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Compound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3
1
作者 Wan Sheng CHEN Zhao Yang TAO +1 位作者 Wei Dong ZHANG Lian Na SU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11-712,共2页
Neo-przewaquinone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The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1H, 13C NMR assignments were achiev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关键词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neo-przewaquinone A.
下载PDF
PRZEWALSKINIC ACID A,A NEW PHENOLIC ACI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被引量:3
2
作者 Xue Zhao LU Wen Hao XU Jia Xiang SHEN National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hahe,Beijing 102206Hideo NAOKI Suntory Institute for Bioorganic Research Wakayamadai,Shimamoto-Cho,Mishima-Gun,Osaka,618 Jap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1-302,共2页
From the roo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a new phenolic acid, przewalskinic acid A was isolat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nalysis of^(13)C-NMR,~1H-NMR and two-dimensional COSY experiments.
关键词 ACID WANG PRZEWALSKINIC ACID A A NEW PHENOLIC ACI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3
作者 Wenyuan LI Jinhui WANG +3 位作者 Li TONG Caidan REZENG Fang YANG Dengdeng SUON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25-26,29,共3页
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L9 (34 )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s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h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L9 (34 )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s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h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a 20 ill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S. przewalskii Maxim. were : 2 ul of 10 x buffer ( Mg2+), 0.4 mmol/L dNTPs, 1.0 U of Taq DNA polymerase, 0.3 umol/L ISSR primers and 30 ng of DNA template. This study laid the foun- dation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 przewalskii Maxim. germpla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ISSR-PCR OPTIMIZATION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对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洪倩 张彦 +6 位作者 王紫翰 陶瑞 董艳 胡慧子 储兆亿 杨阳 杨亮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482-5488,共7页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对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调节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抑制电离辐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雄性KM...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对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调节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抑制电离辐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雄性KM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SPE低剂量组、SPE中剂量组、SPE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不予以辐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5.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辐射前2 d及辐射后7 d,SPE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以75 mg/kg、150 mg/kg、300 mg/kg剂量给予相应的SPE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白藜芦醇组小鼠给予剂量为30 mg/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辐射7 d后,观察各组小鼠小肠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外周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脾脏系数及小肠肠道组织中NLRP3、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辐射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小鼠肠道组织浸润性炎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SPE各组小鼠肠道组织炎性症状均减轻。各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辐射模型组、SPE低、中、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1)。与辐射模型组相比,SPE低、中、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各组小鼠的脾脏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辐射模型组、SPE低、中和高剂量组的脾脏系数均降低(P<0.01)。与辐射模型组相比,SPE高剂量组、白藜芦醇组脾脏系数均升高(0.58±0.09、0.64±0.14比0.46±0.08)(P<0.05或P<0.01)。各组NLRP3、NF-κB、IL-1β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辐射模型组、SPE低、中、高剂量组、白藜芦醇组NLRP3、NF-κB、IL-1β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辐射模型组相比,SPE低、中、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NLRP3、NF-κB、IL-1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SPE可以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减轻电离辐射引起的肠道炎症。SPE通过抑制TLR4蛋白,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有效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肠道炎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炎症 电离辐射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甘西鼠尾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万生 贾鑫明 +2 位作者 张卫东 娄子洋 乔传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甘西鼠尾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FAB MS ,EI MS ,1 HNMR ,1 3 CNMR ,1 H 1 HCOSY ,1 H 1 3 CCOSY ,HMBC ,NOESY)分析鉴...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甘西鼠尾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FAB MS ,EI MS ,1 HNMR ,1 3 CNMR ,1 H 1 HCOSY ,1 H 1 3 CCOSY ,HMBC ,NOESY)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获得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结构 :丹参酮II A(I) ,隐丹参酮 (II) ,紫丹参甲素(III) ,柳杉酚 (IV) ,熊果酸 (V) ,2α ,3α 二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VI) ,齐墩果酸 (VII) ,甘西鼠尾新酮A(VIII)。结论VIII为新化合物 ,II ,IV ,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 化学成分 柳杉酚 甘西鼠尾新酮A
下载PDF
三种高寒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性状特征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 被引量:38
6
作者 武高林 陈敏 杜国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解高寒植物幼苗对生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策略,以高寒草甸中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大耳叶风毛菊(Saussurea macrota)、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这3种植物幼苗对不同光照和养分资源的... 为了解高寒植物幼苗对生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策略,以高寒草甸中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大耳叶风毛菊(Saussurea macrota)、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这3种植物幼苗对不同光照和养分资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和养分异质性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幼苗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影响。随着光照的降低,3个物种的幼苗的生物量和根分配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其株高、比叶面积、叶分配、茎分配却逐渐升高。在低养分条件下,3个物种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比叶面积和叶分配均降低,而根分配均却显著增加。对于光照和养分资源异质性而言,光照异质性对高寒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性状特征的改变具有更大的影响。喜阴物种大耳叶风毛菊和喜光物种甘西鼠尾草比中性生境物种千里光表现出了较大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养分 生物量分配 形态性状 大耳叶风毛菊 甘西鼠尾草 千里光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中三个新的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阳 吴志军 +3 位作者 杨颖博 来威 孙连娜 陈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8-1322,共5页
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及MC I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了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由甘西鼠尾草的根和根茎的50%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了2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甘西... 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及MC I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了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由甘西鼠尾草的根和根茎的50%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了2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甘西鼠尾三醇A(1)和甘西鼠尾三醇B(2),同时得到了一个新的单萜苷化合物,命名为甘西鼠尾甲苷(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化学成分 甘西鼠尾三醇A 甘西鼠尾三醇B 甘西鼠尾甲苷
下载PDF
丹参中的一个新化合物及其抗HIV活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秦德华 陈鸿珊 +1 位作者 彭宗根 郭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别为 8- { [7′- ( 3′,′4 -二羟基 -苯基 ) - 9′-氧代 - 7′-丙烯基 ]氧 } - 3- ( 1″- O-β- D-葡萄糖基 ) - 4 -羟基 - [R- ( E) ]-苯丙酸 ( ) ,迷迭香酸 ( ) ,紫草酸 ( )和紫草酸 B( )。结论 为新化合物 , ~ 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酚酸 丹酚酸糖苷 抗HIV活性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薛明 史彦斌 +6 位作者 崔颖 张彬 罗永江 周宗田 夏文江 赵荣材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7-32,共6页
从甘西鼠尾草 ( Salvia przewalsii Maxim.)根的脂溶性部分分得 14个化合物 ,通过 UV,IR,MS,1H NMR及 13C NMR等实验分别确定为丹参酮 A( 1) ,丹参酮 ( 2 ) ,丹参酸甲酯 ( 3) ,丹参醛 ( 4 ) ,去甲丹参酮 ( 5) ,隐丹参酮 ( 6) ,β-谷甾... 从甘西鼠尾草 ( Salvia przewalsii Maxim.)根的脂溶性部分分得 14个化合物 ,通过 UV,IR,MS,1H NMR及 13C NMR等实验分别确定为丹参酮 A( 1) ,丹参酮 ( 2 ) ,丹参酸甲酯 ( 3) ,丹参醛 ( 4 ) ,去甲丹参酮 ( 5) ,隐丹参酮 ( 6) ,β-谷甾醇 ( 7) ,正二十七烷( 8) ,二氢丹参酮 ( 9) ,丹参酮 B( 10 ) ,羟基丹参酮 ( 11) ,紫丹参乙素 ( 12 ) ,丹参新醌甲( 13) ,丹参新醌乙 ( 14)。其中丹参醛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化学成分 分离提纯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路平 向诚 +3 位作者 庄文婷 何静 李鹏 李宝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88,801,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其他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内酯(3)、隐丹参酮(4)、丹参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醛(6)、迷迭香酚(7)、异迷迭...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其他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内酯(3)、隐丹参酮(4)、丹参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醛(6)、迷迭香酚(7)、异迷迭香酚(8)、紫丹参甲素(9)、紫丹参乙素(10)、二氢丹参酮Ⅰ(11)、丹参新醌甲(12)。其中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甘西鼠尾草 化学成分 二萜 分离
下载PDF
丹参颗粒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冬 高明堂 +1 位作者 吴勇杰 张宝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颗粒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模型的保护作用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记录观察S-T段变化,测定心肌梗塞范围,测定血清乳酸脱氨酶(LDH)含量,测定大鼠心功能。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 目的:观察丹参颗粒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模型的保护作用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记录观察S-T段变化,测定心肌梗塞范围,测定血清乳酸脱氨酶(LDH)含量,测定大鼠心功能。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缺血模型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langendorff氏法测定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用胶原-肾上腺素混合液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测定小鼠存活率。按Born比浊法,体外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丹参颗粒剂能明显减低缺血心肌S-T段的抬高,具有缩小大鼠心肌梗塞范围、改善大鼠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增加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的作用。能抑制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升高和血清LDH的升高。明显提高诱导形成血栓小鼠的存活率及抗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丹参颗粒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对抗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甘西鼠尾草 缺血心肌 凝血系统
下载PDF
大紫丹参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子刚 梁晓原 +1 位作者 候安国 阮志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大紫丹参 (甘西鼠尾草 )SalviaprzewalskiiMaxim .为云南习用丹参种类。为了提供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依据。方法 我们对其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应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层析法对其主要有效万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与正... 目的 大紫丹参 (甘西鼠尾草 )SalviaprzewalskiiMaxim .为云南习用丹参种类。为了提供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依据。方法 我们对其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应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层析法对其主要有效万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与正品丹参相比较 ,测定出其有效部位总丹参酮和总酚酸成分含量略高 ;有效成分丹参酮Ⅱ A、原儿茶醛的含量约为正品丹参的一倍。结论 大紫丹参不仅广泛颁于我国西部地区并在其颁区域内较为常见 ,且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紫丹参 药用植物资源 丹参酮Ⅱ-A 原儿茶醛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洪庆 杨立新 +2 位作者 陈晓燕 杨鹏飞 陈若芸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新醌B(1)、丹参醇C...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新醌B(1)、丹参醇C(2)、异隐丹参酮(3)、1,2-二氢异二氢丹参酮Ⅰ(4)、异丹参酮ⅡA(5)、二氢丹参酮Ⅰ(6)、丹参内酯(7)、丹参醇B(8)、丹参酮Ⅰ(9)、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0)、铁锈醇(11)、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2)、丹参新醌A(13)、sapriolactone(14)、12-hydroxy-6,7-secoabieta-8,11,13-trien-6,7-dial(15)、6α-hydroxysugiol(16)、hypargenin B17()。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甘西鼠尾草 二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三种鼠尾草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剑 李惠兰 +1 位作者 张荣平 胡建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与丹参进行对比其疗效的相似性。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 ,30分钟后剪断结扎线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经股静脉给药。测定再灌注 6 ...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与丹参进行对比其疗效的相似性。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 ,30分钟后剪断结扎线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经股静脉给药。测定再灌注 6 0分钟后血清中CK、LDH、SOD、GSH -Px和MDA含量。结果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K、LDH和MDA含量 ,升高血清SOD和GSH -Px活力 (P <0 0 1,P <0 0 5 ) ,与丹参有相似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 注射液 大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滇丹参 甘西鼠尾 褐毛甘西鼠尾 唇形科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吸水特性、红外光谱分析及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涛 林良斌 +4 位作者 张巧玲 张艺 刘世勇 李亚波 张利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2-578,共7页
本研究在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吸水特性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提取工艺,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3个自变量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吸水特性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提取工艺,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3个自变量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是一类多糖物质,吸水性强,脱水缓慢;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2 h、液料比54∶1(mL∶g)、提取温度68℃,此时种子粘液提取率为4.93%,这为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种子粘液 响应面法 提取方法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与丹参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露阳 刘圆 +2 位作者 张志锋 曾锐 张吉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59,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并与丹参作对比.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C18(4.6×250mm,5μm),0.026%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本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并与丹参作对比.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C18(4.6×250mm,5μm),0.026%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本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西鼠尾草中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的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是迷迭香酸而不是丹酚酸B,甘西鼠尾草中的迷迭香酸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低于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丹参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丹参、甘西鼠尾、荫生鼠尾种子的扫描电镜鉴别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彩红 文雪花 +2 位作者 李连怀 张晓媛 聂凤禔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86-187,210,共3页
目的鉴别丹参、甘西鼠尾、荫生鼠尾种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种子的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种子之间在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扫描电镜可以有效鉴别这三种种子。
关键词 丹参 甘西鼠尾 荫生鼠尾 显微镜检查 电子
下载PDF
大紫丹参的多酚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志军 欧阳明安 杨崇仁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512-516,共5页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 的根部分离得到11 个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8 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咖啡酸, R- ( + ) - β- D- (3 , 4 - 二羟基苯基) ...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 的根部分离得到11 个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8 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咖啡酸, R- ( + ) - β- D- (3 , 4 - 二羟基苯基) - 乳酸,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甲酯, 紫草酸和紫草酸B。另外3 个为紫草酸B的甲酯化衍生物, 即紫草酸B二甲酯, 9″- 紫草酸B 单甲酯和9- 紫草酸B 甲单酯。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大紫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大紫丹参 多酚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甘肃丹参化学成分研究及4种丹参酮含量的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师彦平 杨孝朴 李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2,共4页
甘肃丹参鉴定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przewalskiMaxim).从干燥根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为丹参酮I,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 甘肃丹参鉴定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przewalskiMaxim).从干燥根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为丹参酮I,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酮ⅡB,紫丹参酮乙素,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高效液相色谱 唇形科 甘西鼠尾草 丹参酮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颖 薛明 +3 位作者 史彦斌 胡振英 罗永江 张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法 ,以甘西鼠尾草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 的含量之和为指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对提取效果有非常显著性...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法 ,以甘西鼠尾草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 的含量之和为指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对提取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影响。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加 8倍量 95 %的乙醇浸泡 8h后开始渗漉 ,流速 1 0滴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