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骨盆重建内固定术在骶骨肿瘤切除后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可能保留骶神经,低位骶骨肿瘤保留S1-3神经,原发肿瘤行植骨,转移癌行骨水泥填塞成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3 d腰骨盆固定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8-48个月,近期效果满意,3例出现排尿困难,5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5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17、20、25、23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X线检查未见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结论]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稳定性,可减轻疼痛,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切除 重建术
下载PDF
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对骶骨肿瘤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建如 陈华江 +4 位作者 朱秋峰 贾连顺 陈德玉 田纪伟 滕宏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 :本院于 1 998年 1 2月~2 0 0 1年 1 2月 ,收治 3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 ,其中原发性肿瘤 32例 ,转移癌 3例 ,L5~S1 3例 ,L5~S2 2例 ,L5~S31例 ,S1 3例 ,S1~ ...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 :本院于 1 998年 1 2月~2 0 0 1年 1 2月 ,收治 3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 ,其中原发性肿瘤 32例 ,转移癌 3例 ,L5~S1 3例 ,L5~S2 2例 ,L5~S31例 ,S1 3例 ,S1~ 2 7例 ,S1~ 36例 ,S1~ 4 5例 ,S1~ 54例 ,S2~ 4 2例 ,S2~ 53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术 35例 ,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 6~ 43个月 ,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 ,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 1年复发 ,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 1 4个月、2 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未发生断钉断棒。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后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 ,能够更好地减轻疼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 肿瘤切除 作用评价
下载PDF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汝堃 刘兴漠 +2 位作者 邓颖辉 潘滔 李佛保 《广州医药》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腰骶骨盆间固定 生物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骶骨肿瘤手术治疗及TSRH-3D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生寿 白文斌 +1 位作者 王凯 严文琪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8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在骶骨肿瘤手术中TSRH-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于腰椎-骨盆连续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2006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原发性肿瘤41例,转移癌4例,行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在骶骨肿瘤手术中TSRH-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于腰椎-骨盆连续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2006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原发性肿瘤41例,转移癌4例,行肿瘤切除术后并予TSRH-3D行腰椎与骨盆内固定进行腰椎-骨盆连续性重建,术后结合病理结果给予相对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2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4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症状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恢复正常行走及负重。5例脊索瘤患者于术后10~21个月复发,4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16个月、20个月、20个月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症状出现。结论:TSRH-3D脊柱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治疗中能有效保持腰椎-骨盆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缓解腰骶部疼痛,维持患者的行走负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切除
下载PDF
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与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价值(附34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小明 陈暁娅 +4 位作者 林静 高崇斌 易佳 柯秀芳 蒋萧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S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34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目的探讨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34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3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结论骶主韧带耻骨阴道肌筋膜交叉缝合与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效果显著、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韧带 主韧带 耻骨阴道肌 骶棘韧带悬吊术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聂燕 李娇俊 +1 位作者 张凌 叶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后路腰骶骨盆重建术 内固定 腰骶椎结核 护理
下载PDF
对“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的提出及意义”一文的看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钱邦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提出一个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探讨SPA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将脊柱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中点至骶骨后上角的连线(PR线)与骶骨终板垂线的夹角定义... 目的:提出一个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探讨SPA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将脊柱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中点至骶骨后上角的连线(PR线)与骶骨终板垂线的夹角定义为SPA。从几何学上观测SPA与骨盆角(PA)、骶骨倾斜角(SS)之间的关系。在111例(女56例,男55例)成人志愿者的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SPA及其他脊柱-骨盆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SPA、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指数(PI)、矢状面垂轴(SVA)、脊柱骶骨角(SSA)、PA、PR-S1(pelvic morphology)、总腰-骨盆前凸角(total lumbopelvic lordosis,PR-T1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从111例志愿者的脊柱全长X线片中随机抽取80例,由2位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分别测量SPA 5次,间隔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量SPA 5次,取平均值,采用变异系数(CV)评价SPA指标稳定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o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判定观测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一致性。结果:SPA=PA+SS=90°-PR-S1。SPA与PI、PR-S1、PA、PT、SS、SSA呈显著性正相关(r=0.994,1.000,0.482,0.538,0.699,0.465,P均〈0.05),与LL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2,P〈0.05)。SPA前后两次测量的CV分别为0.0023±0.02及0.0085±0.053,观测者间ICC分别为0.99,P〈0.01及0.97,P〈0.01,两次测量间ICC为0.99,P〈0.01。结论:SPA是一个解剖学常数,SPA=PA+SS;SPA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SPA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同PI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接近,可作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盆角 脊柱 骨盆 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脊柱全长X线片对非矩形化腰椎骶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洪鹏 侯黎升 +5 位作者 阮狄克 白雪东 何勍 史丽静 李海峰 赵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全长X线片对非矩形化腰椎骶化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共153例腰腿痛并颈部或胸背部不适的患者接受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男84例,女69例,年龄14~82岁,平均47.9±13.7岁。观察其脊柱全长X线片,明确是否有腰... 目的:探讨脊柱全长X线片对非矩形化腰椎骶化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共153例腰腿痛并颈部或胸背部不适的患者接受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男84例,女69例,年龄14~82岁,平均47.9±13.7岁。观察其脊柱全长X线片,明确是否有腰椎X线平片难辨出的腰椎骶化。结果:共发现7例腰椎X线平片难辨出的非矩形化完全型腰椎骶化,男5例,女2例,年龄21~60岁,平均39.7±13.7岁。所有骶化的椎体均为正常S1椎体矩形化表现,下方椎间隙为正常S1/2椎间融合表现。合并颈肋2例,第12肋骨缺如4例。结论:脊柱全长X线片能确诊单纯腰椎X线平片难以明确的非矩形化腰椎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移行椎 腰椎骶化 非矩形化 腰椎X线平片 脊柱全长X线片
下载PDF
两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方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春梅 王玉玲 陈永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FF)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患者63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盆底重建组与ISFF...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FF)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患者63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盆底重建组与ISFF组,改良盆底重建组30例,ISFF组33例,两组患者均为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诊断为Ⅲ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两组患者各随访18个月,分别比较两种手术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的恢复以及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盆底重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高于ISF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盆底重建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5.6%,ISFF组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OP-Q分类法代表子宫最低点的C点和代表后穹窿的D点为评价指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2.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置网片的患者无1例出现网片的侵蚀和暴露。结论:两种术式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均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效果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子宫脱垂
下载PDF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海晓 沈跃 徐华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FJOA)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方法:在90例60—80岁腰腿痛患者的CT轴位骨窗像上评定L3/4、L4,5、L5/S1水平两侧的HOA等级,共分为I、Ⅱ、Ⅲ、Ⅳ... 目的: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FJOA)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方法:在90例60—80岁腰腿痛患者的CT轴位骨窗像上评定L3/4、L4,5、L5/S1水平两侧的HOA等级,共分为I、Ⅱ、Ⅲ、Ⅳ级.再分为FJOAI-Ⅱ级和FJOA III—IV级两组;在CT轴位软组织窗像上测量和比较两组黄韧带的厚度(黄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回顾同一关节水平两侧HOA等级对称以及不对称的影像资料,分别对两侧相应的黄韧带厚度进行比较。在二维重建矢状位CT像上测量骶骨倾斜角并按其大小分为两组.比较骶骨倾斜角大小不同组的黄韧带厚度及HOAⅢ-IV级构成比。结果:L3/4、L4/5、L5/S1的HOAI-Ⅱ级构成比分别为60.5%、56.1%、68.9%,HOA III—IV级构成比分别为39.5%、43.9%、31.1%。在HOAI-Ⅱ级组中,L3/4、L4/5、L5/S1水平的黄韧带厚度平均分别为3.52mm、3.77mm、3.22mm;在FJOA III-IV级组中,L3/4、L4/5、L5届1水平的黄韧带厚度平均分别为3.72mm、4.01mm、3.89mm;各水平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侧HOA等级对称者中,各水平两侧黄韧带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侧HOA等级不对称者中,各水平HOAⅢ-IV级侧的黄韧带均较FJOAI-Ⅱ级侧显著增厚(P〈0.05)。骶骨倾斜角平均为33.2°,〈33.2°组L4/5、L5/S1水平的黄韧带与≥33.2。组比较显著增厚(P〈0.05),在L3/4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倾斜角〈33.2°组各水平FJOAⅢ-IV级构成比与≥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腰椎两侧关节突关节存在骨性关节炎程度不对称的现象。下腰椎HOA的加重与黄韧带增厚有关,与骶骨倾斜角的减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骨性关节炎 黄韧带 骶骨倾斜角 CT
下载PDF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134例临床报告
11
作者 张洪安 王明杰 +1 位作者 周学龙 郑锦洪 《大众科技》 2014年第5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索骶棘肌下段损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我科收治的134例骶棘肌下段损伤观察疗效。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针刀 手法治疗 骶棘肌下段损伤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
12
作者 樊守刚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症为:(1)髂血管损伤15例,(2)髂血管血栓形成8例,(3)植骨块松动移位8例,(4)病灶清除不彻底6例,(5)伤口窦道经久不愈3例,(6)脑脊液漏3例,(7)神经症状加重2例。处理:(1)立即修复髂血管,(2)溶栓治疗,(3)返修手术调整髂骨块,再次病症清除,(4)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强换药,(5)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全部病例经2月~4年随访,植骨融合良好20例,下肢神经症状缓解16例,髂血管恢复再通8例,伤口一期愈合16例,3例窦道延迟愈合时间6月-2年。结论并发症总结及处理:(1)髂血管损伤最常见,主要是髂内血管损伤多见。(2)植骨块移位。(3)病灶清除不彻底与窦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4)脑脊液漏和神经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段脊柱 脊柱结核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比较
13
作者 姚志芹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Ⅲ期(POP)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再行阴道顶端的... 目的比较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Ⅲ期(POP)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再行阴道顶端的悬吊术,其中坐骨棘筋膜固定术42例,骶棘韧带固定术4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半年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臀部疼痛等方面显著少于骶棘韧带固定组(P〈0.05)。两组在平均出血量、术后尿潴留、直肠侧间隙血肿发生率[2.44%(1/41)、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POP—Q测量各指示点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半年性生活满意度调查骶棘韧带固定组略优于坐骨棘筋膜固定组(P〉0.05)。结论坐骨棘固定术和骶棘韧带固定术均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Ⅲ期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坐骨棘固定术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更易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 骶棘韧带固定术 盆腔脏器脱垂 临床比较
下载PDF
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防治阴道顶端脱垂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蓝洁珍 华海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阴道顶端脱垂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阴道顶端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对照组患者应... 目的:探讨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阴道顶端脱垂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阴道顶端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PFDI-20评分(12.13±2.1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36±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77,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2%,对治疗总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446、8.419,P<0.05)。结论: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骶棘韧带悬吊术防治阴道顶端脱垂,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并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行骶棘韧带悬吊术 阴道顶端脱垂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发丽 王慧萍 李改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经阴道行骶棘韧带悬吊术过程中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经阴道行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前做好... 目的探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经阴道行骶棘韧带悬吊术过程中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经阴道行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前做好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术后经过细致的观察、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半年内进行远期效果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2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治疗后好转。有1例患者术后3月复发压力性尿失禁,通过盆底肌肉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缓解,生活质量较前提高。结论经阴道行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可靠。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坚持盆底肌肉锻炼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棘韧带悬吊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下载PDF
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65-1467,1472,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参照Majeed功能评分评价综合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72.34±43.23)min,出血量(670.98±98.34)mL,住院时间(25.76±6.45)d,骨折愈合时间(4.21±0.43)个月。病人末次随访时Gibbon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0.01);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68.75%(11/16);术后切口感染2例,压疮1例,均无钢板、连接杆断裂、骨折再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能重建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骨盆环及脊柱稳定性,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脊柱-骨盆分离 骶管减压术 腰椎-骨盆固定术
下载PDF
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7期83-84,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骶棘韧带固定术对于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方案,对其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并分析骶棘韧带固定术对于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方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断端骶棘韧带固定术,5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宫颈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46/46);平均手术时间为(88.7±26.3)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78.8±71.2)mL;术后6~36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2.17%(1/46);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的治愈率与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棘韧带固定术 子宫脱垂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柴敦元 王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非手术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疼痛、脊柱功能、影像学参数与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非手术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疼痛、脊柱功能、影像学参数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末期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Cobb角、冠状面失衡值(CSVL)、顶锥侧方滑移距离(LO)、矢状面失衡值(SVA)与骨盆倾斜角(P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 <0. 01),日本骨科协会疼痛分数(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L)与骶骨倾斜角(SS)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 <0. 01)。末期随访时,手术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 <0. 01)。结论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 脊柱功能 冠状面失衡值 矢状面失衡值
下载PDF
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心骶角的测定及意义
19
作者 潘丹 陈大勇 +4 位作者 黄庆华 蒋会平 钟红霞 江威霖 吴罗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 :测量脊柱与内脏的测量参数心骶角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的数据,比较心骶角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正常成人108例,男53例,女55例,年龄18~60岁,按照性别和年龄(18~44为青年,45~60为中年)... 目的 :测量脊柱与内脏的测量参数心骶角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的数据,比较心骶角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正常成人108例,男53例,女55例,年龄18~60岁,按照性别和年龄(18~44为青年,45~60为中年)分成四组:第一组为青年男性组(21例);第二组为中年男性组(32例);第三组为青年女性组(26例);第四组为中年女性组(29例)。将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上S1上终板中点和心脏冠状位最外侧点连线与重垂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冠状位心骶角;将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S1上终板中点和心脏矢状位最前点连线与重垂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矢状位心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角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性别间角度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测者间信度、观测者内信度以及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冠状位心骶角测值:青年男性组19.6°±2.8°,中年男性组20.6°±3.5°,青年女性组19.5°±3.6°,中年女性组20.8°±2.3°。矢状位心骶角测值:青年男性组17.0°±4.4°,中年男性组16.7°±4.3°,青年女性组14.7°±3.5°,中年女性组16.3°±4.8°。冠状位和矢状位心骶角在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位和矢状位心骶角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评估观测者间客观信度、观测者内精确信度和测量的可重复性的组内相关系数在0.89~0.98之间(P<0.05)。结论: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心骶角是一个解剖常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可重复性,可以作为脊柱-内脏指标参与评估脊柱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骶角 脊柱 矢状面平衡 冠状面平衡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腰骶融合对髋关节间隙的X线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危险因素研究
20
作者 黄兆海 陈杨宗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中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对髋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5例腰椎融合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进行了全脊柱X光检查。测量参数包...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中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对髋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5例腰椎融合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进行了全脊柱X光检查。测量参数包括: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最小髋关节宽度(MJW),以及腰椎融合节段数量、是否进行骶骨融合、随访时间和髋关节磨损情况(mm/年)。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明确髋关节间隙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纳入的265例(511个髋关节)初次行腰椎融合术患者,男性95例(190个髋关节),女性170例(321个髋关节),年龄(71.1±7.9)岁,术后末次随访时TK(33.8±15.6)°、LL(33.4±16.6)°和SS(26±11.3)°与术前测量值TK(29.3±15.7)°、LL(26.8±16.9)°、SS(23.8±10.9)°相比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末次随访时SVA(73.8±55.7) mm、PT(23.3±9.9)°与术前测量值SVA(89.2±64.2) mm、PT(26.1±10.2)°相比显著降低(P<0.05)。髋关节骨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亚组比较:OA进展组中的腰椎融合节段数量显著多于非进展组(P<0.01);而两组在CEA比较中无差异(P>0.05),同时,腰椎融合节段四级或四级以上的患者髋关节间隙磨损(0.15±0.26 mm/年)明显快于三级以下的患者髋关节间隙磨损(0.1±0.17 mm/年)(P<0.05)。结论 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加重HOA的进展,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量、骶骨融合和随访时间均是导致髋关节间隙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间隙 骨关节炎 脊柱矢状位 影像学参数 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