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Effect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Regional Climate over Sanjiangyuan Reg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3
1
作者 廉丽姝 束炯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3期350-362,共13页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e.g.,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is study) on local and regional climate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in the Qinghai...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e.g.,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is study) on local and regional climate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wo multiyear (1991-1999)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e was a control experiment with current land use and the other was a desertification experiment with potential grassland degradation. Prelimina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RegCM3 is appropriate for simulating land- climate interactions, as the patterns of the simulat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desertification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will cause different climate effects in different regions depending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area with obvious change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ducing by grassland degradation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wint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rop and the other season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will be observed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two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spring are the largest (0.46℃), and in winter are the smallest (smaller than 0.03℃), indicating an increasing mean annu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will be smaller and more complex over the surrounding region, with minor winter changes for the regions just outside the plateau and notable summer changes over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inforced summer heat source in the plateau will lead to an intensification of heat low, causing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o retreat eastward. This will be followed by a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The plateau's climate tends to become warm and dry due to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yuan region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climate chan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Catalysis During a Stratocumulus Aircraft Seeding Experiment over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of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黎俊 银燕 +1 位作者 姚展予 孙安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3年第6期849-867,共19页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a cloud seeding operation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China. The cloud see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zigzag flight pattern, while the detection phase was accomplishe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a cloud seeding operation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China. The cloud see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zigzag flight pattern, while the detection phase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back-and-forth flight pattern through the top of a stratocumulus layer.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and 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operation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ective cloud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diferentiate the phase states of cloud particles, and analyz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and ice crystals, the evolution of the cloud particle spectrum, and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The median diameter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in the area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was 3.5–18.5 μm, most cloud particles observed in the 21.5–45.5-μm size regime were ice crystals, while all particles of size 50 μm and above were in the ice phas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ypical diameter of cloud particles within 36 km downwind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did not exceed natural fluctuations in the cloud area before the operation;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exceeding 0.01 g m 3). The concentration of ice crystals within the measuring range of the Forward Scattering Spectrometer Probe(FSSP)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water content of ice-phase particles increased, and the average supercooled water content in the cloud decreased from(68.3± 23.1)% before the operation to(34.2± 12.4)%. The efects of cloud seeding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here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was higher. Little to no efects were observ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yuan region STRATOCUMULUS cloud seeding 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鼠疫耶尔森菌CRISPR基因分型及流行特征研究
3
作者 柏吉祥 靳娟 +7 位作者 李胜 辛有全 杨晓艳 张琪 金泳 张丽 代瑞霞 何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分布情况,进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分型研究,为该地区鼠疫疫源地菌株鉴定溯源、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江源地区310株...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分布情况,进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分型研究,为该地区鼠疫疫源地菌株鉴定溯源、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江源地区310株鼠疫菌提取DNA,分别PCR扩增、测序3个CRISPR的位点YPa、YPb和YPc,所测得CRISPR序列与CRISPR Dictionary数据库最新数据进行比对,鉴定CRISPR spacer阵列并对三江源地区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对310株鼠疫菌结合CRISPR基因型和分离宿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0株鼠疫菌共发现26种spacer,分别为YPa15种、YPb8种、YPc3种;310株鼠疫菌被分成16个不同CRISPR基因型,G22型和G22-a1′型分布于整个三江源地区包括称多县、治多县、玉树市、曲麻莱县、囊谦县、杂多县、玛多县、玛沁县、同仁县、泽库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G24型分布于泽库县、玛多县、囊谦县、称多县;G26-a1′型主要分布于共和县、兴海县、贵德县、玛多县、称多县、杂多县,16个基因型归类为7个CRISPR类群:Cb4、Cb4′、Ca7、Ca7′、Ca8、Ca35′、Cc3′。结论三江源地区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不同疫源地基因型分布特征显著,且不同菌株基因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CRISPR 三江源地区 基因分型 鼠疫菌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一年生禾豆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比例的综合评价研究
4
作者 冯廷旭 德科加 +6 位作者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张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隶属函数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60∶40),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结论】结合试验地区海拔条件等因素,在高寒地区优先推荐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燕麦+箭筈豌豆(70∶30)混播模式为一年生禾豆混播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禾豆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三江源牧草气候生产力变化及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5
作者 桑春云 王倩 +3 位作者 郭建茂 李建华 李文峰 王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基于1970-2020年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站点逐月地面观测资料,以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为气象干旱监测指标,采用逐步订正法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分析三江源地区牧草生... 基于1970-2020年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站点逐月地面观测资料,以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为气象干旱监测指标,采用逐步订正法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分析三江源地区牧草生长季气象干旱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特征,初步揭示气候生产力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近50a,三江源地区牧草生长季气象干旱呈加重态势(P<0.01),1995年左右气候由湿润逐步转变为干旱,干旱发生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中南部和东北部地区;三江源西北部地区干旱化更明显。牧草生长季气候生产力整体以7.38kg·hm^(-2)·a^(-1)的速率减少(P<0.01);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减少,呈西部上升、东部下降的空间分布。三江源地区牧草生长季气候生产力与不同时间段前推SPEI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且随SPEI前推时间增加,相关系数微弱增加,中西部地区牧草气候生产力对气象干旱的响应高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气候生产力 气象干旱 SPEI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先保护区选取——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6
作者 高文明 宋芊 +1 位作者 张皓翔 王士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8-1328,共11页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设立保护区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人类活动空间需求的研究方法较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并考虑人类活动空间需求,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估,为综合确定优先保护区域提供新方法。评价体系中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2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更加真实可信的反映了区域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地区,整体呈现东南高于西北的趋势。2)野生动物栖息地高、较高适宜性区域位于三江源中西部地区,面积总计为8.75×10^(4) km^(2),其中41.2%的区域分布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3)三江源地区极高优先级保护区域面积为3.01×10^(4) km^(2),位于三江源地区中西部,占总面积的8.0%,其中35.8%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三江源地区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位于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囊谦县,应对以上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位置的确定和弥补保护空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三江源 人类活动强度 优先保护区
下载PDF
三江源区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吕亮雨 施建军 +5 位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张海蓉 韩玟 王琛 雷莎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30,共6页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示:B3处理(青甜1号∶蚕豆=4.5∶1)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明显更优;B5处理(青甜1号∶蚕豆=7∶1)鲜草产量最高,为41400 kg/hm^(2),较单播青甜1号(A1)显著增加了72.5%(P<0.05),B6处理(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次之,鲜草产量为38500 kg/hm^(2)。禾豆混播各处理饲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青甜1号(A1)(P<0.05),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A2)(P<0.05)。B6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P<0.05),分别为16.10%、7.18%、8.80%和12.42%,饲用豌豆(A2)在3种豆科饲草中营养物质含量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6处理的隶属函数值为0.817,属优,为Ⅰ级。研究表明,混播处理中的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时混播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禾草与豆科饲草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熊蜂16S rDNA序列变异及遗传距离分析
8
作者 张蕊 冯收 +3 位作者 闫京艳 梁程博 马晓璇 刘道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2-306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16S rDNA序列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熊蜂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深入研究三江源地区熊蜂的适应与进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测序获得三江源地区9个亚属17种熊蜂的21个单倍型,序列全长496 bp... 本研究基于16S rDNA序列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熊蜂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深入研究三江源地区熊蜂的适应与进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测序获得三江源地区9个亚属17种熊蜂的21个单倍型,序列全长496 bp。碱基组成分析表明:颠换值高于转换值,变异位点(V)共159个,单倍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结合Genbank下载的该9亚属其他39种熊蜂的16S rDNA序列,对该9个亚属的56种熊蜂进行了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17种熊蜂间遗传距离为0.029~0.128;亚属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23~0.075,亚属间遗传距离为0.057~0.102,亚属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亚属间;通过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L法)建立系统发育树,两树拓扑结构大致相同,三江源地区的17种熊蜂均与同亚属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熊蜂 16S rDNA 序列变异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9
作者 马玉花 刘金青 +1 位作者 沈洁 赵洪奎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2期74-78,93,共6页
利用三江源果洛地区6个站1980—2019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近40年的日照时数以-40.2 h/(10 a)的趋势显著减少;日照时... 利用三江源果洛地区6个站1980—2019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近40年的日照时数以-40.2 h/(10 a)的趋势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呈减少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1.4 h/(10 a)、-8.2 h/(10 a)、-11.8 h/(10 a)、-8.2 h/(10 a);月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呈“三峰三谷”型,4月为全年日照时间最多的月份;根据Hurst指数的H值判断,日照时数变化与过去一致,呈较强的减少趋势,四季以及各站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亦与过去一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低云量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总云量、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果洛地区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
10
作者 NIE Xiu-qing YANG Lu-cun +3 位作者 XIONG Feng LI Chang-bin LI FAN ZHOU Guo-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357-363,共7页
Though aboveground biomass(AGB) h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information about storage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AGB is scare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shrub ecosystems. This stud... Though aboveground biomass(AGB) h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information about storage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AGB is scare i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shrub ecosyste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GB storage and its climatic controls in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3 sit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2011 to 2013. We estimated the AGB storage(both shrub layer biomass and grass layer biomass) in the alpine shrubs as 37.49 Tg,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of 1447.31 g m^(-2). Biomass was primarily accumulated in the shrub layer, which accounted for 92% of AGB, while the grass layer accounted for only 8%. AG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P < 0.05). The effects of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AGB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mperature,rather than 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s on of aboveground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increase in AGB density was different due to global warming vari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TRSR. We conclude that long-term monitoring of dynamic changes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estimations of potential AGB carbon sequestration across the TRSR alpine shrub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shrub ecosystem Abovegroundbiomas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anjiangyua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禾豆混播处理对饲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希杰 冯廷旭 +3 位作者 德科加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48-2362,共15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分品质变化规律及混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播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Avenasativa)处理降低了0.03%~16.87%,比单播小黑麦(×Tritical Wittmack)降低了0.09%~21.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了0.01%~17.53%,比单播小黑麦降低了0.04%~20.65%。粗蛋白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15.58%~31.53%,粗脂肪最高比单播禾本科提高了0.09%~26.83%,饲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31.33%~49.68%。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土壤养分全磷、全钾、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单播禾本科处理,有效提高了饲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速率,土壤养分整体含量相对均衡。综合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的饲草品质与土壤改良效果,燕麦+饲用豌豆(50꞉50)处理较优,适宜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三江源地区 禾豆混播 饲草品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高寒草原气象因子对针茅牧草成熟期的影响
12
作者 张晓云 孔祥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132-137,共6页
探明高寒草原牧草成熟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为当地牧草成熟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气象局观测的1999—2021年高寒草原西北针茅牧草成熟期物候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对牧草成熟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成熟期... 探明高寒草原牧草成熟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为当地牧草成熟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气象局观测的1999—2021年高寒草原西北针茅牧草成熟期物候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对牧草成熟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成熟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构建成熟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999—2021年三江源区兴海县高寒草原西北针茅牧草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微弱降低趋势,而降水量呈极显著增多趋势。(2)1999—2021年三江源区兴海县高寒草原西北针茅成熟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牧草成熟期年际变化较大,最早与最晚相差36 d。(3)相关分析表明,4月中旬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6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7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与牧草成熟期呈显著负相关。(4)回归方程显示,6月上旬、7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降低)1.0℃,4月中旬日照时数每增加(减少)10 h,牧草成熟期则相应提前(或推迟)1.6、2.0、1.7 d。建立的模型可为及时、准确地开展天然草场牧草成熟期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物候期 变化特征 相关分析 预测模型 三江源
下载PDF
Study on the Landcover Changes Based on GIS and RS Technologies: A Case Study of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Hinterland Tibet Plateau, China
13
作者 Renjie Zhao Qingsong D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d human activity, more and more ground surface areas have been affected,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many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d human activity, more and more ground surface areas have been affected,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many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a typical alpine region, information on landcovers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0 to 2020 was obtained by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surface cover in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tions of south, northwest, central, and northeast, with the area of the changed regions and the unchanged regions being 31,127.45 km<sup>2</sup> and 271,941.37 km<sup>2</sup>, respectivel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types of ground landcover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shift from other types to grassland and from grassland to bare land. And the regions of change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between 3500 - 4600 m in elevation.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NNR) Alpine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Landcover Change GIS and RS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敏 陈懂懂 +5 位作者 李奇 张莉 贺福全 张煜坤 潘思辰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8-2758,共11页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土壤表层碳、氮、磷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机碳密度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的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空间稳定性在三江源区内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无机碳与之相反,全磷则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三江源区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大小的排序为全磷>全氮>有机碳>无机碳,这主要与海拔、植被多样性、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等因子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全氮密度 空间稳定性 三江源区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的特色产业创新模式研究——以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志生 余文梦 +1 位作者 夏翠珍 周立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221,共8页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系列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作用,提出了绿色创新理念引导和数字与绿色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基于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劳动主体融合性、自然要素多维性、劳动资料高阶性、价值产出时代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产业创新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用绿色技术赋能价值创造、引入平台模式促进价值实现。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的产业创新实践和进一步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三江源区 产业创新模式 特色资源 特色产业
下载PDF
三江源区冬虫夏草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芬 吴志丰 +2 位作者 徐翠 徐延达 张林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8-1325,共8页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一种珍稀物种资源,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然而冬虫夏草资源的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尚不明确。以三江源区为例,结合冬虫夏草的生境条件,选取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生态环境指...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一种珍稀物种资源,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然而冬虫夏草资源的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尚不明确。以三江源区为例,结合冬虫夏草的生境条件,选取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生态环境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冬虫夏草资源的适宜性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野外实地采样和入户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中南部,分布面积约为18.45×10~4km^2,占该区总面积的50.74%。达日县、甘德县、玉树县、称多县、玛沁县、班玛县、久治县这7个县冬虫夏草适宜性面积占到了该县50%以上的面积,是三江源区冬虫夏草资源的主产区。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说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分冬虫夏草资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是可行的,可为系统的全面调查冬虫夏草资源的分布及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适宜性 空间分布 GIS 三江源区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林超峰 陈占全 +3 位作者 薛泉宏 来航线 陈来生 张登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3,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的平均含量降低54.3%,较高山草原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降低74.5%和90.7%,其他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恶化.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显著,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GA)平均数量分别为8.8×106、9.5×103、8.1×105cfu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降低65.8%、46.6%、57.3%,较高山草原土降低37.1%、23.3%、62.6%,较沼泽化草甸土降低90.3%、48.1%、69.6%;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天然草地更为简单,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真菌种类数明显降低,土壤放线菌组成趋于简单化,其小单孢菌和其他菌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天然草地.三江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土壤全磷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退化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112
18
作者 李佳 钟林生 成升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76,共6页
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本文在分析以藏族为主体的典型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 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本文在分析以藏族为主体的典型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不同人口特征的居民参与机会和能力在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正效应的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参与行为 效应 旅游扶贫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被引量:161
19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1 位作者 郭安红 朱西德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5,共7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变化表现出不同季性,四季及年蒸发量变化呈逐年增大趋势;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蒸发量在1986—1988年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全球升温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上的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分析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50
20
作者 刘敏超 李迪强 +1 位作者 温琰茂 栾晓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7-631,共5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已有的资料,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1km×1km的栅格,并以栅格为单元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分析和计算.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及其空间分布,并利用市场价...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已有的资料,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1km×1km的栅格,并以栅格为单元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分析和计算.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及其空间分布,并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评估了土壤保持功能的价值.研究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为1.04×109t/a,其价值总计为1.25×109元/a.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经济价值为1.10×109元/a,减少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为1.64×107元/a,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1.34×108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空间分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