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reen Manure Rotation on Rice Growth Dynamics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立进 杨滨娟 +2 位作者 黄国勤 陈洪俊 刘康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5期962-967,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winter green manure on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N fertilizer reasonable ope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mpr...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winter green manure on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N fertilizer reasonable ope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nutrition in ric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his experiment was set to compare milk vetch, rapeseed,ryegrass and mixed of green manure on rice yield, rice growth dynamics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in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4 different winter green manure, the treatment of MV-R-R(milk vetch-rice-rice) for the early rice yield was the most than others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RG-R-R(ryegrass-rice-rice), RPR-R(rapeseed-rice-rice), MS-R-R(mixed green manure-rice-rice), the treatment of MVR-R inceased by 6.61%, 3.29%, 0.78%,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of MV-R-R in N content in plant of rice was maximized in the tillering, booting, heading and maturity period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other treatments 9.68%, 19.72%,6.23% and 8.66%. At tillering, booting, heading and maturity, the treatment of MV-R-R were the highest in N uptake, RP-R-R minimum. The N periodic accumulation for MV-R-R were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in the tillering to booting, booting to heading and heading to maturity periods. The rates respectively were 21.81%, 68.73% and286.5%. In addition, N periodic accumulation and its ratio to total in the heading to maturity was minimum, maximum before tillering under green manure rotation system.So the cropping system of milk vetch-rice-rice could increas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improve N 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green manure rice yiel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paddy field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green manures on ferric iron reduction in a red paddy soil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GAO Song-juan CAO Wei-dong +5 位作者 GAO Ju-sheng HUANG Jing BAI Jin-shun ZENG Nao-hua CHANG Dan-na SHIMIZU Katsuyosh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59-966,共8页
Dissimilatory Fe(Ⅲ)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geochemical cycle of iron in anoxic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products of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the Fe(Ⅱ) species accumulation could indicate t... Dissimilatory Fe(Ⅲ)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geochemical cycle of iron in anoxic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products of 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the Fe(Ⅱ) species accumulation could indicate the reduction abilit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een manures on Fe(Ⅲ) reduction in paddy soil were explored based on a 31-year rice-rice-winter green manure cropping experiment. Four treatments were involved, i.e., rice-rice-milk vetch (RRV), rice-rice-rape (RRP), rice-rice-ryegrass (RRG) and rice-rice-winter fallow (RRF). Soils were sampled at flowering stage of milk vetch and rape (S1), before transplantation (S2), at tillering (S3), jointing (S4), and mature (S5) stages of the early rice, and after the harvest of the late rice (S6). The contents of TFeHa (HCI-extractable total Fe), Fe(Ⅱ)HCI (HCI-extractable Fe(Ⅱ) species) and Fe(Ⅲ)HCI (HCI- extractable Fe(Ⅲ) species) were measured.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ose Fe species with selecte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e(Ⅱ)HCI 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FeHc~ in RR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een manure treatments at most of the sampling stages. Fe(II)Ha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he incorporation of green manures in all treatments and kept rising with the growth of early rice. Fe(Ⅱ)Ha in RRG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treatments, i.e., it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S2 stage, then increased slowly and became the lowest one at the S4 and S5 stages. Fe(Ⅲ)Ha showed oppositely, and Fe(Ⅱ)HCI/Fe(Ⅲ)HCI performed similarly to Fe(Ⅱ)HCI The maximum accumulation potential of Fe(Ⅱ)HC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RF, while the highest maximum reaction rate of Fe(Ⅱ)Ha accumulation appeared in RR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indexes of Fe(Ⅱ)HCI accumulation and soil pH,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Eh) and total organic acids, respectively. In together, we found that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green manures decreased the TFeHa in red paddy soils, but promoted the ability of Fe(lll) reduction, especially the ryegrass; Fe(Ⅱ)Ha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rice and was affected by soi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the water and redox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manure red paddy soil ferric iron reduction rice-rice-winter green manure cropping system
下载PDF
3种不同绿肥翻压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董青君 董玉兵 +5 位作者 李卫红 谢昶琰 张苗 李传哲 陈川 章安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1-1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绿肥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及其翻压后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冬闲田(CK)为对照,选取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3种常见的绿肥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绿肥生长期间的性状差异及其翻压后对后茬水稻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绿肥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及其翻压后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冬闲田(CK)为对照,选取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3种常见的绿肥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绿肥生长期间的性状差异及其翻压后对后茬水稻的产量、品质、养分累积和土壤性质等。结果表明,3种绿肥中株高和生物量的表现均为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以光叶苕子最优,适合作为该地区种植的品种;绿肥翻压后水稻产量较CK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光叶苕子翻压后水稻产量达到10.47 t/hm2,比CK高出58.88%;绿肥翻压能够提升水稻的食味值及养分累积,与CK相比,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处理的水稻食味值分别提高5.58%、9.46%、11.16%,水稻秸秆全钾累积量分别提高50.88%、42.87%、67.70%,水稻籽粒全氮累积量分别提高17.25%、45.62%、47.74%,水稻籽粒全钾累积量分别提高17.96%、54.28%、48.88%,水稻地上部全磷总累积分别提高11.32%、62.16%、27.41%,全钾总累积量分别提高45.53%、44.73%、64.64%,其中以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综合效果最佳;绿肥翻压能够提升土壤的性质,具有改良土壤肥力的潜力,其中箭筈豌豆处理与CK相比pH提高2.96%、有机质增加10.05%、全氮含量增加4.41%等,紫云英处理与CK相比有机质增加1.43%、全氮含量增加24.25%、全磷含量增加9.20%、速效磷含量增加10.95%。综上,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均较高,其翻压后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食味值、养分累积,推荐作为该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紫云英、箭筈豌豆翻压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潜力,箭筈豌豆的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苏北地区绿肥的利用与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水稻 土壤 养分 养分累积 品种 产量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我国南方稻田冬绿肥培肥增产效应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刘俊海 杨瑞雪 +4 位作者 吴桂成 谢勇 娄丽娟 沈益新 孙政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以中国南方为研究区域,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76篇相关文献中的1031个观察研究,定量分析南方稻田冬绿肥的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相比冬闲田,绿肥翻压还田可使水稻产量增加11.6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 以中国南方为研究区域,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76篇相关文献中的1031个观察研究,定量分析南方稻田冬绿肥的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相比冬闲田,绿肥翻压还田可使水稻产量增加11.6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7.45%、16.73%、13.11%、6.88%、9.40%和12.27%,土壤容重降低5.48%,土壤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42.93%、34.8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18.92%~59.24%,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分别提高18.81%、22.31%和3.39%。不同种类绿肥中,紫云英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多花黑麦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我国南方稻茬种植冬绿肥可明显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后茬作物水稻产量,提高稻田生态效应并兼顾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田 绿肥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生物学特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绿肥油菜还田提高水稻产量与土壤磷钾肥力
5
作者 盛雪雯 陶玥玥 +3 位作者 徐坚 吴正贵 王海候 孙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评价太湖地区油菜花后作绿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水土养分的影响,在太湖地区连续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明确在2种不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绿肥油菜-水稻、饲用油菜-水稻(CK)]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稻田田... 为评价太湖地区油菜花后作绿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水土养分的影响,在太湖地区连续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明确在2种不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绿肥油菜-水稻、饲用油菜-水稻(CK)]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油菜终花期后压青还田下2年水稻产量提高了6.1%~15.2%,试验第1年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20.0%,成穗率显著提高了14.7%,穗实粒数显著提高13.1%(P<0.05),结实率、千粒质量2种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2年绿肥油菜还田下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1.6%和27.8%,同时移栽至分蘖期稻田田面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显著提高36.3%和53.7%(P<0.05)。由此,太湖地区油菜作绿肥还田可维持水稻产量并补充土壤磷钾库,但应结合配套油菜绿肥还田技术以降低稻田盈余养分潜在流失风险,为太湖保护区提供化学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等有效环保型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水稻两熟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田面水养分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湘南红壤稻田经济绿肥培肥增产效果研究
6
作者 刘泽弦 高菊生 +4 位作者 黄晶 邓岚 李冬初 高学成 杨雷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35-38,共4页
为改良湘南红壤稻作区土壤和提高农民收入,研究通过6 a定位试验,以稻—冬闲为对照,分析比较了稻—萝卜、稻—蚕豆、稻—豌豆3种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种经济绿肥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均有显著提升,连续... 为改良湘南红壤稻作区土壤和提高农民收入,研究通过6 a定位试验,以稻—冬闲为对照,分析比较了稻—萝卜、稻—蚕豆、稻—豌豆3种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种经济绿肥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均有显著提升,连续种植经济绿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3种经济绿肥模式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模式;3种经济绿肥模式均能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其中稻—蚕豆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出于土壤培肥和经济效益综合考量,建议在南方红壤稻田区推广稻—蚕豆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肥 水稻产量 土壤性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绿肥和酵素菌肥对水稻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雷羚洁 徐宏佳 +3 位作者 赵鹏 毕德 吴惠男 司文会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5-9,19,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太湖平原地区的绿肥和施肥模式,选取3种绿肥(苜蓿、油菜、紫云英)和3种酵素菌肥,分析绿肥、酵素菌肥及其交互作用对后茬水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能够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其中苜... 为筛选出适合太湖平原地区的绿肥和施肥模式,选取3种绿肥(苜蓿、油菜、紫云英)和3种酵素菌肥,分析绿肥、酵素菌肥及其交互作用对后茬水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能够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其中苜蓿—水稻轮作处理的水稻地上生物量提高10.07%,油菜—水稻轮作处理的水稻地下生物量提高7.80%。油菜—水稻轮作和紫云英—水稻轮作处理的水稻产量相较冬闲—水稻轮作分别增加了11.03%和4.89%。施用酵素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其中以施用接种光合细菌的酵素菌肥B综合效果最佳。绿肥和酵素菌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具有交互作用。综上所述,绿肥翻压和施用酵素菌肥可以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油菜—水稻轮作同时施用酵素菌肥B处理是适合太湖平原地区的种植和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肥 酵素菌肥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碱性材料和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孙玉平 平先良 +5 位作者 何小林 谢小芳 胡海兵 胡丹丹 刘道 孙耿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为了在酸化稻田的改良过程中,同步实现土壤降酸和土壤肥力提升的双目标,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K)、CK+石灰(T1)、CK+猪粪(T2)、CK+微生物菌剂(T3)和CK+石灰+猪粪(T4)这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酸化指标、肥力指标和水稻产量及产量构... 为了在酸化稻田的改良过程中,同步实现土壤降酸和土壤肥力提升的双目标,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K)、CK+石灰(T1)、CK+猪粪(T2)、CK+微生物菌剂(T3)和CK+石灰+猪粪(T4)这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酸化指标、肥力指标和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4处理的土壤pH分别提高了0.24和0.33个pH单位,土壤交换性酸分别降低了16.8%和25.4%,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降低了50.8%和75.4%;而T2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则比CK处理降低了19.3%和59.0%,但其土壤pH值与CK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9.2%、78.0%、21.8%、23.2%和52.9%,T1、T2和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则无显著变化,但是,T1、T2和T3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则显著高于CK处理。在所有处理中,T2和T4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6.8%和8.4%,结合产量构成因子发现,猪粪及其与石灰联用主要通过改善结实率提升水稻产量。因此,在酸化稻田改良中,石灰和猪粪联用是协同实现土壤酸化改良和肥力及产能提升的合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稻田 石灰和猪粪联用 有机物料 土壤改良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再生稻田间管理和养分运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健 张江林 +3 位作者 高雅洁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8-13,共6页
再生稻是一种在不需要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特殊稻作模式,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精简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详述了再生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总结... 再生稻是一种在不需要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特殊稻作模式,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精简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详述了再生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总结并分析了再生稻品种、收获期留茬高度、水分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养分运筹(促芽肥、出苗肥、硒肥)等对再生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绿肥+”、“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的创新综合田间管理稻作模式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提高种植农户收入和实现再生稻的绿色现代化生产。展望了再生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再生稻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 施肥 田间管理 绿肥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旭 倪明理 +5 位作者 吕岩 郭子元 叶鑫 张文宇 尚永青 汪金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投食(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小龙虾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在秸秆还田(S)与秸秆不还田(NS)的条件下,F处理比不投食(N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7.41%和36.16%,差异显著。S处理与F处理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稻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和精米率在NSNF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SF、SNF、NSF;秸秆还田、投食及其交互作用对蒸煮、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稻米RVA黏滞性谱差异性较小;稻虾模式可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低于稻田单作,与CK-S相比,SF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5.09%、15.65%。结果表明,稻虾共作秸秆还田与投食2种措施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稻虾共作模式 稻米品质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绿色种养
下载PDF
种植绿肥与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橙 陆才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38-40,共3页
在江口县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与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茬种植绿肥紫云英,常规施肥化肥减量15%的稻谷产量比对照增产0.2%,土壤pH降低1.03,有机质增加31%,全氮增加6.17%,解碱氮增加19.59%,... 在江口县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与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茬种植绿肥紫云英,常规施肥化肥减量15%的稻谷产量比对照增产0.2%,土壤pH降低1.03,有机质增加31%,全氮增加6.17%,解碱氮增加19.59%,但全磷和有效磷分别降低20%和17.46%。说明种植豆科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肥的含量,对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化肥减量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冬种绿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居静 张欢 +4 位作者 顾强 王婉露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83,共8页
为了探明冬种绿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5组不同处理的大田试验开展研究,5个处理分别为:冬种小麦+水稻施用100%化肥(对照1,CK1);冬种绿肥+水稻施用100%化肥(对照2,CK2);冬种绿肥+水稻... 为了探明冬种绿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5组不同处理的大田试验开展研究,5个处理分别为:冬种小麦+水稻施用100%化肥(对照1,CK1);冬种绿肥+水稻施用100%化肥(对照2,CK2);冬种绿肥+水稻施用40%鸡粪肥+60%化肥(T1);冬种绿肥+水稻施用40%蚯蚓粪肥+60%化肥(T2);冬种绿肥+水稻施用40%菜籽饼肥+60%化肥(T3)。结果表明:(1)与CK1相比,冬种绿肥+40%有机肥+60%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5.9%~37.4%(2019年)、17.2%~29.6%(2020年);T2和T3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T1处理。(2)与CK1相比,冬种绿肥+40%有机肥+60%化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总碳、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NH_(4)^(+)+NO_(3)^(-))、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4%~13.2%、18.9%~24.5%、23.2%~37.6%、38.8%~83.2%、25.7%~59.8%、1.5%~9.8%;T3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总碳、全氮、碱解氮和NH_(4)^(+)+NO_(3)^(-)含量,T2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3)与CK1相比,冬种绿肥+40%有机肥+60%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同时维持或提高了脲酶活性。T3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T2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4)水稻产量与土壤总碳、全氮、碱解氮、NH_(4)^(+)+NO_(3)^(-)、有效磷含量及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更好。以上结果表明,在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上,通过冬种绿肥结合水稻上施用40%有机肥+60%化肥能迅速培肥土壤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且施用蚯蚓粪肥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有机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土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5
13
作者 高菊生 徐明岗 +5 位作者 董春华 黄晶 曹卫东 曾希柏 文石林 聂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349,共7页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促进水稻增产,其平均增产效果和年均增产率为:T1>T2>T3,且其增产稳定性较好;(2)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T1处理下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最大;(3)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加速土壤矿化,促进水稻对磷素和钾素吸收,其中,T1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高于T4处理,T1处理比T2和T3处理更能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与吸收,致使T1处理土壤全磷累积相对缓慢,也更需要补充外界钾素;(4)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绿肥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豆科绿肥和化肥氮对双季稻稻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3 位作者 鹤田治雄 施书莲 沈光裕 杜丽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绿肥与化肥N后 ,双季稻区稻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的排放。结果表明 ,在早稻生长季节既施绿肥又施化肥的处理 (VN)N2 O N的排放量高达 2 75kghm- 2 ,显著高于只施绿肥不施化肥 (V0 )、只施化肥不施绿肥 (FN)或既...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绿肥与化肥N后 ,双季稻区稻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的排放。结果表明 ,在早稻生长季节既施绿肥又施化肥的处理 (VN)N2 O N的排放量高达 2 75kghm- 2 ,显著高于只施绿肥不施化肥 (V0 )、只施化肥不施绿肥 (FN)或既不施绿肥也不施化肥 (F0 )的处理 (后三者在早稻生长季节N2 O N的排放量分别为 0 2 9kghm- 2 、0 3 5kghm- 2 和 0 1 8kghm- 2 ) ,也显著高于在晚稻生长季节各处理N2 O N的排放量 (VN、V0、FN和F0处理分别为 0 3 4、0 2 6、0 2 8和 0 2 3kghm- 2 )。绿肥不仅影响稻田土壤N2 O的排放量 ,还影响其排放模式。VN处理N2 O的排放主要集中早稻生长季节的中期烤田之后 ,其它处理则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均有排放。在早稻生长季节绿肥与化肥N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化肥 双季稻 稻田 氧化亚氮 排放量 生长季节
下载PDF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高菊生 曹卫东 +3 位作者 董春华 徐明岗 曾希柏 文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6,共5页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处理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T1>T2>T3;2)与CK相比,绿肥处理下水稻年产量与CK处理间差异随年份增加而增大;T1处理与T2、T3处理间及T2处理与T3处理间差异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期试验 稻-稻-绿肥轮作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4
16
作者 李继明 黄庆海 +2 位作者 袁天佑 曹金华 余喜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3-570,共8页
对2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利用效率达60%以上。26年水稻平均产量以紫云英+猪粪(OM3)处理最高,比CK增产64.47%,比NPK处理增产6.8... 对2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利用效率达60%以上。26年水稻平均产量以紫云英+猪粪(OM3)处理最高,比CK增产64.47%,比NPK处理增产6.86%,其化肥养分农学效率为16.33 kg/kg,比NPK处理高118.9%。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所积累,积累的量与肥料施用量及有机肥种类有关,以紫云英+猪粪处理最优。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均低于试验前,亏缺幅度最小的是紫云英+稻草处理,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比对照高4.28%和13.94%。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土壤全钾(r=0.808**),说明缺钾已成为限制红壤稻田高产的主要肥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157
17
作者 高菊生 曹卫东 +4 位作者 李冬初 徐明岗 曾希柏 聂军 张文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542-4548,共7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体系下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稻田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组成。结果表明,绿肥作物与双季稻轮作种植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冬闲对照,绿...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体系下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稻田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组成。结果表明,绿肥作物与双季稻轮作种植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冬闲对照,绿肥作物紫云英、油菜和黑麦草处理年平均水稻产量(1982—2008年)分别为10.8 t.hm-.2a-1,10.2 t.hm-.2a-1和10.0t.hm-.2a-1,较冬闲对照分别提高27.2%,20.5%和18.1%。试验前期(1982—1993年)种植绿肥作物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试验开展11a后(1994—2008年)种植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油菜和黑麦草处理。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土壤有机质随年份显著增加,双季稻紫云英轮作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最快,年增加0.31 g/kg,双季稻黑麦草次之,土壤有机质年增加0.28g/kg,双季稻油菜轮作土壤有机质年增加0.26g/kg。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稻田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种植绿肥作物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对照。其中黑麦草和紫云英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微生物熵显著高于油菜和冬闲对照处理。在湘南红壤丘陵双季稻区,种植绿肥作物对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具有重要意义,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培肥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绿肥轮作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长期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18
作者 张璐 黄晶 +3 位作者 高菊生 曹卫东 高鹏 杨志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探明湘南双季稻区绿肥还田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设计了始于2008年冬季开展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7),研究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2017年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共设计6个施肥处... 为探明湘南双季稻区绿肥还田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设计了始于2008年冬季开展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7),研究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2017年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共设计6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空白对照、仅紫云英、习惯施肥、紫云英与10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8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60%无机氮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量相比,绿肥结合习惯施肥以及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配施均能保持甚至提高2009-2017年稻谷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绿肥与化肥氮减40%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和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试验9 a后,与2008年相比,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与习惯施肥相比,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能维持土壤磷素与钾素的供给。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下,化肥氮减施40%仍能获得高产稳产,且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稳定性最好,并可缓慢提高土壤肥力,是湘南双季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绿肥 湘南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稻田冬种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4
19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2 位作者 王超 林青 徐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9-1216,共8页
为探讨冬季种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以冬闲连作为对照,通过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紫云英、油菜和黑麦草)收获后翻压还田对后作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8年冬种绿肥期间,冬种绿肥各处理的水稻平均产... 为探讨冬季种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以冬闲连作为对照,通过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紫云英、油菜和黑麦草)收获后翻压还田对后作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8年冬种绿肥期间,冬种绿肥各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均高于冬闲对照,但不同处理增产效果有所不同,其中紫云英早稻晚稻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为10.48%,其次是油菜早稻晚稻处理(7.31%),黑麦草早稻晚稻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差,仅为5.76%。紫云英早稻晚稻处理的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pH增加0.58%~1.37%,碱解氮增加6.59%~35.35%。黑麦草早稻晚稻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C/N在各处理中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2.99%~4.98%、19.25%~31.05%、16.97%~22.15%和0.97%~6.6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极显著相关(P<0.01),与每穗粒数、有机质、速效钾显著相关(P<0.05),而与穗长、有效穗数及土壤pH和C/N相关不显著;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综合来看,稻田冬种绿肥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绿肥水稻产量土壤肥力 稻田
下载PDF
冬种绿肥对早稻产量及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1 位作者 杨滨娟 王晓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早稻—晚稻(RG-R-R)、油菜—早稻—晚稻(RP-R-R)、混播绿肥—早稻—晚稻(MS-R-R)处理高6.61%、3.29%及0.78%。其中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也均以MV-R-R处理最高。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除抽穗期至成熟期MV-R-R低于RG-R-R处理外,在播种至分蘖盛期、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抽穗期均是MV-R-R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11.38%—17.72%、4.50%—28.00%、1.85%—35.25%。水稻播种期至分蘖盛期和孕穗期至抽穗期两个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是物质快速积累的阶段,各处理这2个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到成熟期干物重的70.43%、60.50%、69.87%、69.08%;而抽穗期至成熟期各处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均最低。干物质在茎鞘、叶片和穗分配情况,茎鞘的分配比例在孕穗期最大,并随着生育进程不断降低,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各处理从58.30%—64.20%降低至27.95%—30.47%;叶片的分配比例也以孕穗期最大,并从该期的35.80%—41.70%降低至成熟期的13.07%—14.62%。另外,据调查,稻田杂草有7科11种,其中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ia vaginalis)、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和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密度最大,群体数量为田间杂草的80.84%。MV-R-R处理对稻田杂草密度有显著影响,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RG-R-R处理的效果最差。通过分析杂草在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可以看出,MV-R-R和RG-R-R处理中杂草群落组成主要为稗草+鸭舌草+牛毛毡,而RP-R-R和MS-R-R处理为稗草+鸭舌草+矮慈姑。RG-R-R处理杂草物种丰富度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表征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来看,RG-R-R冬种黑麦草处理的杂草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MV-R-R处理最低。从表征优势度的Simpson指数来看,MV-R-R处理的杂草优势度最高,RG-R-R处理最低。从Pielou均匀度指数来看,MV-R-R处理下的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而其他冬季绿肥处理的稻田杂草均匀度有所下降,其中RG-R-R处理最低。【结论】紫云英—早稻—晚稻处理能保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对杂草发生种类和密度有显著影响,并且有利于提高杂草均匀度,弱化稻田优势种杂草在田间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冬季绿肥 产量 杂草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