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曲《秦王破阵乐》研究
1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I0002,共10页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一首乐曲。但在四弦四相琵琶与五弦琵琶上,因定弦等的不同致使于旋律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尤其是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异同,是比对不易的主要原因。只有准确再现原曲真貌,才能为现今的再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破阵乐 三五要录谱 五弦谱 曲式结构 旋律进行 节拍节奏
下载PDF
破解《三五要录谱·琵琶旋宫法》转调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17,I0008,共7页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古人音乐上的旋宫转调,自有一种理论上的套路。问题是由于《乐书要录》是唐武后亲自敕撰的,故而其学说中一开始就渗入了政治的成分,因此,这个"琵琶旋宫法"的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是在定弦上大都杂有宫、角两音,宫者就象征着君主,又以宫、角大三度对音乐调性加以固定。其实,真正的四弦四相琵琶定弦中,以不出现宫、角音为多,这样就更便于同主音旋宫转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书要录 三五要录谱 琵琶旋宫法 调性运转 夷则宫
下载PDF
唐宋乐调研究
3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I0001,共7页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 唐宋乐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点与困点,要解决这些难点与困点必须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研究才行。例如,从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对应起;唐代正宫的产生;黄钟宫的似乎消失;侧商调的实质;以及《敦煌乐谱》《三五要录》等谱的解译;日本雅乐中对某些乐调的误判;宋代出现的无射宫与姜白石认为的侧商调运用等,都必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解开唐宋乐调的历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乐调 正宫 黄钟宫 侧商调 《敦煌乐谱》 《三五要录谱》
下载PDF
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看中国唐乐在日本的变迁(上)
4
作者 张晨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及《三五要录》,国内外皆有不少著名学者曾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国内,有陈应时、吴国伟、何昌林等学者对二谱进行过曲名和乐调等方面的梳理;国外,亦有日本学者林谦三、英国研究者劳伦斯·毕铿、澳大利亚学者斯蒂芬·耐尔森等人对中日古谱研究做出卓越贡献,其中,林谦三的《全译五弦谱》《琵琶谱新考》等皆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此次研究从乐调、落音和旋法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用落音整合、骨干音提取等方式,对两首同名曲历时三百年日本化的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以窥日本同名曲中对宫音的强调和对原唐曲骨干旋律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弦谱》 《三五要录》 夜半乐 饮酒乐 乐调 旋法
下载PDF
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看中国唐乐在日本的变迁(下)
5
作者 张晨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22-32,共11页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及《三五要录》,国内外皆有不少著名学者曾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国内,有陈应时、吴国伟、何昌林等学者对二谱进行过曲名和乐调等方面的梳理;国外,亦有日本学者林谦三、英国研究者劳伦斯·毕铿、澳大利亚学者斯蒂芬·耐尔森等人对中日古谱研究作出卓越贡献,其中,林谦三的《全译五弦谱》《琵琶谱新考》等皆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此次研究从乐调、落音和旋法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用落音整合、骨干音提取等方式,对两首同名曲历时三百年日本化的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以窥日本同名曲中对宫音的强调和对原唐曲骨干旋律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弦谱》 《三五要录》 夜半乐 饮酒乐 乐调 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