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into salvianolic acid B biosynthesis from chromosome-scale assembly of the Salvia bowleyana genome 被引量:2
1
作者 Xuehai Zheng Duo Chen +10 位作者 Binghua Chen Limin Liang Zhen Huang Wenfang Fan Jiannan Chen Wenjin He Huibin Chen Luqiang Huang Youqiang Chen Jinmao Zhu Ting X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09-1323,共15页
Salvia bowleyana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that is a source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rich in salvianolic acid B and a potential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he exploration ofsalvianolic acid B biosynthesi... Salvia bowleyana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that is a source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rich in salvianolic acid B and a potential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he exploration ofsalvianolic acid B biosynthesis in the Labiatae.Here,we report a high‐quality chromosome‐scalegenome assembly of S.bowleyana covering 462.44 Mb,with a scaffold N50 value of 57.96 Mband 44,044 annotated protein‐coding genes.Evolutionary analysis revealed an estimateddivergence time betweenS.bowleyanaand its close relativeS.miltiorrhiza of~3.94 millionyears.We also observed evidence of a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in theS.bowleyanagenome.Transcriptome analysis showed that SbPAL1(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1)ishighlyexpressed in roots relative to stem and leaves,paralleling the location of salvianolic acid Baccumulation.The laccase gene family in S.bowley anaoutnumbered their counterparts inbothS.miltiorrhiza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suggesting that the gene family has undergoneexpansion inS.bowleyana.Several laccasegenes were also highly expressed in roots,wheretheir encoded proteins may catalyze the oxida-tive reaction from rosmarinic acid to salvianolicacid B.Thesefindings provide an invaluable ge-nomic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salvianolicacid B biosynthesis and its regulation,and will beuseful for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Labia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al assembly gene family genomeevolution salvia bowleyana salvianolic acid B whole‐genome
原文传递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赵璐瑶 陈心雨 +2 位作者 郑浩东 边樱 张志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研究南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南丹参根的90%乙醇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和13 C-NMR波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为:丹参酮(1)、隐丹... 目的研究南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南丹参根的90%乙醇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和13 C-NMR波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为:丹参酮(1)、隐丹参酮(2)、弥罗松酚(3)、munjistin methy lester(4)、nepetoidin B(5)、(E,E)-nepetoidin B(6)、β-谷甾醇(7)、麦角甾醇(8)、亚麻酸(9)、亚油酸(10)、salpalaestinin(11)。结论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南丹参分离得到,分别为:弥罗松酚(3)、munjistin methy lester(4)、(E,E)-nepetoidin B(6)、麦角甾醇(8)、亚麻酸(9)、salpalaestinin(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化学成分 有机酸类
下载PDF
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段英姿 客绍英 +2 位作者 曹静 牛应泽 彭朝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方法。方法:将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中采用幼苗、叶片和愈伤组织3种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结果:经预培养1周的叶片和愈伤组织以15mg·L^-1秋水仙碱处理1周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倍率可达33.33...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方法。方法:将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中采用幼苗、叶片和愈伤组织3种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结果:经预培养1周的叶片和愈伤组织以15mg·L^-1秋水仙碱处理1周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倍率可达33.33%,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染色体数为8~64条不等。应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比较分析表明,变异植株与未加倍植株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成多倍体植株是有效的,已有部分植株已加倍成为同源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秋水仙碱 多倍体诱导
下载PDF
南丹参离体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英姿 牛应泽 +2 位作者 刘玉贞 郭世星 彭朝忠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IAA 0 .2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南丹参丛生芽的频率最高 (达 10 0 % ) ,每一丛生芽数达 2 0~ 30个 ,移栽成活率 90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 2 ,4 D 0 .2mg·L-1培养基上 ,叶缘及叶...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IAA 0 .2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南丹参丛生芽的频率最高 (达 10 0 % ) ,每一丛生芽数达 2 0~ 30个 ,移栽成活率 90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 2 ,4 D 0 .2mg·L-1培养基上 ,叶缘及叶柄上长出绿芽或浅褐色愈伤组织 ,经多次继代仍具有分化植株能力。多倍体诱导以秋水仙碱 15mg·L-1处理愈伤组织和预培养 1周 ,处理时间 1周的叶片诱导效果较好 ,加倍率可达 33.33% ,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 ,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 ,染色体数为 2 8~ 32条不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离体快速繁殖 多倍体诱导 秋水仙碱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及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淑婷 白碧玉 +3 位作者 但佳惠 赵静滢 高馨琪 景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其高适生区面积依次为湖南省(319.44 km2)、江西省(251.39 km2)、浙江省(122.92 km2)、福建省(62.5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南丹参分布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丹参的野生资源利用及其他南丹参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 ) 潜在适生区 MAXENT ARCGIS 生态位
下载PDF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小华 刘章彬 +2 位作者 霍华珍 李典鹏 于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7-1103,共7页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三萜
下载PDF
扫描电镜下山东丹参与近缘种花粉形态特征比较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晓娟 李建秀 +2 位作者 孙经兴 宋英杰 张永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8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对山东丹参、丹参、南丹参发育良好成熟的花粉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首次为山东丹参新种积累孢粉学资料、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以及研...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对山东丹参、丹参、南丹参发育良好成熟的花粉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首次为山东丹参新种积累孢粉学资料、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以及研究其种质,提供花粉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和南丹参花粉粒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南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也为山东丹参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丹参 丹参 南丹参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山东丹参与近缘种种子状果实的形态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娟 李建秀 +2 位作者 孙经兴 林云 张永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221-225,24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山东丹参与其近缘种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丹参(Salvia shandongensis)及其同属植物丹参(S.miltiorrhiza)、白花丹参(S.miltiorrhiza f.alba)、南丹参(S.bowleyana)... [目的]比较分析山东丹参与其近缘种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丹参(Salvia shandongensis)及其同属植物丹参(S.miltiorrhiza)、白花丹参(S.miltiorrhiza f.alba)、南丹参(S.bowleyana)发育良好的成熟种子状果实进行比较观察。[结果]4种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山东丹参种子状果实椭圆形,负网状雕纹,网眼凸起类四边形,具细密丝状横纹,与丹参种子状果实宽椭圆形,网状雕纹,网眼凹陷呈方形,以及与南丹参种子状果实梭形,网状雕纹,网眼中央微凸呈多边形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首次为山东丹参积累了种子状果实资料,为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和研究其种质提供了种子状果实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种子状果实依据,也为丹参类植物种的鉴别及引种栽培、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丹参 丹参 白花丹参 南丹参 种子状果实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南丹参药材薄层色谱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晶 王小青 +1 位作者 陈超 虞金宝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结果: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分别在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1)和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3∶4∶0.... 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结果: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分别在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1)和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3∶4∶0.5∶2)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南丹参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下载PDF
南丹参根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小慧 张艺凡 +4 位作者 王志彪 马新华 冯是标 杨娜娜 张永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对南丹参根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通过MTT法进行化合物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试。结果... 目的:对南丹参根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通过MTT法进行化合物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试。结果:从南丹参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二氢异丹参酮Ⅰ(3)、隐丹参酮(4)、15,16-二氢丹参酮Ⅰ(5)、丹参螺旋缩酮内酯(6)、表-丹参螺旋缩酮内酯(7)、柳杉酚(8)、紫丹参萜醚(9)、β-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十六碳烯酸甲酯(12)、十八碳二烯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很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化学成分 菲醌 二萜 肿瘤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建芳 王强 汪红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2期55-58,共4页
从南丹参根中分得分得16个化合物,经光谱和理化分析测定,鉴定了其中的10个,分别为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4-羟基-1-乙烯羧基-7-(3,4-二羟基苯基)苯并[b]呋喃(4-hydroxy-1-vinyl carboxy-7-(3,4-dihydroxyphenyl)benzo[b]furan)... 从南丹参根中分得分得16个化合物,经光谱和理化分析测定,鉴定了其中的10个,分别为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4-羟基-1-乙烯羧基-7-(3,4-二羟基苯基)苯并[b]呋喃(4-hydroxy-1-vinyl carboxy-7-(3,4-dihydroxyphenyl)benzo[b]furan)、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7-羰基-12-羟基脱氢松香烷(7-carbonyl-12-hydroxy-dehydroabietane)、十八醇(octadecanol)、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1,2-顺式-2-(3,4-二甲氧基-5-羟基苯基)-丙烯酸(1,2-cis-2-(3,4-dimethoxy-5-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化学成分 研究
下载PDF
丹参和南丹参及其制剂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裘飞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对丹参和南丹参及其制剂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用中国药典HPLC方法对丹参和南丹参药材进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并建立了HPLC测定方法对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南丹参及其为原料制成的复... 目的:对丹参和南丹参及其制剂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用中国药典HPLC方法对丹参和南丹参药材进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并建立了HPLC测定方法对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南丹参及其为原料制成的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甚低,为南丹参不能作丹参入药提供了依据.结论:南丹参不可供丹参入药,不可作原料用于复方丹参片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南丹参 丹参酮ⅡA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南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晶 沈震亚 +1 位作者 陈超 虞慕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95-2897,共3页
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为科学评价南丹参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不同产地药材指纹图谱中各共有... 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为科学评价南丹参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不同产地药材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相关性研究。结果获得了由12个共有峰组成的南丹参指纹图谱,结合两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明确了其抗氧化活性的4个主要有效成分。结论通过开展酚酸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的示范性研究,为中药南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参 抗氧化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