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突形态与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王桃仙 程立军 +2 位作者 魏泽全 潘祥峰 赵民朝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 目的: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根据Yale的髁突形态的分类标准,将髁突形态分为平、凸、角、圆4种。根据Hlawitschka的髁突矢状骨折分类标准,将髁突矢状骨折分为A、B、M 3类,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健侧髁突形态占比分别是平形41.9%、凸形37.4%、圆形11.6%、角形9.0%,髁突矢状骨折的分类占比分别是A型20.6%、B型42.6%、M型36.8%。不同髁突形态的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5)。平形髁突相比其他3种类型的髁突更容易发生矢状骨折,角形髁突最不容易发生矢状骨折。结论:髁突形态不同会影响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平形髁突更容易发生髁突矢状骨折,而角形髁突最不易发生矢状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髁突矢状骨折 髁突形态 螺旋CT
下载PDF
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景捷 赵洪伟 +2 位作者 孙钢 夏辉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7%;其次为Ⅲ型骨折和Ⅰ型骨折,分别占25%和18%。②5侧Ⅰ型骨折均行骨折片摘除术;16侧Ⅱ型骨折中,9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5侧行骨折片摘除,2侧切除髁突;Ⅲ型骨折中有5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2侧行摘除骨碎片,修整髁突残端。③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为33.9 mm,平均张口偏斜1.5 mm,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17例,5例术后仍有1 ̄2 mm的前牙开!,经调!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④术后再植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接骨板无明显变形。结论DSFMC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口度、张口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再植髁突无明显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矢状骨折 游离再植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的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靖虓 方一鸣 +3 位作者 邓勇 王莹 朱形好 谷志远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13/21)、咬...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13/21)、咬合偏斜(12/21)。SFMC在2D-CT和3D-CT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对SFMC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下颌均能进行良好的前伸运动、侧向运动及开颌运动。结论SFMC应根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选择治疗方式,通过有效的治疗,髁突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治疗
下载PDF
绵羊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凡文 胡开进 +2 位作者 王艳清 壮荣 刘彦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 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实验结束时,保守治疗组最大开口度、前伸和左侧向运动度显著减少,手术治疗组下颌的运动度无显著性变化。平均放射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SFMC,在恢复颞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矢状骨折 治疗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捷 曲爱丽 +1 位作者 丁晓梅 黑玉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进程,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FEA)构建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模拟以4孔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法,设计术后0、4、8、12周为SFMC骨折愈合进程中的观测点,测算髁突应力分布变化,骨折断端位移、微接骨板受力、应力遮挡状况。结果:正常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髁颈部,分布于髁颈中1/3的片状区域。术后0周,患侧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为正常值的23倍,位于近骨折线中下1/3的髁突残端和近骨折线的螺钉固定处的接骨板上,呈点状分布;髁突及接骨板的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术后4-12周,患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趋于平稳,但仍为正常值的6倍左右。位于近髁突残端的镙钉固位处与髁颈中外1/3处的点状区域,其余部分几乎不受应力作用。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在骨折愈合进程中增加0.57-0.75 mm及0.01-0.09°。髁突残端术后0周的最大等效应力是术后4-12周的5-6倍。髁突游离端在骨折愈合进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总位移及总转角值均无显著变化。接骨板术后0周最大等效应力为术后4-12周的7-9倍。结论:SFMC愈合进程中,髁突承载应力及应变改变、接骨板的应力遮挡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内固定4周内,接骨板、髁突残端承载的最大等效应力、髁突总位移与总转角明显增大,可弹性颌间牵引,以减少髁突总位移及总转角;流质饮食可减少髁突等效应力,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4周后,下颌骨及髁突已能承载正常负荷,可行康复训练,以尽早恢复TMJ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双皮质骨固定羊髁突矢状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孟凡文 刘美霞 +2 位作者 王家伟 王丽 吴晓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 目的 :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1组采用侧向钛螺钉双皮质骨固定技术予以治疗,实验2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拉力螺钉的方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不稳定固定),实验3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双皮质固定方式行ORIF治疗(稳定固定),分别在截骨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即刻、保守治疗或骨折内固定治疗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temporamadibular joint,TMJ)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TMJ的形态改变进行放射学评分。治疗3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测量TMJ形态变化及组织学改变。采用SPSS 18.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TMJ CT影像及髁突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明显异常,关节盘与髁突黏连,质地变脆,部分区域关节盘破损,关节窝有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TMJ基本正常,反映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2.60±0.94(实验1组)和2.90±1.06(实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40±1.98)和实验2组(10.20±2.18)。组织学检查提示,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关节盘出现纤维软骨黏液变性,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也出现黏液样变性,髁突骨质不规则增生,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髁突矢状骨折后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是TMJ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的前提,只要操作得当,可吸收螺钉与钛螺钉一样,均可获得稳定的固位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守治疗或不稳定的ORIF治疗,会导致TMJ严重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髁突矢状骨折 可吸收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昌龙 王永盛 张建伟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三维CT重建结果,对SFMC内侧骨折片≥1/3髁突头长的27例(39侧),根据CT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值结果,行SFMC解剖复位后,侧向... 目的探讨侧向"品"形长钛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上下颌骨三维CT重建结果,对SFMC内侧骨折片≥1/3髁突头长的27例(39侧),根据CT测量髁突内外侧径长度值结果,行SFMC解剖复位后,侧向用3枚16 mm长钛钉行"品"形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 27例(39侧)病例的髁突外形良好,钛钉无松动、脱落,髁突内侧骨折片无移位,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开口度≥3.5 cm。结论 "品"形长钛钉侧向内固定治疗SFMC固定稳固,操作简单,省时,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3月可以评价其效果;对其与髁突增龄性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解剖复位 长钛钉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单板与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曲爱丽 丁晓梅 +2 位作者 黑玉娜 铁铃 景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755-758,I0003,共5页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 目的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建立包含双侧髁突的下颌骨的有限元模型。设右侧髁突为骨折侧,用厚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单板、平行双板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接骨板固定方式固定后下颌骨整体的应力分布状况和骨折侧髁突表面的应力分布、骨折断端的位移、微型钛板的受力、应力遮挡的状况。结果 (1)右侧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为97.176 MPa,最大总位移为0.342mm,最大总转角为0.031°。(2)单板固定方式中,钛板的髁突残端固定处受力达2297MPa;髁突总体位移为0.9123mm;髁突游离端下部最大应力达243MPa,最大位移与最大转角分别为0.8794mm与0.0375°。(3)平行双板固定方式中,髁突残端所受应力为525.475MPa;髁突产生总体位移为0.9022mm;髁突游离端最大等效应力4.425 MPa,最大总位移0.8827mm,最大总转角0.0199°,接骨板最大等效应力为530.324 MPa。结论 (1)单板法中,接骨板所产生的应力遮挡作用会导致髁突游离端明显移位,从而造成错位愈合,增加髁突改建程度。(2)平行双板法中,接骨板及髁突所承受的应力与正常髁突所承受的应力相似,接骨板的应力遮挡作用致髁突游离端移位程度也明显减小,减少术后错位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下载PDF
CT辅助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凡文 壮荣 +3 位作者 王丽 吴晓亮 吴占敖 胡开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研究CT辅助设计和测量在髁突矢状骨折(SFMC)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只绵羊被制备成SFMC动物模型,分别在截骨术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前后行颞下颌关节(TMJ)CT扫描。应用Mimics8.1软件设计并测量截骨术前、ORIF术前侧... 目的:研究CT辅助设计和测量在髁突矢状骨折(SFMC)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只绵羊被制备成SFMC动物模型,分别在截骨术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前后行颞下颌关节(TMJ)CT扫描。应用Mimics8.1软件设计并测量截骨术前、ORIF术前侧向螺钉钉道的位置和长度,与术中实际制备和测量的钉道长度以及ORIF术后CT测量的侧向螺钉长度进行比较,以SPSS12.0软件包中的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骨术前与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751),ORIF术前CT设计、测量的钉道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564),ORIF术后CT测量的螺钉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钉道长度无显著差异(P=0.323)。结论:利用螺旋CT可以在SFMCORIF手术治疗前预测侧向螺钉的钉道长度,为术前选择侧向螺钉的长度和术中准确制备合适的侧向螺钉钉道以及防止意外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动物实验 切开复位内固定 CT
下载PDF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中的病理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天阁 刘平 +5 位作者 刘昌奎 张林林 吴丽更 周宏志 丁宇翔 胡开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动物模型 髁突矢状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牵张成骨
下载PDF
3种不同方式的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景捷 黑玉娜 +2 位作者 铁铃 李佳 田进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对3种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SFMC)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构建SFMC双直板(SS)、一直一L板(SL)、双L板(LL)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其生物力学因素。结果:SS固定的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MES)、最大总位移(MTD)和最大... 目的:对3种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SFMC)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构建SFMC双直板(SS)、一直一L板(SL)、双L板(LL)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其生物力学因素。结果:SS固定的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MES)、最大总位移(MTD)和最大总转角(MTC)分别为525.475 MPa、0.902 2 mm、0.260 1°;游离端为4.425 MPa、0.882 7 mm、0.019 9°。SL固定的髁突残端为1 135 MPa、0.936 7 mm、0.126 1°;游离端为2.656 MPa、0.887 1 mm、0.016 9°。LL固定的髁突残端为2 208 MPa、0.923 8 mm、0.172 2°;游离端为14.66 8 MPa、0.876 6 mm、0.018 1°。结论:双L板生物力学分布方式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sfmc)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下载PDF
克氏针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1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科 彭国光 +1 位作者 何善志 谭玉莲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7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就诊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3例19侧。治疗过程包...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就诊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3例19侧。治疗过程包括常规手术切开、暴露并复位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后,根据下颌骨髁突骨质断端情况利用2~4根克氏针固定,伴发其他部位骨折时同期手术治疗。术后1周通过CBCT评估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克氏针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克氏针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效果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颞下颌关节 矢状骨折 单侧髁突骨折 双侧髁突骨折 锥形束CT 坚强内固定 克氏针 钛板 咬合关系 开口度 开口型
下载PDF
双长钉冠向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俊峰 熊欣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长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冠向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对20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双长钉冠向固定技术,术后早期行张开训练,术后12月内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4例患者4... 目的探讨长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冠向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对20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双长钉冠向固定技术,术后早期行张开训练,术后12月内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月内均恢复,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关节后区疼痛不适,随访期内无明显缓解,双侧髁突骨折1例(1侧)出现骨折块再次移位。结论髁突矢状骨折的双长钉冠向复位内固定技术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可以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矢状骨折 长钉 冠向复位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下颌骨踝状突矢状骨折
14
作者 方一鸣 陈伟建 +2 位作者 谷志远 王靖 方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81-382,共2页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矢状骨折 三维CT 诊断
下载PDF
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双侧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曹裕中 廖涛 谢思根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双侧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颏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髁状突矢状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例... 目的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双侧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颏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髁状突矢状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颏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及愈合,髁状突矢状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仅有轻度功能障碍。结论颏部骨折应行坚固内固定以恢复下颌弓形态,髁状突矢状骨折应根据骨折分类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髁状突矢状骨折 颏部骨折 分型 开放复位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苗玉珠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1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SFMC)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单纯采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的41例SFMC患...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1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SFMC)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单纯采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的41例SFMC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全部患者疗效满意,未见关节区疼痛、弹响;对照组中39例患者疗效满意,2例患者轻度错牙合畸形。两组术后6个月的平均最大张口度和单侧病例平均张口偏斜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SFMC的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且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更加灵活,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矢状骨折(sfmc) 微型钛板 侧向拉力螺钉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7
作者 黑玉娜 曲爱丽 +2 位作者 丁晓梅 吴媛媛 景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13-516,480,共5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FMC)愈合进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为SFMC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建立包含双侧颞颌关节(TMJ)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设左侧为骨折侧,用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髁突矢状骨折模型,计...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矢状骨折(SFMC)愈合进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为SFMC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建立包含双侧颞颌关节(TMJ)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设左侧为骨折侧,用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髁突矢状骨折模型,计算骨折不同愈合阶段下颌骨整体的应力分布状况和骨折侧髁突、关节盘表面应力分布、骨折断端位移的状况。结果翼外肌牵拉时,Ⅱ型骨折髁突游离端在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和位移都增大,各观测组均于第4~12周趋于平稳,髁突残端在自然愈合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较平稳;关节盘残端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减小,第4~12周趋于平稳,位移趋于平稳;关节盘游离端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和位移都增大,第4~12周趋于平稳。切断翼外肌后,Ⅱ型骨折髁突游离端在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和位移都增大,第4~12周趋于平稳,髁突残端在骨折当天到愈合第4周的应力和位移减小,第4~12周趋于平稳;关节盘残端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减小,第4~12周趋于平稳,位移趋于平稳;关节盘游离端骨折当天到自然愈合的第4周应力和位移都增大,第4~12周趋于平稳。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和位移有影响,在髁突矢状骨折治疗时应保留翼外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髁突矢状骨折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布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应用
18
作者 秦怀周 王卫红 唐秀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模拟技术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根据DICOM数据,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临床手术应用可吸收钉固定.结果 术后1个月影像学显示1... 目的 探讨三维模拟技术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根据DICOM数据,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临床手术应用可吸收钉固定.结果 术后1个月影像学显示10例断离的髁状突骨折片复位良好,1例复位稍差.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合关系均恢复正常.随访4个月~4 a,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三维模拟技术对于髁状突矢状骨折的诊断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单纯的髁状突矢状骨折,可吸收钉固定是收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髁状突矢状骨折 可吸收钉
下载PDF
探讨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文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单螺钉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髁突矢状骨折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单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分析单螺钉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髁突矢状骨折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单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治疗中,单螺钉内固定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钉内固定 颌间牵引复位固定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螺钉内固定法在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健 张智星 +2 位作者 柳江太 邓末宏 龙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螺钉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 目的:探讨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螺钉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肌肉压痛指数(PI)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DI和PI各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髁突矢状骨折治疗手段,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矢状骨折 单螺钉内固定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