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碳片负载Mott-Schottky型Co/Co_(9)S_(8)异质结的原位合成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方瑜 李靖 +4 位作者 孔维超 周雪 徐林 孙冬梅 唐亚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0,共7页
以K_(3)[Co(CN)_(6)]为Co源,硫脲为S源,富含-OH和-NH_(2)的天然亲水性高分子壳聚糖为碳源,通过形成CS-K_(3)[Co(CN)_(6)]水凝胶将Co前驱体和S源均匀分布于C前驱体中。水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金属Co离子与壳聚糖中-NH_2的配位交联以... 以K_(3)[Co(CN)_(6)]为Co源,硫脲为S源,富含-OH和-NH_(2)的天然亲水性高分子壳聚糖为碳源,通过形成CS-K_(3)[Co(CN)_(6)]水凝胶将Co前驱体和S源均匀分布于C前驱体中。水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金属Co离子与壳聚糖中-NH_2的配位交联以及Co离子之间通过-CN的桥接作用。得益于均匀分散的前驱体和后续热解处理初期形成的Co的催化作用,通过简单地调控Co与S的原子比,原位构建出均匀镶嵌有Co/Co_(9)S_(8)异质结的N,S共掺杂富含微孔的碳纳米片(Co/Co_(9)S_(8)@N,S-CNSs)。采用SEM、TEM、BET、XRD、Raman、XP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形貌、组成和结构以及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Mott-Schottky型Co/Co_(9)S_(8)异质界面有效地调控了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和电荷传输特性;二维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负载使活性位点更加均匀分散,同时提供了高速的电子和传质通道,也避免了活性位点在催化过程中的迁移聚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合成的Co/Co_(9)S_(8)@N,S-CNSs复合催化剂具有了更优的催化性能,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其催化碱性析氧反应/OER的过电位仅为304 mV,优于商业化的RuO_(2)催化剂。该研究为发展具有优异电催化性能的廉价过渡金属催化剂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_(9)s_(8) Mott-schottky N s共掺杂碳纳米片 过渡金属电催化剂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Co_(9)S_(8)/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思毅 况知凡 +4 位作者 甘振鉴 冉燕 王石泉 刘红英 张燕青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6-12,21,共8页
以氯化钴为钴源,硫脲为硫源,柠檬酸为碳源,冷冻干燥后,采用熔盐法在不同的温度进行退火处理得到Co_(9)S_(8)与C的复合物CS(CS-600,CS-700,CS-800,CS-900)。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 以氯化钴为钴源,硫脲为硫源,柠檬酸为碳源,冷冻干燥后,采用熔盐法在不同的温度进行退火处理得到Co_(9)S_(8)与C的复合物CS(CS-600,CS-700,CS-800,CS-900)。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和纯Co_(9)S_(8)样品相比,碳复合的Co_(9)S_(8)样品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煅烧温度为700℃时,所合成的样品CS-700具有最高的比容量与最好的循环性能,在100 mA·g^(-1)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898.6 mAh·g^(-1),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熔盐法 Co_(9)s_(8) 碳复合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Fe_(7)S_(8)纳米酶的H_(2)O_(2)手机可视化比色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婧婧 李钟杰 +4 位作者 李宇浩 公海龙 马勤勤 刘婷婷 王学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铁基纳米材料因具有丰富的化合价态和活性位点,表现出良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简单水热法合成Fe_(7)S_(8)纳米花(NFs),并基于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用于H_(2)O_(2)高灵敏度比色检测的3,3',5,5'-四... 铁基纳米材料因具有丰富的化合价态和活性位点,表现出良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简单水热法合成Fe_(7)S_(8)纳米花(NFs),并基于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用于H_(2)O_(2)高灵敏度比色检测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显色体系。优化了体系的显色条件,并考察了Fe_(7)S_(8) NFs的类酶活性稳态动力学及催化机理。在0.001~9 mmol/L和9~70 mmol/L范围内,H_(2)O_(2)浓度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33μmol/L和3 mmol/L。同时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通过结合拍照暗箱装置和色值分析软件(Thing Identify),实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H_(2)O_(2)可视化检测,并成功用于实际水样检测。开发的智能手机可视化比色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为实际场景中H_(2)O_(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7)s_(8)纳米花 比色法 过氧化氢 智能手机可视化 水样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role of iron in Fe_(5)Ni_(4)S_(8)toward oxygen evolu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4
作者 Zhengyan Du Zeshuo Meng +7 位作者 Haoteng Sun Yifan Li Chao Jiang Yaxin Li Xiaoying Hu Yi Cui Shansheng Yu Hongwei Ti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Ni-Fe-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with Fe playing a crucial role.However,Fe leaching occurs during the reaction ... Ni-Fe-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with Fe playing a crucial role.However,Fe leaching occurs during the reaction due to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y,which has resulted in conflicting reports with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its role.To clarify this point,we propose a strategy consisting of modulating the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to suppress the extensive loss of Fe atoms during the OER process.Theoretical calculations,in-situ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and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at the stable presence of Fe not only accelerates 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but also optimizes the reaction barriers of the oxygen evolution intermediates,promot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Fe_(5)Ni_(4)S_(8)to highly active catalytic species.The modulated Fe_(5)Ni_(4)S_(8)-based pre-catalysts exhibit improved OER activity and long-term durabil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e in the OE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evolution Fe_(5)Ni_(4)s_(8) Electronic orbital occupancy modulation Reconstruction dynamics
下载PDF
高活性异质CuS/Mo_(6)S_(8)的构筑及其电催化硝酸根合成氨
5
作者 谭子轩 杜沣 +1 位作者 佟梦棋 郭春显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6-42,60,共8页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是该领域的一个关键。论文设计和构筑了CuS/Mo_(6)S_(8)异质结构电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物化特性和NO_(3)^(-)RR性能,探讨了相关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S/Mo_(6)S_(8)的法拉第效率和NO_(3)^(-)转化率分别为92.12%和91.34%,优于CuS(81.11%和74.13%)和Mo_(6)S_(8)(84.27%和80.23%),且经过连续4个循环(共12 h)NO_(3)^(-)RR测试,CuS/Mo_(6)S_(8)的各项性能均无明显衰减,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分析和对比发现,该异质催化剂具有强的界面作用,通过Cu和Mo之间的电子转移改变了CuS/Mo_(6)S_(8)的电子结构,进而提升了NO_(3)^(-)RR性能。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也可借鉴到设计其他高效异质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 Cus/Mo_(6)s_(8)异质结构 界面作用 活性位点 催化效率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6
作者 张旭东 李秀兰 +2 位作者 朱长辉 田保河 朱文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4,共6页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颗粒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小(4.32 nm)、比表面积更大(104.4 m^(2)/g)、总酸量更高(142.9μmol/g)。在温度为180℃、压力为1 MPa的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催化L-酪氨酸甲酯化反应6 h后L-酪氨酸甲酯产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_(2)O_(2)-8/snO_(2)-Al_(2)O_(3) 射频等离子体 酯化反应
下载PDF
Co和Co_(9)S_(8)纳米颗粒均匀嵌入S、N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毅 马景灵 +2 位作者 马明生 贾兴良 张晨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205,共7页
热解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可以得到活性物质均匀嵌入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这种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以Co^(2+)为中心离子,2,5-噻吩二羧酸和4,4-联吡啶为有机配体的Co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o(tdc)(bpy)]^(2... 热解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可以得到活性物质均匀嵌入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这种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以Co^(2+)为中心离子,2,5-噻吩二羧酸和4,4-联吡啶为有机配体的Co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o(tdc)(bpy)]^(2)_(n))进行热解处理,成功制备了Co和Co_(9)S_(8)纳米颗粒均匀嵌入的S、N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Co/Co_(9)S_(8)@SNC)。其中700℃下热解得到的Co/Co_(9)S_(8)@SNC-700上形成的Co和Co_(9)S_(8)催化颗粒的比例适中,且多孔碳上的S和N掺杂的形式及比例也最佳。故Co/Co_(9)S_(8)@SNC-700在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最佳的氧还原及氧析出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和导电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Co_(9)S_(8)@SNC-700的氧还原极限电流密度为4.4mA/cm^(2),接近商用Pt/C(20wt%)。在氧析出测试中,Co/Co_(9)S_(8)@SNC-700在10mA/cm2处的过电位为0.37V,优于Ru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Co_(9)s_(8) 氧还原 氧析出
下载PDF
MOF-1和Tb@MOF-1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对痕量Cr_(2)O_(7)^(2-)、S_(2)O_(8)^(2-)离子的识别
8
作者 张成 贺珍珍 +7 位作者 王文莉 高文静 张凤凤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2-1840,共9页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PLIA)(TIB)]n(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PLIA)(TIB)]n(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用MOF-1易掺杂的优势,采用后修饰合成策略制备了Tb@MOF-1。对MOF-1和Tb@MOF-1进行了基本表征及荧光探针性能研究。2种探针材料具有相同的结构。MOF-1和Tb@MOF-1分别对水溶液中的Cr_(2)O_(7)^(2-)和S_(2)O_(8)^(2-)离子具有较强荧光识别能力,均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高的特点。研究了MOF-1和Tb@MOF-1对Cr_(2)O_(7)^(2-)和S_(2)O_(8)^(2-)的荧光识别机理,其不同可能与Tb^(3+)离子掺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Cr_(2)O_(7)^(2-) s_(2)O_(8)^(2-)
下载PDF
三维双金属硫化物Co_(9)S_(8)/MoS_(2)/C异质结用于增强钠离子存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红 穆建佳 +4 位作者 边煜华 高宣雯 王达 刘朝孟 骆文彬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钠离子电池(SIBs)的阳极材料一直备受研究关注,但缓慢的动力学行为和较大的体积变化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和MoS_(2)的优异性能,设计并制备了具有稳定骨架结构的复合材料。以Co-ZIF为前... 钠离子电池(SIBs)的阳极材料一直备受研究关注,但缓慢的动力学行为和较大的体积变化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和MoS_(2)的优异性能,设计并制备了具有稳定骨架结构的复合材料。以Co-ZIF为前驱体,添加Mo源材料,在高温硫化烧结的过程中,构建了花状的Co_(9)S_(8)/MoS_(2)/C复合材料,探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此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了Co9S8(001)/MoS2异质结对扩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结构在异质结构的界面处发生了重塑,Co_(9)S_(8)/MoS_(2)表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和显著增强的电子导电性。在所有样品中,700℃合成的阳极材料Co_(9)S_(8)/MoS_(2)/C具有更稳定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从4000恢复到40 mA g^(-1)时,Co_(9)S_(8)/MoS_(2)/C-700的放电容量可以从368 mAh g^(-1)完全恢复到571 mAh g^(-1),并稳定在543 mAh g^(-1)。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关于异质结材料合理制备的思路,有助于设计高性能的金属钠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 金属有机框架 Mos_(2) Co_(9)s_(8)
下载PDF
碳纤维负载Co纳米颗粒对Co_(9)S_(8)储氢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恒 刘万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钴硫合金作为镍氢电池负极的优良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颗粒聚集和体积变化等问题导致电化学性能不尽人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开发出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钴硫复合材料具有十... 钴硫合金作为镍氢电池负极的优良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颗粒聚集和体积变化等问题导致电化学性能不尽人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开发出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钴硫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Co_(9)S_(8)为研究对象,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负载不同含量Co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xCo/CNF),之后通过高能球磨法将该材料掺杂到Co_(9)S_(8)合金中,得到一系列Co_(9)S_(8)+xCo/CNF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物相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Co_(9)S_(8)+1.2Co/CNF时,所得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最高(566.2 mAh·g^(-1)),此外,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高倍率放电能力、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Co/碳纳米纤维 电化学 复合材料 Co_(9)s_(8)
下载PDF
Co_(9)S_(8)/CNTs/C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11
作者 汪杰 王瑨 赵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以Co(NO)_(3)·6H_(2)O为钴源,(NH_(4))_(2)S_(2)O_(8)为聚合引发剂和硫源,通过原位聚合和煅烧两步法制备Co_(9)S_(8)/C复合材料,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在原位聚合过程中掺杂碳纳米管(CNTs),得到Co_(9)S_(8)/CNTs/C复合... 以Co(NO)_(3)·6H_(2)O为钴源,(NH_(4))_(2)S_(2)O_(8)为聚合引发剂和硫源,通过原位聚合和煅烧两步法制备Co_(9)S_(8)/C复合材料,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在原位聚合过程中掺杂碳纳米管(CNTs),得到Co_(9)S_(8)/CNTs/C复合材料,并研究CNTs掺杂对Co_(9)S_(8)/CNTs/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中CNTs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子和离子传导特性,使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当CNTs掺杂量为0.2g时所制备Co_(9)S_(8)/CNTs/C-0.2复合物在0.1A/g、0.2A/g、0.3A/g、0.5A/g、1.0A/g和2.0A/g时比容量分别为1117mAh/g、985mAh/g、916mAh/g、846mAh/g、793mAh/g和710mAh/g,当电流密度返回到0.2A/g时,其比容量为938mAh/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其在1.0A/g电流密度下经400圈循环后的比容量为472.6mAh/g,容量保持率为69.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9)s_(8)/CNTs/C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Co_(9)S_(8)@Ti_(3)C_(2)正极材料制备及其镁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昊元 徐昊 张可敏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与Ti_(3)C_(2)的复合能够明显缩短电池的活化时间,并且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Co_(9)S_(8)@Ti_(3)C_(2)-2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上升到233 mAh/g。此外,在1 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够实现69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转化型正极 复合材料 八硫化九钴 碳化钛
下载PDF
ZIF-67衍生负载Co/Co 9S 8碳材料作为ORR催化剂的研究
13
作者 毕鹏飞 刘培涛 +3 位作者 祖延清 李晓东 朱旭 冯爱玲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50-7156,共7页
锌-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因其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空气阴极缓慢的动力学反应,阻碍了锌-空气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水热-高温热解-氨气还原的方法... 锌-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因其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空气阴极缓慢的动力学反应,阻碍了锌-空气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水热-高温热解-氨气还原的方法,制备出ZIF-67衍生N掺杂碳基Co和Co_(9)S_(8)纳米颗粒的电催化剂(Co/Co_(9)S_(8)@NC-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其半波电位为0.85 V,接近商用Pt/C。与基于Pt/C+Ir/C的锌-空气电池(开路电压:1.47 V)相比,Co/Co_(9)S_(8)@NC-1基的锌-空气电池具有1.51 V的开路电压,且表现出105.3 mW/cm的功率密度和172 h循环稳定性(Pt/C+Ir/C:147 h)。此工作为开发非贵金属基ORR催化剂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氧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锌-空气电池 Co_(9)s_(8)
下载PDF
一步水热法制备高效析氧3D花球阵列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学玲 包维维 +3 位作者 蒋鹏 艾桃桃 李文虎 邹祥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0,211,共8页
以四水合钼酸铵、六水合硝酸钴和硫脲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了不同阵列结构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通过改变原料中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调控Co_(9)S_(8)/MoS_(2)@TM电极的结构。采用SEM、XRD和XPS... 以四水合钼酸铵、六水合硝酸钴和硫脲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了不同阵列结构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通过改变原料中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调控Co_(9)S_(8)/MoS_(2)@TM电极的结构。采用SEM、XRD和XPS对Co_(9)S_(8)/MoS_(2)@TM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对Co_(9)S_(8)/MoS_(2)@TM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4∶600时,制备的Co_(9)S_(8)/MoS_(2)@TM为3D花瓣状阵列结构,且在10 m A/cm^(2)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271 m V,塔菲尔斜率为88.5 m V/dec,具有良好的析氧稳定性和耐久性,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水热法 电催化析氧 Co_(9)s_(8)/Mos_(2)@TM 花瓣状阵列结构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下载PDF
P掺杂Co_(9)S_(8)@VS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水性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浩 刘梦洁 +1 位作者 钱惠 张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6-3145,共10页
近年来,二硫化钒(VS_(2))作为一种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高表面活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而广泛地应用在锌离子电池(ZIBs)正极材料中。然而,VS_(2)的生长堆叠问题和低能量密度严重阻碍了其在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通过在Co_(9)S_(8)纳米管阵列(NT... 近年来,二硫化钒(VS_(2))作为一种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高表面活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而广泛地应用在锌离子电池(ZIBs)正极材料中。然而,VS_(2)的生长堆叠问题和低能量密度严重阻碍了其在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通过在Co_(9)S_(8)纳米管阵列(NTAs)表面包覆生长P掺杂VS_(2)纳米片的方式构建一种具有核壳异质结构的Co_(9)S_(8)@P-VS_(2) NTAs,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块VS_(2)纳米片的堆积生长,使得层状VS_(2)被分散包覆在纳米管的表面;而且P掺杂增强了Co_(9)S_(8)纳米管与VS_(2)纳米之间异质结的导电性,提升了其比容量,进而提高了能量密度。因此,得益于纳米核壳结构与P掺杂改性的协同作用,制备的Co_(9)S_(8)@P-VS_(2) NTAs在作为电容型正极与电池型锌负极组装成新型的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ZHSCs)后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前驱液中的磷源加入量为30μL/35 mL,2 mol/L ZnSO_(4)水系电解质中,Co_(9)S_(8)@P-VS_(2) NTAs(Co_(9)S_(8)@P-VS_(2)-30 NTAs)获得了一个高达6.72 F/cm^(2)的超高面积比电容(电流密度:2 mA/cm^(2)),远高于Co_(9)S_(8)@VS_(2) NTAs(2.98 F/cm^(2));在1.6 W/cm^(2)的功率密度下,其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39 mWh/cm^(2);并且在1000个循环充放电后,其面积比容量仍能保持为初始比电容的74.26%,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_(2) Co_(9)s_(8) P掺杂 过渡金属硫化物 核壳异质结构 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多孔气凝胶Co_(9)S_(8)的结构调控与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涛 廖鑫元 +2 位作者 贺世杰 黄智 林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7-195,共9页
增大比表面积、增加反应活性位点是提升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与低温处理成功制备了结构合理的Co_(9)S_(8)多孔气凝胶(CSA),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是传统方法制备Co_(9)S_(8)纳米片(CSS)的4倍以上.析氧反... 增大比表面积、增加反应活性位点是提升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与低温处理成功制备了结构合理的Co_(9)S_(8)多孔气凝胶(CSA),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是传统方法制备Co_(9)S_(8)纳米片(CSS)的4倍以上.析氧反应(OER)研究表明,CSA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为331 mV,Tafel斜率仅为75 mV/dec,而相同条件下CSS分别为400 mV和82 mV/dec;在光催化性能测试中,CSA在80 min可降解亚甲基蓝(MB)达98%以上,并保持较高的循环稳定性.机理分析发现,CSA由于气凝胶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在OER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进行表面重构,形成更多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发达的孔结构能加快物质/电荷的转移与传输,也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促进光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Co_(9)s_(8) 双功能催化剂 析氧反应 光催化
下载PDF
As_2S_8非晶态薄膜波导光学截止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东波 陈抱雪 +3 位作者 袁一方 浜中广见 陈林 矶守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2年第5期19-22,共4页
报告了As_2S_8非晶态薄膜波导的光学截止(optical-stopping)效应的实验过程、初步结果和机理分析.介绍了硫系非晶态As2S8薄膜波导的制备工艺,以及实验光路和光学截止现象的过程.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有关硫系非晶态半导体中的其他一些光... 报告了As_2S_8非晶态薄膜波导的光学截止(optical-stopping)效应的实验过程、初步结果和机理分析.介绍了硫系非晶态As2S8薄膜波导的制备工艺,以及实验光路和光学截止现象的过程.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有关硫系非晶态半导体中的其他一些光诱起现象的报道,我们提出了以微结构变动为前提、结合半导体能级理论的电子泵浦模型,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As2s8薄膜 光波导 光学截止效应 棱镜耦合技术 光诱起现象
下载PDF
K_(2)S_(2)O_(8)光降解对硫磷的机理研究
18
作者 肖和淼 陈士夫 +1 位作者 刘强春 李震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8-41,共4页
采用 9W汞灯为光源,以 K2S2O8为氧化剂,对对硫磷进行光降解,为了揭示在 K2S2O8光降解对硫磷过程中的 Cu2+的催化作用,在 Cu2+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比较了 Na2SO4的浓度对 K2S2O8光降解对硫磷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光... 采用 9W汞灯为光源,以 K2S2O8为氧化剂,对对硫磷进行光降解,为了揭示在 K2S2O8光降解对硫磷过程中的 Cu2+的催化作用,在 Cu2+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比较了 Na2SO4的浓度对 K2S2O8光降解对硫磷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光照射下,由 S2O82-在 Cu2+的催化下产生· OH自由基的机理和· SO4-自由基对对硫磷的氧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s_(2)O_(8) 光降解 对硫磷 机理
下载PDF
K_(2)S_(2)O_(8)-Na_(2)S_(2)O_(3)引发苯乙烯磺酸钠接枝阴离子交换膜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林林 张蕾 +3 位作者 石绍渊 曹仁强 李玉娇 曹宏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4,92,共9页
通过K_(2)S_(2)O_(8)-Na_(2)S_(2)O_(3)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苯乙烯磺酸钠(SSS)接枝阴离子交换膜,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阴离子交换膜改性前后进行性质表征... 通过K_(2)S_(2)O_(8)-Na_(2)S_(2)O_(3)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苯乙烯磺酸钠(SSS)接枝阴离子交换膜,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阴离子交换膜改性前后进行性质表征,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模型污染物进行污染实验,考察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SSS接枝后可有效改善阴离子交换膜表面的亲水性和负电荷密度,改性膜接触角由72°变为60°,表面电荷密度由0.92 mV变为-7.85 mV,表明带负电荷的磺酸基团被成功接枝到阴膜表面.通过探究改性条件对改性膜性质的影响发现,当改性温度为35℃、单体质量浓度为1.0 g/L、接枝时间为10 min时改性效果最佳.该改性条件下获得的SSS修饰阴离子交换膜抗污染能力明显提高,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其脱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K_(2)s_(2)O_(8)-Na_(2)s_(2)O_(3)体系 化学接枝 抗污染性能
下载PDF
燃气锅炉烟气NaClO_(2)/Na_(2)S_(2)O_(8)湿法氧化脱硝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莉莉 朱梦钰 +2 位作者 周慧敏 夏逢婕 朱承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1-236,共6页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烟气温度、酸性环境以及较低的烟气流速有利于提高脱硝效率。当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比例为0.6/0.6,溶液初始pH值为5,反应温度50℃及烟气流速2 L/min时,NO转化率达97.6%;随反应时间的增加,SO_(2)与NO存在竞争反应,但影响较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lO_(2)及SO_(4)·-等中间产物起重要的氧化作用,且脱硝的主要产物是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烟气 NaClO_(2)/Na_(2)s_(2)O_(8) 脱硝 影响因素 机理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