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语有定的“量+名”结构——基于交际话语和SVO语序的制约 被引量:7
1
作者 单韵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访问20名广州人,并对选定语料的封闭性调查,发现用"量+名"结构表示有定出于发话人对交际实际情况的判断;数据表明,用有定的"量+名"结构是发话人进行回指的常用形式。在宾语位置上的某些"量+名"结构... 通过访问20名广州人,并对选定语料的封闭性调查,发现用"量+名"结构表示有定出于发话人对交际实际情况的判断;数据表明,用有定的"量+名"结构是发话人进行回指的常用形式。在宾语位置上的某些"量+名"结构只能理解为有定,粤语典型的SVO语序是"量+名"结构在宾语位置上产生歧义的句法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量+名”结构 有定 话语 svo语序
下载PDF
浅析英汉SVO语序的历史演变与固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娅珍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古代英语和古代汉语的语序迵异,但经过历史演变,至现代两种语言的基本语序已逐渐固定为SVO形式。在探讨英汉语序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认为人类认知思维模式的相似性和两种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交融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语序演变 英汉svo语序 认知思维模式 文化交融
下载PDF
非SVO语序的早期习得--以“客体-动词”语序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范莉 宋刚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60,160,共12页
基于跟踪语料,本研究以个案方式讨论了(非)SVO语序在语言萌芽期的表述功能,重点考察汉语儿童对动词客体论元、"客体-动词"语序的习得进程与机制,探讨语序习得过程中的跨语言共性与个性。研究表明,2岁左右儿童已表现出一定的... 基于跟踪语料,本研究以个案方式讨论了(非)SVO语序在语言萌芽期的表述功能,重点考察汉语儿童对动词客体论元、"客体-动词"语序的习得进程与机制,探讨语序习得过程中的跨语言共性与个性。研究表明,2岁左右儿童已表现出一定的抽象语法能力,能灵活运用母语中基本语序规则自发产出大量合乎语法的句子;SVO语序发挥核心作用,而非SVO语序也不可忽视;"客体-动词"语序在儿童早期自发话语中表现活跃,为论证汉语是话题凸显语言提供了习得方面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语言习得 (非)svo语序 论元结构
原文传递
英汉主语的历时发展机制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晓林 王扬 曾成明 《国际汉语学报》 2012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本文首先追溯了古英语和古汉语的主语形式,指出古英语的主语常常不出现,与现代英语的主语有很大差距;古汉语的主语主要有零主语和受事主语形式,在这一点上与古英语的主语又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文章简要阐述了英汉主语的不同发展路径,... 本文首先追溯了古英语和古汉语的主语形式,指出古英语的主语常常不出现,与现代英语的主语有很大差距;古汉语的主语主要有零主语和受事主语形式,在这一点上与古英语的主语又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文章简要阐述了英汉主语的不同发展路径,英语的主语逐渐变得规则化,双主语句形式较少;汉语主语依然保持了零主语和能产的受事主语,(准)双主语句出现并十分能产。最后文章分析了产生英汉主语差异的历史原因,英语中由于SVO语序的规则化和基本语法范畴在谓语动词前后的聚集,使英语的主语位置固定,形式简单,但不可或缺;汉语的主语除了保持零主语和受事主语外,着重发展了(准)双主语句,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古汉语中形成的补语、体标记和特殊句式削弱了动词的及物性,使宾语提前与主语构成(准)双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主语 svo语序 基本语法范畴的形成 补语 体标记 去及物化
下载PDF
简论英语语法范畴的形成对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兼论“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林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5期19-24,77,共6页
本文秉承"语用 -语义-语法-语序"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简要阐述了英语语法系统,特别是情态动词、DO 和HAVE 的助动词化对英语SVO 语序的影响。此三类语法范畴是受到主语表达主观性、强施事性和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的驱动而发... 本文秉承"语用 -语义-语法-语序"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简要阐述了英语语法系统,特别是情态动词、DO 和HAVE 的助动词化对英语SVO 语序的影响。此三类语法范畴是受到主语表达主观性、强施事性和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的驱动而发生语义演变和语法化的,它们反过来固定了主语的位置,强化了SVO语序。历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三种句法分区:小句前区、助动区和事件内区对附加语的句法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语义-语法-语序 情态动词 svo语序 附加语
原文传递
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考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共10页
关于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对此曾做过零星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发现这种句法结构之所以形成,主要缘于语法化机制中的"... 关于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对此曾做过零星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发现这种句法结构之所以形成,主要缘于语法化机制中的"主观化"和SVO语序的定型。本文认为,在句首位固化的主语S是情态动词、助动词have、V-ing和被动态等主观性语法成分在句中位置固化的基点;格融合和格脱落、信息结构的削弱对SVO语序的定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品词、不定式的后移以及形式主语(宾语)的产生,为规则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形成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语法成分 实义性成分 主观性 svo语序
原文传递
汉语话题化与非移动说 被引量:2
7
作者 聂迎庆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Chomsky提出,在构成主题句时要把作为主题的词语提到句首COMP的位置上,留下的语迹称为疑问词语迹并将其归入疑问句移位。这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合理的验证。我国学者黄正德认为汉语话题的产生机制与英语疑问句结构产生机制是相同的,即话... Chomsky提出,在构成主题句时要把作为主题的词语提到句首COMP的位置上,留下的语迹称为疑问词语迹并将其归入疑问句移位。这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合理的验证。我国学者黄正德认为汉语话题的产生机制与英语疑问句结构产生机制是相同的,即话题结构是由移位构成的。但从汉语的实际情况出发,移动说只能用以阐明一部分汉语话题句。本文从移位限制理论和空语类两方面来论证在部分汉语话题句中,这些理论根本起不到限制作用。基于此,汉语话题化移动说也就不攻自破。继而,笔者尝试着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语序类型出发,即英语的SVO语序类型及汉语的TSVO语序类型,试图对汉语话题化非移动说做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化 移动限制理论 svo语序类型 Tsvo语序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