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司乃国 刘君丽 +1 位作者 杨瑞秀 林文忠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1-562,568,共3页
2005—200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乳油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 2005—200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乳油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品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白粉病 苹果轮纹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宋玉立 杨共强 何文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用5%SYP-1620乳油有效浓度20、40、60 nag/kg叶面喷雾,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6%、91.9%、93.6%;对照药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mg/kg和25%ICIA5504悬浮剂40 mg/kg的防效分别为92.3%和93.3%。... 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用5%SYP-1620乳油有效浓度20、40、60 nag/kg叶面喷雾,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6%、91.9%、93.6%;对照药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mg/kg和25%ICIA5504悬浮剂40 mg/kg的防效分别为92.3%和93.3%。结果说明这3种药剂对小麦叶锈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 叶锈病 syp-1620乳油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ICIA5504悬浮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20%烯肟菌胺悬浮剂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国生 侯广新 +1 位作者 路军 杜微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1-223,共3页
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 2 0 %烯肟菌胺悬浮剂 (SYP 16 2 0 )的悬浮性 ,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 ,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 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 2 0 %烯肟菌胺悬浮剂 (SYP 16 2 0 )的悬浮性 ,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 ,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剂 烯肟菌胺 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 增稠剂 稳定性
下载PDF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胺生物活性及应用(Ⅰ)──小麦白粉病 被引量:12
4
作者 司乃国 刘君丽 +1 位作者 陈亮 兰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2-714,共3页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4.03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也...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4.03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小麦白粉病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胺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Ⅱ)——瓜类白粉病 被引量:5
5
作者 司乃国 金春兰 +3 位作者 刘君丽 李轲轲 陈亮 孙芹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白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白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瓜类白粉病 生物活性
下载PDF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丽颖 张国生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17-418,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肟菌胺·戊唑醇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烯肟菌胺和戊唑醇标准偏差分别为0.068和0.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84%和0.64%,平均回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肟菌胺·戊唑醇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烯肟菌胺和戊唑醇标准偏差分别为0.068和0.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84%和0.6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和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戊唑醇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芹 司乃国 +2 位作者 刘君丽 胡兆农 杨瑞秀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29,共3页
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不同地区59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菌株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大为5.30mg/L,最小仅为0.19mg/L,平均值为2.59mg/L,由于菌株均采自未使用过烯肟菌胺杀菌剂的田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呈... 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不同地区59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菌株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大为5.30mg/L,最小仅为0.19mg/L,平均值为2.59mg/L,由于菌株均采自未使用过烯肟菌胺杀菌剂的田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菌 烯肟菌胺 敏感基线
下载PDF
20%烯肟菌胺油悬浮剂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国生 李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40-42,24,共4页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配体系对20%烯肟菌胺(SYP-1620)油悬浮剂体系的影响,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配体系对20%烯肟菌胺(SYP-1620)油悬浮剂体系的影响,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油悬浮剂 配方
下载PDF
烯肟菌胺对黄瓜的生理活性及品质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力钟 《现代农药》 CAS 2006年第2期19-20,共2页
研究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烯肟菌胺对黄瓜的生理活性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经烯肟菌胺处理后,黄瓜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酶活性稍有增加。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与干物质含量增加,改善了黄瓜果实的口感和品质。
关键词 烯肟菌胺 黄瓜叶片生理活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胺对向日葵锈病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宋瑞利 司乃国 +1 位作者 李轲轲 单忠刚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71-873,共3页
2006—2008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E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爱可)对向日葵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g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8~12d,施药2~3次能够有效控制向日葵锈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醚菌酯等常... 2006—2008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E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爱可)对向日葵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g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8~12d,施药2~3次能够有效控制向日葵锈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醚菌酯等常规药剂;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处理区的向日葵产量,较空白对照和三唑酮、戊唑醇对照药剂区的产量均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向日葵 锈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野 蔡磊明 +1 位作者 李莹 刘宁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建立了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75nm;以乙腈-水(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外标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0.05~10.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 建立了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75nm;以乙腈-水(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外标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0.05~10.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样品测定的标准偏差0.0285,变异系数为0.2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杀菌剂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霞 刘君丽 +3 位作者 司乃国 纪明山 刘志恒 王经伟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0-842,共3页
从不同地方采集分离了57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胺(SYP-1620)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未对烯肟菌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03028mg/L,最不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18297mg/L,所有菌株敏... 从不同地方采集分离了57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胺(SYP-1620)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未对烯肟菌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03028mg/L,最不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18297mg/L,所有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09168mg/L作为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烯肟菌胺 敏感基线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抗性诱导及交互抗药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霞 刘君丽 司乃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抗性诱导 交互抗药性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稻曲病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茂林 黄晓冬 +1 位作者 罗来鑫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0-234,共5页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本文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本文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穗防效达79.89%,病粒率防效达81.94%,高于5%烯肟菌胺水剂75g/hm^2和对照药剂2.5%井冈霉素·100亿枯草芽孢杆菌水剂112.5g·4.5×10^(13)/hm^2处理,与25%苯醚甲环唑乳油和对照药剂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均无显著差异。分析认为,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ME可望作为稻曲病防治药剂进行示范和验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苯醚甲环唑 烯肟菌胺 复配
下载PDF
20%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葆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2-813,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悬浮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外标法定量。采用250mm×4.6mm(i.d.)不锈钢柱,内装C18填充物,粒径5μm;以乙腈-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结果表明: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悬浮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外标法定量。采用250mm×4.6mm(i.d.)不锈钢柱,内装C18填充物,粒径5μm;以乙腈-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75、0.065;变异系数为0.72%、0.62%;平均回收率为98.90%、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烯肟菌胺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田间试验 被引量:20
16
作者 兰杰 梁博 +2 位作者 单忠刚 陈亮 司乃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稻瘟病2008—2009年东港、沈阳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遍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ga.i./hm2,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该药剂在100ga.i./hm2剂量下防效相...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稻瘟病2008—2009年东港、沈阳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遍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ga.i./hm2,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该药剂在100ga.i./hm2剂量下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200ga.i./hm2剂量下防效,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稻瘟病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兰 龚道新 +1 位作者 臧纯 马洪娜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6-509,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戊唑醇·烯肟菌胺在稻田环境中的半衰期为分别为6.72~13.00、6.38~13.86d。在施药后的21d收获的糙米中戊唑醇和烯肟菌胺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戊唑醇·烯肟菌胺在稻田环境中的半衰期为分别为6.72~13.00、6.38~13.86d。在施药后的21d收获的糙米中戊唑醇和烯肟菌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0.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烯肟菌胺 水稻 残留 消解动态
原文传递
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红莲 崔新仪 +3 位作者 闫峻 刘焕亮 张伟 袭著革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0-41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 ,将受精后2 h内的斑马鱼鱼卵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烯肟菌胺(0.1、0.2、0.4、0.8、1.0 mg/L)及其混配制剂爱可... 目的探讨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 ,将受精后2 h内的斑马鱼鱼卵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烯肟菌胺(0.1、0.2、0.4、0.8、1.0 mg/L)及其混配制剂爱可(1.0、2.0、4.0、8.0、16.0 mg/L)。观察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及孵化率、死亡率的影响。用线性拟合法计算斑马鱼胚胎发育到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主要造成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孵化率和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出现了胚胎卵黄膜外凸、仔鱼心包水肿和尾巴弯曲等形态的畸形以及仔鱼存活时间缩短;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烯肟菌胺原药和爱可96 h的LC_(50)分别为0.43和10.27 mg/L。结论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其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胺 斑马鱼 胚胎发育
原文传递
水稻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抗性风险评估及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波涛 吴隆起 +2 位作者 倪笑霞 王艳辉 刘西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0株采自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水稻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分布于0.0111-0.2956μg·mL-1,平均EC50=(0.0786±0.0561)μg·mL-1。供试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分布呈...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0株采自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水稻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分布于0.0111-0.2956μg·mL-1,平均EC50=(0.0786±0.0561)μg·mL-1。供试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分布呈单侧峰曲线,未出现抗药性亚群体,可将该曲线作为稻病瘟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室内药剂驯化获得了7株抗药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11×10^-4,其中2株高抗突变体NJ0811-I和A10的抗性水平大于1000倍,抗药性性状能稳定遗传,致病力显著弱于其亲本菌株;5株低抗突变体抗性水平在2.05~4.55倍之间,抗药稳定性差,适合度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存在正交互抗药性,与田间防治稻瘟病常用药剂稻瘟灵、异稻瘟净无交互抗药性。综合分析表明,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可能存在低到中等抗性风险。进一步克隆了抗药突变体及其亲本的cytb基因,CYTB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株高抗突变体均在143位由甘氨酸突变为丝氨酸(G143S),建立了高抗菌株的AS.PCR分子检测方法;而5株低抗突变体cytb基因未发生点突变,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的抗性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烯肟菌胺 敏感基线 抗性风险评估 抗药性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几种防治梨黑星病化学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云和 刘霆 +4 位作者 司乃国 段俊飞 张子丰 王树桐 曹克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3-694,共2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L、5%己唑醇微乳...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L、5%己唑醇微乳剂50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梨黑星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