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DBREAKS FOR SAND DUNE FIXATION IN JILIN PROVINCE
1
作者 张启昌 洪启法 刁绍起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8-31,共4页
There are 0.78 million hm2 of sand dune areas in Jilin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windbreaks. shelterbelts and small areas ofartdicial forests, on sand dune fix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humidit... There are 0.78 million hm2 of sand dune areas in Jilin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windbreaks. shelterbelts and small areas ofartdicial forests, on sand dune fix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reduced situation of wind speed in the two types of windbreaks w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break sand dune fixation Wind speed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Technology in Desert Roads
2
作者 Qianrong Yang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sert road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sert roads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technologies in desert areas in China,a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sert road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sert roads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technologies in desert areas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each problem.This paper is written with hopes of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societ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s dese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Road construction
下载PDF
Utilizing sediment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y–sand barriers in reducing aeolian erosion in Minqin desert area,China
3
作者 SONG Dacheng ZHAO Wenzhi +5 位作者 LI Guangyu WEI Lemin WANG Lide YANG Jingyi WU Hao MA Quanl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68-684,共17页
The clay–sand barriers in Minqin desert area,China,represent a pioneering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project with a venerable history of 60 a.However,studies on evaluating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clay–sand b... The clay–sand barriers in Minqin desert area,China,represent a pioneering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project with a venerable history of 60 a.However,studies on evaluating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clay–sand barriers against aeolian erosion,particula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rface sediment grain size,are limited and thus insufficient to ascertain the protective impact of these barriers on regional aeolian activities.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urface sediments(topsoil of 0–3 cm depth)of clay–sand barriers in Minqin desert area to explain their erosion resis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rface sediment grain size.In March 2023,six clay–sand barrier sampling plots with clay–sand barriers of different deployment durations(1,5,10,20,40,and 60 a)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plots,and one control sampling plot was set in an adjacent mobile sandy area without sand barriers.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opsoil of each sampling plot in the study area in April 2023 and sediment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d a predominance of fine and medium sand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The deployment of clay–sand barriers cultivated a fine quality in grain size composition of the regional surface sediments,increasing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very fine sand,silt,and clay by 30.82%,417.38%,and 381.52%,respectively.This trend became markedly pronounced a decade after the deployment of clay–sand barriers.The effectiveness of clay–sand barriers in erosion resistance was manifested through reduced wind velocity,the interception of sand flow,and the promotion of fine surface sediment particles.Coarser particles such as medium,coarse,and very coarse sands predominantly accumulated on the external side of the barriers,while finer particles such as fine and very fine sands concentrated in the upwind(northwest)region of the barriers.By contrast,the contents of finest particles such as silt and clay were higher in the downwind(southeast)region of the sampling plots.For the study area,the deployment of clay–sand barriers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ost-effective engineering solutions for aeolian erosion control,with sediment grain size parameters serving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se barriers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system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artificial sand control projects in arid deser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sand barriers sediment grain siz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eolian erosion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Minqin desert area
下载PDF
大风区高速铁路路基双侧挡风墙周围沙粒沉积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凯 赵礼明 +2 位作者 王正辉 邓育辉 谭立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兰新高速铁路横穿多个大风区,对其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强风对线路的危害,在大风区修筑大量防风构筑物,其中以路基挡风墙最为常见,挡风墙降低了风害的影响,但是带来严重的线路积沙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风速下路基双侧挡... 兰新高速铁路横穿多个大风区,对其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强风对线路的危害,在大风区修筑大量防风构筑物,其中以路基挡风墙最为常见,挡风墙降低了风害的影响,但是带来严重的线路积沙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风速下路基双侧挡风墙周围的流场特征,利用风产生的壁面剪切应力与沙粒剪切应力的比值确定地表沙粒沉积与侵蚀类型。研究发现,气流在两道挡风墙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顺时针涡流和一个逆时针涡流,在第二道挡风墙背风侧形成一个顺时针大涡,随着来流风速增大,漩涡尺寸和涡流强度均在增大;由于涡流的存在,部分沙粒被卷走,路堤背风坡附近以及路基面上的沙粒沉积显著减少,当来流风速为24、30 m/s时,南北侧线路道床面均出现沙粒反向侵蚀;单双侧挡风墙的积沙规律对比结果表明,设置双侧挡风墙时,线路积沙显著减少。研究揭示了大风区铁路双侧挡风墙周围路基面上的沙粒沉积规律,对未来风区铁路的防护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区 高速铁路路基 挡风墙 数值模拟 沙粒沉积
下载PDF
琵琶柴的防风固沙作用数值模拟
5
作者 刘洋 尹忠东 +1 位作者 闫晴 张彩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7-1897,共11页
植物固沙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防治风沙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为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半灌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计算平台Fluent对琵琶柴植株附近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速特征和积沙特征。... 植物固沙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防治风沙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为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半灌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计算平台Fluent对琵琶柴植株附近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速特征和积沙特征。结果表明:(1)在10 m·s^(-1)初始风速下,植株前后皆会形成涡流,其高度和强度与距植株远近有关,整体低于0.2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流水平方向速度的变化多呈“N”和“W”型曲线,而垂直方向的气流速度变化则为“V”型曲线。(3)在较低风速下,非生长季琵琶柴的阻风效能要优于生长季,株后防护距离4 m;当风速大于6 m·s^(-1)时,双排生长季琵琶柴株后风速降低幅度可大于94.45%。(4)琵琶柴具有良好的阻沙效果,在初始风速为6 m·s^(-1)时,大部分沙粒堆积在植株前后底部;当风速增至10 m·s^(-1)时,生长季琵琶柴阻沙良好,沙粒主要沉积在株后1.5~3 H,沙粒堆积高度小于0.1 m;当初始风速为15 m·s^(-1)时,生长季琵琶柴株后积沙主要分布在株后2~3.5 H,而非生长季琵琶柴沙粒堆积范围则在株后1~10 H。无论何种生长季琵琶柴均能有效降低风场内气流速度,并对气流所携带的沙粒具有良好的沉降作用,在植物治沙工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阻沙 琵琶柴 风速变化 积沙分布 Fluent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时序卫星遥感数据在麦盖提县防风固沙成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伟 王晓光 +1 位作者 谢三五 苏琳格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2,共5页
为了守住家园,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发展环境,多年来,麦盖提县各族群众奋力与沙相争,使黄沙退去,绿色重建。本文利用国产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历年变化信息,数字重建变化过程,从分... 为了守住家园,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发展环境,多年来,麦盖提县各族群众奋力与沙相争,使黄沙退去,绿色重建。本文利用国产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历年变化信息,数字重建变化过程,从分布、面积、健康状况等指标方面分析变化特征,对2013年以来防风固沙工程开展遥感监测,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展现防风固沙实际成效,为麦盖提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县 防风固沙 生态 面积 分析
下载PDF
基于慧鱼创意模型的草方格沙障铺设车设计
7
作者 行志刚 冯长龙 +1 位作者 李树平 龚健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针对现有沙障铺设机存在的造价高、自动化程度低、适应性差、沙障铺设效果差等问题,该文基于慧鱼创意模型设计了一款自适应强、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草方格沙障铺设车。完成了铺设车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实现了自动检测、... 针对现有沙障铺设机存在的造价高、自动化程度低、适应性差、沙障铺设效果差等问题,该文基于慧鱼创意模型设计了一款自适应强、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草方格沙障铺设车。完成了铺设车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实现了自动检测、随动控制、草料运转装置三维可调和秸秆精准等功能;搭建了慧鱼创意模型实物样机;开展了模拟样机草方格沙障铺设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铺设车完全自适应植入秸秆与巩固秸秆,沙障防风固沙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强,工程应用预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鱼创意模型 草方格沙障 防风固沙 自适应调节
下载PDF
机械沙障与治沙植物不同配置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8
作者 闫鑫苒 张倪斌 +5 位作者 宋政梅 孙桂丽 郑旭 王璞 各文婷 吉小敏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1-6,27,共7页
机械沙障与植物治沙对治理荒漠化土地、固定活化沙丘、降低荒漠化危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机械沙障与治沙植物不同配置防风固沙效益,以吐鲁番市高昌区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内设置4种不同的治理模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 机械沙障与植物治沙对治理荒漠化土地、固定活化沙丘、降低荒漠化危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机械沙障与治沙植物不同配置防风固沙效益,以吐鲁番市高昌区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内设置4种不同的治理模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的植物保存率、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风速廓线、输沙量和地表蚀积深度等防风固沙效益指标,对比不同配置模式活化沙丘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1)机械沙障对治沙植物的生长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植物存活率大于80%;草方格沙障在初期对植物的保护作用大于高立式沙障,梭梭初期的生长情况弱于同等沙障保护下的柽柳。(2)4种治理模式均具有良好的防风效益,草方格沙障在0.4 m以下的防风效能优于高立式沙障,在0.4 m以上,高立式沙障的防风效能更好,同等保护条件下的柽柳防风效能优于梭梭;草方格沙障的地表粗糙度大于高立式沙障,柽柳的防风效能优于梭梭。(3)草方格沙障在0.4 m以下的阻沙效益优于高立式沙障,但总体阻沙效益弱于高立式沙障,在相同沙障中,柽柳的阻沙效益优于梭梭;4种治理模式对地表均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草方格沙障优于高立式沙障,沙面形态更加平稳,柽柳对土壤的固定作用优于梭梭。草方格沙障+柽柳的治理模式防风固沙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沙障 治沙植物 防风效能 治理效益
下载PDF
小型草方格沙障机器人结构设计
9
作者 何启华 吴亮文浩 +2 位作者 魏星 杨钧麟 郭忠峰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11期99-102,106,共5页
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铺设防风固沙草方格沙障,进行了小型草方格沙障机器人机械结构创新设计。设计了含有凸轮和双曲柄组合调节机构的开沟装置,解决了开沟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设计了以散草为原料的输草机构,解决了现... 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铺设防风固沙草方格沙障,进行了小型草方格沙障机器人机械结构创新设计。设计了含有凸轮和双曲柄组合调节机构的开沟装置,解决了开沟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设计了以散草为原料的输草机构,解决了现有草方格铺设机器只能以草帘为原料进行铺设的不足。制作了样机并测试机构运行稳定性。该机器人能够辅助人工在荒漠中进行草方格沙障的铺设作业,减轻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具有铺设效率高、通过性好、铺设质量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方格 机器人 防风固沙
下载PDF
武威东沙窝防风固沙植物适宜性评价
10
作者 刘明成 胡青 满多清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1-4,9,共5页
为科学营建防风固沙植被并持续发挥生态功能,需要对沙旱生植物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的武威东沙窝的13种沙旱生植物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生态适应性、防风固沙能效和管理成本作为准则层,种群存活率、植株... 为科学营建防风固沙植被并持续发挥生态功能,需要对沙旱生植物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的武威东沙窝的13种沙旱生植物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生态适应性、防风固沙能效和管理成本作为准则层,种群存活率、植株枝条成活率等11个因子为因子层,对防风固沙植物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白刺、梭梭等8种沙旱生植物在生态适应性、防风固沙能效和管理成本3方面表现良好,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枸杞等5种植物表现较差,不适宜防风固沙;白刺、梭梭等8种沙旱生植物须大力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东沙窝 防风固沙 沙旱生植物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机机械结构设计
11
作者 张文杰 何晨旭 +4 位作者 苏光富 雷军豪 孔凡超 庄忠猛 林权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133-135,140,共4页
针对现有沙漠植树机或辅助植树装置,存在操作模块多、效率较低等问题,在此提出研发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机,该植树机主要由机体框架、挖坑机构、植苗机构、覆土机构、浇水装置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经样机制作实地种植实践检验证明,该植树... 针对现有沙漠植树机或辅助植树装置,存在操作模块多、效率较低等问题,在此提出研发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机,该植树机主要由机体框架、挖坑机构、植苗机构、覆土机构、浇水装置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经样机制作实地种植实践检验证明,该植树机能可靠完成挖坑、投苗、覆土到浇水等连续植树工作,并实现了小树苗适量定点投放,具有自动化水平高、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植树机 全自动
下载PDF
北方风沙区某大型引调水工程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12
作者 许玉梅 蒋睿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1期8-10,共3页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东部,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其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区域内沙漠、沙地和戈壁分布集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风及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东部,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其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区域内沙漠、沙地和戈壁分布集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风及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因此控制好北方风沙区人为水土流失就尤为重要。北方风沙区以某供水工程为例,在综合分析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复杂程度及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该区域水利工程风沙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风沙区 引调水工程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下载PDF
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分析
13
作者 高雪 陶树光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章以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按不同林地类型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计算2020年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地固土保肥、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风固沙四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并与2009年进行对比,进而分析... 文章以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按不同林地类型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计算2020年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地固土保肥、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风固沙四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并与2009年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公益林生态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达96.01亿元,较2009年增长19.76亿元;从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效益价值看,灌木林(53.45亿元)>阔叶林(41.85亿元)>针叶林(0.72亿元);从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看,固土保肥价值(88.56亿元)>涵养水源价值(3.30亿元)>固碳释氧价值(3.02亿元)>防风固沙价值(1.13亿元)。突泉县国家级公益林充分发挥多种防护功能,进一步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公益林 固土保肥 涵养水源 固碳释氧 防风固沙
下载PDF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超 余琦殷 +4 位作者 王瑞霞 王萍 王俊 马瑞 崔国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1-3143,共13页
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2000—2019年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分析保护区整体及不同管理站范围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计算了2000—2... 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2000—2019年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分析保护区整体及不同管理站范围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计算了2000—2019年该保护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并分析了其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FVC在季节和年尺度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增长量达0.013;不同阶段的植被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由第一阶段以低覆盖度类型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五阶段以中覆盖度类型为主;(2)不同管理站范围的FVC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甜水河管理站、大泉管理站、羊场湾管理站及长流水管理站西侧的FVC增长快,且拟合好;(3)该保护区潜在风蚀量、实际风蚀量均逐渐减少,防风固沙率逐渐上升,防风固沙功能逐渐增强,明显体现在第三、四、五阶段;(4)不同管理站范围的防风固沙功能均持续增强,其中大泉管理站的防风固沙率增幅最大,从第一阶段的53.39%升至第五阶段的74.44%,增幅达21.05%;临河白芨滩和马鞍山管理站防风固沙率增幅较小,分别为15.81%、15.50%。总体来看,保护区2000—2019年的FVC增幅显著,植被空间变化规律明显,防风固沙功能整体上呈逐渐增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自然保护区 植被 防风固沙 生态服务
下载PDF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的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包岩峰 郝玉光 +3 位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董雪 李永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31,共10页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结果】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95%,林网2为67%~85%,林网3为46%~82%,林网4为44%~67%,林网5为56%~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结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防护林结构与模式 风速流场 防风效能 防护面积
下载PDF
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及其表征的风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处的积沙量,得知风沙活动强度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运动的某些规律或特征:如最大输沙量可达17m3.m-1.a-1左右;在垄间低地中,一些小纵向沙垄可成为输送风沙的主要通道;在复合型纵向大沙垄中,沙垄体自身的运动形式与单个沙丘的运动形式相类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立式沙障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低覆盖度固沙林的乔木分布格局与防风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文斌 董慧龙 +4 位作者 卢琦 王晶莹 梁海荣 姜丽娜 赵爱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000-5008,共9页
低覆盖度植被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且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前人研究认为,植被覆盖度达到40%为固定沙地,40%—20%为半固定-半流动沙地。但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在低密度(或覆盖度)时,灌丛的水平分布格局... 低覆盖度植被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且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前人研究认为,植被覆盖度达到40%为固定沙地,40%—20%为半固定-半流动沙地。但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在低密度(或覆盖度)时,灌丛的水平分布格局对固定流沙和阻止风沙流的作用差异显著。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存在着大量天然的乔木疏林,其覆盖度均在低于40%,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即使覆盖度降低到20%时,地面也不会出现风蚀现象。因此,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针对覆盖度在20%左右的乔木疏林,同时测定了随机与行带式两种分布格局的防风阻沙效果。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对照风速下,行带式配置的林内的相对风速均低于随机分布,其中在200 cm高度处行带式配置的平均相对风速比随机分布的低53.89%,在50 cm高度处低36.82%;(2)行带式林内的水平风速流场变化有一定规律,而随机分布林内风速流场变化主要受树冠在空间的分布影响,变化非常复杂;(3)随机分布的疏林内出现风速超过旷野对照的现象,在50 cm和200 cm的两个观测高度上分别有约27.45%和22.55%的风速测定值超过对照风速,说明出现明显的局部风速"抬升"现象,形成了强的涡流;(4)行带式配置林内的平均地表粗糙度达到1.01 cm,比随机分布的疏林内增大约5倍之多;(5)总体而论,行带式分布格局第1带降低风速的作用最显著,第2带及其以后各带间的风速均比第1带后的风速小,但逐带降低的叠加效益不明显;(6)由于乔木基本(枝下高)没有枝条对风的阻碍,乔木行带式固沙林在迎风面的第1林带的基部有一定的风力"抬升"作用,对林带基部地面产生较强的侵蚀作用,多数第1带树木的根系被侵蚀裸露,过境的风沙流只能在林带后树冠外侧堆积;(7)随机分布林内在许多位置出现了非常低的地表粗糙度,地表粗糙度低的位置基本与风速"抬升"区相吻合,这种"抬升"区形成的强的涡流是疏林内出现风蚀坑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浑善达克沙地出现榆树与风蚀坑相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覆盖度 乔木固沙林 分布格局 防风效果
下载PDF
近35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防风固沙效应 被引量:46
18
作者 黄麟 祝萍 +2 位作者 肖桐 曹巍 巩国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0-609,共10页
通过分析三北工程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量变化,进而评价工程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1)近35 a,三北工程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特别是半干旱风沙区和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在前20 a持续增加,近15 a则呈现先下... 通过分析三北工程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量变化,进而评价工程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1)近35 a,三北工程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特别是半干旱风沙区和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在前20 a持续增加,近15 a则呈现先下降而后略微增加趋势。(2)土壤风蚀模数持续减少,近15 a减幅远高于前20 a,沙地、草地、其它类型转林地或转草地区域的减幅尤为明显。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呈上升态势,干旱荒漠区增幅显著。草地和沙地为工程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总量贡献了71%,且转草地区域的贡献高于转林地区域。(3)考虑到植被好转同时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风场减弱为主的气候变化导致土壤风蚀力减弱与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介于85%-89%和11%-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林地、草地面积变化 植被覆盖度 防风固沙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疏透度的数字化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满厚 刘彤 孙钦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为更准确、快速的定量测定林带疏透度,运用数码相机FUJIFILM FinePix S5000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相结合的方法对林带疏透度进行了数字化测定,并将其应用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疏透度的分析。结果表明:... 为更准确、快速的定量测定林带疏透度,运用数码相机FUJIFILM FinePix S5000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相结合的方法对林带疏透度进行了数字化测定,并将其应用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疏透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误差范围为0.01-0.06时,结合数码相机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疏透度进行数字化测定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林带疏透度与平均枝下高、平均冠高(或平均高度)和冠层面积存在极显著关系(r2=0.968,p=0.000),冠部疏透度与胸高断面积存在极显著关系(r2=0.658,p=0.000),故林业上可利用林带疏透度和冠部疏透度与其它结构因子的主导因子模型对过渡带防风固沙林的疏透度进行调整,使其对绿洲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防风固沙林 疏透度 数字化测定
下载PDF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与黄原胶联合防风固沙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吴敏 高玉峰 +1 位作者 何稼 刘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14-1921,共8页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SICP)是一种新型环保生物加固土体技术,黄原胶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土体改良材料,将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与黄原胶相结合,对前者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表面强度试验发现,黄原胶能提高SICP固土所得表面强...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SICP)是一种新型环保生物加固土体技术,黄原胶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土体改良材料,将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与黄原胶相结合,对前者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表面强度试验发现,黄原胶能提高SICP固土所得表面强度,且表面强度随着大豆脲酶胶结液浓度和黄原胶浓度上升而上升。通过风沙吹蚀试验,测定试样在不同强度不含沙风蚀和含沙风蚀下的质量损失率并观测表面硬壳破损情况,发现仅用SICP技术处理的试样具有较好的抵抗风沙侵蚀能力,黄原胶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其抵抗能力,降低了试样质量损失率,且表面硬壳层保存更加完好。此外,试验考虑风夹带沙侵蚀作用,由于沙颗粒的冲击和磨蚀,含沙风蚀破坏作用强于净风吹蚀,处理所得强度最低的试样在15 m/s不含沙风蚀1 h工况下,质量损失率仅为3.8%,而在同等含沙风蚀工况下,质量损失率达66.7%,说明考虑风沙吹蚀是必要的。同时发现,经过处理的土体,其抗风能力和表面强度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通过SEM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胶体的包裹黏结和持续硬化,可能使得碳酸钙与土颗粒之间的胶结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黄原胶 防风固沙 表面强度 风蚀试验 SEM扫描电镜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