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液对p53的染色结果
1
作者 吴兴旗 党啟华 +1 位作者 徐晶晶 张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4,共2页
p53是一种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极高的抑癌基因,其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准确检测p53的表达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基因测序是检测其突变的金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最为简便实惠。抗原修复技术是影响... p53是一种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极高的抑癌基因,其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准确检测p53的表达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基因测序是检测其突变的金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最为简便实惠。抗原修复技术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抗原修复液的pH值和加热条件最为关键[2]。随着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广泛应用,免疫组化流程更加规范化,操作更加标准化,但抗原修复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修复液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 P53
下载PDF
羊水栓塞肺组织神经氨酸-N-乙酰基半乳糖抗原免疫组化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卢仪 唐忠庆 +2 位作者 莫俊贤 莫菲慧 陈艳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因羊水栓塞症(AFE)死亡产妇肺组织的病理标本,通过HE染色及STN染色,评估STN染色在诊断羊水栓塞的价值。方法 9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8年的羊水栓塞诊断标准尸解标本为实验组,选非AFE病例作对照组,每例各取5个蜡块... 分析因羊水栓塞症(AFE)死亡产妇肺组织的病理标本,通过HE染色及STN染色,评估STN染色在诊断羊水栓塞的价值。方法 9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8年的羊水栓塞诊断标准尸解标本为实验组,选非AFE病例作对照组,每例各取5个蜡块,分别行HE染色、STN染色,全片进行显微镜观察,重点观察肺小血管和肺泡、肺支气管STN染色物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 9例羊水栓塞症病例(100%)小血管内有棕黄色阳性小颗粒,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肺小血管腔和小血管壁的免疫组化积分明显增多,P<0.01,两者差异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经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发现肺小血管腔和小血管壁的STN免疫组化积分明显增多,在AEF的发病机理及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栓塞 病理诊断 肺组织 stn抗原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高压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映梅 李培峰 +4 位作者 刘一雄 师建国 闫庆国 王文勇 王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 染色
下载PDF
抗原修复液pH值及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娟 石雪迎 +2 位作者 郑杰 周敏 崔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使P504S、P63、CD10、Ki 67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组化检测中获得高表达的抗原修复条件。方法:取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外阴上皮组织,用 10% (体积分数 )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用EnV... 目的:探讨使P504S、P63、CD10、Ki 67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组化检测中获得高表达的抗原修复条件。方法:取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外阴上皮组织,用 10% (体积分数 )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 P504S、P63、CD10、Ki 67分别作为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组织和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外阴上皮组织的一抗,使用统一的EnVisionTM二抗。每种组织皆分别使用 3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pH6. 0的枸橼酸缓冲液、pH 8. 0的乙二氨四乙酸二钠 (EDTA)缓冲液和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对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应用 4个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 12min、20min、25min和30min。染色完成后,镜下对比不同条件下抗原抗体复合物表达的情况。结果:P504S在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20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P63在pH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30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 Ki 67在pH 9. 0的EDTA Tris缓冲液中修复 25min阳性信号最强,阳性细胞比率最高;CD10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修复 20min或 25min效果相同,都能得到最强表达。结论:不同的抗原有其各自最适合的抗原修复液、pH值范围和最适修复时间。相对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液 修复时间 PH值 染色效果 抗原抗体复合物 良性前列腺增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ENVISION 乳腺增生组织 Ki-67 CD10 免疫组化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信号 阳性细胞 缓冲液 前列腺癌 上皮组织 P63 体积分数 修复效果
下载PDF
高压抗原修复液的pH值对淋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薇 郭爱桃 +1 位作者 李亚卓 孙璐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压抗原修复液的p H值对淋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运用高压的抗原修复方式,按修复液p H值的不同分为p H 6.0枸橼酸抗原修复组和p H8.0EDTA抗原修复组,对76例淋巴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每例分别标记抗体CD3、CD20和CD5... 目的研究高压抗原修复液的p H值对淋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运用高压的抗原修复方式,按修复液p H值的不同分为p H 6.0枸橼酸抗原修复组和p H8.0EDTA抗原修复组,对76例淋巴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每例分别标记抗体CD3、CD20和CD5。结果 p H 6.0枸橼酸抗原修复组有9例阳性标记不明确,其中5例出现了细胞膜破损,67例符合诊断标准;p H8.0EDTA抗原修复组有60例阳性标记不明确,其中59例出现了细胞膜破损,仅有16例组织染色符合诊断标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中,使用p H 8.0 EDTA抗原修复液对淋巴组织进行高压修复,致使淋巴细胞胞膜破损,使用p H 6.0枸橼酸高压修复有助于避免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 免疫组化染色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
下载PDF
抗原修复方式及修复液pH值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华庆 侯文 胡莉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抗原修复液 修复方式 PH值 EDTA缓冲液 枸橼酸盐缓冲液 抗原修复方法 石蜡组织
下载PDF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丽 祁荣 吴鹏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抗原修复法。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选用鼠抗人5种单克隆抗体,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法,对不同染毒剂量、正常对照暴露大脑皮质及海马,石蜡组织切片,依阳性颗粒表达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抗原修复。结果:抗原修复的方法直...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抗原修复法。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选用鼠抗人5种单克隆抗体,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法,对不同染毒剂量、正常对照暴露大脑皮质及海马,石蜡组织切片,依阳性颗粒表达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抗原修复。结果:抗原修复的方法直接影响到组织中抗原的暴露,高压加热法能把被掩盖或交联变性的抗原暴露或修复,使免疫组化的结果更准确可靠,特别是核阳性组织,适用于高压加热法;电炉煮沸法,阳性结果不佳;酶消化抗原修复法,与高压锅加热抗原修复法的阳性结果无区别。结论:核阳性表达的抗体应选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法,推测核阳性表达的抗体也适用于酶消化抗原修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抗原修复 核阳性表达
下载PDF
一种新的修复抗原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德利 王万忠 +1 位作者 邹烨 刘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染色 修复抗原
下载PDF
抗原修复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宁 陈玲红 赵坡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抗原修复 端粒酶 TRT 免疫组化 染色效果 肿瘤
下载PDF
微波修复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灿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微波修复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倪灿荣利用微波辐射(MWI)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不但可以缩短染色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染色质量,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1~6];但有关石蜡切片的抗原修复、阳性检测率的提高,以及用什么抗原修复液等问... 微波修复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倪灿荣利用微波辐射(MWI)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不但可以缩短染色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染色质量,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1~6];但有关石蜡切片的抗原修复、阳性检测率的提高,以及用什么抗原修复液等问题尚存在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对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抗原 免疫组化 染色 修复
下载PDF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丹 王杜娟 +2 位作者 曾丽华 孔桂兴 黄彬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5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取CD4、CD8、IL17、Ki67四种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的不同抗原,分别作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在食管癌连续切片上采用微波抗原修复与高压抗原修复两组方案,分析两组抗... 目的:分析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取CD4、CD8、IL17、Ki67四种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的不同抗原,分别作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在食管癌连续切片上采用微波抗原修复与高压抗原修复两组方案,分析两组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方法,CD4抗体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微波修复的45.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IL17及Ki67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不脱片的条件下,采取高压抗原修复方案,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定位清晰,背景着色浅,非特异性着色弱。但在两种修复方法阳性率对比无差异的条件下,建议尽可能选择相对柔和的微波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染色 微波抗原 高压抗原
下载PDF
不同抗原修复液对乳腺癌冷冻组织Ki-67、E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锦珠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323,共1页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病理诊断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对冷冻组织进行固定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冷冻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相比常规固定组织往往不够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常规的免疫组化组织由于中...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病理诊断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对冷冻组织进行固定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冷冻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相比常规固定组织往往不够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常规的免疫组化组织由于中性甲醛固定造成蛋白质交联,使得部分或大部分抗原决定簇被封闭,一般需要通过抗原修复才能使抗原表位重新暴露并与抗体有效结合,因此抗原修复成为免疫组化染色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液 乳腺癌 KI-67 ER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微波处理抗原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亚东 吴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3期55-56,共2页
已有资料表明,在有免疫组化进行实验性研究完成病理诊断时,若用微波处理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可将福尔马林固定后被掩蔽的抗原暴露出来,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并增强染色效果、甚至对已制作很久的石蜡切片都有效。本文就甲... 已有资料表明,在有免疫组化进行实验性研究完成病理诊断时,若用微波处理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可将福尔马林固定后被掩蔽的抗原暴露出来,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并增强染色效果、甚至对已制作很久的石蜡切片都有效。本文就甲状腺石蜡切片抗原修复前后降钙素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染色 石蜡切片 效果 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 暴露 TG 实验性研究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三种不同抗原修复法对二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俊 陈宣世 龙汉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 :采用高温加热和微波加热及酶消化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比较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暴露抗原之间的区别 ,以及与用sABC三步法、Envision二步法等二种免疫方法搭配使用结果的区别 ,寻求最佳的免疫组化方法。方法 :微波修... 目的 :采用高温加热和微波加热及酶消化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比较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暴露抗原之间的区别 ,以及与用sABC三步法、Envision二步法等二种免疫方法搭配使用结果的区别 ,寻求最佳的免疫组化方法。方法 :微波修复组 ,高压加热组和酶消化组 ,各组分别用sABC、Envision试剂盒 ,检测ER、PR、C-erBb - 2、CK、LCA染色结果。结果 :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有明显差异 ,高压加热最佳 ;微波加热其次 ;酶消化最不稳定。结论 :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经济 ,操作简单 ,适合大量标本使用 ;试剂盒sABC阳性度最高 ,Envision次之 ,但背景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加热法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染色 sABC ENVISION
下载PDF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鞠学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4期174-17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不同抗原修复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66例我院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来进行分析,采取不处理、电炉煮沸、高压、胰酶法等抗原修复方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不同方式下的情况。结果抗原修复选择的...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不同抗原修复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66例我院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来进行分析,采取不处理、电炉煮沸、高压、胰酶法等抗原修复方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不同方式下的情况。结果抗原修复选择的方法不同,组织抗原暴露就会有差异性,高压加热能够让掩盖以及交联变性的抗原暴露和修复,提升免疫组化结果的准确度,选择高压热修复方式获得阳性结果比较可靠。结论临床中根据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式能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优化,对难以检测的细胞内液和细胞核提供较高的检出率,结果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 微波炉加热 电炉煮沸 胰酶法
下载PDF
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16
作者 熊正文 王炳胜 +3 位作者 苏红 胡海霞 李春光 黄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作用 ,并寻找最佳的抗原修复方法。方法 将“低温微波 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处理的骨及其软组织冰冻切片分为 4组 :Ⅰ对照组 (不处理 )、Ⅱ组(胰蛋白酶 )、Ⅲ组 (微波 枸椽...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作用 ,并寻找最佳的抗原修复方法。方法 将“低温微波 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处理的骨及其软组织冰冻切片分为 4组 :Ⅰ对照组 (不处理 )、Ⅱ组(胰蛋白酶 )、Ⅲ组 (微波 枸椽酸 )、Ⅳ组 (微波 TritonX 1 0 0 )。应用LSAB技术检测ANP、5 HT、S 1 0 0、NF、GFAP、Vimen tin、CD31、CD34、FⅧ和VEGF和 1 0种抗体在I~Ⅳ组中的表达 ,图像分析各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 (A)值 ,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Ⅱ~Ⅳ组的吸光度值 (分别为 0 87± 0 4 1、2 .4 3± 0 35、和 2 .4 9± 0 4 3)明显高于I组 (0 4 1±0 37) ;Ⅲ~Ⅳ组明显高于Ⅱ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Ⅲ、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微波 TritonX 1 0 0或微波 枸椽酸缓冲液对脱钙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微波抗原修复是必要的 ,能明显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技术 脱钙组织 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抗体
下载PDF
高压抗原修复法在ER、PR、p53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17
作者 蔡学敏 杨举伦 刘大荣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S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p53免疫组化 抗原修复法 免疫组化染色 高原地区 抗原修复方法 微波加热 多聚赖氨酸 胰蛋白 抗原决定簇 抗原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不同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开敏 陈芸 孟庆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3,共3页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度最高只能达到水的沸点。受高海拔和抗原修复温度影响,云南省免疫组化自动化发展较慢,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单位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 高海拔地区 海拔
下载PDF
高压锅抗原修复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琳 贾国凤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染色 高压锅抗原修复法
下载PDF
免疫组化染色中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素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3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 主要探讨高压锅与微波炉抗原修复方式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2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作研究对象,选用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的CD4、CD8、Ki67、IL17四种不同抗原做染色标记,并应用... 目的 主要探讨高压锅与微波炉抗原修复方式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2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作研究对象,选用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的CD4、CD8、Ki67、IL17四种不同抗原做染色标记,并应用高压锅与微波炉两种抗原修复方式,对两种抗原修复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高压锅抗原修复方式下,CD4抗体阳性率高达100%,而在微波炉抗原修复方式下,CD4抗体阳性率仅达45.5%,两组相较而言,高压锅抗原修复法CD4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CD8、Ki67、IL17抗体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组织不脱片情况下,选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方式,操作简单,背景着色浅,定位清晰,结果稳定;在修复方式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情况下,建议选用微波抗原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抗原修复 高压锅 微波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