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bp DELETION IN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 ONCOGENE IN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1
作者 陈彤箴 杨文涛 朱雄增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30 bp deletion in LMP-1 in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and to clarify the deletion rate. Methods: 46 cases of LEC were subjected to PCR examination for the 3?terminal 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30 bp deletion in LMP-1 in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and to clarify the deletion rate. Methods: 46 cases of LEC were subjected to PCR examination for the 3?terminal region of LMP-1 gene,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30 bp deletion.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unsuccessful DNA extraction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a bactin PCR was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Additionally, 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on 1 case without deletion and 1 case with deletion. Results: 4 of 46 specimens were proved to contain no suitable DNA sample by bactin gene amplification. In the remaining 42 cases, LMP-1 DNA was detected in 35/42 (83.3%) LEC cases. Two kinds of PCR products were found in these 35 cases after further DNA sequencing. 31 cases (88.6%) carried 316 bp product and 4 cases (11.4%) carried 286 bp product. Conclusion: Some LECs of salivary glands carry del-LMP-1. In our study, the deletion rate was 11.4% (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ry gland neoplasm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EBV LMP-1 gen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NA sequence
下载PDF
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倪皓 郭霞 +7 位作者 石晨曦 顾冬梅 庞培 詹升华 黄仁鹏 黄山 刘蔚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例SCSG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对SCSG进行检测。另选取经典的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各1... 目的探讨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例SCSG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对SCSG进行检测。另选取经典的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14例SCSG患者男女比为4∶3,年龄15~79岁,10例发生于腮腺,2例发生于颊部,1例发生于腭部,1例发生于颈部;11例生存状态良好,1例复发生存,2例失访。14例SCSG,多呈浸润性生长,呈微囊状、乳头-囊状、管状、实性排列或几者混合,腔内伴丰富分泌物,1例见神经侵犯,1例伴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14例SCSG中CK7、S-100、Mammaglobin均阳性,11例SOX-10阳性,10例GATA-3阳性,14例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15%。FISH检测:12例SCSG成功检测到FISH信号,10例发现ETV6-NTRK3基因融合阳性。14例SCSG均行Pan-TRK免疫组化检测,10例细胞核阳性,1例细胞质阳性。10例腺泡细胞癌、10例黏液表皮样癌、10例腺样囊性癌中分别有2、4、7例Pan-TRK阳性,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结论Pan-TRK免疫组化阳性可提示伴ETV6-NTRK3融合的SCSG,尤其以细胞核着色模式为阳性标准时,在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并对未来TRK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性癌 NTRK Pan-TRK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下载PD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20
3
作者 俞光岩 马大权 +2 位作者 孙开华 李铁军 张晔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per management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s of salivary glands Methods Twenty seven cases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d...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per management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s of salivary glands Methods Twenty seven cases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d their detailed clinical and follow up data were presented Results The subjects consisted of 17 men and 10 women aged 16 to 73 years (mean age: 51 years) The parotid gland was the most common site (n=14) of cancer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d extensive local growth, invasion of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infrequent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but high rates of distant metastasis, frequent/multiple recurrences and poor prognosis Conclusions Myoepithelial carcinomas of the salivary gland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high grade malignancies Early and radical surgery with close follow up are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favorable outcomes Radiotherapy appears to be non sensitive and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is generally un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carcinoma myoepithelial cell surgery
原文传递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跃彬 鄢斌成 +3 位作者 钟华才 杨羿容 易旺 王茜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腮腺手术术后包扎压迫装置进行术区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术后7 d、术后14 d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 d、术后20 d、术后30 d的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吞咽”“咀嚼”“语言”“唾液”“情绪”等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可减轻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患者疼痛、不适感,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包扎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 腮腺良性肿瘤 术后 咀嚼 涎瘘
下载PDF
涎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俞光岩 马大权 +7 位作者 高岩 李盛林 彭歆 吴奇光 孙开华 黄敏娴 李凤和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a group of the most common tumor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They have features with complicated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wide distribution.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on ...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a group of the most common tumor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They have features with complicated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wide distribution.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on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cs and clinical behavior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of various locations and subtype. The management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is also contraversial. Biopsy is not suggested because of seeding of tumor cells. Therefore adjunctive methods are important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ince 1985, our research group has performed a series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on salivary gland tumors including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s and behavior, preoperative adjunctive diagnosis,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tant metastasis of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nd histogenesi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 These studies have improved our knowledge on the clinical, histopathological, cytological, imaging features, and biobehavi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slivary gland tumors. We have also suggested relate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odified the operative methods of benign tumor of parotid gland. Our efforts have raised the standar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64例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卿菁 张诠 +1 位作者 魏茂文 郭朱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8-114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的涎腺肿瘤,针对大涎腺来源的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199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并随诊7年以上的64... 背景与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的涎腺肿瘤,针对大涎腺来源的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199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并随诊7年以上的64例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两组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总死亡率为57.8%,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6.9%;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6%和54.5%;复发率为34.4%,远处转移率为4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神经是否受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50岁、神经受侵、病理类型为实体型或小管型、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切缘阳性者的预后较年龄<50岁、神经未受侵、病理类型为筛孔状、临床分期为早期(Ⅰ、Ⅱ期)、切缘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受侵、病理类型为实体型、临床分期属于晚期(Ⅲ、Ⅳ期)、切缘阳性者,预后差。结论:神经是否受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大涎腺腺样囊性癌 预后 累积生存率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培龙 张少强 +4 位作者 赵继元 闫金凤 姚小宝 张鹏飞 刘利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E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12例涎腺MEC进行检测,对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EC组织以透明...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E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12例涎腺MEC进行检测,对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EC组织以透明、淡染细胞多见,部分病例可见浆细胞样细胞、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实性片状或梁索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细胞异型性明显;4例中可见坏死。免疫表型:12例表达CK,8例表达EMA,11例表达p63和CK5/6,10例表达S-100,4例表达vimentin,2例表达Calponin,1例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5%~40%。结论 MEC细胞形态多样,病理检查结合免疫表型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肌上皮癌 涎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朱鸿 傅静 +4 位作者 李科 王雷 刘丹丹 徐钢 宋林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BAdCC)和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GAdCC)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异同点。方法收集8例BAdCC和12...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BAdCC)和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GAdCC)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异同点。方法收集8例BAdCC和12例SGAdCC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BAdCC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常表现为缓慢的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偶伴有疼痛,神经周围浸润不明显,所有病例计56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1例在术后5年复发;SGAdCC患者平均年龄53.5岁,半数患者出现疼痛和麻木,神经周围及邻近骨胳常浸润常见,27枚淋巴结有5枚转移(18.5%),术后短期复发常见,二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BAdCC非常罕见,BAdCC与SGAdCC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BAdCC呈惰性临床过程,而SGAdCC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生物学行为 预后
下载PDF
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永庆 吴军正 +3 位作者 刘斌 李峰 李焰 李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3 SP4 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法、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癌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法、癌细胞裸鼠颌下腺原位接种法研究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 目的 :研究Docetaxel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M3 SP4 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法、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癌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法、癌细胞裸鼠颌下腺原位接种法研究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增殖及转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Docetaxel对M3 SP4 细胞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 ,作用 72h后 ,IC3 0 和IC50 分别为 0 .34nmol/L和 0 .6 3nmol/L ;IC3 0 浓度的药物作用于M3 SP4 细胞 ,对照组及处理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 32 .7h和 43h ;对照组及药物作用浓度分别为 0 .0 5nmol/L及 0 .1nmol/L时 ,克隆形成率为 ( 2 9.2± 1.4) %和 ( 2 0 .2± 0 .8) % ,( 2 .8± 0 .4) % ;在裸鼠体内实验中对照组及治疗组〔30mg/(kg·周 )〕肺表面的转移结节数为 11± 3.4和 0 ;裸鼠颌下腺重量 ( g)为 1.2 0± 0 .2 3和 0 .31±0 .0 5。结论 :Docetaxel可明显抑制M3 SP4 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肿瘤转移 多西紫杉醇 抗肿瘤药
下载PDF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克隆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吴军正 司徒镇强 +5 位作者 刘志斌 陈建元 李峰 刘斌 李焰 阎晓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人工肺转移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筛选克隆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染色体显示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及裸鼠体内试验法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 目的: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人工肺转移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筛选克隆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染色体显示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及裸鼠体内试验法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经裸鼠体内3次筛选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M)获得细胞亚系Mc,经克隆化培养从Mc获得细胞克隆Mc1,Mc2和Mc3.M,Mc,Mc1,Mc2和Mc3细胞的染色体为亚二倍体,保持人类染色体核型,所致肿瘤显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特征.它们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4.1,22.5,24.0,23.0和22.6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0.3,2.6±0.4,0.3±0.2,0.4±0.2和233±1.9;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29,16.9,6.4,5.9和24.5;野生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34.1,45.1,53.1和24.0;与M相比较,Mc,Mc1,Mc2和Mc3引起的裸鼠肺转移结节形成率(%,M=100)分别为239,56,85和338.结论:Mc3是从MEC1细胞系中筛选出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克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肿瘤转移 克隆细胞
下载PDF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宇华 李江 +1 位作者 李蕾 傅涵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恶性多形性腺瘤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癌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勇 唐恩溢 +2 位作者 徐明耀 叶炳飞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导管癌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癌基因C-erbβ2和p53检测可能对判断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肿瘤 涎腺导管癌
下载PDF
涎腺分泌性癌4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雷 魏建国 +1 位作者 许梅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AS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4例患者中2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20~72岁,平均52.2...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AS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4例患者中2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20~72岁,平均52.2岁。4例镜下均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微囊、囊性-乳头状、腺管状或实性巢状、片状生长结构;部分腺管状腔内或微囊类似甲状腺滤泡;4例均未观察到坏死、神经或脉管侵犯现象。免疫表型:4例S-100蛋白、Mammaglobin、SOX10均呈弥漫强阳性;3例GATA-3弥漫强阳性;4例p63和DOG-1均阴性。结论 MAS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涎腺上皮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Mammaglobin、SOX10和DOG-1及联合应用对MAS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乳腺样分泌性癌 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周围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志兵 徐晓刚 周中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涎腺腺样囊性癌病倒标本41例.舌癌病例标本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标本20例,正常神经组织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制成4μm厚的切片。应用EnVision法检...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涎腺腺样囊性癌病倒标本41例.舌癌病例标本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标本20例,正常神经组织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制成4μm厚的切片。应用EnVision法检测CXCR4在腺样囊性癌肿瘤组织内的表达以及CXCL12在周围神经组织内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癌组织内CXCR4阳性表达率为63.41%,显著高于舌癌(36.67%)及多形性腺瘤(35%)(P<0.05);周围神经组织内CXCL12高表达(64.38%),在腺样囊性癌内的神经组织与舌癌内的神经组织及正常神经组织中CXCL12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趋化因子CXCL12在周围神经组织内高表达,提示CXCL12/CXCR4可能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趋化因子 受体 神经侵袭
下载PDF
粘液表皮样癌1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强 李淑艳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2 7例联合根治术 ) ,2 6例加术后放疗 ,3例姑息治疗。随访到的 76例中按生存率法统计 5年存活率为 90 .7%。肿瘤复发与手术切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5年内死亡的 5例均为临床 IV期的低分化型。结论 :对高分化 MEC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低分化的或临床 IV期的 ,特别是上颌的 MEC进行术后放疗均可以提高 5年存活率。鉴于 MEC存活 13年后仍有复发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癌 涎腺肿瘤 TNM分期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同期放化疗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沫逸 胡晓光 +2 位作者 程晓兵 杨耀武 李春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在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 :涎腺腺样囊性癌初诊患者 14例 ,其中男 6例 ,女 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于术后 1个月内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 :常规放疗 60Gy ,每...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在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 :涎腺腺样囊性癌初诊患者 14例 ,其中男 6例 ,女 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于术后 1个月内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 :常规放疗 60Gy ,每周放疗 5次。化疗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m2 ,3次 /周 ,于放疗前 2~ 4h给药。第 1、2、4、5周给药 ,第 3周不给药。采用CT、MRI、B超、X线观察有无复发和转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有胃肠道反应者 ,采用恩丹西酮 ,用羟基喜树碱前 30min给药。对有白细胞下降者 ,立即停药 ,采用G CSF升高白细胞至达到正常值。监测血象 ,注意病房消毒 ,预防感染。结果 :1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经 3~ 17月的随访无复发生存率为 10 0 % ,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化疗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经短暂停药或用恩丹西酮、G CSF可恢复正常。结论 :羟基喜树碱联合同期放疗可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同期放化疗未见其毒性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术后 复发 肿瘤转移 预防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涎腺型肺癌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智 潘铁成 +3 位作者 赵金平 胡敏 刘立刚 徐沁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94-696,共3页
目的:了解涎腺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1987年4月~2002年6月肺癌住院病例并对其中的涎腺型肺癌进行分析。结果:9例涎腺型肺癌患者,男4例,女5例,占同期肺癌患者的0.5%,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4例患者术后生存超... 目的:了解涎腺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1987年4月~2002年6月肺癌住院病例并对其中的涎腺型肺癌进行分析。结果:9例涎腺型肺癌患者,男4例,女5例,占同期肺癌患者的0.5%,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4例患者术后生存超过5年,其中1例超过10年。结论:涎腺型肺癌发病率低,属低恶性度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涎腺型癌 诊断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梦琦 吴南洲 +2 位作者 陈志晔 杨铁 边祥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探讨CT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均匀度、有无坏死及临近组织侵袭,以及增强方式,其...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探讨CT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均匀度、有无坏死及临近组织侵袭,以及增强方式,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组织病理学分型中,低、中及高级黏液表皮样癌分别10、7、6例。CT表现:各腺体部位:7例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9例轮廓规则,14例轮廓不规则;5例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9例发生坏死,14例未发生坏死;9例邻近组织受侵,14例邻近组织未受侵;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行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结论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黏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ADAM-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建国 张弘 +2 位作者 李峰 黄华 施公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ADAM-1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SACC石蜡组织和20例新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RT-PCR法检测SACC组织中ADAM-1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 目的探讨ADAM-1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SACC石蜡组织和20例新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RT-PCR法检测SACC组织中ADAM-1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AM-17蛋白在48例SACC组织中阳性率为72.9%(35/48),ADAM-17mRNA水平在20例SACC中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40±0.18),两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有相关性。结论 ADAM-17在SACC中高表达,可能介导癌组织生长、侵袭和转移,其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化 ADAM-17 RT-PCR
下载PDF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肿瘤研究50年回顾 被引量:13
20
作者 俞光岩 马大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过去的50余年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唾液腺肿瘤的影像诊断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易产生瘤细胞种植,术前不宜作活检,... 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过去的50余年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唾液腺肿瘤的影像诊断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易产生瘤细胞种植,术前不宜作活检,辅助诊断特别重要,影像学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诊断学 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