Ag(100)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c(2×2)和(2^(1/2)×2*2^(1/2))R45°等几种原子氧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Ag(100)表面的弛豫特性、...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原子的吸附对于Ag(100)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c(2×2)和(2^(1/2)×2*2^(1/2))R45°等几种原子氧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Ag(100)表面的弛豫特性、吸附能量、功函数等一系列物理量.研究表明:在(2^(1/2)×2*2^(1/2))R45°-2O吸附Ag(100)表面的情况下,每格两列就会缺失一列银原子,即产生了缺列再构,这导致了银原子层间的垂直距离的差异和水平位置的偏移.进一步的局域原子态密度计算表明:在Ag(100)表面(2^(1/2)×2*2^(1/2))R45°-2O吸附的结构中,吸附氧原子和衬底银原子层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层银原子的4d态和吸附氧原子的2p态的强烈的轨道杂化.还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偏压和针尖高度的STM图像,为实验工作者研究该表面的STM图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100)表面氧吸附 缺列再构 STM图像
原文传递
锰及其硅化物在Si(100)表面的反应外延生长
7
作者 孙静静 邹志强 +2 位作者 王丹 赵明海 陈礼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4-568,共5页
采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UHVMBE-STM)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锰及其硅化物在Si(100)-2×1重构表面上的外延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生长过程中衬底温度控制在室温到135℃时,生成大小基本一致的锰纳米团簇;当衬底温度... 采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UHVMBE-STM)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锰及其硅化物在Si(100)-2×1重构表面上的外延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生长过程中衬底温度控制在室温到135℃时,生成大小基本一致的锰纳米团簇;当衬底温度达到210℃时锰与硅开始发生反应,形成硅化物,并有纳米线结构出现;当衬底温度达到330℃时,纳米线完全被棒状物或不规则的三维岛状硅化物取代。随着沉积时衬底温度升高,生成物的成核密度与生长温度的关系与经典的二维岛成核理论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Si(100)-2×1重构表面 纳米线 棒状物 三维岛状硅化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