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omach perforation-induced general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and stable gastric pentadecapeptide BPC 157 therapy effect
1
作者 Luka Kalogjera Ivan Krezic +17 位作者 Ivan Maria Smoday Hrvoje Vranes Helena Zizek Haidi Yago Katarina Oroz Vlasta Vukovic Ivana Kavelj Luka Novosel Slavica Zubcic Ivan Barisic Lidija Beketic Oreskovic Sanja Strbe Marko Sever Ivica Sjekavica Anita Skrtic Alenka Boban Blagaic Sven Seiwerth Predrag Sikiric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27期4289-4316,共28页
BACKGROUND Using rat stomach perforation as a prototypic direct lesion applied in cytoprotection research,we focused on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the severe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induced by stomach perfor... BACKGROUND Using rat stomach perforation as a prototypic direct lesion applied in cytoprotection research,we focused on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the severe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induced by stomach perforation.The revealed stomachinduced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corresponds to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s in rats suffering multicausal pathology and shared severe vascular and multiorgan failure.This general point was particularly reviewed.As in all the described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s with permanent occlusion of major vessels,peripheral and central,and other similar noxious procedures that severely affect endothelium function,the stable gastric pentadecapeptide BPC 157 was resolving therapy.AIM To reveal the stomach perforation-induced general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and BPC 157 therapy effect.METHODS The procedure included deeply anesthetized rats,complete calvariectomy,laparotomy at 15 min thereafter,and stomach perforation to rapidly induce vascular and multiorgan failure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At 5 min post-perforation time,rats received therapy[BPC 157(10μg or 10 ng/kg)or saline(5 mL/kg,1 mL/rat)(controls)]into the perforated defect in the stomach).Sacrifice was at 15 min or 60 min post-perforation time.Assessment(gross and microscopy;volume)included:Brain swelling,peripheral vessels(azygos vein,superior mesenteric vein,portal vein,inferior caval vein)and heart,other organs lesions(i.e.,stomach,defect closing or widening);superior sagittal sinus,and peripherally the portal vein,inferior caval vein,and abdominal aorta blood pressures and clots;electrocardiograms;and bleeding time from the perforation(s).RESULTS BPC 157 beneficial effects accord with those noted before in the healing of the perforated defect(raised vessel presentation;less bleeding,defect contraction)and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s counteraction.BPC 157 therapy(into the perforated defect),induced immediate shrinking and contraction of the whole stomach(unlike considerable enlargement by saline application).Accordingly,BPC 157 therapy induced direct blood delivery via the azygos vein,and attenuated/eliminated the intracranial(superior sagittal sinus),portal and caval hypertension,and aortal hypotension.Thrombosis,peripherally(inferior caval vein,portal vein,abdominal aorta)and centrally(superior sagittal sinus)BPC 157 therapy markedly reduced/annihilated.Severe lesions in the brain(swelling,hemorrhage),heart(congestion and arrhythmias),lung(hemorrhage and congestion),and marked congestion in the liver,kidney,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ere markedly reduced.CONCLUSION We revealed stomach perforation as a severe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peripherally and centrally,and rapid counteraction by BPC 157 therapy.Thereby,further BPC 157 therapy may b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perforation General occlusion/occlusion-like syndrome Stable gastric pentadecapeptide BPC 157 Cytoprotection Therapy Rats
下载PD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in Korea 被引量:4
2
作者 Young Joo Yang Chang Seok Bang +4 位作者 Suk Pyo Shin Tae Young Park Ki Tae Suk Gwang Ho Baik Dong Joon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14期2566-2574,共9页
AIM To elucid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PPU).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enign PPU from ... AIM To elucid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PPU).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enign PPU from 2010 through 2015 at 6 Hallym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RESULTS A total of 396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9.1% and mortality rate of 0.8%. Among 174(43.9%) patients who were examined for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78(44.8%)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H. pylori infection, 21(12.1%) were o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therapy, and 80(46%) patients were neither infected of H. pylori nor treated by any kinds of NSAID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older age(OR = 1.09, 95%CI: 1.04-1.16) and comorbidity(OR = 4.11, 95%CI: 1.03-16.48) were risk factors for NSAID-associated PPU compared with non-H. pylori, non-NSAID associated PPU and older age(OR = 1.04, 95%CI: 1.02-1.07) and alcohol consumption(OR = 2.08, 95%CI: 1.05-4.13) were risk factors for non-H. pylori, non-NSAID associated PPU compared with solely H. pylori positive PPU.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NSAIDs-associated PPU. Non-H. pylori, non-NSAID peptic ulcer is important etiology of PPU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risk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stomach ulcer Duodenal ulcer
下载PDF
胃癌穿孔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永 别平 +3 位作者 董家鸿 姜军 蔡志明 江正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 30 .2 % (13例 ) ,误诊率 6 9.8% (30例 ,包括术中误诊 2例 )。单纯修补缝合术 2 1例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19.1% )、术后发...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 30 .2 % (13例 ) ,误诊率 6 9.8% (30例 ,包括术中误诊 2例 )。单纯修补缝合术 2 1例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19.1% )、术后发生呕血、黑便 8例(38.1% )、再穿孔 3例 (1.4% ) ,平均生存期 5个月 ;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9例 ,术后早期死亡 1例、呕血 1例 ,平均生存期 18个月 ;胃癌根治术 13例 ,无近期并发症 ,平均生存期 2 7个月 ,5年生存率 2 3.1% (3 13)。 2例误诊者先行穿孔修补术 ,再手术时发现广泛转移 ,失去手术机会。结论 术前全面综合临床分析 ,术中注意胃癌穿孔的征象 ,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单纯修补术近期并发症多 ,平均生存期短 ;术中一旦明确胃癌穿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并发症 胃穿孔/病因学 胃穿孔/外科学
下载PDF
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为贵 黄杰 +3 位作者 蔡艳丽 王土生 程邦昌 毛志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934-293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病人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该组仅4例初诊为胸胃瘘,其余均误诊为吻合口瘘。2例经定位引流治愈;9...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病人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该组仅4例初诊为胸胃瘘,其余均误诊为吻合口瘘。2例经定位引流治愈;9例早期行二次开胸手术治疗,分别行单纯修补、坏死穿孔部分切除和食管外置等手术;所有病例均行空肠造口术。该组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多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胃壁局部血运障碍所致,关键在于预防。一旦经临床诊断,均应及时定位引流,必要时二次开胸手术,同期空肠造口术以提供早期肠为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术 胸胃 穿孔 治疗
下载PDF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占吉 王国良 +3 位作者 李轩 陈晓 吴玉江 钱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岁。术前诊断胃癌穿孔30例,疑诊胃癌穿孔25例,误诊为胃溃疡病穿孔1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穿孔位于胃上部1/3的6例,中部1/3的12例,下部1/3的50例。BorrmannⅡ型38例,Ⅲ型30例。将姑息性切除组、根治性切除组与穿孔修补组术后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穿孔修补27例;姑息性切除21例;根治性切除20例,包括根2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2)8例,根3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3)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5/68),手术死亡率5·9%(4/68)。3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穿孔修补组3·7%、0、0;姑息性切除组52·4%、23·8%、0;根治性切除组75·0%、55·0%、10·0%。穿孔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期(月)分别为5·93±4·95、28·33±16·44、35·25±2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穿孔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残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柴新群 王春友 郑启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行根治性切除 (其中 4例为早期 ) ,术后死亡 1例 ,1年内死亡 1例 ,2年内死亡 2例 ,目前仍存活 7例 (随访 2~ 6年 ) ;姑息性切除 11例 ;...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行根治性切除 (其中 4例为早期 ) ,术后死亡 1例 ,1年内死亡 1例 ,2年内死亡 2例 ,目前仍存活 7例 (随访 2~ 6年 ) ;姑息性切除 11例 ;8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未能切除病灶。结论 进展期残胃癌预后差。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并发症 胃肿瘤/病因学 腺癌/病因学
下载PDF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治疗:附48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庆文 苏学军 鲁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手术方式及生存期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5 8岁。病理分期I期 3例 ,II期 11例 ,III期 2 1例 ,IV期 13例。 2 9例作...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手术方式及生存期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5 8岁。病理分期I期 3例 ,II期 11例 ,III期 2 1例 ,IV期 13例。 2 9例作急诊胃切除术 ,手术死亡率 6.9% ;6例先作穿孔修补术 ,术后 3周作胃切除术 ,无手术死亡 ;13例作穿孔修补或加作胃空肠吻合术 ,手术死亡率2 3 .1%。胃切除术者术后中位生存期 2 8个月 ( 13~ 72个月 ) ,胃穿孔修补术者中位生存期 7个月( 3~ 10个月 )。结论 急诊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急性穿孔的合理方法 ,如情况不允许 ,可行分期手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并发症 胃穿孔/病因学
下载PDF
CT在自发性上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群 王嗣伟 +1 位作者 李若梅 盛茂 《安徽医学》 2010年第8期960-962,共3页
目的提高CT在上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上消化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胃穿孔12例,十二指肠穿孔16例,CT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36%(9/25);游离气体分布在剑突下隐... 目的提高CT在上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上消化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胃穿孔12例,十二指肠穿孔16例,CT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36%(9/25);游离气体分布在剑突下隐窝、肝门等不同间隙,表现多样,25例穿孔伴有腹腔积液。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时腹腔内游离气体是散在分布的,剑突下隐窝是游离气体最常见部位,CT对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价值优于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穿孔 CT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29
9
作者 龙跃平 李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瘘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 31例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等 ,并比较使用奥曲肽前后腹腔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淋巴瘘患者并发症发...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瘘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 31例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等 ,并比较使用奥曲肽前后腹腔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淋巴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瘘的对照组 (P <0 .0 5)。PTNMIII期病例有 70 .9%发生淋巴瘘 ,远高于对照组 ;行D2 胃切除加 1 1~ 1 5组淋巴结清扫术者中96 .8%发生淋巴瘘 ,亦远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及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生存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奥曲肽可显著减少淋巴瘘的量。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肿瘤发展程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副作用 胃肿瘤/外科学 淋巴瘘/病因学
下载PDF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89例报告 被引量:46
10
作者 洪云 谢志荣 +1 位作者 郭兢津 梁伟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 10年 89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效果 ,对年龄、合并症、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等影响预... 目的 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 10年 89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效果 ,对年龄、合并症、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8例行单纯修补 ,11例行胃大部分切除 ;死亡 12例。 70岁以下年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 70岁以上年龄组 (P <0 .0 5 ) ;发病至手术时间 12h以内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 12h以上组 (P <0 .0 5 ,P <0 .0 1) ;合并单种并存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两种或以上组 ( P <0 .0 5 ,P <0 .0 1) ;MODS两器官受累组的死亡率低于两器官以上组 (P <0 .0 5 )。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结论 对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应以单纯修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外科学 胃溃疡/外科学 十二指肠溃疡/外科学 老年人
下载PDF
肠伤寒穿孔的诊治(附30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玉军 孟凡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 探讨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78~ 1998年收治的 30例肠伤寒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 ,穿孔修补16例 ,肠切除、肠吻合术 9例 ,肠外置术 5例。术后切口感染裂开 2例 ,肺部... 目的 探讨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78~ 1998年收治的 30例肠伤寒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 ,穿孔修补16例 ,肠切除、肠吻合术 9例 ,肠外置术 5例。术后切口感染裂开 2例 ,肺部感染 1例 ,中毒性心肌炎 1例 ,肠瘘 4例。治愈 2 6例 ,死亡 4例 ,死于脓毒性休克 1例 ,肠瘘全身衰竭 3例。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并发症 肠穿孔 诊治
下载PDF
新生儿胃穿孔1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翠萍 陈莹 吕凯声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治疗的 14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胃穿孔皆行手术治疗 ,术后死亡 7例。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缺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治疗的 14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胃穿孔皆行手术治疗 ,术后死亡 7例。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缺血缺氧所致。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穿孔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内皮素-1与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性溃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为 沈士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08-510,共3页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梗黄 )大鼠应激状态下胃黏膜中内皮素 -1(ET 1)变化及其与胃黏膜血流和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 :( 1)实验组 ,梗黄大鼠 ;( 2 )对照组 ,假手术组。两组再分成 5个亚组 ,即不予冷束缚和冷束缚 10...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梗黄 )大鼠应激状态下胃黏膜中内皮素 -1(ET 1)变化及其与胃黏膜血流和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 :( 1)实验组 ,梗黄大鼠 ;( 2 )对照组 ,假手术组。两组再分成 5个亚组 ,即不予冷束缚和冷束缚 10 ,3 0 ,60 ,12 0min的应激组 ;( 3 )抗ET 1血清预处理组 ,于成模后行 3 0 ,60 ,12 0min冷束缚前注射抗ET 1血清。放免法检测胃黏膜中ET 1,激光多普勒法测定胃黏膜血流 ,光镜下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胃黏膜中ET 1明显增高 (P <0 .0 1) ,胃黏膜血流明显减少 (P <0 .0 1) ,溃疡指数增加 (P <0 .0 1)。静脉注射抗ET 1血清后 ,胃黏膜血流增加 ( P <0 .0 1) ,溃疡指数下降 ( P <0 .0 1)。结论 内源性ET 1在梗黄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抗ET 1血清对梗黄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并发症 胃溃疡/病因学 内皮素/治疗应用 胃黏膜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胃壁坏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同琳 陈浩辉 +1 位作者 候宽永 颜南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胃壁坏死与手术的关系。方法:对13例门脉高压症行此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病人中有10例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胃瘘和左隔下脓肿。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胃壁内完全栓塞可...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胃壁坏死与手术的关系。方法:对13例门脉高压症行此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病人中有10例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胃瘘和左隔下脓肿。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胃壁内完全栓塞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胃壁坏死,再出血和胃瘘均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胃冠状静脉 栓塞术 胃壁坏死
下载PDF
“胃不和则卧不安”刍议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利星 杨明会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96-398,共3页
从中医古籍经典挖掘"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涵,以"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并融合现代医学原理说明其思想内涵的科学性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中医病因和病机 入睡和睡眠障碍 治疗 胃不和 卧不安
下载PDF
膈下游离气体为阴性的胃十二指肠穿孔2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李波 徐小莉 +2 位作者 郭国湖 何新卫 邓兰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736-737,共2页
【目的】探讨膈下游离气体为阴性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收治的16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前均行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结果】膈下游离气体阴性者28例,占17.0%(28/165)。术前明确诊断者21例,误诊为... 【目的】探讨膈下游离气体为阴性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收治的16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前均行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结果】膈下游离气体阴性者28例,占17.0%(28/165)。术前明确诊断者21例,误诊为阑尾穿孔4例,诊断不明行剖腹探查3例。均行手术治疗,死亡1例。【结论】对于缺乏典型X线表现的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须结合腹腔诊断性穿刺等其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诊断 消化性溃疡穿孔/诊断 胃溃疡/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
下载PDF
急性胃扩张的诊治体会及认识的重要性(附2例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常建星 姜骏 +1 位作者 李莉 常瑞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73-274,279,共3页
急性胃扩张是一种少见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的麻痹、胃内压急剧升高及胃血液动力性改变最终引起胃的过度膨胀。由胃内压升高导致胃壁血管功障碍是急性胃扩张发病的关键因素,胃腔过度膨胀所致胃壁坏死穿孔是急性胃扩张最严重的并发... 急性胃扩张是一种少见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的麻痹、胃内压急剧升高及胃血液动力性改变最终引起胃的过度膨胀。由胃内压升高导致胃壁血管功障碍是急性胃扩张发病的关键因素,胃腔过度膨胀所致胃壁坏死穿孔是急性胃扩张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极高。本文报道2例原因不明的急性胃扩张伴胃壁坏死破裂并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扩张 治疗 诊断 胃坏死穿孔 胃麻痹
下载PDF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付承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异同之处。方法: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研究对比指标有肛门排气时间、... 目的:探讨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异同之处。方法: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研究对比指标有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胃泌素、肠鸣音出现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在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开腹修补术患者。结论:胃穿孔患者在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实施开腹修补术的患者要短,术后的恢复效果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推广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是可行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胃肠动力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海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溃疡急性穿孔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2010年收治的胃溃疡急性穿孔且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治疗资料及随访观察结果作以回顾总结。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患者死亡,术后恢复至Ⅰ级... 目的探讨采用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溃疡急性穿孔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2010年收治的胃溃疡急性穿孔且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治疗资料及随访观察结果作以回顾总结。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患者死亡,术后恢复至Ⅰ级者15例,至Ⅱ级者20例,至Ⅲ级者2例;平均(11.5±3.2)d后所有痊愈出院。37例患者共随访1~5年,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3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1例发生肠粘连,其余均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能彻底解决溃疡及穿孔的问题,且死亡率低、远期复发率低,对符合适应证的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可首选该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溃疡穿孔 胃大部切除 疗效
下载PDF
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陶彦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 2 0 0 1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 8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术后...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 2 0 0 1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 8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通过 1~ 5年的随访 ,患者一般在术后 3~ 4个月生活、体质恢复到正常水平 ,能胜任日常工作。1例 ( 1.2 % )在 2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去除了溃疡病灶和泌酸环境 ,达到了根治的目的 ,且手术安全性高。因此 ,在基层医院 ,在患者条件许可时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应尽可能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外科学 胃溃疡/外科学 十二指肠溃疡/外科学 胃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