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ark Reflection of Sadism within the Brilliance of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
1
作者 Xanya Sofra 《Health》 2020年第9期1279-1298,共20页
<p 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This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84 participants, revealed that menta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narcis... <p 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This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84 participants, revealed that menta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celebrities mirror each other’s paranoid, obsessive and histrionic symptomatology, grandiosity, manipulative charm, and inner emptiness. Elite narcissists manifested insidious sadism in the absence of depressive affect, while the narcissistic patient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depressive and masochistic symptomatology. Elite narcissists demonstrated advanced empathic skills, contradicting past literature. However, their empathic advantage appeared void of compassion, merely employed as a self-serving tactic to exploit, intimidate and subordinate. Both experimental narcissistic groups evidenced more prevalent psychopathology, yet, higher achievement, efficacy and ambition than their reciprocal control groups, confirming the narcissists’ finesse in concealing psychopathology under the brilliance of their pseudosuperiority. The main danger is the affinity between masochism and sadism, bonding low and high functioning narcissistic counterparts to endlessly feed from each-others’ pathology, forming dysfunction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ults or disintegrating societies. This sadomasochistic dependency also reflects several countries’ authoritarian trends, where narcissistic constituents’ unyielding loyalty elevates idolized leaders to power, pre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oxic tyrannical governments.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ISSISM sadism MASOCHISM Obsessive Symptoms Histrionic Symptoms Paranoia Symptoms 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aclitic Depression Introspective Depression Empathy Dominance
下载PDF
Sadism, Fantasy, and the Compulsion to Kill in Edgar Allan Poe' s "The Tell-Tale Heart"
2
作者 Afra Saleh Alshib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7期703-722,共20页
关键词 泄密 心理学家 高清晰度 心理状态 犯罪 跨学科 戴维斯 故事
下载PDF
攻击行为的愉悦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冰涛 刘宇平 +1 位作者 赵辉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4-1727,共14页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群体演变两种不同的视角解释了这一效应的心理成因。该效应会使个体的攻击行为模式得到巩固,这一解释路径丰富了攻击行为的元理论框架。上述分析表明对高攻击倾向的人群进行干预时应慎重使用宣泄疗法,并提示攻击行为与成瘾行为在心理成因上可能存在相似性。未来应改进情绪的测量工具,厘清攻击时情绪的动态变化,还应深入探究攻击愉悦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着力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 正性情绪 施虐 奖赏系统 情绪管理
下载PDF
受虐的身体与受控的主体——论王小波小说的虐恋描写及其实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川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态,揭示现实权力关系架构和运作中施暴一方强加于受害一方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屈辱,"虐恋"表象反映的是"施虐/受虐"实质,受虐的身体对应着受控的主体,因而从身体叙事这一特殊角度呈现出主体建构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虐恋 施虐/受虐 身体叙事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动因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朝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社会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异化 集体无意识 末日情结 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
下载PDF
“享虐”与“性越境”——析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的日本体验及其性别话语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庆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qu...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虐 性越境 陈希我 林祁
下载PDF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治疗与快乐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聚群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根据快乐模型,分析并发现了心理正常的判断标准、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和当前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发现了在幸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快乐方法和标准痛苦方法的结构。针对常见的8种性心理障碍:恋物癖、异性装扮癖、易性癖、露阴... 根据快乐模型,分析并发现了心理正常的判断标准、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和当前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发现了在幸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快乐方法和标准痛苦方法的结构。针对常见的8种性心理障碍:恋物癖、异性装扮癖、易性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通过分析并且合理分类,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物癖 异性装扮癖 易性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摩擦癖 施虐癖 受虐癖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分子 心理特质 施虐 受虐
下载PDF
生的激越 死的欲求——析杰克·伦敦之死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建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0,92,共5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理论,结合杰克·伦敦生平及其大部分作品,从深层次上探讨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死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正是伦敦身上存在的施虐狂倾向及受虐狂倾向导致了他最终的自毁。
关键词 死的本能 施虐狂 受虐狂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的性虐色彩——透视一种文化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炜如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0期14-16,92,共4页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现出一种苦乐相生、痛快相承的残酷痛苦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性虐色彩 文化现象 残酷痛苦之美
下载PDF
《春琴抄》人物关系解读——以春琴与佐助为中心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爱军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部分。作品描写了具有嗜虐性的失明少女春琴和对春琴顶礼膜拜的佣人佐助之间非常的情感世界。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湛的古典技法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贯穿其文学作品主题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欠美 古典美 嗜虐性 女性崇拜
下载PDF
试论春梅施虐心理的形成与扩张
12
作者 陈家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丑恶的环境扭曲了人性 ,是春梅施虐性格形成的基础 ,使其美好的天赋和正当的追求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春梅嫁给周守备后由情爱的失落 ,进而发展为对人生的幻灭 ,剩下的只是对情欲的病态追求与对弱者的疯狂施虐。她对吴月娘以礼相待主要... 丑恶的环境扭曲了人性 ,是春梅施虐性格形成的基础 ,使其美好的天赋和正当的追求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春梅嫁给周守备后由情爱的失落 ,进而发展为对人生的幻灭 ,剩下的只是对情欲的病态追求与对弱者的疯狂施虐。她对吴月娘以礼相待主要是出于一种炫耀心理 ,即以自身的优越来从心理上折磨对手 ,使对手深感内疚或自愧弗如 ,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施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虐心理 形成 扩张 变态情感 精神施虐
下载PDF
“权威主义”性格:近代新兴知识分子的心理探析
13
作者 许金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性格,即施虐(挑战权威)倾向与受虐(依附权威)倾向并存。前者的存在为近代知识分子激进革命提供... 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性格,即施虐(挑战权威)倾向与受虐(依附权威)倾向并存。前者的存在为近代知识分子激进革命提供了新的原由;后者的分析则为当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不足厘清了历史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权威主义性格 施虐 受虐
下载PDF
论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14
作者 刘朝晖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分析了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 ,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精神现象入手 ,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 信仰异化 集体无意识 末日情结 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
下载PDF
《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文玉 李儒俊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5-69,共5页
"孤独"原是一个通俗名词,指一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孤单、寂寞感,但却被弗洛姆作为其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的对象,形成了相关理论,包括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等。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主要以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专注于表现... "孤独"原是一个通俗名词,指一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孤单、寂寞感,但却被弗洛姆作为其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的对象,形成了相关理论,包括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等。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主要以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专注于表现孤独和其原因、指出打破孤独的出路,对小说文本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作品中的"孤独"主要表现为心灵扭曲的人格障碍、施虐与受虐倾向、落后的社会无意识三个层面。造成孤独的根源则是爱的缺失,包括畸形的情感观念、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异化和异常的生存需求状态,而走出孤独迷宫的出路则在于爱与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人格障碍 施虐 社会无意识
下载PDF
林黛玉的死亡本能——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鹏飞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7-79,共3页
林黛玉的死亡本能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死亡本能在前期表现出来的是消融自我、融于自然。来到贾府之后这种表现更加强烈,同时也产生了变异——施虐、受虐、自虐,拥抱死亡。林黛玉就是在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相辅相成之下,上演出了令人目... 林黛玉的死亡本能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死亡本能在前期表现出来的是消融自我、融于自然。来到贾府之后这种表现更加强烈,同时也产生了变异——施虐、受虐、自虐,拥抱死亡。林黛玉就是在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相辅相成之下,上演出了令人目眩的动荡人生,也就是《红楼梦》所说:"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并且,林黛玉的真实心理会反映到她的梦里。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林黛玉进行解读,可以找到其性格和命运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林黛玉及其所作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死亡本能 施虐 受虐 自虐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受虐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紫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在其作品中多次展现了人性在受虐心理驱使下的反常行为,并忠实地将人的灵魂描摹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存在着相伴相随的共生关系。剖析其中体现出的受虐心理,可...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在其作品中多次展现了人性在受虐心理驱使下的反常行为,并忠实地将人的灵魂描摹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存在着相伴相随的共生关系。剖析其中体现出的受虐心理,可以看出俄国人对备受摧残的生命的绝望反抗,宗教意识的根深蒂固导致赎罪与受罚成为令作者困扰的主题,以及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趋死倾向,这些都是蕴藏在受虐表象下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虐心理 施虐心理 死亡本能
下载PDF
性施(受)虐的研究现状与局限
18
作者 梁婉莹 张雨青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828-840,共13页
性施(受)虐是指通过遭受痛苦或使他人痛苦来获得性唤起的性偏好、性心理障碍或性犯罪行为。本文综述了从临床医学、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性施(受)虐的概念、评估与诊断、分类与症状表现、心理学与生物学机制、司法处置与临床干... 性施(受)虐是指通过遭受痛苦或使他人痛苦来获得性唤起的性偏好、性心理障碍或性犯罪行为。本文综述了从临床医学、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性施(受)虐的概念、评估与诊断、分类与症状表现、心理学与生物学机制、司法处置与临床干预策略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应以本土性施(受)虐偏好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类型的性施(受)虐群体,开展自下而上的研究,探讨性虐行为的核心要素和表现形式,准确定义和分类性施(受)虐,构建有效的量表、勃起测量性刺激体系和诊断标准,探讨结合犯罪现场信息的评估方法,探讨结合诊断讨论性受虐者同意的有效性,建立针对性的罪犯矫治项目和治疗康复体系,为医疗、司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性虐待 施虐癖 受虐癖 性犯罪 综述
下载PDF
施虐受虐循环中的悲剧女性——苏童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钟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苏童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饱受男权文化制度的压榨,其心理普遍带有强烈的社会受虐倾向,但在受虐的过程中,为了寻找精神平衡,其心理又具有强烈的施虐冲动。在施虐受虐的循环中,她们反复演绎着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人性悲剧。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女性形象 父权制 施虐 受虐
下载PDF
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中虐论倾向的另类视角
20
作者 陆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0-64,共5页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有别于同代艺术流派之处在于其多元论的现代主义艺术,宏大叙事性再现抽象的消极元素,扭曲、痉挛、肢解、强烈的艺术作品形象及其体现出的施虐与受虐的倾向。文章指出培根绘画中的施虐和受虐倾向与培根阴郁的童...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有别于同代艺术流派之处在于其多元论的现代主义艺术,宏大叙事性再现抽象的消极元素,扭曲、痉挛、肢解、强烈的艺术作品形象及其体现出的施虐与受虐的倾向。文章指出培根绘画中的施虐和受虐倾向与培根阴郁的童年、两次世界大战对其造成的伤害以及社会集体价值的崩溃紧密相关,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弗洛姆的施虐和受虐理论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对艺术与施虐和受虐理论关系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虐与受虐 弗洛伊德 弗洛姆 性道德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