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RFLP标记定位及其STS标记的转化 |
樊颖伦
陈学伟
王春连
朱立煌
章琦
赵开军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2
|
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及STS标记Vp1B3在小麦抗穗发芽基因型鉴定中的应用 |
杨燕
张春利
陈新民
夏兰芹
王德森
何中虎
于卓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3
|
小麦2D染色体上多酚氧化酶(PPO)基因ST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
王晓波
马传喜
何克勤
司红起
张业伦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4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三个STS标记的实用性分析 |
王俊美
柴春月
刘红彦
段双科
王振军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5
|
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 |
崔志富
林志珊
辛志勇
唐益苗
张增艳
卢勤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6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STS标记 |
陈松柏
蔡一林
周荣华
贾继增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7
|
穗发芽抗性STS标记Vp1B3在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中的检测 |
冯继明
张海萍
常成
殷波
司红起
马传喜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8 |
4
|
|
8
|
中国主要小麦品种春化基因的STS标记鉴定 |
黄琼瑞
王永玖
张海萍
胡娜
司红起
卢杰
常成
马传喜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9 |
6
|
|
9
|
利用STS标记对家蚕雏翅基因mw的定位分析 |
马晓
刘先方
易晓莉
侯成香
李冰
李木旺
|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0
|
STS标记在扬麦158×淮麦18F_4群体中的应用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 |
何贤芳
王晓波
司红起
夏云祥
马传喜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8 |
1
|
|
11
|
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特异STS标记开发 |
刘淑娟
张晓军
李欣
刘成
白建荣
任永康
郑军
李世姣
郭慧娟
梅超
张树伟
畅志坚
乔麟轶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适于作大麦BaMMV抗性基因rym9标记辅助筛选的STS标记和SSRs的建立 |
K·Werner
|
《国外作物育种》
|
2001 |
0 |
|
13
|
梨的根节线虫抗性基因及其STS标记 |
ToshiyaYamamoto 雷波
|
《国外作物育种》
|
2003 |
0 |
|
14
|
大麦中与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位点(Rfml)紧密连锁的基于AFLP的STS标记 |
邱敦莲(摘译)
|
《作物育种信息》
|
2006 |
0 |
|
15
|
一个区分普通小麦Pm8/Pm17位点上来自于黑麦的抗白粉病等位基因的STS标记 |
V.Mohler
邱敦莲
等
|
《国外作物育种》
|
2002 |
0 |
|
16
|
鉴定载有2RL的小麦—黑麦易位的AFLP和STS标记的构建 |
YongWeonSeo
向平
|
《国外作物育种》
|
2002 |
0 |
|
17
|
应用邻侧共显性STS标记评价胡萝卜抗线虫位点的等位基因代换效应 |
向平
|
《作物育种信息》
|
2005 |
0 |
|
18
|
获取人参、西洋参特定序列位点(STS)标记的新方法 |
崔光红
黄璐琦
唐晓晶
何希荣
李欣
|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糯稻和非糯稻蜡质基因的新STS分子标记 |
孙华钦
田洁
郑家奎
蒋开锋
罗科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20
|
STS标记鉴定河南历史主推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及与品种冬春性的相关性 |
曹雯梅
刘述忠
杨青华
张文超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