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alvia cavaleriei Levl.var.erythrophylla (Hemsl.) Stib
1
作者 蔡亚玲 阮金兰 +1 位作者 冯桂娣 方伟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2期132-133,共2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alvia cavaleriei Levi. var. erythrophylla (Hemsl.) Stib.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Sephadex LH-20 gel column chromatogr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alvia cavaleriei Levi. var. erythrophylla (Hemsl.) Stib.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Sephadex LH-20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 F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3β, 6β, 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 ursolic acid (2), n-heptadecanoic acid (3), n-octadecanoic acid (4), and β-sitosterol (5). Conclusion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cavaleriei Levi. var. erythrophylla (Hemsl.) Stib Chemical constituents
下载PDF
SALVIANOLIC ACID H,A NEW DEPSIDE FROM SALVIA CAVALERIEI VAR.SIMPLICIFOLIA 被引量:7
2
作者 Hai Jun ZHANG Lian Niang L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1 Xian Nong Tan Street,Beijing 100050,Chi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01-504,共4页
A new depside named salvianolic acid H was isolated from the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 cavaleriei vat.simplicifolia,along with salvianolic acid A,B,C,isosalvianolic acid C,lithospermic acid, rosmarinic acid,R-(+)-β-(... A new depside named salvianolic acid H was isolated from the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 cavaleriei vat.simplicifolia,along with salvianolic acid A,B,C,isosalvianolic acid C,lithospermic acid, rosmarinic acid,R-(+)-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acid and protocatechualdehyde.Rosmarinic acid was obtained as the major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H CC LH salviaNOLIC ACID H A NEW DEPSIDE FROM salvia cavaleriei VAR.SIMPLICIFOLIA VAR ACID
下载PDF
贵州鼠尾草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可群 卢文芸 +2 位作者 李相兴 赵宇中 杨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了探明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为其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鼠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4.69%。因此,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丰富。
关键词 鼠尾草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含量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和英 胡德禹 +2 位作者 薛伟 杨松 宋宝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从贵州鼠尾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1),十二烷酸十四烷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乌苏酸(5),2 a,3β-二羟基乌苏酸(6),白桦酸(7)和迷迭香酸(8)。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 从贵州鼠尾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1),十二烷酸十四烷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乌苏酸(5),2 a,3β-二羟基乌苏酸(6),白桦酸(7)和迷迭香酸(8)。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鼠尾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2种鼠尾草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比较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华 梁春虹 +2 位作者 赵美棠 魏宇昆 黄艳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8-564,共7页
以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为实验材料,分析2种鼠尾草在NaCl(0、200、300、400、500、600mmol·L-1)胁迫下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2种鼠尾草对NaCl胁迫的耐受... 以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为实验材料,分析2种鼠尾草在NaCl(0、200、300、400、500、600mmol·L-1)胁迫下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2种鼠尾草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实验NaCl浓度范围内,美丽鼠尾草的受害程度均高于贵州鼠尾草;(2)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美丽鼠尾草叶绿素含量逐渐显著降低;(3)当NaCl浓度从0增加到500mmol·L-1时,2种鼠尾草叶片的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且美丽鼠尾草叶片的SOD活性也逐渐升高;(4)当NaCl浓度达到600mmol·L-1时,美丽鼠尾草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继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开始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而贵州鼠尾草叶片的POD和CAT活性继续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开始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贵州鼠尾草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而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因此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强于美丽鼠尾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贵州鼠尾草 美丽鼠尾草 渗透调节物质 保护酶
下载PDF
紫背鼠尾草总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鹏 许利平 刘长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08-810,共3页
目的:研究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紫背鼠尾草的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刺激小鼠等4种药理模型对紫背鼠尾草乙醇总提取物进行抗炎镇痛的研究。结果:在抗炎药理模型中,... 目的:研究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紫背鼠尾草的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刺激小鼠等4种药理模型对紫背鼠尾草乙醇总提取物进行抗炎镇痛的研究。结果:在抗炎药理模型中,实验结果显示紫背鼠尾草乙醇总提取物在200mg/kg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在镇痛药理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紫背鼠尾草乙醇总提取物在剂量200~400mg/kg时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在100mg/kg时作用不太明显,显示出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紫背鼠尾草乙醇总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显著,说明了紫背鼠尾草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为该植物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药效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鼠尾草 鼠尾草属 抗炎镇痛
下载PDF
贵州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敏 周谣 +3 位作者 刘翰飞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5-601,共7页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5)、香草醛(6)、姜油酮(7)、6-姜烯酚(8)、阿魏酸十八烷酯(9)、维生素E醌(10)、5-羟甲基-2-糠醛(11)、硫代乙酸酐(12)、吲唑(13)、棕榈酸(14)、角鲨烯(15)和二十六烷(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和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和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鼠尾草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双波长HPLC-PDA法同时测定鼠尾草中迷迭香酸和芦丁的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恩桃 王文宇 +4 位作者 何继云 刘修树 汤洁 龚菊梅 李会婷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03-105,108,共4页
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鼠尾草中迷迭香酸和芦丁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 nm和33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测得迷迭香酸和芦... 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鼠尾草中迷迭香酸和芦丁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 nm和33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测得迷迭香酸和芦丁分别在2.02~101.04 g/mL(r=0.9998)、0.91~45.34μg/mL(r=0.9999)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迷迭香酸和芦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0%,100.49%;RSD分别为1.44%和1.62%。该方法同时测定鼠尾草中迷迭香酸和芦丁的含量,为鼠尾草药材资源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PDA法 鼠尾草 含量测定 迷迭香酸 芦丁 双波长法
下载PDF
血盆草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小艳 於祥 +3 位作者 张艳 罗国勇 郭正红 杨武德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63-2167,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血盆草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对活性部位石油醚和三氯甲烷萃取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 目的:分离鉴定血盆草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对活性部位石油醚和三氯甲烷萃取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盆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β-谷甾醇(2)、(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3)、棕榈酸(4)、20-taraxasten-3β-ol(5)、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6)、eupatoric acid(7)、白桦脂酸(8)、吲哚-3-甲酸乙酯(9)、3,13-二羟基-乌苏烷-13,28-内酯(10)、乌苏酸(11)、齐墩果酸(12)、2α,3β-二羟基-乌苏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1、3~7、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盆草 结构鉴定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贵州鼠尾草中1个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会 赵玉敏 +2 位作者 刘翰飞 娄华勇 潘卫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593-5599,共7页
目的研究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中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核磁数据以及碳谱计算... 目的研究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中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核磁数据以及碳谱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bis-(4′-hydroxyl-3′-methoxyphenyl)-5(R)-methoxyhepthan3-one(1)、姜烯酮A(2)、原儿茶醛(3)、对羟基苯甲醛(4)、oresbiusin B(5)、迷迭香酸(6)、bis(2-ethyloctyl)phthalate(7)、cylindol B(8)、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9)、苯甲醇葡萄糖苷(10)和1H-indole-3-carboxaldehyde(1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青枯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好抑制作用,MIC为71.2μg/mL,而化合物2对青枯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77.6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鼠尾草姜黄素。除化合物3和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7、8和9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鼠尾草 姜黄素 抑菌活性 鼠尾草姜黄素 姜烯酮A 2-(3' 4'-二羟苯基)-1 3-胡椒环-5-醛 cylindol B
原文传递
贵州民间草药血盆草止血活性药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小艳 曾沿江 +1 位作者 文莉 杨武德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贵州民间草药血盆草的止血药效及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中药造模的方法建立小鼠出血模型,醇提物灌胃给药7天后用剪尾法和毛细玻管法测定出血、凝血时间,并统计小鼠血小板数,评价血盆草醇提物的止血作用;采用经典的系统溶剂法(极... 目的:探讨贵州民间草药血盆草的止血药效及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中药造模的方法建立小鼠出血模型,醇提物灌胃给药7天后用剪尾法和毛细玻管法测定出血、凝血时间,并统计小鼠血小板数,评价血盆草醇提物的止血作用;采用经典的系统溶剂法(极性由小到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血盆草的95%乙醇提取物,经中药造模方法建立小鼠出血模型,灌胃给药7天后,取眼眶血离心后取血浆检测小鼠血浆的TT、PT、APTT及Fib浓度,综合分析全面评价,确定血盆草的止血药效活性部位。结果:模型用药组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缩短,血小板数升高;凝血四项检测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TT、PT、APTT均缩短,Fib浓度降低,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出血性小鼠的TT、PT、APTT均缩短,Fib浓度升高,石油醚和氯仿组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盆草有较好的止血药效,其活性部位为石油醚和氯仿部位;检测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盆草 止血 药效 活性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