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 on neurona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被引量:5
1
作者 Qiuling Zhang Yuanbiao Sun +1 位作者 Bo Bai Hao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4期1066-1070,共5页
BACKGROUND: Subsequent to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are activated, but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loss is not compensated by ischemic injury-induced neural regeneration. Salvia (S.) milt... BACKGROUND: Subsequent to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are activated, but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loss is not compensated by ischemic injury-induced neural regeneration. Salvia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Baihua Danshen,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uld enhance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as well as promote neural regener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on recovery from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 influence on neuronal regen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and Neurobiology Laboratory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in September of 2006. MATERIALS: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was provided by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Botanic Garden, Taian, China; dl-3n-butylphthalide (NBP) soft capsule was purchased from NBP Pharmaceutical, Shijiazhuang, China; mouse anti-bromodeoxyuridine antibody, rabbit anti-NF200 antibody, and bromodeoxyuridine were purchased from Sigma, Louis, MO, USA; Annexin V-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PI apoptosis kit was purchased from Nanjing Comissariado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anjing, China. METHODS: Adult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sham surgery, mode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without administration),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and NBP groups. Following establishment of th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or NBP (1 mL/100 g) was respectively perfused at 30 minutes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Alteration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NF200- and bromodeoxyuridine-double positive cells in striatum of affected tissues, as well as neuronal apoptosis rate at days 5 and 7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ESULTS: Subsequent to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reduc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cerebral blood flow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NBP treatment was inferior to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with regard to stabiliz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 〈 0.05).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ewly formed neurons in rats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P 〈 0.05)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neuronal apoptosis (P 〈 0.05),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NBP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S. miltiorrhiza Bge.f.alb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reduced neuronal apoptosis, and promoted neuronal regeneration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 APOPTOSIS neural stem cells brain injur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ion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d-like Fruits of Salvia shandongensis and Its Relatives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娟 李建秀 +2 位作者 孙经兴 林云 张永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221-225,247,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d-like fruits between Salvia shandongensis J. X. Li et F. Q. Zhou and its relatives. [Metho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d-like fruits between Salvia shandongensis J. X. Li et F. Q. Zhou and its relatives. [Metho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ure seed-like fruits of Salvia shandongensis and its three congeners, S. miltiorrhiza, S. miltiorrhiza f. alba and S. bowleyana, were comparatively observed using both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 size and exine sculpture of the seed-like fruits of the four Danshen congeners: the seed-like fruits of S. shandongensis that were elliptical and had areolate sculpture with subquadrangular convex meshes as well as densely filamentous transverse lines were easy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S. miltiorrhiza Bge., which were broadly elliptical and had reticulate sculpture with subquadrate concave meshes. The seed-like fruits of S. bowleyana were fusiform and their ektexine had reticulate sculpture with polygonal meshes, which were slightly convex at the center, 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 shandongensis. [Conclusion] This study first accumulates data of the seed-like fruits of S. shandongensis,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bases for establishing its taxonomical status and studying its germplasm.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ticulate sculpture on ektexine of the seed-like fruits S. miltiorrhiza Bg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ncover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 shandongensis and S. miltiorrhiza Bge., as well as the interspecific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new scientific proof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anshen species and their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shandongensis salvia miltiorrhiza salvia miltiorrhiza f. alba salvia bowleyana nutlets Seedlike frui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下载PDF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2 位作者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部均未检测出丹参酮ⅡA;但含有与根部相同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且在叶中含量较高。【结论】除根以外,丹参叶部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可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此外,白花丹参多数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紫花丹参,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下载PDF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曹春泉 孙隆儒 +1 位作者 娄红祥 季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637,共2页
目的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Ⅰ(Ⅲ),丹参新酮(Ⅳ),柳杉... 目的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Ⅰ(Ⅲ),丹参新酮(Ⅳ),柳杉酚(Ⅴ),丹参醇A(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串(Ⅷ)。结论化合物Ⅴ~Ⅷ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白花丹参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振亮 张昌军 +1 位作者 刘克 孙立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本文首次研究白花丹参多糖的抗氧化性。水浴回流法提取白花丹参多糖,并采用对亚油酸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和还原力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白花丹参多糖的总糖含量为34.2%。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白花丹参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本文首次研究白花丹参多糖的抗氧化性。水浴回流法提取白花丹参多糖,并采用对亚油酸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和还原力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白花丹参多糖的总糖含量为34.2%。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白花丹参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 mg/mL的白花丹参多糖对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率为23.05%。白花丹参多糖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钾素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锋 韩金龙 +1 位作者 倪大鹏 单成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0-1055,共6页
为研究钾肥对2种丹参的施用效果,设置5个不同施钾处理,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测定其产量、有效成分、养分吸收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钾肥与2种丹参产量之间关系密切,适当施用钾肥可促其生长,有利于养分往库的运转。然而... 为研究钾肥对2种丹参的施用效果,设置5个不同施钾处理,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测定其产量、有效成分、养分吸收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钾肥与2种丹参产量之间关系密切,适当施用钾肥可促其生长,有利于养分往库的运转。然而,随施钾量和产量的增加,钾素的利用率明显下降,根中有效成分也降低,但干物质产量和有效成分产量均比对照处理提高。白花丹参钾肥生理利用率较高,而紫花丹参钾肥的农学利用率高于白花丹参。同样栽培条件下,种植紫花丹参可获得较高产量,白花丹参可获得较高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产出。可见,钾肥对2种丹参影响规律相同,白花丹参最适施钾量为253.6kg/hm2,紫花丹参为280.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紫花丹参 钾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蕾 冀海伟 +2 位作者 王德才 王健美 柳仁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2-665,670,共5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干燥根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了分析测定,分别鉴定出43种和18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55%和79.69%,其中共有组分为11种。白花丹参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蛇麻烷(27.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干燥根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了分析测定,分别鉴定出43种和18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55%和79.69%,其中共有组分为11种。白花丹参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蛇麻烷(27.78%)、合铁锈醇(26.13%)和1R-[1.α(R*),4a,8aα]-α-乙烯基十氢-α,5,5,8a-四甲基-2-亚甲基,1-萘丙醇(17.37%),而紫花丹参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合铁锈醇(44.39%)和7-异丙基-1,1,4a-三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内酯(23.41%)。实验表明,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紫花丹参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化感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洁 王晓 +3 位作者 刘建华 刘伟 李佳 代雨露 《山东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丹参 黄芩 化感效应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白花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 被引量:7
9
作者 崔英杰 李玉琴 +3 位作者 史卫峰 杨明峰 赵晓民 夏作理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6-689,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离白花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体系,分别考察了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运行电压、检测波长对样品的分离度、迁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优化的分离条件为:5mmol/L硼砂缓冲液(pH7.5);毛细管柱75μm×60....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离白花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体系,分别考察了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运行电压、检测波长对样品的分离度、迁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优化的分离条件为:5mmol/L硼砂缓冲液(pH7.5);毛细管柱75μm×60.2cm,有效长度50cm,压力进样(3.45kPa×4s),27.5kV恒压分离,210nm波长下检测,柱温25℃。在优化的条件下,8min内使白花丹参样品中的原儿茶醛、丹参素、原儿茶酸组分达到完全基线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原儿茶醛 丹参素 原儿茶酸 白花丹参
下载PDF
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高质量DNA的提取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郝岗平 边高鹏 张媛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为了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中分离出适用于AFLP分析的高质量基因组DNA。方法比较了4种DNA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简便、快速方法。CTAB-freeBuffer清洗,4倍CTAB抽提和固体PVP和VC... 目的为了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中分离出适用于AFLP分析的高质量基因组DNA。方法比较了4种DNA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简便、快速方法。CTAB-freeBuffer清洗,4倍CTAB抽提和固体PVP和VC防止氧化。结果使用该方法从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中分离的DNAA260/A280为1.86,由此法所得的DNA可直接用于AFLP分析。结论该技术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药用植物组织中分离出高质量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白花丹参DNA提取 改良CTAB法
下载PDF
人工种植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闫永亮 毛淑敏 +2 位作者 王峰祥 李奉举 魏凯效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确定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每半月采挖白花丹参15株,除去根部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计算根单株干重平均值。采用Wond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水(74∶26)和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分别作为丹参酮... 目的:确定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每半月采挖白花丹参15株,除去根部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计算根单株干重平均值。采用Wond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水(74∶26)和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分别作为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分离的流动相,流速均为1.0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0nm和286nm处分别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白花丹参10月底采收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含量在10月底采收时最高,丹酚酸B含量在8月底采收时最高。结论: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底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采收期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_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晓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宗新 赵爱红 宋志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_A 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Diamonsil C_(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0.8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9nm。结果:丹参酮Ⅱ_A ... 目的:建立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_A 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Diamonsil C_(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0.8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9nm。结果:丹参酮Ⅱ_A 在0.07~0.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同收率为98.5%,RSD 为2.0%(n=5);隐丹参酮在0.04~0.4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 为1.7%(n=5)。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准确。为白花丹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白花丹参 丹参酬ⅡA 隐丹参酮
下载PDF
白花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福刚 高允生 +2 位作者 齐永秀 刘斌 王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建立白花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通过中药色谱指... 目的:建立白花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确定14个色谱峰构成白花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不同钾肥用量对白花丹参产量及药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锋 韩金龙 +2 位作者 倪大鹏 朱彦威 单成钢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60-62,67,共4页
为保护和开发白花丹参,完善其栽培理论,本研究设置5个不同施钾处理,对白花丹参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测定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钾肥与白花丹参产量关系密切,适当施用钾肥可促其生长。然而,随施钾量和产量的增加... 为保护和开发白花丹参,完善其栽培理论,本研究设置5个不同施钾处理,对白花丹参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测定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钾肥与白花丹参产量关系密切,适当施用钾肥可促其生长。然而,随施钾量和产量的增加,钾素的利用率下降,根中有效成分含量也降低,但干物质和有效成分产量均比对照处理提高,白花丹参最适施钾量为253.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钾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白花丹参愈伤组织诱导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立彦 刘振亮 +1 位作者 郝岗平 赵遵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白花丹参茎段分别接种到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并成为完整植株,为白花丹参快速繁殖建立最佳培养条件,为白花丹参所含次生代谢药用成分工业化生产提供方便、快捷途径。结果表明:M...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白花丹参茎段分别接种到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并成为完整植株,为白花丹参快速繁殖建立最佳培养条件,为白花丹参所含次生代谢药用成分工业化生产提供方便、快捷途径。结果表明:MS+0.5—5mg/L2,4-D或MS+0.1—0.5mg/LNAA培养基适于白花丹参茎段的愈伤诱导;MS+0.5—2.0mg/L6-BA或MS+0.1—0.5mg/LIAA+0.5mg/L6-BA培养基上白花丹参茎段能迅速生长成苗;1/2MS+0.1—1.0mg/LNAA(IAA)或1/2MS+0.1—1.0mg/LNAA+0.1mg/LIAA培养基可使白花丹参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愈伤组织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高质量的泰山白花丹参根部总RNA的提取及DDRT-PCR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健美 史仁玖 +2 位作者 苗苗 李艳玲 郝岗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根中分离出高质量RNA。方法比较了5种RNA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RNA的简便、快速方法。结果使用该方法从泰山白花丹参根部分离的RNA的纯度是:A260/A280为1.87,A260/A230... 目的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根中分离出高质量RNA。方法比较了5种RNA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RNA的简便、快速方法。结果使用该方法从泰山白花丹参根部分离的RNA的纯度是:A260/A280为1.87,A260/A230为2.11,产量为284.62μg/g。FW的根,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由此法所得的RNA可直接用于cDNA文库构建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该技术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根中分离出高质量RNA,为对该山东特有药材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白花丹参 RNA提取
下载PDF
白花丹参根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愉 朱海林 孙隆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1D-NMR和2D-NMR、MS等波谱学方法,与文献数据分析比较,鉴定其结构。结果:从...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1D-NMR和2D-NMR、MS等波谱学方法,与文献数据分析比较,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丹参水提取物分离得到10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E)-3,4'-二羟基茋(2)、丹酚酸B(3)、阿魏酸(4)、咖啡酸(5)、原儿茶酸(6)、原紫草酸单甲酯(7)、紫草酸单甲酯(8)、紫草酸二甲酯(9)、2,3-O-二-异阿魏酰基酒石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2、10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10均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酚酸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白花丹参提取物对脂多糖损伤内皮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鹏 杨娜娜 +1 位作者 唐瑜菁 秦树存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提取物对脂多糖损伤内皮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作用。方法以10μg/mL脂多糖诱导内皮祖细胞损伤,制备内皮祖细胞损伤模型后用不同质量浓度白花丹参提取物干预,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提取物对脂多糖损伤内皮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作用。方法以10μg/mL脂多糖诱导内皮祖细胞损伤,制备内皮祖细胞损伤模型后用不同质量浓度白花丹参提取物干预,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参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均增加。结论白花丹参对脂多糖损伤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细胞周期正常进行、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内皮祖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超声波提取工艺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愉 刘海梅 +1 位作者 夏宏蕊 孙隆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00-2005,共6页
研究了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的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以HPLC测定药材中丹酚酸A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对丹酚酸A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 研究了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的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以HPLC测定药材中丹酚酸A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对丹酚酸A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丹酚酸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料液比为1∶12的75%乙醇在30℃条件下超声波提取40 min,共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测得处理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的平均含量为17.1810 mg/g。该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为丹酚酸A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采用THP-1巨噬细胞对得到的丹酚酸A提取物进行了抗炎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 丹酚酸A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单因素实验 抗炎活性
下载PDF
白花丹参的核型分析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振巧 李兴锋 王建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78-1583,共6页
对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f.alba)进行了核型分析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白花丹参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8m+8sm,其中2条染色体具有随体,没有观察到多倍体细胞和B染色体;1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正常配对... 对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f.alba)进行了核型分析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白花丹参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8m+8sm,其中2条染色体具有随体,没有观察到多倍体细胞和B染色体;1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正常配对形成8个二价体,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在白花丹参的减数分裂前期I观察到频率较高的细胞融合现象。白花丹参的核型为2B型,其花粉母细胞中的细胞融合现象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核型分析 减数分裂 细胞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