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sacral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dy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被引量:4
1
作者 Alessandro Landi Nicola Marotta +2 位作者 Cristina Mancarella Roberto Tarantino Roberto Delfi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67-year-old woman with L5-S1 ontogenetic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pedicle fix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body arthrodesis performed with S1-L5 trans-sacral screwing according to the tech...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67-year-old woman with L5-S1 ontogenetic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pedicle fix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body arthrodesis performed with S1-L5 trans-sacral screwing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of Bartolozzi. The procedure was followed by a wide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The patient had a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of the symptoms which gradually disappeared in 12 mo. The radiograph at 6 and 12 mo showed complete fusion system.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in L5-S1 ontogenetic spondylolithesis is related to a correct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planning(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ment). In particular, the severity index and the square of unstable zone, and the standard measurements already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to plane the correct surgical strategy, that require, in most of the times, fusion and interbody artrod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SPONDYLOLISTHESIS Trans-sacral screw PELVIC balance Spinopelvic imbalance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导航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辉 王春丽 +5 位作者 范立真 杨玉平 张金龙 张辉 刘杰 台会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45-3849,共5页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131例,其中S_(1)螺钉131枚,S_(2)螺钉46枚,合计螺钉177枚。按照是否行机器人辅助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男36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3±17.6)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39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4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87枚;对照组68例行C臂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螺钉,男41例、女27例,年龄23-67岁,平均(42.6±21.3)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46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2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90枚。术后CT扫描,依据SMITH等方法评估S_(1)螺钉数、S_(2)螺钉数、总螺钉数等级并计算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S_(1)螺钉准确置钉62枚(62/63),准确率为98%;S_(2)螺钉准确置钉24枚(24/24),准确率100%;总螺钉数准确置钉86枚(86/87),准确率99%;②对照组S_(1)螺钉准确置钉58枚(58/68),准确率85%,S_(2)螺钉准确置钉19枚(19/22),准确率86%;总螺钉数准确置钉77枚(77/90),准确率86%;③两组患者S_(1)螺钉准确率、S_(2)螺钉准确率、总螺钉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比C臂透视下徒手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仍有着较低的置钉失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骶骨骨折 置钉 准确率 骨盆后环
下载PDF
探究扭矩测量法获得骶骨螺钉双皮质固定的可行性
3
作者 姜国正 许卢春 +6 位作者 马昱堃 关键斌 杨永栋 熊洋 曲弋 俞兴 赵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徒手结合扭矩测量法获得高骶骨螺钉双皮质率的可行性及获得双皮质固定最佳深度的方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行后路腰椎动态固定的48例患者,根据螺钉置入深度分为双皮质180°组、360°组和720°组,对比... 目的探究徒手结合扭矩测量法获得高骶骨螺钉双皮质率的可行性及获得双皮质固定最佳深度的方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行后路腰椎动态固定的48例患者,根据螺钉置入深度分为双皮质180°组、360°组和720°组,对比各组病例骶骨螺钉置入扭矩、双皮质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3.5±5.1)个月(12~21个月)。双皮质180°组、360°组和720°组的双皮质率分别为66.67%、94.12%和93.75%:双皮质180°组与360°组、72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皮质360°组和7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皮质180°组、360°组和720°组骶骨螺钉松动率分别为23.33%、5.88%和3.13%:双皮质180°组与360°组、72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皮质360°组和7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结合扭矩测量法可以在较少经济支出情况下,获得较高骶骨双皮质率,安全性高,操作较为便捷,可辅助临床医生进行骶骨置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骶骨螺钉 螺钉松动 双皮质固定 置钉扭矩 置钉手感
下载PDF
3种骶2髂骨螺钉置钉技术准确性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桑昌敏 黄忠仁 +3 位作者 刘志铭 周振海 邓文强 曹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比较传统徒手置钉,3D打印模板引导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template guided technique,TGT)和ball tip置钉技术在置入骶2髂骨(s2 alar-iliac,S2AI)螺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S2AI螺钉放置的145例患者,按置钉技术不... 目的:比较传统徒手置钉,3D打印模板引导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template guided technique,TGT)和ball tip置钉技术在置入骶2髂骨(s2 alar-iliac,S2AI)螺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S2AI螺钉放置的145例患者,按置钉技术不同将其分为徒手技术组(36例)、TGT技术组(48例)和ball tip技术组(6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骨盆CT确认最佳S2AI螺钉的最佳轨道参数,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轨迹的准确性,比较3种技术的置钉准确性。结果:3组患者S2AI螺钉的最佳轨道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共置入S2AI螺钉290枚。其中,传统徒手技术组72枚,TGT技术组96枚,ball tip技术组122枚。传统徒手组置钉不准确率为18.1%(13/72),TGT技术组置钉不准确率3.1%(3/96),ball tip组置钉不准确率为4.1%(5/122):TGT技术组置钉准确性高于传统徒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l tip技术组置钉准确性也高于传统徒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技术组置钉准确性虽高于ball tip技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T技术和ball tip技术均为S2AI螺钉置入的可靠技术,二者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徒手技术,但ball tip技术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技术 ball tip技术 3D打印模板引导技术 骶2髂骨螺钉 腰骶骨盆固定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术前CT模拟指导下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的置钉准确度及安全性评估
6
作者 林有志 任璐 +4 位作者 鄂正康 王宸 齐宝军 陈龙飞 赵金廷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73-780,共8页
目的探究CT模拟指导下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的置钉准确度及安全性,并基于多准则决策进行效益-风险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骶骨骨折患者84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CT模拟指导分为分... 目的探究CT模拟指导下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的置钉准确度及安全性,并基于多准则决策进行效益-风险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骶骨骨折患者84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CT模拟指导分为分为术前CT模拟指导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为CT模拟组(49例)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为对照组(35例)。CT模拟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3~80岁,平均49.6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5~79岁,平均50.3岁。高处坠落伤29例,挤压伤9例,道路交通伤44例,其他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建立术前CT模拟指导下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CT模拟组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77.3±13.9)min vs.(90.3±12.1)min、(6.2±0.8)s vs.(7.1±0.9)s、(86.2±9.0)mL vs.(97.3±8.9)mL、(3.2±0.5)个月vs.(3.5±0.6)个月、(9.6±2.5)d vs.(13.3±2.6)d、(15.4±2.8)min vs.(20.0±3.6)min,P<0.05];CT模拟组的螺钉位置与术前规划符合率、螺钉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Matta评分优良率、Majeed功能评分、Gibbo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00%,49/49)vs.(82.9%,29/35)、(100%,49/49)vs.(85.7%,30/35)、(91.8%,45/49)vs.(74.2%,26/35)、(86.7±10.0)分vs.(79.7±9.8)分、(1.1±0.6)分vs.(2.9±0.3)分,P<0.05];CT模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2%,5/49)显著低于对照组(37.1%,13/35),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螺钉位置与术前规划符合率和螺钉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螺钉切出骨皮质和固定松动、脱出;CT模拟组和对照组治疗骶骨骨折效益值分别为80和67,风险值分别为70和53,综合效益和风险值发现CT模拟组治疗法的效益-风险值比对照组高15;在0~100%风险相对权重范围内,CT模拟组的效益-风险总值高于对照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骶骨骨折患者术前CT模拟指导可显著提高置钉准确度,降低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骨盆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 CT模拟 置钉准确度 安全性
下载PDF
第三骶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其杉 王奇 +4 位作者 王向阳 郭晓山 胡月中 郑立诚 窦海成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第三骶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骶骨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在32具骶骨标本上做标记,设定进钉点分别为第2骶后孔最下缘与第3骶后孔最上缘连线的中点(O点)和以O点作水平线交与骶外侧嵴的点(O’点)。骶正中嵴距进钉点的距离... 目的:通过对第三骶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骶骨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在32具骶骨标本上做标记,设定进钉点分别为第2骶后孔最下缘与第3骶后孔最上缘连线的中点(O点)和以O点作水平线交与骶外侧嵴的点(O’点)。骶正中嵴距进钉点的距离分别为X和X’。S3内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1和D1’;S3垂直置钉钉道长度为D2和D2’;S3外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3和D3’;S3横截面内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a和a’;S3横截面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b和b’。结果: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19.71±1.87)mm,(20.12±2.54)mm,(15.66±2.22)mm,(28.64±5.19)mm,(33.06±9.29)°和(47.00±4.74)°;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27.56±2.20)mm,(30.62±3.15)mm,(17.18±3.51)mm,(24.66±5.13)mm,(52.00±7.55)°和(39.00±5.50)°。结论:了解第三骶骨的解剖结构和精确的螺钉放置可以保证第三骶骨螺钉固定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骶骨 螺钉 解剖 骶后孔
下载PDF
骶1螺钉固定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玲秀 杜心如 孔祥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骶骨毗邻结构与骶骨螺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在 5 8具骨盆标本上 ,对第 1骶前孔及骶管结构进行了观测。在 10具标本上 ,模拟骶骨进钉方法的手术过程 ,观察钉道位置与骶骨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骶交感干、第 1骶神经与腰骶... 目的 :探讨骶骨毗邻结构与骶骨螺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在 5 8具骨盆标本上 ,对第 1骶前孔及骶管结构进行了观测。在 10具标本上 ,模拟骶骨进钉方法的手术过程 ,观察钉道位置与骶骨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骶交感干、第 1骶神经与腰骶干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在其内侧部无重要结构紧贴骨面走行 ,外侧区有臀上血管走行。此三角前方有髂动、静脉相邻。第 1骶神经粗 (11.0± 2 .8)mm (6.0~ 17.0mm) ,腰骶干粗 (7.6± 2 .2 )mm (3 .0~ 12 .0mm)。当螺钉与矢状面呈向内 0°~ 10°进钉时较为安全。第 1骶后孔可见小血管 ,骶骨外侧沟内有第 5腰椎血管后内侧支走行 ,是术中出血的原因。结论 :骶骨螺钉有损伤骶神经、髂血管的可能 ,5点 7点进钉方法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螺钉 骶神经 髂血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锚定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3 位作者 庄新明 王泰平 李泽民 张加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的锚定强度,探讨骶骨椎弓根螺钉松动后的理想补救技术。方法:应用11具成人新鲜骶骨标本,经骨密度测试确认为骨质疏松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螺钉固定模...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的锚定强度,探讨骶骨椎弓根螺钉松动后的理想补救技术。方法:应用11具成人新鲜骶骨标本,经骨密度测试确认为骨质疏松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螺钉固定模型,A组,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左侧);B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右侧);C组,PMMA钉道强化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建立于A组螺钉拔出后);D组,PMMA钉道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右侧);E组,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左侧)。应用MTS材料测试机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各种骶骨螺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55~0.79g/cm2,平均0.71±0.08g/cm2。A~E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508±128N、685±126N、846±230N、543±121N和702±144N。A组与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B、C和E组(P<0.05);B组与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更高的锚定强度。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PMMA钉道强化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的侧翼钉固定均可成为理想的补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骶融合 骶骨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贺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铭锐 向宇燕 仇恒志 王胜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2骶椎 应用解剖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钉道的CT测量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硕 邱勇 +3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刘学光 赵清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对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探讨S2AI螺钉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骨盆正常的50例腰椎病变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46.1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 目的:对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探讨S2AI螺钉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骨盆正常的50例腰椎病变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46.1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采用Light Speed工作站模拟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选择S1骶孔外缘1mm的垂线和下缘1mm的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前后旋转三维骨盆图像,得到骨髓腔最长与最宽的骨盆横断面,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测量此钉道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gittal angle,SA)、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ransverse angle,TA)、钉道最大长度(maximal length,ML)、钉道在骶骨内的长度(sacral length,SL)、横断面上髂骨髓腔的最窄宽度(iliac width,IW)及进钉点与皮肤的垂直距离(skin distance,SD)。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该钉道穿过骶骨侧块和骶髂关节,穿行于髂骨内。SA、TA、ML、SL、IW及SD在男性分别为29.56°±8.38°、36.11°±3.38°、120.94±7.89mm、26.56±4.08mm、17.00±3.16mm和44.01±12.10mm,在女性分别为35.11°±7.03°、36.69°±3.21°、115.21±8.80mm、27.85±5.56mm、14.85±2.51mm和47.97±13.39mm,女性钉道SA、ML和IW与男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女性TA、SL和SD与男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S2AI螺钉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置钉方向、长度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等;术前骨盆CT三维重建及钉道模拟有助于术中S2AI螺钉的准确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骶椎 内固定 骶髂螺钉 CT三维重建 CT测量
下载PDF
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 路青林 +2 位作者 陈猛 李树锋 王晓庆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31-32,3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2004~2006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病人共18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18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2004~2006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病人共18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18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4%,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这组患者的治疗,认为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手术指征为:⑴骶髂关节损伤、脱位或骶髂韧带损伤致骨盆不稳定;⑵骶骨骨折不稳定;⑶骶髂关节脱位伴骶骨或髂骨骨折,合并骶髂韧带损伤不稳定;⑷耻骨联合分离(>2.5cm);⑸分离、移位明显的耻骨支骨折伴骨盆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骶髂关节 骶骨钉
下载PDF
国人成人经第1及第2骶椎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差异的CT测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3 位作者 罗春材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91-594,606,共5页
目的对国人经第1第2骶椎骶髂(sacral alar-iliac,S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比较S1AI和S2AI螺钉钉道解剖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10月本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60例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国人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 目的对国人经第1第2骶椎骶髂(sacral alar-iliac,S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比较S1AI和S2AI螺钉钉道解剖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10月本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60例骨骼发育成熟且骨盆正常国人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重建数据进行分析。S1和S2骶髂骨螺钉钉道参数中最大长度和宽度的轨迹通过旋转并截取三维骨盆获得。对长度和角度参数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S1AI置钉较S2AI置钉尾向倾角大,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男性S1(57.25±4.37)°vs S2(31.02±7.43)°,女性S1(58.61±5.11)°vs S2(34.16±6.02)°;P<0.05];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男性S1(38.14±3.10)°vs S2(40.25±2.84)°,女性S1(37.24±2.96°)vs S2(39.25±2.64°);P<0.05];最长钉道长度:男性S1(119.46±3.77)mm vs S2(120.04±6.52)mm(P=0.551),女性S1(108.21±5.24)mm vs S2(109.47±4.63)mm(P=0.434);骶骨内钉道长度:男性S1(43.12±4.63)mm vs S2(35.75±5.03)mm(P<0.05),女性S1(39.73±5.85)mm vs S2(32.16±5.28)mm(P<0.05);髂骨内宽度:男性S1(22.05±4.91)mm vs S2(21.49±3.22)mm(P=0.672),女性S1(16.93±2.12)mm vs S2(15.35±2.71)mm(P=0.366);骨皮质距离:男性S1(9.42±2.41)mm vs S2(9.01±2.33)mm(P=0.352),女性S1(5.92±1.48)mm vs S2(6.34±1.26)mm(P=0.837)。S1AI与S2AI的入钉点比较,距皮肤距离、距中线距离、距髂后上棘距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人成人骨盆存在最佳骶髂骨螺钉置钉钉道时,S1AI及S2AI螺钉均具有可行性。S1AI螺钉较S2AI螺钉置钉角度尾向倾角男性平均增加约26°,女性平均增加约24°,外倾稍小,男性女性皆平均减少2°,最长置钉长度基本相同,S1AI的入钉点距皮肤和髂后上棘更深,距中线稍远。临床操作中应注意S1和S2骶髂骨螺钉置钉角度、钉道长度及入钉点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内固定 第1骶椎 第2骶椎 骶髂螺钉 CT三维重建 CT测量
下载PDF
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对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2 位作者 庄新明 李泽民 王泰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松动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并采用DEXA评价标本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松动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并采用DEXA评价标本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非PMMA强化和PMMA强化骶骨钉的固定模型如下,A组:单皮质椎弓根钉;B组:双皮质椎弓根钉;C组:传统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D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椎弓根钉;E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侧翼钉。在MTS试验机上对五种骶骨钉依次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拔出力并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平均骨密度为0.71±0.08g/cm2。A组的螺钉拔出力(508N)显著低于其他4种固定组(P<0.05)。B组的螺钉拔出力(685N)与E组(702N)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重要的是,D组(986N)的拔出力显著高于C组(846N)。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显著的力学优势。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传统的和后凸成形PMMA强化技术均可成为补救手段,并且后凸成形PMMA强化骶骨椎弓根钉可获得最坚强的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骨质疏松 骶骨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第2骶椎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培勇 项舟 +3 位作者 张加劲 宋彬 李佳兵 黄子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并测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入院的8例无骨盆病变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5-53岁)的CT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生成骶椎阴... 目的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并测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入院的8例无骨盆病变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5-53岁)的CT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生成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骶椎阴模确定S: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利用空间解析几何测量相关参数。结果8例共16侧资料的s: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均能以此方法确定。最佳进钉通道参数:最大半径男性为(6.38±0.54)mm,女性为(4.9±0.74)mm;深度男性为(68.93±3.49)mm,女性为(58.43±8.16)mm;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73.48±8.57)°,女性为(79.93±5.29)°;与横截面夹角男性为(14.07±6.22)°,女性为(6.95±4.81)°;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7.12±7.11)°,女性为(5.87±5.01)°。最佳进钉点及最佳进钉终点的确定方法为:在骨盆出口位x线透视图像上,作一边长分别水平及垂直并恰好包围骨盆的矩形,以左下角顶点为原点,左上角顶点为(0,1),右下角顶点为(1,0)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进钉点坐标男性为(0.5±0.26,0.52±0.04),女性为(0.49±0.24,0.47±0.10);进钉终点坐标男性为(0.5±0.01,0.59±0.07),女性为(0.5±0.02,O.49±0.14)。在骨盆入VI位x线透视图像上,用相同的方法作一矩形并定义坐标系,进钉点坐标男性为(0.5±0.26,0.52±0.04),女性为(0.49±0.24,0.47±0.10),进钉终点坐标男性为(0.5±O.01,0.78±0.01),女性为(0.5±0.02,0.81±0.03)。S: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男女对比“最大半径”、“深度”、“与横截面夹角”、“进钉点前后相对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数字化仿真技术能精确确定S: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骶椎 骶髂螺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第三、四骶骨螺钉应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鸥 陈康乐 +2 位作者 王奇 黄其杉 窦海成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第三、四骶骨螺钉应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四骶骨螺钉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32具成人骶骨标本。设定A点、B点和C点为螺钉进钉点,分别位于相邻骶后孔内侧缘连线的中点,相邻骶后孔连线的中点,经相邻骶后孔连线中点的水平线与... 目的通过对第三、四骶骨螺钉应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四骶骨螺钉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32具成人骶骨标本。设定A点、B点和C点为螺钉进钉点,分别位于相邻骶后孔内侧缘连线的中点,相邻骶后孔连线的中点,经相邻骶后孔连线中点的水平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D1、D2、D3、α和β、分别为水平面上骶骨内侧置钉,垂直置钉和外侧置钉的钉道长度,内侧置钉和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d1、d3、θ和φ分别为矢状面上骶骨头侧置钉和尾侧侧置钉钉道长度,头侧置钉和尾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结果 S3螺钉在A和B点进钉,水平面上偏向外侧小于45.21°±10.66°,矢状面上偏向头侧小于8.50°±3.53°;C点进钉,水平面上偏向内侧小于52.00°±7.55°,矢状面上偏向头侧小于19.05°±6.36°。S4螺钉在A和B点进钉,水平面上偏向外侧小于49.50°±9.53°,矢状面上偏向头侧小于12.00°±4.24°,偏向尾侧小于14.00°±2.83°;C点进钉,水平面上偏向内侧小于66.19°±8.14°,矢状面上偏向头侧小于13.50°±3.54°,偏向尾侧小于28.50°±2.12°。结论了解第三、四骶骨的解剖结构和精确的螺钉放置可以保证骶骨螺钉固定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骶骨骨折 骶骨螺钉 解剖
下载PDF
五种骶骨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军 郭春 +1 位作者 唐天驷 杨惠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评价五种骶骨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七具尸体 ,以克氏针穿透模拟五种骶骨螺钉法 ,克氏针穿透骶椎前缘。分析骶骨螺钉损伤骶前重要结构的可能性 ,测量骶前安全区范围和螺钉钉道长度。结果 PTSF法螺钉不应穿透L5椎体前缘皮质 ... 目的 评价五种骶骨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七具尸体 ,以克氏针穿透模拟五种骶骨螺钉法 ,克氏针穿透骶椎前缘。分析骶骨螺钉损伤骶前重要结构的可能性 ,测量骶前安全区范围和螺钉钉道长度。结果 PTSF法螺钉不应穿透L5椎体前缘皮质 ,前外骶翼方向和垂直骶翼方向S1螺钉易损伤髂内动、静脉和腰骶干 ,前内骶岬方向S1螺钉的主要危险是骶正中血管 ,S2 螺钉易损及S1神经前支和交感链。结论 五种骶骨固定法均可损伤骶前重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 腰骶骨损伤
下载PDF
骶骨骨折应用骶髂螺钉与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维 杨军 +1 位作者 顾海伦 李建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骶骨骨折应用骶髂螺钉与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骶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张力带钢板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骶髂螺钉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 目的观察比较骶骨骨折应用骶髂螺钉与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骶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张力带钢板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骶髂螺钉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8.7±2.2)min,短于观察组的(46.5±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5.5±5.1)ml,少于对照组的(72.4±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2±0.3)cm,短于对照组的(5.4±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X线暴露次数为(3.8±0.6)次,少于观察组的(22.1±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2±2.0)周,观察组为(14.7±2.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tta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7.4%、Majeed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4.9%,均高于对照组的82.1%、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骶骨骨折应用骶髂螺钉治疗较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及疗效佳的优势,但具有手术时间长以及X线暴露次数多的劣势,骶髂螺钉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合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后路张力带钢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更利于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髂螺钉 后路张力带钢板
下载PDF
术中锥束CT扫描评估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置钉位置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阳阳 谢雁春 +2 位作者 轩安武 李卓 于海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锥束CT(CBCT)扫描对于评估第2骶椎骶髂(S2AI)螺钉置钉位置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第2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的2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中锥束CT以及术后传统CT扫描,以术后CT扫描图像作为金标...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锥束CT(CBCT)扫描对于评估第2骶椎骶髂(S2AI)螺钉置钉位置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第2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的2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中锥束CT以及术后传统CT扫描,以术后CT扫描图像作为金标准,分别测量相同S2AI螺钉钉道参数。结果术中锥束CT和术后传统CT扫描测量S2AI螺钉钉道参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锥束CT扫描能准确评估S2AI螺钉的位置,在置钉过程中明确髂骨内外板破坏情况,相比于术后的传统CT扫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潜在降低了二次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锥束CT 第2骶椎骶髂 螺钉 置钉位置
下载PDF
L5/S1和骶髂关节对腰-髂固定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鹤海 王丽冰 +5 位作者 于滨生 魏富鑫 黄阳亮 梁春祥 韩国伟 张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L5/S1和骶髂关节对腰-髂固定稳定性的影响,为腰-髂稳定性理想重建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7具成年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先行L3~L5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稳定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测试后,在同一标本上实施连续... 目的:探讨L5/S1和骶髂关节对腰-髂固定稳定性的影响,为腰-髂稳定性理想重建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7具成年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先行L3~L5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稳定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测试后,在同一标本上实施连续性操作如下:使用髂骨钉的L3-髂骨固定(A组)、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B组)、L5/S1椎间盘切除(C组)、左侧骶髂关节切除(D组)。在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头侧分别施加600N轴向压缩和7Nm轴向扭转载荷,计算并比较各组结构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初始状态组的压缩刚度值为(332±103)N/mm,A^D组腰-髂固定结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初始状态组的(122±15.5)%、(118.3±10.5)%、(81.1±7.7)%和(59.2±8.6)%。A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压缩刚度均显著高于初始状态组(P<0.05);C组和D组的压缩刚度均显著低于A、B组及初始状态组(P<0.05),C组和D组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初始状态组的扭转刚度值为(2.47±0.88)Nm/deg,A^D组固定结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初始状态组的(128±14.3)%、(120±12.6)%、(78.4±13.2)%和(62.9±11.3)%,A组和B组获得同等的扭转刚度(P>0.05),而且此两组的扭转刚度均显著高于初始状态、C组和D组(P<0.05),C、D组和初始状态三组彼此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L5/S1椎间盘切除和单侧骶髂关节切除均显著降低腰-髂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在腰-髂稳定性重建中,获得脊柱前方支撑和恢复骨盆环完整性是提高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失稳 骶髂关节切除 髂骨钉固定 腰-髂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